Art Research Letters
Vol.3 No.04(2014), Article ID:14379,6 pages
DOI:10.12677/ARL.2014.34007

Analysis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Characteristic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n Xie

College of Package Design and Ar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Email: 591443006@qq.com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Received: Oct. 13rd, 2014; revised: Nov. 11th, 2014; accepted: Nov. 17th, 2014

ABSTRACT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which own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 culture and the common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style of architecture, structure, carving skills and clever layout,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and shows the unique and inherent aesthetic value to people.

Keywords: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esthetic Features

徽派古村落建筑景观特征分析

谢  臻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株洲

Email: 591443006@qq.com

收稿日期:2014年10月13日;修回日期:2014年11月11日;录用日期:2014年11月17日

摘  要

徽派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文章通过分析徽派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结构、雕刻技艺及巧妙布局等,阐述了徽派古村落的建筑景观特征,并向人们展示出其独特且固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徽派古村落,建筑景观,美学特点

1. 引言

徽派古村落是指坐落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它们也是拥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古徽州,具体是指歙县(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今安徽黄山市)、休宁(今安徽黄山市)、祁门(今安徽黄山市)、绩溪(今安徽宣城市)和婺源(今属江西省)六地。在全国范围内来讲,以现今西递、宏村为代表,保存面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徽派古村落的文化特色体现在村落的历史起源、古建筑的格律、古宗祠建筑、古牌坊以及三雕艺术等方面。

2. 研究背景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被黄山、齐云山、天目山等诸山环绕。徽州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开始定名为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六县。198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由于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植于徽州先民中,由此徽州先民多是聚族而居。徽派古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在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上明清时期徽商强大的资金支持[1] ,另有徽州先民一直以来崇尚儒家的宗法观念和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村落。至今徽州地区仍有许多村落保留了完整的明清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的载体,以其特殊的建筑样式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徽州境内现有古建筑6700余处,这些实物遗存为后世建筑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它们是洒落在中华大地的重要瑰宝。2000年徽州更是得到了世界的关注,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呈坎村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选取了村落保留较为完整、设计规划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古村落作为典型的案例,运用美学的艺术研究方式,把建筑作为有机的单体,结合地域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

3. 徽派古村落的建筑景观特征分析

徽派古村落中的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它所展现的工艺特色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等建筑实体中。徽派建筑体现了徽州地域景观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融入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具魅力,结构布局严谨,雕刻精美绝伦。古村落的规划构思、空间细节处理、建筑雕刻艺术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徽州地区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美名享誉世界。

3.1. 民居

作为徽州古建三绝之一的民居,错落有致,布局有方,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坊等建筑交相呼应,宛如一幅精妙的水墨中国画。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徽州民居属于天井院住宅的格局,即:以天井院落为中心,四周房屋围绕。民居的天井以高墙围绕成狭小的空间,这样的布局是为了适应江南多雨潮润的气候,同时小天井在此担任排除雨水和部分污水的作用。徽派民居的平面由“三开间,内天井”的基本单元构成,空间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以及排水之用,在此基础组合形成二进、三进、四合的民居住宅。

徽州民居的格局随住宅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按规模分为三类1) 大型住宅格局。大型住宅一般属于身份显赫的官吏和腰缠万贯的富贾阶层所有,这种住宅一般以天井院为基本单元,再根据需求进行多个天井院的组合连接。如,黔县宏村至今保存完好的名宅“承志堂”(图1),于清末徽州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承志堂坐落于宏村上水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建立。整栋建筑为木质结构,内部用三雕艺术来装饰细节,显得宏伟豪华。其总占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厅堂宽敞,偏厅众多,是一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由9个天井组成,大小房间60间围绕这些天井,建筑共有136根木柱,开窗大小不等60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厨房、马厩等。还按照原主生活习惯布置了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和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保镖房、佣人房设备齐全。屋内设计池塘,水井,用水方便。整幢房子雕梁画栋,描金绘彩,例如,屋里的对联与人头象都是描金的,用了5斤金粉,可见建筑之奢华。2) 中型住宅格局。中型住宅多为一般官员、经济较宽余的平民及普通商贾建造,住宅规模和占地面积都不如前者所住的大型住宅。天井院的构成通常只是两至三组对合而成。例如,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呈坎村中街“罗小明宅”,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通面五开间,属五间二阁厢类型。底层利用三间采取“抬梁式”结构作为厅堂,两梢间为住房。二楼、三楼均为三开间,三楼正厅设祀祖座,其余辟为卧室。3) 小型住宅格局。家庭一般的人家在此占绝大多数,由此,徽派民居多为小型住宅。

徽派民居以楼房为主,基本上都是木构架瓦房,木构架也多为穿斗式[2] 。在艺术处理方面,住宅的外部形体简单朴素,可一入大门,走进院子,印象大为改观。大厅的粱枋、门窗等上雕刻大幅木雕,幅幅精美,栩栩如生。如“承志堂”建筑雕刻等保存完整,素有民间故宫之美誉。诸如此类建筑通常进屋可以看见楼上在柱子外侧周围装有华美的木栏杆,栏杆上花纹有的简洁秀丽,有的复杂细致,在统一的形式框架中雕刻赋予变化,同时丰富的形式并不脱离功能而单独存在。由于集中使用装饰,使以水平线条为主的雕饰较繁密的栏杆,与上下两层以垂直线条为主、体形比较净的木板壁及柳条式的窗棂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视觉冲击力。

Figure 1. The Cheng Zhitang, Hongcun, Anhui

图1. 安徽宏村承志堂

3.2. 祠堂

受封建礼制影响,古徽州盛行尊本敬祖之风,由此各村均建祠堂以显示其尊本敬祖思想。且祠堂有严格的划分,如宗祠、支祠、家祠。祠堂是村落中最重要、壮观和高大的公共性建筑景观,通常其室内室外庄严肃穆,规整对称,精雕细刻,在村落中耸然高出民居。祠堂是宗法制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宗族进行内部管理自治和教化的权力场所,对强化族众对本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积极作用,为全族共建共有,是徽州村落主要的宗法文化景观。

徽州宗祠的营造地点分散在绩溪、休宁、祁门、婴源等多处地方(图2),据资料记载,徽州共有大小祠堂6000多座[3] 。在徽州村落中,统一宗族的祠堂数量少则几座,多则几十座不等,而宗祠是所有祠堂的首领,绝对不可缺少,属于整个宗族的权利中心场所。由此,我们可以说祠堂数量多少和规模大小可以成为衡量该宗族或村落发达程度的标志。

祠堂的建筑风格也很有特色。总体来看,风格相似,大同小异。其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如:肥梁瘦柱、粉墙黛瓦马头墙、精美的三雕艺术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位于婺源县汪口村的俞氏祠堂(图3)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祠堂,观现在保持遗址可以发现其气势宏伟、布局严谨、雕刻精妙,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木雕”见长,祠堂所有的木质构件都雕琢精美。如,有“双凤朝阳”“双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图3),堪称“江南第一祠”。

Figure 2. Hu’s Ancestral Hall, Jixi (left) and Zhui Mutang, Xidi (right)

图2. 绩溪胡氏宗祠(左)和西递追慕堂(右)

Figure 3. Yu’s Ancestral Temple, Wuyuan (left), the picture of two phoenixes facing the sun (middle), the wood carving on the pillars, Yu’s Ancestral Temple (right)

图3. 婺源县俞氏祠堂(左),双凤朝阳的图案(中),俞氏祠堂的柱上木雕(右)

3.3. 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其作用有很多,如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祭祖等。徽州的牌坊种类很多,按照建造意图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如:潜口方氏宗祠石牌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为纪念科举成就的,如大学士牌坊(图4)。徽州牌坊经由汉代、唐宋、清代分别代表其开始、发展到顶峰的三个阶段。

牌坊的景观形态主要有牌楼式和冲天式两种(图4),前者明代较多,后者主要建于清代;牌坊一般布局在村口、路口或祠堂前。在徽州,并非每个村落都建有牌坊,即使有也存在很大差异,从一座到十几座不等。一些大型村落甚至还出现牌坊组群的现象,比如著名的棠樾牌坊群,西递鼎盛时期村口有12座牌坊一字排开,非常壮观。置于路口的牌坊还被赋予门的角色,既增加了其交通导向功能,也丰富了村落空间的层次。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徽州地域共出现过一千多座牌坊,目前仍有一百多座遗存散布各处。

4. 徽派古村落所展现的美学特点

当人们欣然步入历史悠久的徽派古村落,总能感受其带给我们的美的震撼,古村落中无处不显示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不管是其建筑风格还是精美的三雕艺术,都是融功能与形式于一体,都是内涵与时代的统一,都是造型与图案的结合,这是徽派古村落能够在世界范围闪耀发光的主要原因。

徽派古村落所蕴含的美学特点,主要由材料美、形式美、技艺美和意蕴美组成。

4.1. 材质美

徽派古村落中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光辉典范。例如,在古村落中,人们用于营造建筑的材料,如粘土、杉木、青石条等多是就地取材,结构材料等注重师法自然。同时从现存完好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出村民在选择材料时,对于材料的质地、花纹、表面肌理等比较考究。对材料加工时,尽量保持其原貌,不去破坏材料原生态的美,如此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材质美除了材质的自然美,还体现在材质的色彩美。现存保留完好的徽派民居色调淡雅、造型别致、黑白相间。远远望去,粉墙矗矗,鸳瓦鳞鳞,对比鲜明,其间用青石门窗点缀,如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韵味无穷。建筑材料的色彩清雅简淡,虽历经千年,洗净铅华,优不失韵味,给人的感觉如同一杯香茗——甘爽淡雅,让人不觉沉醉其中。

4.2. 形式美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任何艺术的题材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匠心独运的设计。

徽派古村落中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上。在徽派古村落中,我们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艺术,不管是房前、梁上、檐下、柱上,都有一个个的雕琢,精妙不可言语。徽州处于深山的地理位置,古木茂盛,此条件为营造民居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优良木材,如杉、樟、椴等木材,这些木材年龄久远,质地优良,可以大量用于柱、梁、枋、窗等部位,能够成为木雕的各种载体,更好的向人们展示雕刻的精美技艺。

在“三雕”艺术中,我们看见中国国画的影子,这主要是由于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吸收了中国画的构图形式,主要是长卷或立轴的构图形式(图5)。徽派建筑中木门窗雕刻的格板、绦环板、裙板等装饰

Figure 4. Stone arch of Fang’s Ancestral Hall, arch type (left), honorific arch of grand secretariat (middle), soaring type (right)

图4. 方氏宗祠石牌坊、牌楼式(左),大学士牌坊(中),冲天式(右)

Figure 5. The composition form of scroll or vertical shaft was used in the doors of Zhicheng Hall

图5. 志诚堂门上运用了长卷或立轴的构图形式

部位也大多才取长卷或立轴的形式。因此,在徽派建筑木门窗雕刻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到国画构图的藏与露、虚与实、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等基本法则的踪迹。每个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三雕”艺术的装饰美感,徽州木雕不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存在徽派建筑中,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观看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发现其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3. 技艺美

徽派“三雕”作为我国传统技艺之一,在我国民俗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三雕”技艺在我国拥有久远的历史,始至宋代,到明清时间达到顶盛。明代初年,徽派的雕刻风格显示出拙朴粗扩的特征,一般采用平雕和浅浮雕雕刻,其缺点很明确,透视呆板,但其强调对称,对称的雕刻很有视觉冲击力,富于装饰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徽商对于雕刻艺术有了高层次的要求,由此雕刻艺术开始向精雕细刻过渡,这种雕刻多采用多层透雕增加雕刻花面的层次丰富性。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形式开始讲究艺术美,深浮雕和圆雕成为主流,当时多偏爱镂空效果,如常将亭台楼谢,树本山水,花鸟虫鱼等集于同一画面,镂空层数丰厚,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尤其是当时将国画的技艺披麻教、斧劈效、云头被、荷叶效、乱柴触、牛毛皱等运用于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中[4] ,这种多变的用刀技法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徽派建筑雕刻作品以勃勃生机,增添了雕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雕者挥洒自如的用刀技艺雕刻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一致,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同时也显示了徽派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和技术才能。

4.4. 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徽派古村落整体空间形成的优美环境。也是指建筑门窗雕刻作品塑造的形象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宏村住宅(图6),它完全保持着明清民居的风格。整体弥漫着宁静、古朴的气息,屋顶层

Figure 6. Hongcun residences (left), sculpture in the lattices of doors (right)

图6. 宏村住宅(左),门格子里的雕刻(右)

层叠叠错落而下,这使我们从其中感受到节奏的律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形成一幅唯美的书画境界。而对于建筑门窗雕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如(图6)门的上面是格子雕刻,中间是这些雕刻图案。该雕刻雕刻的是忍字头上一把刀,表达其做人低调的意蕴。

徽派古村落中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具有其独特性。蜿蜒曲折的空间分部,规整方正的天井庭院,雕刻精美的纹饰,几乎处处都是强烈的对比,但却高度而和谐的融合为一体。没有离开实用的装饰,没有似是而非的收法,该精则精,该糙则糙,自然直率地表现自己。

5. 结语

历史悠久的徽派古村落是洒落在中华大地的重要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其造型独特的建筑与具有创意性的设计思想,不仅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精彩的人类聚居环境,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精神文化世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杨兴柱 (2004)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地理研究, 5, 686-694.

  2. [2]   王其钧 (2007) 中国民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3. [3]   张小平 (2002) 徽州古祠堂. 辽宁人民出版社, 沈阳.

  4. [4]   汪森强, 卢庭芳 (2005) 走进老房子. 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