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Research Letters
Vol.
11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7877
,
5
pages
10.12677/ARL.2022.114024
浅谈夏加尔绘画艺术与情感表达
肖盈盈,韩中罡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4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4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摘要
油画既要有文学的血液,又要有生活的基础,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本文从俄裔法国画家马克·夏加尔为研究起点,论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对爱情的浪漫想象,对个人信念的坚守,总结了夏加尔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以夏加尔具体作品为载体,阐述了夏加尔绘画中的独特的用色技巧,分析了夏加尔的绘画思维,及内心情感的表达,去探讨夏加尔不平凡的艺术生涯,及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
夏加尔,独特的审美,宗教文化,情感

Talking about Chagall’s Painting Art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Yingying Xiao, Zhonggang Han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Received: Oct. 14th, 2022; accepted: Nov. 4th, 2022; published: Nov. 15th, 2022

ABSTRACT
The oil painting must have both literary blood and the foundation of life, and the artist’s works more or less have the social life and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tim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ussian-French painter Marc Chagall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search, discusses his deep longing for his hometown, romantic imagination of love, and adherence to personal beliefs, and summarizes Chagall’s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painting. Taking Chagall’s specific works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unique color techniques in Chagall’s paintings, analyzes Chagall’s painting thinking, and expresses his inner emotions, to explore Chagall’s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areer and his unique painting language.
Keywords:Chagall, Unique Aesthetics, Religious Culture, Emo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马克思对文艺本质的认识立足于意识形态领域,其核心问题在于对人类社会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诚如其《手稿》所写:“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是说,我们要研究文学艺术就必须首先弄清文艺的本质特征。这里所说的“美的规律”,在绘画领域我把其理解为绘画需遵循的构图、色彩搭配等众多绘画的理论知识,在我看来美本身就是一种规律,具有客观性 [1]。近年来,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让部分画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怎样在遵循美的规律前提下,借助绘画这一艺术载体来展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创造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夏加尔的绘画,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并得到一定的启示。
2. 绘画大师马克·夏加尔背景介绍
2.1. 马克·夏加尔简介
马克·夏加尔出生于1985年3月28日,是巴黎画派掌舵人,知名画家和雕塑家,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夏加尔的艺术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宗教传统。1887年七月七日,夏加尔生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郊区的犹太社区,十九岁时离开了故乡,前往圣彼得堡学习美术。四年后,夏加尔来到了巴黎,并在那里接受了西方的当代艺术教育。夏加尔艺术融合了自身的民族特性和异国求学的经历,使他的艺术与两国传统艺术的风格迥异,同时也与20世纪许多流行主义艺术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走进其中,我们仿佛看见了野兽派的夸张色彩,立体的空间分割,表现派的热情,达达主义对理智的蔑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表现,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画有在其他画派中所看不到的那份纯真与质朴。他就像是一部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神话片段,充满了浓重的抒情性,它具有犹太人特有的孤独与忧伤,其作品折射出的神秘的灵性氛围,总能引起观者的目光,引起心灵的共鸣。
2.2. 传统与宗教文化对夏加尔绘画创作的影响
马克思曾提过:“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里的“自然流露”是文艺创作者的情感或他受外部条件影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相契合而产生的“流露”,所创作的作品是创作者主观情感与其所处的客观现实辩证统一的结果 [2]。夏加尔的绘画中无不透漏着他受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影响。英国艺术史学者赫伯特·里德在评论犹太艺术“民族属性”时说:“犹太人基本上保留了他们的祖先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不安分的天性” [3]。因为受到压迫,所以相对于其它民族来说,他们的造型艺术发展得比较迟,他们的艺术实质上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追求浪漫的艺术,而犹太人则将其视为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而不是用来阐释外部世界。他们运用了两种最根本的表达方法,即抒情诗和象征。这样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夏加尔所喜爱的创作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的含义,在他的潜意识里,有民族特有的信念,例如:宗教,犹太教在夏加尔的艺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他的主要主题,从宗教场所到宗教仪式,从虔诚的信徒到祭祀的对象,都显示出一种神圣和神秘,是夏加尔艺术的一种形式。从早期的《灰色的世界》到后来的《天使与魔鬼》等作品,都体现出了基督教文化因素对他创作的深刻影响,宗教色彩成为夏加尔作品的一个亮点。
3. 马克·夏加尔绘画中蕴含的情感
3.1. 作品对妻子爱意的表达
马克思文艺理论将文艺的真实性,归结为文艺看待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及如何看待客观和主观、感性和理性这一系列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夏加尔作品中就是将客观物象和现实生活进行感性转换,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意与热情,美丽浪漫的爱情是夏加尔艺术中一个重要主题。1915年7月,夏加尔与美丽少女贝拉喜结良缘,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生活使夏加尔的艺术更加充满了浪漫、抒情的诗韵,在他的笔下,少女是美丽、善良的化身,她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纯洁、温柔、善良和纯真 [4]。每到结婚纪念日,夏加尔都会用画笔描绘美好的情景,抒发对爱人的深情和赞美之情。夏加尔曾作一幅名为《爱与美》的画,画面上一个年轻姑娘正把她的脚套进另一个姑娘的脚里,给老婆当礼物。他把这种美好的感觉称作“爱足最坚定的启蒙者”。他将自己一生中所经历过的美好的事物用油画记录下来,并以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至此,他的绘画似乎成了抒情浪漫之诗,画中所表现的是一种诗情画意,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共鸣。他的每一个画面均有其深刻内涵,而这些内涵又通过不同形式传递给大众,让人们感受到他对爱的执着追求。《街上的恋人》《生日》《散步》《恋人与花束》等一系列作品都以其真挚的情感抒发着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其中一幅《生日》,就是夏加尔用笔描绘自己内心情感的震撼之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3.2. 画面中思乡的情结
艺术家在创作时,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自由,夏加尔作画之魅力就在于其艺术作品所倚重之处是其内心情感之强大,并不依循绘画之原理。夏加尔的成长经历,让其对家乡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其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夏加尔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曾多次描绘这种带有家乡意象特点的民俗景观。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幻想的世界,夏加尔一直想方设法但似乎不经意间以精心绘制的画面,系统叙述自身的生存世界,着重于从整体形象的本质上掌握现象,使得源于真实的意象和符号常常会遭到分解、重新组合、夸大、甚至扭曲 [5]。在其作品《我和我的村庄》中描绘的是维帖布斯克的故乡,东正教教会,农民扛着锄头,带着浓郁的白俄罗斯风味,在《维帖布斯克上空的裸女》《拉小提琴的人》《维帖布斯克的天空》等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明显的家乡气息,但是并不都是故乡,很明显,他已将记忆里家乡的映象进行了多次洗刷,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具有家乡艺术特征的画面。
3.3. 绘画中个人信仰的展现
夏加尔的作品中有许多独特的艺术象征,这些特征是夏加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夏加尔艺术的神秘和抒情的源泉。夏加尔的犹太血统在他的骨子里,有着对自我的渴望和对被放逐的渴望,他的艺术创作中,也反映出了犹太人的急躁和不安 [6]。夏加尔渴望自由,也将这种渴望呈现在了《维捷布斯克上空》《燃烧的屋子》《路上》《战争》等作品中,其中《坠落的天使》是夏加尔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一部史诗巨作,讲述了二十世纪欧洲犹太人的惨痛遭遇。在这张油画里,夏加尔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民族精神与世界人民对战争的愤慨都赋予其中,画中描绘了夏加尔的家乡,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一座被黑暗笼罩的小镇,黑暗的天空中漂浮着惊慌失措的生物,十字架上的耶稣象征着人间的灾难。一只翅膀被斩断,鲜血淋漓的天使,从地狱中跌落下来,就是这种充满紧张和冲突的红色,把观众从噩梦中唤醒,带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真实世界。夏加尔的艺术所表现出的神秘的灵性氛围,总是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4. 马克·夏加尔绘画中的艺术魅力
4.1. 独特的用色
颜色是一张好画的基础,它是一张好画最重要的元素。夏加尔的绘画中最主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使用强烈的原始色彩,夏加尔说:“颜色就是一切,就像音乐的变化一样,一切都是变化的。”夏加尔自从开始学习绘画,就不受绘画技法的约束,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激情,这种激情是不会被客观世界的外表所影响的。他相信,“颜色在血液中溶解,我想,血液是大自然通过父母赋予你的一种化学物质,而不是单纯的身体的附属品。”颜色是一种宿命的问题,既是必然的,又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夏加尔于1910年抵达巴黎,他的艺术生涯也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巴黎,他向兽人派系借用了鲜艳的色调,并学习如何使用更多的颜色(如红、黄、紫、青、青、蓝)。法国把颜色送给了他,巴黎使他的眼睛从黑暗中消失,照亮了他的世界,照亮了他的未来,他离开巴黎时,他的作品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我在俄国的时候,没有一丝光亮,在俄国,所有的东西都是灰蒙蒙的。可是一到巴黎,我就被那不断变化的灯光和五彩缤纷的颜色吓得两眼发亮” [7]。从夏加尔的具体作品来看,他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了主观色彩,这种主观色彩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孩子能画出绿色的太阳,夏加尔则能画出粉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各种颜色。他的颜色似乎吸取了印象派丰富的一面,高更后期的印象派画家对原始主观色彩的运用,启发了他对已经存在的民间美术颜色的革新。夏加尔的色彩与早期的人类相比更为相近,主要是红色、黄色和蓝色等一些明亮的颜色,他的成熟作品中极少有那种高雅的黑与灰,与其他画家相比,他更注重颜色的纯净,使画面呈现出活泼、热烈和旺盛的生机,这是夏加尔独特的用色技法,也是其绘画艺术魅力所在之处。
4.2. 独特的空间塑造技法
夏加尔绘画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他独特的美学创作,夏加尔作品中的空间并非是一个客观的空间,它被重新塑造,更具创意,更符合人们审美理想的空间。以夏加尔作品对家乡维切布斯克的深切思念为例子,他绘画了大量的画面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特别是在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后,夏加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需在人生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人生阅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美学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也是一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又是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夏加尔认为,他的感觉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源于社会生活,甚至比真实的世界更真实,夏加尔描述了过去与现在的真实,就像是他有一张大网,可以将过去的画面重新收集起来,将不同的时空结合在一起,但顺序却有些仓促,显得有些凌乱。例如:《散步》这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神秘,它不是立体主义无穷无尽的几何图形,也不是野兽派那样强调色彩的重要性,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一种奇特的人和动物,一种村落的建筑,一种劳动的象征,一种乡间的感觉。每个人在你面前所见的东西,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或许是喜悦,或许是失落,或许是惆怅,它取决于每个人的思维和选择的方式,而根据这种心态,每个人看到的画面都是不同的。夏加尔渴望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同时又不与现实生活脱节,他善于发现身边的生命之美,并将之提升为艺术之美。
4.3. “自由空间”的构图方式
夏加尔的绘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使用。“自由空间”的概念,是一种超越了自然的概念,它打破了客观空间限制,它是一种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图像,通过有组织的、有意义的表现出来。夏加尔透过自己的心灵、眼睛、自己的一切、“目所见、意所游”、“内在的真实”都表现了出来 [8]。在他的画作中,任何事物都是自由的。天空中飞来飞去的马,或仰面朝天的人头,青色的牛,躺在丁香里的爱人,太瘦的人影,七根手指,分别握着一张从调色板上拍下来的自拍。夏加尔在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种下沉的爱,没有一种具体的形态,他不仅把天堂、地狱、凡间融为一体,还体现了创作主体丰富多变的精神空间。夏加尔作品中意象发生了倒置,植物、动物、人等在作品中呈现的状态,已经不再是立体主义的多重透视和立体分析所能实现的。我们也可以从夏加尔的其他作品中看出,他把日月放在了同一个地方,夏加尔就像是一位充满了魔法的巫师,他把过去和现在、回忆和观察、梦想和现实、内在的时间和外在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夏加尔的画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以及两个有着各自特色的文明之间的差别。
4.4. 想象与现实结合的绘画方式
夏加尔有一种孩子般的好奇心和纯朴的本能,他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在夏加尔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理所当然,这是他脑子里真实存在的一种幻想,亦或许是记忆片段的无意识拼凑,形成了一幅独一无二的图景。他的作品从来不会去追求华丽的颜色,也不会去追求栩栩如生的形体,他只会忠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与村庄》则是一部具有立体派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像作品,同时也是夏加尔初到法国巴黎时的著名作品,整幅作品是用各种几何形状拼凑起来的,就像是万花筒中零散的天然图形。动物和人错乱交杂摆放,村庄和路边的树不遵循绘画的原则,画中的各个因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 结语
艺术,特别是好的艺术能够展现一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及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创造出具有深远影响的绘画表达方式。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每个人对眼睛所见的东西都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取决于思想和选择,而根据这种心态,作品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夏加尔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受犹太教血统习惯的影响,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对故乡映像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妻子的深切的爱和对宗教的虔诚,构成了夏加尔绘画的特色。夏加尔从现代的艺术趋势中汲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新颖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家是追求真、善、美的传承者,在作品中注入崇高的价值和美好的情感,让人们认识真、了解善、欣赏美,夏加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文章引用
肖盈盈,韩中罡. 浅谈夏加尔绘画艺术与情感表达
Talking about Chagall’s Painting Art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J]. 艺术研究快报, 2022, 11(04): 149-153.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2.114024
参考文献
- 1. 翟坤, 廖大勇. 夏加尔绘画艺术研究[J]. 大众文艺, 2009(8): 95-96.
- 2. 张君. 夏加尔绘画艺术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08.
- 3. 李梦雷. 浅析夏加尔绘画中的色与形[J]. 大众文艺, 2010(12): 115-116.
- 4. 廖瑜, 赵继学. 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浅析马克·夏加尔绘画的心理动机[J]. 美术大观, 2007(8): 26-27.
- 5. 白晓宁. 夏加尔绘画风格对油画创作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齐鲁工业大学, 2019.
- 6. 张帆. 夏加尔绘画对我创作的启发[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 7. 张湫逸. 浅谈夏加尔绘画艺术的特征[J]. 艺术教育, 2018(5): 116-117.
- 8. 吴依阳. 基于释梦论的马克·夏加尔绘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