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Vol.
11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3076
,
6
pages
10.12677/IJE.2022.113027
越南输华土茯苓携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黄素萍1,林敏敏2,张宇含3,陈曦4,张瑞峰5,刘若思6*
1东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广西 东兴
2东兴海关,广西 东兴
3天津海关动植食检测中心,天津
4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
5中融(天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6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29日

摘要
与我国毗邻的越南是天然的药材库,为我国土茯苓的主要进口国。土茯苓在我国的需求很大,本文对越南输华土茯苓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分析,明确了一种需格外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谷拟叩甲。本文同时梳理了检疫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
风险分析,土茯苓,有害生物,越南

Pest Risk Analysis of Smilax glabra That Vietnam Imported to China
Suping Huang1, Minmin Lin2, Yuhan Zhang3, Xi Chen4, Ruifeng Zhang5, Ruosi Liu6*
1Integrated Technical Service Centre of Dongxing Customs, Dongxing Guangxi
2Dongxing Customs, Dongxing Guangxi
3Animal, Plant and Foodstuffs Inspection Center of Tianjin Customs, Tianjin
4Beijing Municipal Forestry and Parks Bureau, Beijing
5Zhongrong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6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Customs, Beijing
Received: May 17th, 2022; accepted: Jun. 22nd, 2022; published: Jun. 29th, 2022

ABSTRACT
Vietnam is a natural repositor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t is the main importing country to China of Smilax glabra. The demand of S. glabra in China is grea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isk of harmful organisms carried by S. glabra imported from Vietnam to China. A quarantine pest Pharaxonotha kirsch of particular concern has been ident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risk points of quarantine are sorted out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words:Pest Risk Analysis, Smilax glabra, Pest, Vietnam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形势向好,国内对中药材的需求大幅增长,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旺盛的需求促使野生药材资源被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并快速萎缩。与我国毗邻的越南是天然的药材库,野生药材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西边境贸易恢复正常以来,越南各种药材产品以边民互市贸易方式从南宁关区各边民互市区、互市点进口,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越南输华中药材历史贸易传统。
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名始出于明,兰茂的《滇南本草》 [1],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总皂苷、生物碱、水提取物、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等成分具有降尿酸及保护肾功能、镇痛抗炎利关节、抗肿瘤、肝保护、免疫调节、抗菌抑菌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2],也是我国两广居民食用龟苓膏的主要成分,本地需求很大。土茯苓原产于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和泰国,其主要生长在温暖潮湿的阴凉处和海拔1800米的河谷中。越南作为我国土茯苓的主要的进口国,中药材进口推动着中越合作开发中药材产业,带动广西中药材加工业发展,本文对越南输华土茯苓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分析,梳理了关键风险点,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建议。以期推动中越合作开发中药材产业,加快我国中药材加工业发展。
2. 土茯苓的基本信息
2.1.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土茯苓
中文别名:刺猪苓、光叶菝葜、硬板头、过山龙 [3]
拉丁名:Smilax glabra Roxb.
异名:Smilax trigona
Smilax dunniana
Smilax hookeri
Smilax mengmaensis
Smilax blini
Smilax calophylla var. concolor
Smilax glabra var. maculata
分类地位:百合目,百合科,菝葜属,光叶菝葜。
2.2. 药用部位
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2.3. 功效与作用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2.4. 分布情况
在我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在越南、泰国和印度,也有分布 [3]。
2.5. 形态特征
生活型:攀援灌木。
茎:根状茎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径2~5 cm;茎长达4 m,无剌。
叶:叶薄革质,窄椭圆状披针形,长6~15 cm,宽1~7 cm,下面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0.5~1.5 cm,窄鞘长为叶柄3/5~1/4,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
花: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径约3 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 mm,兜状,背面中央具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 mm,有不规则齿;雄蕊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内花被片全缘,具3枚退化雄蕊。
果:浆果径0.7~1 cm,成熟时紫黑色,具粉霜。
2.6. 生态习性
生境为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生长于海拔1800 m;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4月。
2.7. 生产方式及产量
越南输华土茯苓为野生,对土茯苓的生产方式加工仅为晒干后装袋,或者不晾晒直接装袋。产量不详。近年年平均输华土茯苓约160.1吨,主要来自义安省。
2.8. 列入进口药品情况
不在进口药品目录(2012版)内。属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收录的中药材。
2.9. 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采挖,晒干,切片或不切片,装袋或不晒直接装袋。
2.10. 进境状态
晒干切片或不切片装袋,或者未晒干直接装袋。
3. 主要有害生物评估
通过CABI-CPC、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系统以及其他文献,广泛收集资料,共整理收集到越南输华土茯苓上发生的或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22种,均为昆虫。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的1种,见表1。
Table 1. Pest risk analysis of Smilax glabra Vietnam imported to China
表1. 越南输华土茯苓携带有害生物评估
4. 需进一步评估的有害生物
名称:谷拟叩甲
别名:墨西哥拟叩甲
拉丁学名:Pharaxonotha kirsch
异名:Thallisella conradti Gorham。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叩甲科Languriidae,拟叩甲属Pharaxonotha。
寄主范围:甘薯、棉属、大麦、高粱属、大豆及豆类作物、麦类、玉米。
分布:原产于美洲,现已传入欧洲。当前分布范围包括北美洲: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欧洲:广泛分布;亚洲:北亚、菲律宾、中国。我国国内仅分布于广西、云南。
生物学:可为害寄主植物全株。成虫产卵于食物表面,在26℃、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雌虫产卵持续10~12天;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5.2天、31天和6.7天。当取食玉米和小麦粉时,其生殖力相当强,在42天内每雌虫产卵45~432粒。幼虫受惊动后卷缩呈球状。成熟幼虫做蛹室化蛹于其中。蛹期5~10日或更长,随温湿度条件而异。1年繁殖多代,完成1个生活周期需32天至4个半月。
危害:该虫取食储藏的玉米、小麦、豆类和面粉,与小麦、大麦和大豆相比较,该虫更喜食玉米和高粱的种子和面粉。主要随储藏的玉米、高粱、小麦、大麦、豆和薯类等粮谷的调运远距离传播。
检疫重要性:新西兰将此虫列入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国将此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日本则将其列为警惕输入的12种危险性害虫之一。
综合评价:高风险有害生物,需重点关注,见表2。
Table 2. Pest risk analysis of Pharaxonotha kirsch
表2. 谷拟叩甲风险评估
5. 管理措施
5.1. 关键检疫风险点
第一,凭祥口岸曾在越南进境土茯苓上截获谷拟叩甲 [21]。因此,该药材携带检疫性有害昆虫的风险较高。第二,若为未晒干直接装袋,存在腐败变质可能。第三,土茯苓入药部位为其植株块茎,若未加以清洗、去杂,有携带土壤风险。第四,土茯苓为野生,生长环境未经评估,重金属等污染物带入风险较高。
5.2. 控制措施
第一,在进境前,土茯苓需经过去杂,筛选,切片,烘干(65℃~80℃, 4~6 h);可有效降低携带土壤的风险,同时能够防止腐烂变质,并能杀死有害昆虫。第二,进境应开展铅、砷、镉、汞重金属项目的抽样检验,确保品质质量。第三,针对谷拟叩甲,重点检查运输工具底部、门缝、四周角落缝隙、货物表面部分,注意检查包装袋四角、缝隙及夹层。必要时对货物做倒包检查。货物查验注意检查土茯苓上有无携带各虫态的虫体,同时注意其他仓储害虫。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600601)。
文章引用
黄素萍,林敏敏,张宇含,陈 曦,张瑞峰,刘若思. 越南输华土茯苓携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of Smilax glabra That Vi-etnam Imported to China[J]. 世界生态学, 2022, 11(03): 234-239. https://doi.org/10.12677/IJE.2022.113027
参考文献
- 1. 兰茂著, 于乃义. 于兰馥辑. 滇南本草[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806.
- 2. 胡梦梅. 土茯苓化学成分分离及抗炎活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EB/OL]. https://www.plantplus.cn/cn, 2019-07-20.
- 4.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97.
- 5.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5.
- 6.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5.
- 7. 张涛, 伍祎, 柳丽君, 赵紫华, 汪中明, 贺培欢, 等. 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33(5): 70-75.
- 8. 杨培昌. 褐粉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 昆虫知识, 1996, 33(4): 221-222.
- 9. 张生芳, 刘永平, 武增强. 中国储藏物甲虫[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01.
- 10. 魏涛. 盐城市仓库害虫分布及其防治[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1(1): 42-44.
- 11. 李亚玲, 任小松, 杨燕, 唐朝霞. 浅谈苎麻仓贮大理窃蠹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四川农业科技, 2015(3): 49-50.
- 12. 陈启宗, 黄建国. 仓库昆虫图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51.
- 13. 陈启宗, 黄建国. 仓库昆虫图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48.
- 14.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61.
- 15. 马罡, 李佳乐, 马春森. 蛀干害虫二突异翅长蠹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39(10): 20-26.
- 16. 张禹, 李伟丰, 韦剑龙. 龙邦局全国首次从越南进境鸡血藤上截获大和锉小蠹[J]. 植物检疫, 2012, 26(4): 78.
- 17.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11.
- 18.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06.
- 19.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7.
- 20. 张生芳, 陈洪俊, 薛光华. 储藏物甲虫彩色图鉴[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12.
- 21. 马福欢, 庞茹文. 凭祥口岸首次截获谷拟叩甲[J]. 植物检疫, 2012, 26(5): 94.
- 22. 任梅英, 张妮, 严珍, 陈泽坦. 防治对粒材小蠹有效药剂的室内筛选[J]. 农药. 2010, 49(9): 682-683.
- 23. 王殿轩, 王新, 白春启, 张浩, 邵小龙, 沈飞, 等. 储粮环境中大谷盗共生昆虫种类及场所发生特性调查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4): 96-100.
- 24. 动植物检疫信息资源共享平台[EB/OL]. http://www.pestchina.com/, 2019-07-20.
- 25. 段琦. 阔角谷盗生态习性初步观察[J]. 粮食储藏, 1990(4): 23-24.
NOTES
*通讯作者Email: ruoruosis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