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04 No.02(2017), Article ID:21096,6 pages
10.12677/AR.2017.42004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The Exploration of Old Industrial City Pension Model

Juan Cui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Jun. 1st, 2017; accepted: Jun. 15th, 2017; published: Jun. 23rd, 20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socie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groups’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approach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pension model.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theory of difference pattern, as well as the unique methods and ideas of social work.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dustry edge, geography, and interest are the main ways of “together for old ag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ity empty nest old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model to have a useful exploration.

Keywords:Together for Old Age,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Pension Model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

崔娟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收稿日期:2017年6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3日

摘 要

本文基于老工业城市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对这类群体实施“抱团养老”的方式是对当前养老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本研究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和差序格局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独特的方法和理念展开研究,认为业缘、地缘、志趣等是抱团的主要途径,进而对城市空巢老人“抱团养老”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10.5%。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1]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强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举行了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关于老龄工作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

在我国老龄社会的背景下,新型的养老模式也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产生,本文所要研究的“抱团养老”模式正是其中一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养老模式,主要依据老人团体所具备的“同质性”而进行的抱团式养老,即该团体的成员通过抱团的形式加强他们原本就具备的以“亲缘、地缘、业缘、志趣”等条件而紧密联系的社会圈子,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相互适应与融合,从而实现团体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

2. 概念界定

“抱团养老”是近年开始受到关注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住在一个村庄、社区,而进行“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利于排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抱团养老”的界定参考了2016年3月3日《华西都市报》的界定]。老人们根据亲缘、地缘、业缘、志趣等条件进行抱团,每个团体成员规定在10人左右,以小团体开展养老生活,团体中的成员数量的控制是为了团体能够便于实施自我管理运作,规模过大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影响整个团队。抱团养老通过小团体方式开展,实现老人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生活照料、医病守护、心灵慰藉和团体文娱等帮扶和促进性行为,通过抱团实现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的良性发展。

“养老模式”可以分“养老”和“模式”进行界定,“养老”是指有子女奉养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和人在变老后选择的休闲生活。而“模式”在相关文献中的解释较多,目前学界对其也有其它的称呼,如“养老方式、养老形式或养老的体系制度”等。笔者主要依据了丁方等学者在《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中把养老概念分为“养老体系、模式和方式”的分类,采用了其“养老模式”的概念。

其他养老模式是指目前比较常见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了“家庭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新兴的以房养老模式和农村互助养老院模式”等,笔者通过对这些养老模式的文献查阅分析,发现这些养老模式运用到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左证为何需要发展新型的“抱团养老”模式,以及该模式将如何体现出能解决其他养老模式的困境。

3. 西船社区空巢养老情况

根据西船社区柳州市麒麟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实地调查了解到:截至2016年2月,西船社区超过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555人,其中男性817人,女性738人,分布于813户;空巢老人户数为551户,空巢老人1071人,超过80岁的高龄空巢老人有36人;领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005人,社区老人情况具体如下:(1)居住情况:与老伴居住1248人,与子女同住432人,独居31人,住养老机构2519人,有人陪住2人;(2)身体状况:自理老人1225人,介助(半自理)8人,介护(不能自理)2人。(3)婚姻情况:已婚1554人,未婚1人,离婚37人,丧偶158人。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西船社区存在较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大多数都属于年轻老人,高龄的空巢老人占比很小,这些年轻老人在身体状况上都比较健康,符合“抱团养老”模式中具备自助和互助的条件,且他们同属于“单位制”社区内,具备有较高的“同质性”,有利于在该社区内对这些空巢老人实施“抱团养老”模式。

表1所示,在西船社区里将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巢老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养老,老人在养老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林宝认为老人在养老生活中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物质供养 [2] 。除了这三种需求外,还有社会支持的需求。

4. 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

空巢家庭分为“源发性”空巢和“次生性”空巢,前一种类别是对丁克家庭或未婚独居老人的表达;后一种类别则是指老年夫妇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情况而可选择地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家庭成因中最主要的还是“次生性”因素造成地。通过西船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可知,柳州市西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数为1071人,其中未婚独居的空巢老人仅有1人。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家庭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四类因素:

4.1. 经济因素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及质量。在资料分析和在西船社区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西船社区里拥有退休金及其它收入来源,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自足的老年人,他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希望与子女分开住以享受平静的时间和自由的生活,子女在减轻了经济赡养父母的压力下,更多地也会选择另立门户以期有小两口的自由生活。在经济条件优越的情况下,空巢老人可以更好地享受老人自由无虑的生活,在无其他状况发生下各过各的生活。而经济条件不优越的家庭也有子女为追求经济上的优越,而需要在外更努力的工作来提升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从而导致了空巢老人的产生。

4.2.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往往会造成普遍性的影响结果,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大环境下,家中子女变少,传统的多子女式的家庭养老功能在此背景下受到了极大地弱化。政治因素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在一个核心化家庭中,若是子女外出,便可能会造成空巢老人的结果。而我国教育体制、

Table 1. West boat community empty nest elderly pension situation

表1. 西船社区空巢老人养老情况

注:满意度设置为满分100分,户数占比等于户数除以空巢家庭总户数551户。

市场经济的制度等,家庭唯一的子女因义务教育外出学习,或因在外工作而与父母所离两地,老夫妻若愿随子女迁至陌生城市生活则只能成为空巢老人。张连民,张益刚两位学者认为中国的“银色浪潮”将带来社会的大问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老年人面临较大的养老风险 [3] 。

4.3. 文化因素

社会的文化也是导致出现西船社区里空巢老人的因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的表现,在国内自身的发展变革以及西方社会的独居、丁克等文化传入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西船社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中的职工社区,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改变,西船社区内老人会有一部分选择自我养老,其子女也在观念上倾向于外出独立建立家庭,也会有一部分人认可和接受丁克家庭的概念等,在这些文化因素下产生了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产生与文化因素具有相关性,对空巢观念的认识与接受使得空巢家庭也不断的增多。

4.4. 健康医疗因素

健康的体魄可以使得老人对自己更充满信心,而医疗水平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人们的担忧,自信与放心也是老人不畏惧空巢生活的来源,子女也因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而能够更放心,这些因素也是西船社区空巢老人成因的条件,主要是在认可这种状况及降低了担忧 [4] 。健康因素对老人或者是整个家庭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老人们往往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病症,轻则好解决,若重则会很大影响到不只是老人,子女们都得牵扯进来,花费很多钱不说,还得熬过病痛折磨,而在健康和对医疗的信任之下,这块重要的担忧降低后,空巢老人也可以很好生活自理,重中之重被降低,则相应就增多了空巢家庭的数量。

5. “抱团养老”对空巢老人养老需求方面的满足

5.1. 在生活照料上

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凡事几乎得亲力亲为,一日三餐等要花费掉很多老人的时间,而且路上又增加了意外出现的可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打扫整理房间、洗衣物、办卡、缴电费、买报纸、等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而“抱团养老”模式在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上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5] 。在抱团养老中,成员们建立轮流制度,分配老人来负责每日的买菜做饭带报这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节省了大家的人力,做到一人做事的便利都能辐射全员。每位成员家的钥匙都配给几个主要负责人,方便及时上门帮忙处理一些事物,成员间每天都需要向组长汇报情况,相互问候,发挥对成员日常守护的保障功能,老人们还可以通过安装相互连接的呼叫器等,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寻求到成员的帮助。

5.2. 在精神慰藉上

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大多都感到寂寞和孤单,一是因为缺失了子女的慰藉,家庭赡养照顾的职能已极大弱化,二是空巢老人由于各种原因也渐渐减少外出,与外界的往来也越来越少,人际关系问题逐渐显现,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6] 。在抱团养老的模式中,老人们形成圈子,使成员之间增多往来,更加地密切联系,成员间出现有人遇到挫折不如意了,成员则需对其进行安慰和关心,多组织大家在一起聊天,回忆过去的趣事乐闻,讲述各自的故事也倾听他人的心声,共同举办一些户外踏青,集体文娱活动等,增进大家对彼此的精神慰藉。

5.3. 在医病看护上

健康问题通常是老人最易担心的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一旦生病了将会出现很多难处,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及时照顾,平常的小病到医院里单排队久、人多繁杂和不熟悉等各种麻烦不说,路途上也存在危险等困难,要是生病住院了老伴也不能时时守护,孤寡的老人更是连去帮交医药费的人都没有,这些是多数老人最为担忧的问题。而通过“抱团养老”模式,这些问题将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有人生病需要去医院则可以安排成员陪同去,或者可以叫人帮忙买药到家里,住院了可以安排成员轮流守护,需要吃饭也可以让人带来,缴费时有人去到家里帮忙拿医保卡去缴费,通过成员间的轮换协助,老人生病照顾问题将可以有效解决,以此代替只能依靠子女或伴侣照料的功能。

6. 抱团养老的关系条件选择

每一种关系都能找到他们结成关系的索引,西船社区空巢老人抱团条件中也有这样的索引在发挥着作用,笔者将这些条件分为“亲缘、地缘、业缘、志趣”四个因素。

6.1. 以“亲缘”抱团

“亲缘”在我国历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诸多,而同样在抱团养老中它也发挥着一种注定式的好处。在本次研究区域里,西船社区有一部分空巢老人正拥有这样的关系,他们有的是兄弟姐妹关系、表亲的关系,还有因为家中有亲人与对方家人结婚而相互成为亲家的关系、结拜关系等,总体上可归纳为“血缘”和“非血缘”的亲缘。在对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实施“抱团养老”模式中,“亲缘”可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来进行条件选择,以此为基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较为明显。中国人通常都有“帮人先帮自己人”和“一家人不客气”的观念,在这里的亲缘关系就是把其他老人划为自己人或一家人。

6.2. 以“地缘”抱团

“月是故乡明”代表的是一种感情,当人在他乡的时候这种情感就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更显深刻,对“亲缘”的那份期待也就自然而然的由“地缘”接替。在西船社区的抱团养老模式中,地缘在抱团中的表现就是老人们会与那些和自己来自相同或相近地方的人更亲近,也可以表述为“老乡情怀”,这类老人除了拥有在老工业城市中相似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外,他们还具有抱团的条件,这些抱团养老的成员在一起养老的过程中会具有“同根”的思想。由于这层“地缘”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和给予牵连着彼此,通过得到老乡的关照和同样给与对方关照来保持关系,使双方都能得到寄托,以及获益。

6.3. 以“业缘”抱团

在人际关系中“业缘”所发挥的意义占据着较大的作用,这里的“业缘”指的正是因事业而结缘,可以理解为人们因为事业上的相互往来,事业上增多的交流沟通将人际关系也提升,在西船社区的空巢老人中,有一部分老人就是曾经的同事或者上下级关系,在工作中相识且相熟,进而在生活上也有关系,这类老人在抱团养老中可以依靠曾经事业的基础来友好相处,他们有相似的工作经历,而且在能力上也可以相互补充,有组织和纪律,不容易出现纷争,能够以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表决处理矛盾,对于抱团养老这种集体式生活运用到这类群体就类似于集体工作的延伸。

6.4. 以“志趣”抱团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就提到:“道不同,不相为谋”。西船社区空巢老人们在常年的工作生活中会自行联结在一起,他们有些参加了书法协会、歌唱团、舞蹈队、棋牌协会等等活动,他们在平常的大量休闲时间中都会在聚在一起进行娱乐,联系和往来都比较密切,而且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团体相处方式,团体对于老人们是一个可以获得娱乐需求满足的归属 [7] ,因此,在“抱团养老”模式中,老人们因志趣而抱团,将共同的志趣活动上升至生活层面,使得成员们乐于成团,成团至乐。

6.5. 以其他条件来抱团

除了上述几种“缘”最能适合“抱团养老”模式的条件外,也可以对该模式进行扩展运用,通过对社区内空巢老人进行“可抱团”预期的评估,可以将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搭桥式”的链接,把具备有一定相似性和可融合性的空巢老人来进行抱团,这样,即使这些空巢老人过去未曾结缘,但以他们仍具备着“单位社区、职工社区”这些大的相似工作与生活的背景条件,在社工的帮助引导下也可以结成团,从而实现该模式并非只能拘于固有关系网,也能具有可变的、灵活操作的成长性质。

综上所述,抱团养老模式主要是以社会圈子等理论作为支撑,来为社区内空巢老人搭建一个拥有共同兴趣爱好、条件相似、因同质性而结成的圈子。此模式主要依靠老人们开展帮扶形式,使圈子中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得到心理慰藉,实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互助。

7. 结论

1) 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体系。子女与配偶是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的最主要提供者,而随着子女赡养功能的缺失和配偶的身体功能老化,空巢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将面临逐渐增大的困难,凡事亲力亲为的状况将渐渐被改变。因而就需要“抱团养老”的模式使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把生活照料上的内容分担到每位成员的身上,空巢老人在其中即需要承担这样的义务,同时又是这种权利的享受者。

2) 重视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体系。根据研究,城市空巢老人在精神慰藉上的需求极为迫切,目前其他养老模式在这方面均呈现出难以满足他们需求的表现。而在“抱团养老”模式中,通过老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成员彼此间诉说和倾听对方的心声,以此来代替家庭养老中子女心理慰藉的缺失,并且在成员间具有的“同质性”上,也更有益于空巢老人们敞开心扉,相互扶持。

3) 建立城市空巢老人的医疗守护体系。空巢老人生病后面临着守护难的问题,有配偶的空巢老人生病时通常是老伴负责到医院排队买药,询问细项等,当需要住院时还得经常守护在病床边,又要负责吃饭、洗漱、换衣和缴费等等事情,将会增大配偶的压力,同时也容易使病者产生自责的不良情绪,有配偶尚且如此不容易,对丧偶的空巢老人则更为艰难。在“抱团养老”模式中,通过成员间轮流照顾的协作方式,将一个人的压力分流给大家,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每位成员生病时的医疗守护问题。

基金项目

2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老年女性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健康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BSH060。

文章引用

崔 娟. 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
Care for the Elderly Mutually: The Exploration of Old Industrial City Pension Model[J]. 老龄化研究, 2017, 04(02): 26-31. http://dx.doi.org/10.12677/AR.2017.4200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民政部. 坚决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EB/OL]. http://mzzt.mca.gov.cn/article/ylfwgz2016/zcjd/201612/20161200888226.shtml, 2016-12-28.

  2. 2. 林宝. 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5): 124-127.

  3. 3. 张连民, 张益刚.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日照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3): 117-124.

  4. 4. 张彦青.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11.

  5. 5. 庄琦.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4): 13-15.

  6. 6. 刘辛.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调查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10): 7-10.

  7. 7. 李春.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C]//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 201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