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486
,
10
pages
10.12677/AE.2023.13101139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思政内涵研究
杨珍,刘延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收稿日期:2023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摘要
雕花剪纸是湖北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文化资源丰富,展示了湖北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本文总结了湖北雕花剪纸的艺术特质及其在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理想追求等方面的优秀中华文化属性;从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文艺术综合素质锻塑提升的角度,阐述了湖北雕花剪纸艺术展示和传播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思政内涵。
关键词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艺术特质,文化属性,思政内涵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Hubei Carved Paper-Cut Art
Zhen Yang, Yanqi Liu
School of Ar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Sep. 6th, 2023; accepted: Oct. 3rd, 2023; published: Oct. 10th, 2023

ABSTRACT
Carved paper-cut is a traditional decorative art of Hubei folk that has a long history,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shows the unique folk customs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Hubei,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Hubei carved paper-cut and its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al attributes in social cognition, moral concept, aesthetic taste, life experience, ideal pursuit and so on. From the point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humanities and 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display and dissemination of Hubei carved paper-cut art.
Keywords:Hubei Carved Paper-Cut Ar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Attribu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精彩纷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剪纸的制作工艺和展示样式,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凝练并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观念、思想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理念认知、抒情寄情、教育教化等多重社会价值。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流行于武汉、仙桃(原沔阳)、孝感、鄂州等地,是我国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2008年,孝感、鄂州、仙桃三地雕花剪纸代表湖北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基于对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与把握,课程思政成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性质和优秀中华文化属性孕育出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研究其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思政价值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2. 湖北雕花剪纸的艺术特质与文化属性
2.1. 湖北雕花剪纸的艺术特质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中国四大湖泊之一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南邻湖南、江西,东连安徽,北接河南,西北与陕西接壤,西部被重庆相拥,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冲地带。湖北地理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饶,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丰沛的水资源孕育着具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汉平原。江汉地区在夏王朝时期已浸润夏文化的影响,湖北在商朝时期即被纳入商的版图,至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尽归于楚。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与融合,创造了楚文化,也形成了多元糅杂的灿烂民俗风情。
雕花剪纸就是由早期荆楚地区的巫术文化演变而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湖北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湖北雕花剪纸广泛流行于鄂东、鄂西、江汉平原等各区县,属于我国剪纸流派中的南方派系。湖北雕花剪纸受荆楚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的影响,其造型技法汲取南北之长,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剪纸的夸张质朴,又有南方剪纸的秀丽玲珑。在工具使用上,与北方的剪刀铰花有所区别,湖北剪纸主要用小刻刀,将纸叠层铺在蜡盘上雕刻而成,因而又称“雕花”。在作品样式上,湖北雕花剪纸具有精细秀美、粗中有细、线面相向、工整严谨、提而不散的特点。同时,湖北雕花剪纸在其功用上更具鲜明特色,不仅是民俗节日中不可或缺的装饰,亦作为绣品粉本的花样子,主要用于衣帽鞋袜、家中各种织物上刺绣的底纹(图1)。其种类繁多,图案数以千计且不重样、主题根据场景和用处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内容多以各类花鸟鱼虫、龙凤瑞兽、人物等,运用比喻、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其进行提炼、概括、融合来赋予物象新的内涵,用以表现祈福纳吉、教育教化、日常生活劳作场景等,具有强烈的表意性和象征性。湖北雕花剪纸在造型上运用对称、适形、均衡式等构图形式,通过点线面的连续、重复、变化等来体现作品的构成美 [2] 。因此,雕花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流传至今,是湖北人民生活习惯和文化元素的糅合,展示了湖北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
Figure 1. Embroidery pattern of shoe flower, salivary pocket flower and cloud shoulder flower
图1. 鞋花、涎兜花、云肩花刺绣花样(图片来源:摄于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中心)
2.2.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优秀中华文化属性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雕花剪纸艺术演化于荆楚地区的巫术文化,而巫术与艺术常常紧密相连。剪纸是巫术仪式中的外在物质表现的一环,承载着福瑞、消灾、祛疫等功能。湖北近现代的雕花剪纸亦为荆楚遗风,有着浓重的楚文化韵味。湖北湖泊密布,被誉为“千湖之省”,旧时大小洪涝频发,民众生活朝不保夕,异常困苦。为了生存,人们学习各种手艺以养家糊口。“雕花样子”材料简单,便宜易得,因而从业者众,有孝感民谚道“雕花匠,一张纸,荒年饿不死”。仅需一把刻刀、一块蜡盘以及一张纸,就能雕刻出富有精美纹样的图案,携带起来四处兜售也方便,身背花样箱,手摇拨浪鼓便可以走村串户的叫卖(图2),于是剪纸在湖北民间迅速发展起来。1920~1940年代,武汉、鄂州相继成立了花样工会组织(图3),花样工会通过制定行规、共同议价、缴税、救助同业等方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于是以往作为走方艺人的“雕花匠”,因行业的逐渐壮大而组成了一个具有组织严密的行帮,这在中外剪纸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3] 。2008年,在湖北文化部门及各方通力协作下,孝感、鄂州、仙桃三地雕花剪纸代表湖北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湖北雕花剪纸的保护和传承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及发展,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湖北雕花剪纸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雕花剪纸艺术文化资源丰富,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在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理想追求等文化内涵的民族大统一性的艺术表达,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为湖北人民提供了生生不息、顽强进取的力量源泉,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
Figure 2. Pattern box and rattle
图2. 花样箱及拨浪鼓(图片来源:摄于孝感雕花剪纸传承中心)
Figure 3. Echeng county pattern trade union rules
图3. 鄂城县花样工会会规(图片来源:摄于鄂州市夏祖康剪纸工作室)
3.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思政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要达成“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协同联动,结合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政教育成效。因此,在德与美衔接的艺术教育方面,高校思政教育结合新时代新发展,深入发掘、运用好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思政内涵,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将文脉同国脉相连,将其深厚的文化力量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溯源、强魄铸魂、启智润心,对构筑中华文化向心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教育应用价值。
3.1. 守正创新永为艺术常青之道,也是人生价值迸发的升华之路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发展延续至今,是一代代艺人们立足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功用性质和审美意识而不断创造、创新与发展的。特别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文化殖民,使传统中国民间艺术的常见主题和题材内容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一时期,湖北雕花剪纸的内容题材开始走向求新求变之路,突破了以往恒定的创作思维,经历了突破常规的变革。时事政治、思想启蒙、外来元素、宗教题材等非前关联性元素被直接融入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图4) [5] 。不仅反映了湖北雕花剪纸在设计花样时积极适应时局、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也折射出创作者审美价值观的自觉调适与演变。
Figure 4. Pillow pattern for Xinhai Revolution of China
图4. 辛亥革命枕头花样(图片来源:鄂州市群众艺术馆《鄂州雕花剪纸》)
今天所见的剪纸艺术是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持续创新演变而成,其发展既有继承传统的取舍,亦有创新的扬弃,具有典型的活态性特征,并不是当前普通大众眼中的“过时、土气”。中国幅员辽阔,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剪纸艺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将其审美、文化、思想等进行延伸创造,才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不同的剪纸形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的非遗剪纸也努力跳脱出单一传统民俗功用,纷纷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创新形式和传承途径,例如剪纸元素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学科的创新应用,创造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图5~7),是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对非遗工作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
Figure 5. Mianyang Fugui sculpture
图5. 沔阳富贵雕塑 (图片来源:摄于湖北省仙桃市)
Figure 6. Olive chrysanthemum paper-cut poster
图6. 榄菊剪纸海报(图片来源:小红书)
Figure 7. Paper-cut light lamp
图7. 剪纸光影灯(图片来源:百度)
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放眼全球发展趋势,守正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基地,更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创新战略需求发展个人的创新能力。湖北雕花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代表,在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和创作题材方面展现的守正创新精神,结晶于中华民族荆楚历史文化智慧和创造力之中,从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艺术瑰宝。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相结合,可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作品案例,以更加辩证的眼光去欣赏、发掘和运用剪纸的艺术创新价值。同时,可鼓励学生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和现代技术手段,研讨可感知、可触摸、可参与的雕花剪纸艺术,促生其内涵焕发新芽,使其真正“活”起来,拉近普通大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在这样动态的感知与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也使剪纸艺术以更多元的新面貌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2. 坚持不懈永为艺术生命源泉,也是个人命运转圜的必备品质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据大部分。人们长期从事繁重劳作、靠天吃饭、生活贫苦,除了自然因素外,还受困于封建礼教、社会结构和科技水平的多重制约。在此种生存环境下,发迹于民间的剪纸艺术却是昂扬向上、至善至美、追求幸福的代表。究其原因,从儒家经传中可以窥见一二。《周易·乾卦·象传》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象表论;《尚书·皋陶谟》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民众几乎活不下去,于是大禹带领人民历经患难,终于“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类似种种,可以看出坚持不懈、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早在古代就已形成的性格底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雕花剪纸则是这种精神文化的艺术表达,与其他民间美术最看重“活”一样,“活”下来是最高的人生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主题 [6]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以吉祥幸福去对抗灾难困苦,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能量去战胜它。剪纸求吉纳福的初始动机就是人们在悲喜与共的环境下对于幸福生活的心理诉求,而不是去再现现实世界中的负面境况。弗洛伊德曾在《作家与白日梦》中写道:“幸福的人是不会幻想的,只有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幻想。幻想的动机来自得不到满足的意愿,每个幻想都是一个意愿的满足,一次对令人失望的现实的纠正。”湖北自古水患频发,民众生活艰辛。剪纸既是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也是民间大众内心潜意识的直接表达。他们以这种艺术虚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的渴望,并以此获得心灵的慰藉。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完成,都是现实世界中负面的消解,重新凝聚起现实世界中对抗艰难困苦的勇气。
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坚持不懈地通过奋斗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课程思政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尤为重要。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所承载的优秀中华文化内涵及其主题鲜明、丰富生动的展现形式,对于时刻唤起人的乐观、向善、进取意识,养成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现实启迪作用。因此,结合课程思政精选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教学案例,充分汲取剪纸艺术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起到引导学生从社会大发展中寻求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支柱,通过不息奋斗实现个人命运的转圜,进而锻炼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属于自己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3.3. 家国情怀永为艺术主体旋律,也是人生靓丽展现的情系所在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生命自觉与家教传承,无论是古代以家国共生的社会结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家国情怀无不体现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时代价值。湖北雕花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创作常在人们闲暇之余展开,多人协同参与,技艺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仅彰显着创作者的巧思,更凝聚了社会交往的情感纽带。各种精致的剪纸花样不仅用以装点生活环境,更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媒介,映照着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的美好。在众多剪纸题材中,家国情怀主题占有重要地位,如表现行孝尽忠的《孟宗的故事》(图8),爱国主义的《岳飞刺字》、天下为公的清廉(莲)反腐等。
Figure 8. The Story of Meng Zong, created by Yuyi Zhang.
图8. 张玉义《孟宗的故事》(来源:孝感新闻网)
在国家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家国情怀题材剪纸转向挣脱旧思想束缚的变革之路,不同于以往从历史人物故事或者隐喻手法来传达内涵,而是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事政治、思想启蒙的剪纸内容,如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等题材,这些时事剪纸作品对救国存亡、革命精神等新思想在民间进行了有效传播。“民族危亡之际,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平日被掩盖的、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民间文化,上升为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体现者 [7] ”。抗日战争时在共产党的引领下,湖北雕花剪纸与其他地区剪纸一道在时代的浪潮声中创作观念由民俗功能到革命姿态的转化拓展,正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当时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将自己最深刻最真挚最朴素的爱国之情倾注在一方薄薄的剪纸中,以艺术为武器,成为当时民间最重要的民族抗战宣传载体。其后,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民间剪纸都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歌颂着新中国,保卫着新中国(图9),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Figure 9. Buckle pattern for the war to resist American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图9. 抗美援朝扣带花样(图片来源:摄于鄂州市夏祖康剪纸工作室)
回顾中国近代史,无数英雄儿女不畏千难万险地前赴后继,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民间剪纸记录了这一段段历史烙印,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具有浓厚的革命美术气息和时代特征。家国情怀作为剪纸艺术中的经典题材,经久不衰,愈发繁茂,是中国人“家国天下”文化基因的真实写照,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浓厚的情感抒发(图10)。
Figure 10.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reated by Yuyi Zhang, Fuxin Chi, Yunfu Hu, Huibin Xu, Quan Chi, et al.
图10. 张玉义、池福新、胡云甫、徐惠斌、池泉、等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片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数字文化馆)
如今的中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相结合,以美为媒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铸魂育人的过程中注入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契合,是我国最深厚文化的软实力真实写照。家国情怀永远是大学生靓丽人生的根系所在,也是中国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应重视湖北雕刻剪纸艺术以厚植家国情怀引育带动思政走入人心、动感人情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8] 。
3.4. 文化传承永为艺术厚植土壤,也是民族强盛复兴的自信根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优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源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优秀中华文化属性,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检验,传承至今仍弥足珍贵,具有艺术、历史、文学的多元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以及其文化自信。剪纸多次作为世界文化交流艺术代表出国参展,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扩大我国外贸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53年湖北沔阳(今仙桃市)雕花剪纸代表作《八仙图》被送到东欧八国参展并获银奖,继而出口海外,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图11)。不仅湖北雕花剪纸,河北蔚县剪纸亦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剪纸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海内外广泛赞誉和喜爱。
Figure 11. Eight immortals
图11. 八仙图(图片来源:摄于仙桃群众艺术馆)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集》)。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传承发展,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浓厚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其独特展示的东方神韵、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系所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要唱好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主旋律,使学生通过精美的雕花剪纸艺术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与文化之美,切身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实质,真切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自信的根与魂 [9] 。只有不忘来路,才能行稳致远。引领大学生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奠定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基础。
4. 结语
湖北雕花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民间文化的共通性,即源于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地理位置而逐渐形成的集体文化意识。在制作工艺、造型样式和功用等方面具有艺术特质,广泛应用于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等传统场景,独特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对于家庭美德、社会秩序和文化的传承。通过独特的纹样符号,传递出对人与自然、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天人合一”的外向呈现。其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社会观念、文化价值、道德准则等,具有优秀中华文化属性,是我国最具群众基础的民间文化艺术代表,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丰厚的思政内涵,可概括为守正创新永为艺术常青之道、也是人生价值迸发的升华之路,坚持不懈永为艺术生命源泉、也是个人命运转圜的必备品质,家国情怀永为艺术主体旋律、也是人生靓丽展现的情系所在,文化传承永为艺术厚植土壤、也是民族强盛复兴的自信根基。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下,全面深入发掘湖北雕花剪纸艺术在“德、美”衔接、协同培育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厚重内涵,活化思政案例教学模式,提升思政引育成效,具有重要教育教学价值。同时,湖北雕花剪纸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对构筑民族凝聚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研究得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批准号NCWUYC-2023104)。
文章引用
杨 珍,刘延琪. 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思政内涵研究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of Hubei Carved Paper-Cut Art[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321-733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39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EB/OL]. http://wap.moe.gov.cn/jyb_xwfb/s271/201404/t20140401_166526.html, 2014-04-01.
- 2. 张荠文. 剪纸艺术形式融入生活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3. 陈日红. 荆风楚韵: 湖北民间手工艺研究[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5.
- 4. 人民网.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全文) [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2014-10-15.
- 5. 黄本亮. 从民间出走到返归乡土: 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大学, 2018.
- 6. 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 7. 刘锡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间文学运动[J]. 新文学史料, 1992(3): 58.
- 8.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226/c87228-26598619.html, 2021-04-25.
- 9. 新华网. 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