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2557 , 5 pages
10.12677/ACPP.2022.11304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

季燕,贾天威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5月27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17日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既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观的哲学,它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功能,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助于哲学的本质。近年来,有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困境与超越、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压力、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压力等议题日益增多,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后聚焦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问题。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呈现出较严重的缺失现状,表现在行政话语霸权、精英话语霸权和制度话语霸权,青年教师主动失语等方面。因此,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社会层面建构话语支持环境,学校层面优化话语环境和制度体系,个体层面唤醒教师自我意识等方面重构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消解,重构

The Discourse Power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Yan Ji, Tianwei Jia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y 27th, 2022; accepted: Jun. 7th, 2022; published: Jun. 17th, 2022

ABSTRACT

Marxist philosophy is a philosophy that can not only explain the world scientifically but also actively transform the world outlook. It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philosophy. Without practice, it is impossible to scientifically and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Marx’s contribution to philosophy. In recent years,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ofessional dilemma and transcendence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s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essure of survival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ncreasing. The thinking on these issues finally focuses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the problem of the voice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discourse power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s a serious lack of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hegemony of administrative discourse, elite discourse hegemony and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hegemony, and young teachers’ initiative aphasia.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Marxist philosophical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discourse support environment from the social level, optimize the discourse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at the school level, and reconstruct the discourse power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awakening teachers’ self-awarenes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Keywords:Marxist Philosophy,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ight to Speak, Digestion, Refactor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界通常所说的话语权其实包含两层含义: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前者指的是说话的权利,外延为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与义务相关联;后者指的是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外延为职权,与责任相关联。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谈高校青年教师的话语权,将其认定为话语权利应更为合适。本文所述的青年教师话语权主要是指教师在行政话语、精英话语、制度话语三大话语霸权的压制下以及青年教师主动失语而表现得个体性话语权缺失。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如何充分唤起高校青年教师的话语权,确保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的消解

2.1. 行政话语霸权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原因与结果”两个方面。在高校的权力格局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存,而且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处于强势地位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1] 随着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不断强化,导致高校行政权力压制和削弱学术职业群体话语权和学术自主权等行政泛化问题的产生。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重心虽然在基层,但学科建设话语权和资源分配权却掌握在教育行政管理层手中。为了获得想要的资源和发展机会,教师不得不向权利靠拢。在许多行政色彩浓厚的地方性高校,青年教师如果与行政权力没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在评选职称、拿项目以及获取学术名誉时,就会很难得到行政权力的保护。而如果能够获得行政职务,那么学术晋升之路也会随之通畅。实际上,在我国“官本位”的思想影响下,行政机关的地位总是要高人一等的。高校场域中根据身份、等级来进行资源分配的论资排辈的现象也无时不在,这种现象容易挤压教师之间的合作空间,深化非学问竞争和矛盾,使教师屈从于教育行政的行话和套话,也容易导致青年教师产生熬资历的消极认知,从而消解青年教师在教育场域下的积极性和活力。

2.2. 精英话语霸权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精英话语霸权主要表征为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科专家和精英学者的权威下,地位的相对降低和话语影响力的丧失。过分强调有声望、年长的教师,并没有形成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的有效机制。老教授、老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这种绝对的话语权压制了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青年教师工作中为满足领导和制度的需求而出现缩手缩脚不敢做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国家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国培计划,教师们却始终无法提高积极性的原因。甚至有些高校存在资历高的专家教授挂职进行某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而实际操作者确是青年教师。由于青年教师资历不足,很难申请到国家级重点课题,所以不得不依靠权威的专家和教授来进行研究。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中所得到的成就与他们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很难获得满足。教师们鲜活的语言被生生掩盖,话语严重缺失,随处可见的是专家权威性话语,在工作中很难获得主动。长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视的话,青年教师往往难以安心于科研教学工作,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

2.3. 制度话语霸权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发生着变化。教师在行为时首要考虑的是规则、规范和制度。在制度性话语权的规约下,教师们失却了这种自我觉知,让自我行为变成一种对规则、守则、制度的教条主义的执行。规则、守则、制度等取代了自己的思考、感受和体验的辛苦,也让自我的的行为变得十分功利,符合所谓的“规范化”的要求。但教师也必须通过一系列代表国家意志进行的考核,接受国家主流价值观并具备国家主张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此外,我国的教育课程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发布的,教材也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或审核的,所以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都被圈定在了一定的框架之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在以独立的个体或者独特的风格来要求自己,逐渐丧失了对行为方式本身的批判和洞察。最终,出于对自我的保护,教师会自觉地服从诸多的规则和制度。教师并不是话语权的真实主体,其处在一种尴尬或窘迫的状态,只能无奈地放弃自己本来可以行使的话语权利,做出一定的屈服,将自己的话语限定在社会法定知识的空间里。所以,现实中的教师似乎只是权势话语的服从者、传声筒和具体执行者,远离了其在教育世界里本应该承担的“释疑、解惑”等责任。 [2]

2.4. 青年教师主动失语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主体意识、教学技能薄弱和经济压力等原因,造成了教师不愿说、不会说的情形。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园便进入工作岗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角色转换。从一个多年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会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一部分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高校青年教师,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学习,课堂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尽人意,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年龄结构的原因,青年教师大多面临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在取得教职后期望得到的待遇和薪酬与自己付出成正比的待遇,往往事与愿违。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新入职教师的热情就会逐渐减退,转而放弃话语权,之前的专业发展蓝图和愿景也会受到影响。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的重构

3.1. 在社会层面建构话语支持环境

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的消解,给出合理有效的哲学理论解释,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社会层面要重视构建政府与高校的新型合作关系,营造高校青年教师重构话话语权的社会环境。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话语现状,对确保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3] 从社会维度上来看,做好健全的工作体制、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条件保障,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知道谋划,高校青年教师通过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密集的交流和沟通,学会探究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思想被唤醒,青年教师能在对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憧憬中看到自身的价值,进而激发出求知的欲望。社会环境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工作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等。营造高校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分析社会环境与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关系,使高校青年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并得到社会系统的支持,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感受到其开展的科研活动、教育活动的社会认可和价值,感受到社会为其工作创造较好的条件,并给予体面的工作报酬。

3.2. 在学校层面优化话语环境和制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4] 在学校层面,整体氛围、领导组织、评聘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职业保障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权益表达和沟通交流平台等诸多因素对实现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的作用非常大。首先,良好的学校氛围有利于形成一种尊重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表达话语权的氛围,使学校成为重塑青年教师话语权最有力的支撑。其次,高校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升青年教师对组织的认同。宏观上,借鉴外国院校在管理中采用的共同治理模式,构建教师和管理者的新型合作模式,让教师产生“主人翁”意识,由此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微观上,加强学校领导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并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以提升组织认同。再次,高校也应该对现有的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给予重视。 [5] 在职称评定等方面设置政策支持,考核评定工作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为教学科研成绩优秀的青年教师开通职务晋升通道,以此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发展性评价制度取代传统终结式评价方式,更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后,需要学校搭建好教学和科研平台。通过科研项目或者开办科研项目讲座等形式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不断提供教学资源和培训,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不断发展,重塑话语权。

3.3. 在个体层面唤醒教师自我意识

马克思注重的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辩证法、人的实际生活过程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就是为解释世界进而改变世界提供的一种哲学解释理论和方法。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的唤醒受到来自外部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更受到其内在主体意识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认同的需求。为高校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促使其自我意识觉醒,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优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高校青年教师创建一个与他人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平台,给予其更多的信任与认可,更有利于保障教师主体性话语权。高校青年教师是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生力军,有着丰富的创造力,激发高校青年教师成就需要,使其注重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青年教师尤其是较低资历群体的个体性话语权。青年教师主动追求自我发展,能够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后,高校青年教师在教育领域要做一个善于沉思自我的人。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开始就写到,我们今天的知识丰富,但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却异常的匮乏。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自识与反思个体性话语权的原因,并积极寻求重构话语权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艰难的自我沉思和发展之旅。

4. 结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青年教师话语权的重塑,不仅需要不断加强外部赋权,还要消除束缚教师话语的内部羁绊。同时,马克思主义注重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规律。青年教师应与教育行政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起“放声陈词”,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青年教师话语走向自由、平等的话语新常态。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号:KYCX21_0814)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季 燕,贾天威.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话语权
The Discourse Power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J]. 哲学进展, 2022, 11(03): 283-28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3049

参考文献

  1. 1. 许文. 法律视域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9): 39-40.

  2. 2. 陈茜. 从异化到回归[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 3.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013-05-04.

  4.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55.

  5. 5. 季燕.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J]. 哲学进展, 2021, 10(4): 371-37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