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3 ( 2020 ), Article ID: 34832 , 4 pages
10.12677/ASS.2020.93058

Fusion Image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Jingna Qi

College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Mar. 8th, 2020; accepted: Mar. 23rd, 2020; published: Mar. 30th, 2020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social organization, its image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re is a deep conn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relations for the fusion of the two basic features and fusion, image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dual power.

Keywords:Public Relations, The University Ima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Fusion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祁静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3月8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30日

摘 要

高校作为承担大学生教育任务的重要社会组织,其自身形象的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从公共关系角度出发探寻二者的融合基础及融合特性,对于高校形象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重助力作用。

关键词 :公共关系,高校形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基础

1.1. 公共关系理论

当前,公共关系理论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企业、政府、社会团体都在积极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方法来发展事业。公共关系的应用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且成效显著。基于公共关系理论在各领域、各学科的广泛应用,在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应用公共关系理论也是切实可行的。

公共关系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中特别强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个组织美好的社会形象,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好,就能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才能兴旺发达” [1]。组织形象处于公共关系基本目标的最高层次,组织精神和价值观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组织形象所包含的价值观需要被组织内部公众所了解和分享,而在校大学生正是高校内部公众的最主要成分。基于公共关系理论基础之上的高校形象塑造,不但对于塑造高校的外在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且对于组织精神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于内部公众的教育和价值引领意义重大。

1.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自资产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意志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关注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真正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被学生接受的,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的同时,必须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在塑造高校形象的过程中发挥学校组织精神、文化环境、价值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塑造高校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特性

2.1.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手段一致性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三要素之一,是连接公共关系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媒介和桥梁。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没有传播就不存在公关,组织形象的塑造也有赖于传播。公共关系活动依靠信息媒体传播,一个社会组织既要向内外公众宣传组织的宗旨、方针,也要向内部公众宣传外部信息,通过内外信息的交流了解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传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明显的社会控制性和导向性以及政治性,所以要使受教育者接受本阶级的意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依靠信息载体进行传播 [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介传播,使用网络、校报、校广播等方式传递信息,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由此可见,组织形象塑造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把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作为手段,这就是传播手段上的一致性。

2.2.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统一性

工作目的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及个人塑造良好形象,都是追求真、善、美的活动 [4]。因此,两者在育人功能上殊途同归。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的“产品”就是人才。公共关系学认为,产品质量与组织形象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公共关系不仅要靠“说”,更要靠“做”,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就是“做”得如何的具体体现。品牌形象、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一个学校,要有自己高品质的“名牌产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提升高校组织形象对于人才素质的提升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性或隐性作用。高校人才培养要在总体目标下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不同方面和层次,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加以集成、整合、升华,加大改革、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教育质量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质量是高校组织形象的核心内容和客观基础,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5]。

2.3.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交叉性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体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几大领域。这些与高校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都有很多的对应,公共关系中关于组织形象的经典案例也都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公共关系理论本质中包含着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冲击下,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学习也出现功利化倾向,根源就在于缺乏对国家、对人民、对家庭的责任感即缺乏“公”心。公共关系中的“公”是指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公共舆论,简言之就是要有“公”心,树立起社会利益为先的理想信念,这和理想信念教育是一致的 [6]。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为祖国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对于这些爱国奉献人物及事件的传播对塑造高校组织形象和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作用显著。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水平是评价高校的整体的道德形象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包含道德品质教育这一重要内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行为对于维护组织形象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具有一定意义,从公关角度改善说话艺术,能帮助他们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承压能力。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社会思潮来培养创新精神,对于丰富高校科研创新成果,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组织形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意义。

3.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建议

3.1.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想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形象塑造是在公共关系理论规范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专业方法和技术来达到内外部公众对于组织精神和价值观的认可的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这一过程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对于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主动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有利条件以便促进其发展。利用公共关系的多种手段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各项实践活动,与在校大学生建立、维护和发展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利用公共关系中传播与沟通两大手段,抓住时机,精心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关活动,以树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形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7]。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来抓,这需要有意识地引入先进的公共关系管理理念与模式,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发挥为人师表的“师范”作用,成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典范。同时还要爱岗敬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马列主义有一种真诚的信仰,自觉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不断追求真理,树立良好学风的典范,为学生做出榜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同接受,心悦诚服,要帮助他们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教育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对工作的感情。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热情奉献 [8]。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象,对于提升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以及高校整体形象的塑造意义重大。

文章引用

祁静娜. 高校形象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Fusion Image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3): 381-38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3058

参考文献

  1. 1. 李书寒. 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和影响力研究——公共关系学视角[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 37(7): 141-144.

  2. 2. 张连顺. 公共关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J].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4): 56-59.

  3. 3. 江历明. 论高等学校组织形象的设计与传播[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4): 95-98.

  4. 4. 范志英. 浅析公共关系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 知识经济, 2013(6): 179.

  5. 5. 伍健婷. 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素质塑造高校思政工作者新形象[J]. 群文天地, 2011(16): 284-285.

  6. 6. 宋洵, 孙波. 公共关系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9): 146-148.

  7. 7. 石玉. 公共关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工作论坛, 2003(4): 20-30.

  8. 8. 杨晶晶. 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 视听, 2018(3): 234-23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