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362 , 8 pages
10.12677/ML.2023.116331

国际外语教材语言与文化内容研究综述

王昊1,任佳2,刘永兵1

1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2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收稿日期:2023年4月8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0日

摘要

本文对国际外语教材语言和文化内容的代表性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本文首先对教材词汇相关研究进行概述,聚焦于教材的词汇覆盖率、高频词族分布及词族复现率三个研究主题。然后,概括了研究者对教材语用内容的探究,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教材对请求、道歉、拒绝等常用言语行为的呈现方式。最后,对教材文化内容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聚焦于教材对性别内容、目标语国家文化和新自由主义的表征。文献研究表明,外语教材对语言和文化内容的呈现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距。本文据此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教师教育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外语教材,教材语言内容,教材文化内容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 Review Study

Hao Wang1, Jia Ren2, Yongbing Liu1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Apr. 8th, 2023; accepted: Jun. 7th, 2023; published: Jun. 20th, 2023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international semin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Firstly, the review of studies on vocabulary in textbooks addresses three research approaches: vocabulary load, number of high-frequency words occurring in textbooks, and repetitions of words in textbooks. The review of studies examining pragmatic content in textbooks then addresses those focusing on how textbooks present common speech acts including requests, apologies and refusals. Lastly, the paper reviews research on cultural content in textbooks tha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gender representation,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cultures and neoliberalism. The overall findings of the review show tha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of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nd research insights obtained in the relevant areas,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making suggestions for textbook writ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Linguistic Content in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in Textbook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外语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纲的主要载体,也是各阶段测试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1] 。教材还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材料和依据,同时也是学习者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 [2] 。教材往往决定实际课堂教学的内容、过程、话语模式等 [3]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使用、分析和反思是一种重要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4] 。此外,不仅教材的语言知识表征能够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材中的文化表征同样能够影响学习者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影响其对自身及她/他人的种族/性别/阶层身份认同等 [1] 。

国外已有一些文献对外语教材研究进行了综述。如Tomlinson和Masuhara [5] 对外语教材研究的综述主要聚焦2010年之前的研究,而国外外语教材研究在2010年至今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涌现了一批新的文献,值得重新关注。因此,笔者查阅了Applied Linguistics、TESOL Quarterly等21种涉及语言教育的SSCI期刊1,发现从2010年至2021年间登载了111篇以外语教材为主题的论文。其中,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和Modern Language Journal是推广外语教材研究的主要窗口,它们刊登的论文数量以16篇和15篇分居第一和第二位。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0~2021年间在国外共有8篇以英语为媒介的外语教材相关的博士论文(如Grammatosi [6] ),还出版了10本外语教材研究专著(如Risager [7] )和16本以此为主题的论文集(如Harwood [8] )。同时,外语教育领域的各类出版物中也包含教材研究的内容,如为语言教育提供总体指导(Hall [9] )以及专门论述语言教育某一领域的专著或论文集(如Walsh和Mann [10] )。限于篇幅,本文聚焦于国际外语教材内容研究领域的重要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发现,以期帮助读者掌握该领域相关研究的进展和动态。

对相关研究的分析显示,国际外语教材内容研究主要包括教材语言内容研究和教材文化内容研究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采用语料库等内容分析研究工具揭示外语教材中词汇、语用等知识的表征特点。后者采用内容分析和批判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外语教材对性别、目标语国家文化、新自由主义等内容的呈现方式。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教师教育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启示和建议。

2. 外语教材语言内容研究

对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外语教材语言内容研究主要关注教材对词汇和语用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理论,接触和使用频次在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 [11] 。频次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抽象的语言规则并不等同于语言知识的熟练运用,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脑对接触过的大量语言范例的记忆 [11] 。语言习得的关键是在语言表征之间建立形式与功能的匹配与联系,而联系的加强主要靠语言的使用 [11]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频次的增加有助于包括词汇在内的各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 [12] 。因此,目前国际外语教材词汇研究主要关注教材词汇覆盖率、高频词比例、词汇复现频次等内容。例如,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Nguyen [13] 对越南高中英语教材的词汇覆盖率进行了调查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需要掌握5000词族才能理解样本教材阅读篇章中95%的词汇内容;对非1级和2级高频词表词汇复现率的计算则显示,95.85%的目标词汇仅在阅读篇章中出现了1~5次。Sun和Dang [14] 对中国本土开发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研究表明,样本教材在词汇覆盖率、高频词占比及词汇复现率3个方面与有关的理论认识存在不同程度差距。具体来说,学习者需要分别掌握3000和9000词族才能理解样本教材中95%和98%的词汇内容,这将给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带来过大的压力,进而对学习者外语词汇知识的成功习得造成负面影响;尽管样本教材较好地呈现了1000高频词族,但2000和3000高频词族的占比则较低;1000高频词族在教材文本中的复现率较为理想,但样本对2000和3000高频词族的复现却未能达到有关理论的要求。对外语教材中词汇搭配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例如,Northbrook & Conklin的研究 [15] 聚焦日本初中英语教材对常用词汇搭配的呈现特点。通过对比6套教材与参考语料库在常用词汇搭配排布上的异同,该研究发现,样本教材未能较好地反映常用英语词汇搭配实际的使用规律。具体来说,样本教材中不同长度词汇搭配实例所出现的频次皆高于参考语料库,教材对3词搭配实例的排布基本上反映了参考语料库对应的呈现情况,但4/5/6词搭配实例在教材中的排布则与其在实际对话中的使用相去甚远。也有研究者对学术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例如,Skoufaki和Petric对英国大学自编学术英语教材词汇内容研究显示,学界普遍认同的学术英语词汇表中仅有28.07%的词汇出现在样本教材中,而且这些词汇在不同教学模块中的分布也不均衡,其复现次数也难以让教材使用者通过附带学习模式实现习得目标词汇的任务 [16] 。Lu和Dang对中国研究生学术英语教材词汇的研究发现,教材使用者掌握4000高频词族才能理解教材中95%的词汇内容,而对使用教材学生的词汇测试显示,仅有5.22%的学生能达到所要求的词汇量 [17] 。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还是本土编写的外语教材都具有相当高的词汇覆盖率;换句话说,使用教材的学习者需要具有较高的词汇量水平才能对所呈现词汇达到可接受的理解度。这将给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带来过大的压力,进而对学习者外语词汇知识的成功习得造成负面影响。对教材高频词(尤其是3000高频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和本土外语教材对高频词汇的呈现和复现缺乏系统性和原则性,这同样可能阻碍教材使用者整体词汇知识的成功习得。

语用知识是外语使用者成功完成交际任务的前提条件,语用知识是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语用知识在学习者语言技能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19] 。具体来说,作为交际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要求外语学习者具有在不同社会文化场景中理解和产出准确适切话语的语用能力 [19]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概念,言语行为是人们互动交流的最基本单位,人们通过言语行为实现各种交际功能。外语言语行为知识主要包括语用语言层面知识和社会语用层面知识,语用语言知识是指说话人为完成言语行为需要掌握的实现策略和语言表达资源知识,言语行为知识的社会语用层面涉及影响说话人选择适当表达方式和实现策略的语境和元语用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对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权力关系以及行为本身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 [20] 。因此,一些学者对外语教材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Petraki和Bayes的研究 [21] 聚焦5本澳大利亚中级英语教材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教材对相关言语行为的表征未能较好地体现有关的语用学研究发现。具体来说,样本教材所呈现的请求行为实例十分有限;仅有2本教材对请求行为的语际差异简单提及;作为英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语用语言形式,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仅在其中一本教材中出现了1次,尽管几乎所有教材都涵盖了常用的规约性间接策略形式,但教材并未对不同形式的礼貌性信息加以说明;教材对言语行为本身的难易程度、说话人和听话人关系以及语调等影响请求礼貌程度因素的阐释缺乏系统性;仅有1本教材较好地呈现了回应请求的两种策略;仅有2本教材对多话论请求形式进行了十分有限的提及。Limberg的研究 [22] 关注道歉言语行为在德国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包含sorry的各种结构形式在所有形式实例中占比最高,excuse me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而其它重要的实现形式(I/we apologize/apologise、forgive me和pardon)则极少出现在样本教材中;样本教材所提供的语用输入具有去语境化特点,由于多数道歉形式实例是以口语或写作任务的语言资源形式出现,教材未能对相关语境下常用实现形式及母语和英语的表征差异等信息进行讲解说明;样本教材仅提供了少数聚焦道歉行为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教学活动也主要关注其语言语用知识层面,而侧重社会语用知识层面的教学活动则极为少见。Meihami和Khanlarzadeh的研究 [23] 对比了请求、拒绝和道歉3种常用言语行为在国际和伊朗本土初级英语教材中的呈现情况。通过对教材中相关言语行为实例出现频次的分析,研究发现,3种言语行为实例在样本教材中的分布较为随意且缺乏原则性,教材未能全面系统地涵盖目标言语行为不同的句法形式和实现策略,这些不足有可能对教材使用者语用知识的习得造成负面影响。Ren和Han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语用内容的研究表明,样本教材中所关注言语行为的种类较为有限,且言语行为在教材中的排布未能体现其学习难度的差异性,教材也未能为所涉及的目标言语行为提供相关的元语用信息 [24] 。Schauer [25] 调查了德国小学英语教材对10种常见言语行为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多数样本教材中都出现了8种以上的目标言语行为实例,但除了请求言语行为之外,样本教材均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接触这些常用言语行为的机会;作为重要言语行为的实现策略的规约性间接策略在样本文本中出现的频次较低。对特殊用途英语教材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例如,Cheng和Cheng对中国香港高中英语教材中修正言语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教材没有为相关的修正行为实例提供必要的上下文语境和信息;修正言语行为在商务话语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占比达66.1%,而15本样本教材中仅有2本对修正言语行为进行了显性教学,这与修正行为在商务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存在较大的差距;教材提供的相关语言表达资源的真实性缺少科学依据,且所呈现的实现策略种类不够全面等 [26] 。

上述聚焦教材言语行为的研究显示,教材在语用语言知识呈现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常用实现形式关注不足而次要形式出现频次过多。这种呈现方式可能对学习者造成误导,促使其在交际互动中更多地使用不恰当的表达形式实现言语行为,进而妨碍交际活动的成功完成。此外,教材为言语行为不同实现形式所提供的语境和元语用信息极其有限。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言语行为时,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语用知识,学习者往往会将言语行为在母语中的使用规范迁移到英语使用中。而这种语际间的语用迁移会导致学习者无法正确地表达预期的施事语力,有时甚至导致产出不礼貌的话语从而出现交际失败的情况。

3.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

对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外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主要涉及教材性别表征、目标语国家文化表征和新自由主义表征三个主题方向。

教材性别表征研究历来是外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的重要主题领域之一 [1] 。例如,采用语料库量化分析与话语质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设计,Lee的研究 [27] 聚焦3套在日本广泛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性别平等意识:使用性别中立(如police officer,chairperson)或捉对(如he/she)表达形式,使用中性称呼语Ms替代Miss和Mrs来指称女性,混合性别对话中男女说话人比例及话语量基本相等;但教材中仍然存在对女性的隐形歧视:相较于对女性角色的关注,样本教材使用更多篇幅叙述男性在各行各业中的成就,这可能导致学生忽视女性并形成对女性性别的负面看法;教材中还存在具有潜隐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男性角色多与物质过程动词和认知取向动词同时出现,而女性角色则多搭配关系过程动词,这使得男性而非女性更多地被塑造成行为活动的主体以及理智知性的代表;相较于女性,男性往往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承担更多的社会任务和功能;根据对教材对话的话语分析,女性往往扮演信息问询的角色,而男性则多在对话中提供有关信息,这可能会使读者产生男性比女性更博学、知识更丰富的印象。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Goyal和Rose [28] 对1套知名中级国际英语教材新旧版本中的性别表征进行了历时比较分析。该研究发现,样本教材中以图像形式出现的男性角色仍明显多于女性角色,样本文本对两性的表述也体现出了与图像相似的不平衡性,教材听力材料明显以男性声音为主,发生在男性角色之间的对话明显多于其它形式(如男女对话或女女对话),且对话发起者也多为男性角色;样本中占据高级职阶位置的多为男性角色,这体现了男女性权力关系上的不平衡;教材仍在强化我们对商业领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例如教材中出现的商业巨头和运动员形象皆为男性角色。总的来说,较之于旧版教材,新版教材在性别表征的平衡性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还有学者开始关注外语教材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呈现情况。例如,为了揭示7套国际英语教材中目标语文化的表征特点,Shin等的研究 [29] 对样本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了编码和量化统计。结果显示,样本教材主要呈现以英美本族语文化为代表内圈文化内容,而对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前殖民地国家为代表的外圈文化及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为代表的扩展圈文化的呈现则极其有限;所研究教材主要通过要求学生通过机械操练实现对目标文化知识的简单识记,而未能基于交际导向表征框架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的跨文化能力发展空间。基于教材研究常用的内容分析研究方法,Keles和Yazan [30] 对New Headway各个版本初级教材的文化表征进行了历时比较分析。该研究发现,以英美为代表的内圈文化表征在5个版次教材中所占的份额(近50%)最大;教材中出现的扩展圈文化则以欧洲国家为主(22.73%),非欧洲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仅占8.57%;内圈文化、欧洲扩展圈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内圈或欧洲扩展圈)的总和占5个版次教材文化表征的近90%,而外圈和非欧洲扩展圈文化则仅占约10%的份额,欧洲扩展圈文化的文化产物和文化活动多与文明、历史以及传统等主题相关;非欧洲国家扩展圈文化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足10%,该范畴的人物角色几乎仅出现在内圈或欧洲国家文化场景中,而其文化产物和文化活动则基本上仅限于饮食和旅游主题;与非欧洲扩展圈文化的情况相似,外圈文化表征仅占样本的不到3%。

新自由主义在教材中的表征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例如,Babaii和Sheikhi的研究 [31] 聚焦伊朗英语教材中的新自由主义文化表征。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研究范式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教材所涉及的主题中超过50%都直接(找工作、理财、面试、购物等)或间接(名人、时尚、广告等)地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关;体现新自由主义理念的面试官与面试者、同事以及顾客与商户在社会关系范畴占相当大的比例;教材中约50%人物角色出现在市场领域。质化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文本中的篇章片段主要体现了市场、个人主义与竞争,消费主义与品牌主义,伪多元文化主义等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主题。Gray和Block的研究 [32] 聚焦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国际英语教材对工人阶级的呈现情况。研究样本包括上个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前10年出版的共8套中级英语系列教材。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工人阶级角色以及有关工人阶级生活经验的各种叙述逐渐从样本文本中淡出消失。据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对其所身处的世界形成片面甚至是扭曲的认识,而工人阶级学生亦可能由于无法得到身份认同而导致学习动机的降低。

对外语教材中的性别表征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部分国际和本土出版的教材在性别呈现平衡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的来说,教材仍旧在再现目前社会文化下主流的性别表征样态,强化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和层级体系并使之得以延续。根据上述有关教材对目标语国家文化表征的研究,国际和本土开发的教材主要聚焦于欧美发达国家文化,而较少关注西方之外的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教材未能较为平衡地表征不同文化圈层国家的文化知识。最后,外语教材中的新自由主义内容主要包括消费主义、物质财富、名人与名望以及竞争思想等方面,教材对这些价值缺少批判性的呈现使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得以加强和常态化,进而可能对学习者的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4. 启示

根据关注教材词汇覆盖率的研究,在教材的词汇量设计方面,教材编者应该参考相关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成果,尽量使教材各册之间形成一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词汇线索;教师则可通过研读或开展相关实证研究以了解所使用各册教材的词汇覆盖率,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补充学习材料,以期拉近教材词汇量要求与学生现有词汇水平之间的差距。基于有关高频词汇占比及复现研究的结果,外语教材应该更好地覆盖各个层次的高频词汇,尽量实现高频词汇在各册之间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排布模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外语分级读物及观看视频节目,以弥补教材对高频词汇呈现的不足。最后,本文所综述研究多以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教材文本中的词汇数据。我国学者可借鉴参考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以期提高国内教材词汇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基于对教材言语行为的实证分析结果,教材和实际的课堂教学应该尽量涵盖所有常用的外语言语行为,同时更为系统地呈现言语行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和实现策略以及必要的语境和元语用信息。根据聚焦教材中综合语用知识呈现情况的研究结果,教材编者应该通过对教材的语用分析了解其存在的不足,教师用书则应该为语用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教学所需要的语用知识和信息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等);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应该在其日常教学中系统地关注语用知识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材对话中隐含的语用知识和信息(对话发生的背景、对话参与者的关系、对话所涉及的言语行为等),以期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用知识成功地完成现实的交际任务。最后,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内容分析范式,我国学者同样可以参考开展相关实证研究。

根据教材性别表征研究的结果,教材编者应该检讨教材文本中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问题,摒弃传统的性别角色划分和与之相关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尽量涵盖多元的性别身份表达;鉴于其在课堂性别身份建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应该通过专业发展课程学习如何分析和处理教材中的性别表征,同时学习如何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以期对学生性别知识的习得产生正面的影响。根据关注教材中目标语国家文化研究的结果,教材编写应该摒弃内圈/本族语言文化模型,代之以采用英语作为国际语/世界英语语言文化模型,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交际体验,以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批判/反思教学模型,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意识形态表征进行分析、批判和反思,以期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基于有关教材中新自由主义内容的研究,教材应该通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和分析自身的真实生活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能够挑战新自由主义的替代语言和知识工具,进而使学生产生改变的原动力;教师不应被动接受教材中的新自由主义表征,而应该通过分析教材文本提高认识,并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批判教学模型,使学生能够挑战新自由主义表征并建构基于自身经验的替代知识结构。最后,上述文化表征研究所采用的概念/理论框架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批判话语分析等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我国学者可以参考上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期提高国内相关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5. 结语

总的来说,上述对国际外语教材内容的研究表明,外语教材对语言和文化内容的呈现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以及学习者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距。因此,外语教材编者应该使教材更好地反映语言和文化知识有关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职前和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则应该更为系统地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使教师了解相关研究的前沿和动态,以弥补目前外语教材的诸多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希望,我国外语教育有关专家学者乃至一线教师,能够借鉴上述实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各学段外语教材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对教材语言和文化内容的研究能够向我们揭示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和不足,但在这些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教材是静态的、孤立的。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材的使用是动态的,是在与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动中完成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师生对外语教材语言和文化内容呈现的态度、外语教材课堂使用模式及影响教材课堂使用因素等研究主题。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外语教材的编写修订、一线教师的教材使用以及教师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证证据,还能为构建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外语教材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做出贡献,进而推动我国各学段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学英语教材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及其呈现方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7YJC740081)。

文章引用

王 昊,任 佳,刘永兵. 国际外语教材语言与文化内容研究综述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 Review Stud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06): 2463-247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31

参考文献

  1. 1. Harwood, N. (2014) Content,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Three Levels of Textbook Research. In: Harwood, N.,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Content, Consumption, Production,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 1-41. https://doi.org/10.1057/9781137276285_1

  2. 2. 程晓堂, 康艳. 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29(3): 39-45.

  3. 3. Guerrettaz, A. and Johnston, B. (2013)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Ecolog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7, 779-796.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2013.12027.x

  4. 4. Tomlinson, B. (2012)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45, 143-179. https://doi.org/10.1017/S0261444811000528

  5. 5. Tomlinson, B. and Masuhara, H. (2010) Published Research on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for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Continuum, London, 1-18.

  6. 6. Grammatosi, F. (2019) Teachers and Coursebook Use: The Role of the Coursebook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Training.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Essex, Colchester.

  7. 7. Risager, K. (2018) Representations of the World in Language Textbooks. Multilingual Matters, London. https://doi.org/10.21832/RISAGE9559

  8. 8. Harwood, N. (2014)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Content, Consumption, Production.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 https://doi.org/10.1057/9781137276285

  9. 9. Hall, G. (2016)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outledge, New York.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676203

  10. 10. Walsh, S. and Mann, S. (2019)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outledge, New York.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659824

  11. 11. Ellis, N., O’Donnell, M. and Romer, U. (2015) Usage-Based Language Learning. In: MacWhinney, B. and O’Grady, W., Eds., 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Emergence, Wiley, New York, 163-180. https://doi.org/10.1002/9781118346136.ch7

  12. 12. 周丹丹. 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研究: 基于使用的视角[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 279(6): 62-67.

  13. 13. Nguyen, C.D. (2021) Lexical Features of Reading Passages in Eng-lish-Language Textbooks for Vietnamese High-School Students: Do They Foster both Content and Vocabulary Gain? RELC Journal, 52, 509-522. https://doi.org/10.1177/0033688219895045

  14. 14. Sun, Y. and Dang, T. (2020) Vocabulary in High-School EFL Textbooks: Texts and Learner Knowledge. System, 93, 1-13.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0.102279

  15. 15. Northbrook, J. and Conklin, K. (2018)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An Analysis of Lexical Bundles in Jap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3, 311-334. https://doi.org/10.1075/ijcl.16024.nor

  16. 16. Skoufaki, S. and Petric, B. (2021) Academic Vocabulary in an EAP Course: Opportunities for Incidental Learning from Printed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ed In-Hou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63, 71-85. https://doi.org/10.1016/j.esp.2021.03.002

  17. 17. Lu, C. and Dang, T. (2021) Vocabulary in EAP Learning Material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eachers, Learners, and Corpora? System, 106, Article ID: 102791.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2.102791

  18. 18. Bachman, L. and Palmer, A. (2010)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 19. Cohen, A. (2010) Coming to Terms with Pragmatics. In: Ishihara, N. and Cohen, A.D., E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 Where Language and Culture Meet, Pearson, Harlow, 3-4.

  20. 20. Taguchi, N. (2019)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agmatics: An Overview. In: Taguchi, N.,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agmatics, Routledge, New York, 2. https://doi.org/10.4324/9781351164085

  21. 21. Petraki, E. and Bayes, S. (2013) Teaching Oral Requests: An Evaluation of Fiv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oursebooks. Pragmatics, 23, 499-517. https://doi.org/10.1075/prag.23.3.06pet

  22. 22. Limberg, H. (2016) Teaching How to Apologize: EFL Textbooks and Pragmatic Input.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 700-718.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15590695

  23. 23. Meihami, H. and Khanlarzadeh, M. (2015) Pragmatic Content in Global and Local ELT Textbooks: A Micro Analysis Study. SAGE Open, 5, 1-10.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15615168

  24. 24. Ren, W. and Han, Z. (2016)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agmatic Knowledge in Recent ELT Textbooks. ELT Journal, 70, 424-434. https://doi.org/10.1093/elt/ccw010

  25. 25. Schauer, G. (2019)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in the EFL Context. Springer, London. https://doi.org/10.1007/978-3-030-23257-3

  26. 26. Cheng, W. and Cheng, P. (2010) Correcting Others and Self-Correcting in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 and Textbooks. In: Trosborg, A., Ed., Pragmatics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de Gruyter, Berlin, 460-461.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214444.3.443

  27. 27. Lee, J. (2014) A Hidden Curriculum in Japanese EFL Textbooks: Gender Representation.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27, 39-53. https://doi.org/10.1016/j.linged.2014.07.002

  28. 28. Goyal, R. and Rose, H. (2020) Stilettoed Damsels in Distress: The (Un)changing Depictions of Gender in a Business English Textbook.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58, Article ID: 100820. https://doi.org/10.1016/j.linged.2020.100820

  29. 29. Shin, J., Eslami, Z. and Chen, W. (2011) Presentation of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in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4, 253-268. https://doi.org/10.1080/07908318.2011.614694

  30. 30. Keles, U. and Yazan, B. (2020)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s and Communities in a Global ELT Textbook: A Diachronic Content Analysis.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22.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20976922

  31. 31. Babaii, E. and Sheikhi, M. (2018) Traces of Neoliberalism in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15, 247-264. https://doi.org/10.1080/17405904.2017.1398671

  32. 32. Gray, J. and Block, D. (2014) All Middle Class Now? Evolving Representations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the Neoliberal Era: The Case of ELT Textbooks. In: Harwood, N.,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Content, Consumption, Production,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 45-71. https://doi.org/10.1057/9781137276285_2

  33. NOTES

    1另外19种期刊分别是:ELT Journal,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RELC Journal,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Culture & Curriculum, System, Language Teac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 Educa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