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6 No.03(2016), Article ID:17279,8 pages
10.12677/AP.2016.63045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Shu Lu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6th, 2016; accepted: Mar. 24th, 2016; published: Mar. 31st,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0bjective: 1)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2) To analy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students from city and village,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the only child or not and whether a student cadre or not on frustration tolerance. 3)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Method: Use “the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Scale” to test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nd un-cadre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1)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is in high level. 2) Boy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margin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 student cadres on the whole, but not significantly. 3)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om city is marginal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village, but not significantly either. 4)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ades. 5)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he only-child’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only child. 6)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n-cadre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Cadre, Frustration Tolerance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

罗姝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6年3月6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24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31日

摘 要

目的:1) 分析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现状。2) 分析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差异。3) 了解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特点。方法:用自编《大学生耐挫折能力问卷》对大学生干部及非干部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普遍较高。2) 总体上大学生干部中男生的耐挫折能力略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 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稍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干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5) 大学生干部中,独生子女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 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

1. 引言

大学生干部是指在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会、协会、社团、班级等正式组织里,承担着关于领导学生、管理学生及服务学生等工作,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和高校教师及部门之间联系的大学生。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开展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及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力军,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耐挫折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挫折的承受力及超越力,也就是指当个体面临挫折时,可以忍受挫折,使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保持正常,还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胜利的能力。

由于大学生干部兼具干部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他们在拥有比其他大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也承担了更大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上的压力。因为他们在做好自己的所承担的工作的同时,还需要维持好人际关系以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等。在高校,后进生、贫困生及问题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往往是学生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向来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干部群体的心理状况却经常被忽视。然而,大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一定像想象的那样好,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实更应该得到关注。因此,研究和提高高校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运用自编大学生耐挫折能力问卷,分别对非干部大学生和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及其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变量上的关系,以增进老师及学生本人对其耐挫折能力的认识,为提高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从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抽取部分大学生干部进行统一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90份。为对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进行比较研究,还另外随机抽取了部分非干部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419份。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Table 1.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ubjects

表1. 被试的构成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大学生耐挫折能力问卷,问卷包括积极认识、情绪调控、压力疏导、意志品质、目标调整五个维度。问卷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91,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80,效度指标良好。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施测,研究者分别组织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在教室里进行统一施测,做完后当场回收问卷。运用SPSS 20.0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各维度因子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可知: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总分及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61~3.90之间(问卷的分数范围是1~5分,2.5分是中点分),这表明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普遍较高,其中积极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最高,达到3.8以上,而压力疏导、意志品质及目标调整能力较为接近且处于中上水平。

3.2.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探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干部在耐挫折能力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可知,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干部中,男生的耐挫折能力略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具体来看,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和目标调整三个维度上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而在情绪调控、压力疏导维度上女生则高于男生但不显著。

3.3.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城乡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干部在耐挫折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见表4

表4中看出,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干部中,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稍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各维度得分也均呈现为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其中在意志品质和压力疏导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3.4.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探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耐挫折能力上的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

Table 2. Descriptive resulting data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表2.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Table 3.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between boy student cadres and girl student cadres (M ± SD)

表3.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表(M ± SD)

Table 4.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om city and village (M ± SD)

表4.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城乡差异分析表(M ± SD)

注:*P < 0.05。

Table 5.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each different grade

表5.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表

注:*P < 0.05,**P < 0.01,***P < 0.001。

表5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目标调整、压力疏导、情绪调控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干部的总体耐挫折能力呈现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大三 > 大二 > 大一 > 大四,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大三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干部,大二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干部,大一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干部,而大三与大二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差异不显著。在压力疏导、意志品质、目标调整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变化趋势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与总体一致。

在积极认知维度上,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也表现为大三 > 大二 > 大一 > 大四,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干部,大二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干部,而大三与大二、大一与大四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情绪调控维度上的得分变化趋势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与积极认知维度一致。

3.5.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结果见表6

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干部中,独生子女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目标调整、压力疏导、情绪调控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3.6. 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

表7可知,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的总分及其在积极认知、情绪调控、压力疏导、意志品质、目标调整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

Table 6.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 between only child and non-only child

表6.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注:*P < 0.05,**P < 0.01。

Table 7.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nd the un-cadre college students (M ± SD)

表7. 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差异分析表(M ± SD)

注:*P < 0.05,**P < 0.01,***P < 0.001。

4. 分析与讨论

4.1.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现状

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问卷中,问卷的分数范围是1~5分,2.5分是中点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耐挫折能力越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总分及其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61~3.90之间,这表明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普遍较高。这与 董晓倩(2005) 对郑州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但与 张丽霞(2008) 等对一般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很可能是由于大学干部群体的耐挫折能力普遍高于非干部大学生,从而拉高了大学生这个群体耐挫折能力总体水平的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干部在积极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上的水平最高,在压力疏导、意志品质及目标调整能力上的水平较为接近且处于中上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干部在对挫折认知和评价时倾向于积极乐观的方面,且对情绪的调控能力较强,大多数能够自主、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因挫折情境所引起的情绪问题,但在采用有效的方法应对挫折带来的压力,建立良好的客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及时调整短期目标,制定新的目标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4.2.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干部中,男生的耐挫折能力略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具体来看,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和目标调整上男生的水平略高于女生;而在情绪调控、压力疏导上女生的水平则高于男生,但都不显著。这一结果与 郝丙辉(2009) 在2009年对500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 陈炯波(2014) 在2014年针对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的437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他们分析得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明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在性别上同样没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别平等意识总体上是朝着积极向上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性别平等的价值取向早已形成,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班级或其他团体组织里担任干部,甚至承担极其重要的领导角色,“女强人”、“女汉子”、“女主席”等词在高校中早已屡见不鲜。美国心理学家Rossi提出的“双性化”概念即认为个体同时具有女性和男性的人格特征,并且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类型。嘉应学院副教授 侯秋霞(2013) 在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趋势跨十年的调查比较分析中得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成为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趋势,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代女大学生中已经淡化。 黄会欣和余新年(2010) 等调查了大学生具有的性别角色观念,结果发现,女大学生期待中的理想女性具有“事业心、聪慧、坚强、独立”的特性,而不是传统上的“柔情、娴淑、温顺、安分”模式。正是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男女性别角色日益趋同,女大学生干部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当中,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当今的女大学生干部早已不是弱不禁风,需要别人保护的弱势群体,因而男女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差异不显著,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女生的水平高于男生,其结果是意料之中的。

4.3.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城乡差异

研究对于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稍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干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各维度得分也均呈现为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干部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干部,其中在意志品质和压力疏导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这与 张丽霞(2008) 的研究结果一致。 周玉婉(2015) 在对城乡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差异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大学生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致使他们的学前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缺乏或不完善,进而造成他们在心理、性格、大学生活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与城市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从小就拥有丰富的学习、娱乐等资源,很多城市家长注重带领孩子见识各种场面,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阅历。而农村学生则长期生活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很少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其学习资源也较为的缺乏,并且由于经常收到落后观念的影响,他们往往思维较为狭窄,交往技能也较为缺乏。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城市大学生能够以开朗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善于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但农村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常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很少主动解决问题,所以城市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高于农村大学生。同时, 陈炯波(2014) 对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的研究中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耐挫折能力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越低的大学生耐挫折能力越弱。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且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大多具有留守经历,这可能是在某些维度上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城乡差异显著的原因之一。但是农村大学生干部又比非干部大学生在学校参与了更多的活动,从中接受到了更多的锻炼,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因而拉近了城乡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表现为其耐挫折能力总体上来讲与城市大学生干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4.4.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大三 > 大二 > 大一 > 大四,其中大三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干部,大二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干部,大一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干部,而大三与大二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虽然与张丽霞、陈炯波对于一般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别,但有一点却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惊人地相同:大四年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各个年级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当今社会,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考证、就业、升学以及恋爱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他们一方面要撰写毕业论文,并且通过各种考试以确保顺利获得毕业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思考自己毕业之后何去何从,不管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深造,他们都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四学生不断忙碌于各个招聘会,要多次接受被用人单位拒绝的挫折;选择考研升造的大学生可能会面临考研落榜的挫折;与此同时,部分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还要面临毕业对于恋爱关系的考验:很大部分大学生会由于工作城市的不同而面临与恋人分手的挫折。由此可见,大四学生有可能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挫折。正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或沉重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中,使得大四学生在面临挫折时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体现为耐挫折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就算是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也不例外。这与陈炯波研究得出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越大,受人际关系困扰越多的大学生耐挫折能力越弱的结果一致。

相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大一至大三学生干部的学习和生活就显得较为轻松愉快,他们只需要应对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即可。大学生干部作为大学里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大一至大三的干部经历里逐渐增长了自身的阅历,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经验,使其应对挫折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所以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干部随着年级的增长,耐挫折能力也越来越强。

4.5.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干部中,独生子女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其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目标调整、压力疏导、情绪调控五个维度上的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普遍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耐挫折能力较弱的结论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干部中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社会支持较多,并且有些父母思想较为先进,会对孩子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从小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注重对孩子开展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因而具备了较强的耐挫折能力。不过也有可能与取样有关,需要进一步验证。

4.6. 大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差异

研究对于学生干部和非干部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总体及在各个维度上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

其原因首先在于大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代表,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信任,通过学生选举或老师推荐等形式从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被选拔出来的大学生干部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有了学生干部的经历,其生活阅历和得到的锻炼比非干部大学生要多得多,他们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灵机应变、组织安排等能力普遍较强,自然具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

其次,大学生干部的身份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不管是从学校领导、老师有意识地对其开展提升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还是从其在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的面临挑战、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方面来讲,大学生干部在担任干部期间,其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在迅速提升,他们会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并且有更多的方法去处理挫折,因而具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

再者,由于大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处理问题的成功经验会对其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其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并且对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具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在面临挫折时不仅不会畏手畏脚,反而会勇敢地迎难直上,甚至视挫折为又一次突破自我的机会。同时,大学生干部往往人际交往范围较广,善于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诸多方面的因素,大学生干部自然比非干部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耐挫折能力。

5. 总结

(1)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普遍较高,其中积极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最高,而压力疏导、意志品质及目标调整能力较为接近且处于中上水平。

(2) 总体上大学生干部中男生的耐挫折能力略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积极认知、意志品质和目标调整上男生的水平略高于女生;而在情绪调控、压力疏导上女生的水平则高于男生。

(3) 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稍高于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干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干部,在总体和各个维度上的耐挫折能力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现为大三 > 大二 > 大一 > 大四的趋势。

(5) 大学生干部中,独生子女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6) 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并且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

文章引用

罗 姝. 大学生干部耐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rustration Tolerance[J]. 心理学进展, 2016, 06(03): 344-351.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6.6304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董晓倩(2005). 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大学, 郑州.

  2. 2. 张丽霞(2008).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

  3. 3. 郝丙辉(2009). 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页58-68). 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长春.

  4. 4. 陈炯波(2014).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5. 5. 侯秋霞(201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趋势——基于跨十年的调查比较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6), 27-31.

  6. 6. 黄会欣, 余新年(2010).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调查.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5), 40-44.

  7. 7. 周玉婉(2015). 城乡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 科技经济市场, (5), 208-2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