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5 No.02(2016), Article ID:17643,4 pages
10.12677/ASS.2016.52050

Study on Index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Xiaopeng Hu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Email: hxpaxp@163.com

Received: May 6th, 2016; accepted: May 23rd, 2016; published: May 26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Since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many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t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ther scholars’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this paper finally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ts suppor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ex System, Support System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及其支撑体系初探

胡小朋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云南 昆明

Email: hxpaxp@163.com

收稿日期:2016年5月6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23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26日

摘 要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许多学者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对其他省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一个适合云南省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支撑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支撑体系

1. 引言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重大制度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 [1] 。此后,国家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并在2013年正式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以来,全国各省市众多学者已经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另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要求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2]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工具必须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为本地区以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指导。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在借鉴其他省份以及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适合云南省省情的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其支撑体系。

2.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省份的学者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本省份发展现状出发,建立了适合各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学者王提银等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划分为生态经济发展发展、区域环境保护、生态保障、生态社会四部分共40项指标,主要指标有人均GDP、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再生水利用率、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等 [3] 。蒋小平等根据河南省发展现状,将其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划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进行了研究 [4] 。陈胜东吸收浙江省和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以及生态文化5个维度出发,设计了11个二级指标、38个具体三级指标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5] 。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将与云南省发展现状类似的几个省份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从而保留其中适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再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补充,最终确立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3. 云南省情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从生态破坏逐步到生态文明的动态过程,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本文所建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适用于现阶段云南省发展现状。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总面积约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714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2014年云南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0%,其中第三产业占全省总产值的1.8%。截至年末云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7.13%,人均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国比重71.1%。

2014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2665.74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26.26%,截至年末,教育合格机构比上一年新增542所医疗合格机构比上一年新增70个,全省土地利用率达到88.7%。总体来看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自然资源开发适度。

4.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通过专家咨询以及借鉴其他省份已有的和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等方法,将难以定量分析的指标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收集的指标剔除,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笔者初步确立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文明指标、生态社会文明指标、生态意识文明指标、生态环境文明指标四方面,共80个子指标。

一是生态经济文明指标,共19个子指标,主要从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两方面对生态经济进行衡量,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产出率、人均耕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对GDP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中环境保护技术比例、战略性新兴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科教与教育支出占财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绿色市场认证率、企业ISO14000认证率、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比例、环境保护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

二是生态社会文明指标,共有22个子指标,主要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教育普及程度两方面的指标,分别是城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环境监测系统完善度、公共交通出行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程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绿色学校比例、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失业率、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数量、各行业持证上岗比例、基尼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家庭破裂居民比例、城镇化率。

三是生态意识文明指标,共有15个子指标,包括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投入两方面的指标,主要有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比例、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教育程度、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率、政府绿色采购率、政府无纸化办公率、志愿者服务人数比例、环保公益组织数量、公众对环境保护现状满意度、公众节能意识、绿色消费行业比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率、社会秩序(形式及治安案件立案数)、有关生态环境议案、提案以及建议的比例、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健全度。

四是生态环境文明指标,共25个子指标,主要是居民生存现状相关的指标,分别是地表水Ⅲ级水质达标率、单位终止面积化肥用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单位种植面积农药用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空气质量指数达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态用地比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比例、受保护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重金属排放量、重特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次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废物回收系统完善度、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度。

5.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支撑体系

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支撑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环境、社会、资源等诸多要素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从云南省来讲,依据十八大意见和诸多相关文件,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应分为产业支撑、政府支撑、文化支撑三部分。

1. 产业支撑

推进低耗能,低排放的绿色产业发展,推广清洁产品,加快研究新能源,尽快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2. 政府支撑

加强立法和执法环节,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充分发挥并协调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3. 文化支撑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宣扬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归入政府政绩考核,鼓励生态文明建设技术创新与研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章引用

胡小朋.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其支撑体系初探
Study on Index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05(02): 363-366.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6.5205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2012-11.

  2. 2.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重要任务[Z]. 中国发展观察, 2012-09-14.

  3. 3. 王提银. 刘昭媛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3): 11827-11828.

  4. 4. 蒋小平. 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2(1): 61-64.

  5. 5. 陈胜东. 孔凡斌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 潘阳湖学刊, 2015(4): 39-5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