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7 ( 2022 ), Article ID: 53777 , 6 pages
10.12677/ASS.2022.117368

当下青年“躺平”现象成因剖析及重塑治理

王路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6月10日;录用日期:2022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19日

摘要

“躺平”现象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青年心态的现实反映,青年“躺平”现象的产生是外部社会发展变迁与内部青年心态危机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内卷”现象严重导致青年压力倍增,社会阶层固化致使青年心态低迷,青年个体焦虑加剧产生消极心理,青年奋斗精神消解引发精神危机,由此“躺平”现象产生。面对当下青年“躺平”现象,应致力于解决社会矛盾以满足青年合理需求,健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以激发青年活力,注重舆论引导以构建积极的社会氛围,加强心理教育以挖掘青年积极心理资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塑青年精神世界,让青年在砥砺自我中寻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

青年,“躺平”,成因剖析,重塑治理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Youth “Laying Flat” Phenomenon and Reshaping Governance

Luda Wang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n. 10th, 2022; accepted: Jul. 11th, 2022; published: Jul. 19th, 2022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lying flat”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youth subculture and a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mentality of the youth. The phenomenon of “laying fla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external social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the internal youth mentality crisis.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involution” has seriously increased the pressure of young people, the solidification of social class has led to a depressed mentality of young peopl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dividual anxiety of young people leads to negative psychology, and the elimination of young people’s fighting spirit leads to a spiritual crisis, which results in the phenomenon of “lying flat”.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youth lying flat, we should strive to solve social conflicts to meet the reasonable needs of young people, establish a fair and reasonable social environment to stimulate youth vitality, pay attention to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o build a positive social atmosphere, and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o explore young peopl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to reshape the spiritual world of young people, so that young people can seek the unity of self-value and social value in self-cultivation.

Keywords:Youth, “Lying Flat”, Analysis of Causes, Reshaping Governanc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 [1]。青年担当历史使命,也承载民族梦想,在时代脉搏之中,青年思想是青年精神面貌的风向标。当今社会中的“躺平”现象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体现,更是青年心态的直接反映,“躺平”现象的发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逻辑,也承载着青年的价值取向,因此解析青年“躺平”背后的产生缘由以及探寻其治理路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 “躺平”的内涵阐释

“躺平”主要指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年轻人由于现实的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对待现实问题采取妥协,止步不前的心态以及行动。具体表现为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见性,会选择一种超脱于主流路径的发展方式,这一部分群体由于各种压力,降低主观能动性,产生低欲望,选择向生活妥协,不愿再努力奋斗。实质上大部分青年并没有在行动上真正的“躺平”,而是具有这种“躺平”的心态,当下青年的“躺平”更多是一种口头上情绪的宣泄,并将其视为一种自嘲的方式用以调侃自身的生存困境,从而对外在的生活压力进行软性的抵抗。总体来说这种“躺平”现象是一种消极文化的体现,不利于青年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健康运行。

3. 青年“躺平”现象的成因剖析

当下青年“躺平”现象的产生有其背后的现实逻辑,是外部社会发展变迁与内部青年心态危机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心理中的产物。

3.1. 社会“内卷”严重致使青年压力倍增

“内卷”一词最初指代一种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如今这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领域之中,用以描述社会领域内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由快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深化调整,对行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竞争也不断加剧,随着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这种过度的竞争使人们陷入互相争斗、内耗的状态,但最终整体的利益并没有增加,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极易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随着“内卷”在中国社会的日益泛化,众多行业都存在着“内卷”现象,行业“内卷”的同时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由此形成一种行业发展需求对人员要求的倒逼局面,但行业发展的空间是受限的,随之带给青年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就业要求不断增高但就业机会受限的现状又加速了从业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造成社会“内卷”不断增强的结果。

“躺平”姿态源于这种社会结构性困境的倒逼,是青年回应“高房价、低薪酬、少机会、强内卷”的无奈策略 [2]。面对升学竞争激烈、就业门槛升高、唯学历论盛行、精英理念流行、房价居高不下、行业发展受限等现实问题,青年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灵上都被迫承受着“内卷”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社会工作形式的现代化,在空间上,青年的个体生存空间呈现固定化且逐渐缩小,基本围绕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活动,个体活动被固化在一定范围之内。在时间上,由于现代工作计时制的实行,个体生存时间被迫分为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年的工作时间被延长,而自身的生活时间被迫缩短。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压迫使得青年压力倍增,逐渐失去生活的乐趣,当生存困境日益加剧,青年极易产生摆脱、逃避压力的心态,“躺平”便是青年在面对种种困难时选择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以此来对抗社会“内卷”所带来的压力。

3.2. 社会阶层固化之势导致青年心态低迷

在传统家族观念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流动性减弱的双重影响之下,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国同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传统家族观念看重人际关系的存在以及运用,因此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这导致社会关系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职业供给速度降低,社会流动幅度减弱,贫富差距明显,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利益分配模式下,精英阶层更易凭借强大的社会关系和资本实力获取新的资源和机会,而社会底层的生存空间随着精英阶层的资源占取与社会阶层的分化固化而不断缩小。社会不同阶层在生存空间与社会资源上的差异,导致阶层跨越难度加大,阶层分化严重,由此造成一种阶层固化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之间的结构性死循环。例如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城乡地域之间的差异使得不同阶层的学生不能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更易被城市精英阶层获取,因此底层阶层在面对社会竞争时并不占优势,社会中的优质资源与机会更易让渡给精英阶层,这就进一步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加速阶层固化趋势,不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阶层固化所带来的不公致使青年心态低迷,对自身发展失去信心,“社会阶层上升渠道狭窄,阶层间流动性减弱,固化性增强,‘有付出就有收获’为导向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受到冲击,由此引发青年群体的焦虑感与挫折感” [3]。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许多青年会将问题的根源归结到自身阶层上来,并且由于阶级固化难以被冲破的现实而产生妥协接受的想法,逐渐丧失奋斗精神,这是许多青年选择“躺平”的重要原因。

3.3. 青年个体焦虑加剧产生消极心理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青年不论是在知识还是技能方面,都需要不断充实自身,提高个体核心竞争力,以此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需求,但青年自身发展水平与理想实现要求之间的偏差使得青年群体焦虑感普遍加剧。在社会生存过程中,青年最初对个人能力及其行动带有较高的预期效果,当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导致这种预期被事实否定时,个体会体验到“失望”甚至“无助”,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会使青年感觉无法适应社会生存的高要求,使其产生一种生存焦虑,当焦虑感无助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部分青年对自我能力和自我环境控制力会有较低的初步定位,从而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心理上的焦虑与无助使得青年在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过程中产生消极思维,降低或失去对生活与理想的期待,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从而放弃努力。“躺平”就是青年在面对生存困境时选择的一种逃避方式,部分青年试图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去摆脱现实焦虑,以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反抗生活的无助。

3.4. 青年奋斗精神消解引发精神危机

不论是口头还是行动上的“躺平”,青年“躺平”现象普遍具有消极意义,这意味着青年个体生命意义的缺失与奋斗精神的消解,是青年精神危机的体现。青年在追寻真正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会面临两种主要的思想阻碍,第一种是活在当下的享乐思维,这是一种充满虚无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消极思维,个体一味地追求当下的快乐,而失去对未来的规划,不愿再努力奋斗。第二种是过分物质化利益化的精致利己主义,其生存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拥有金钱和权力,这使得青年的生活变成为了成功而进行的一种利益规划。不论是享乐主义还是精致利己主义,两种错误思维都不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青年或是在碌碌无为中放弃理想,或是名利追逐中迷失自我。此外随着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青年易陷入消费主义陷阱,造成个体物欲的无限膨胀,从而失去对生命意义的真正探索。当过度的物欲不能被满足时,个体会因无法面对生存困境而失去生活的意义,这种对未来理想世界失去激情的状态很容易造成青年在现实世界中的精神虚无主义,伴随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青年往往不知该如何抉择,再加上一些西方思潮的影响,青年的精神世界容易被不良思潮腐蚀冲击,奋斗精神的消解与精神世界的空虚使得青年在现实世界选择“躺平”。

4. 青年“躺平”现象的治理路径

面对当下青年“躺平”现象,应致力于从外部环境生态治理以及青年自身精神重塑中寻求解决路径。

4.1. 解决社会矛盾以满足青年合理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 [4]。青年人的需要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他们在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希望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以此来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当前社会矛盾的存在,社会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与青年人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青年对社会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青年的美好需要无法被满足,“躺平”心态也就有了发展空间。因此应致力于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推动社会前进,满足青年人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其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4.2. 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以激发青年活力

“躺平”是一种对外在不良社会环境的抵抗,青年注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对于激发青年活力至关重要。一是要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注重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分配地区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应当加大对不同地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合理调节房价,促进不同地区收入分配公平,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幸福感。二是要增强社会阶层流动空间。针对“躺平”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阶层流动空间缩小的现状,社会应提供更多渠道和路径促进年轻人超越“躺平”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为青年提供更多新的流动机会,阶层流动渠道越通畅,社会流动机制越多元化,人们社会流动实现得越顺利,社会机制也会更加公正合理,社会中得发展活力越会得到释放,青年的奋斗精神也会更加高涨。三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塑造青年正确的职业观。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创新发展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新的产业产能,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当鼓励青年扩大职业选择空间,增强青年职业责任感与幸福感,使得青年在劳动中有获得感与成就感。

4.3. 注重舆论引导以构建积极的社会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6]。面对青年“躺平”心态,从外部上构建积极的社会氛围极其重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新媒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媒体舆论宣传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从而营造某种社会氛围。互联网上某些媒体宣传有所偏失,一味地营造阶层跨越的热潮,从而使部分年轻人盲目地追求阶层的提升,产生一种金钱利益至上的攀比心理。媒介对于“一套及以上中高档住房、一辆及以上中高档私人轿车以及过着体面的生活,作为中产阶层的主要标准” [7] 的这种普遍化、庸俗化、单一化的“中产阶层”叙事,使青年群体逐渐沦为物质的奴隶 [8]。因此网络时代媒体的积极宣传十分重要,应该注重媒体的舆论引导,避免物质追求的过度报道,加强主流文化的宣传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潮在社会中的蔓延,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4.4. 加强心理教育以挖掘青年积极心理资本

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幸福、希望、信心、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9]。“躺平”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年的消极心理,因此要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教育,挖掘青年积极的心理资本,培养青年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积极心理学可以适当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学校教育中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鼓励教师去积极发掘学生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力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青年内心的正能量,促进其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增强其生命意义感,避免“躺平”心态,积极面对社会现实。

4.5.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塑青年精神世界

青年一代应当是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青年“躺平”现象背后所体现的精神世界危机表明,对于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10]。精神世界的归属感源于个人理想的实现感,而个人的理想信念如果不够坚定,个体在实际生存过程中也会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增加精神世界的虚无,弱化个体的社会责任。在高校中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将传统课堂与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企业中也应当加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青年树立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价值感与幸福感。社会层面应当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加强主流文化的宣传与引导,使青年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在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中构建理想,强化社会责任感,重塑青年精神世界。

5.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不断加速以及人类交往方式多样化,青年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面临着诸多挑战,“躺平”现象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时代的部分特征,同时也显示出青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迷茫无助的精神状态。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青年应当是充满朝气,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命体,面对“躺平”姿态,我们应当在关注内生缘由的同时积极寻求破解理路,为青年的生存发展创造空间,让青年在实现自我中享受时间。

文章引用

王路达. 当下青年“躺平”现象成因剖析及重塑治理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Youth “Laying Flat” Phenomenon and Reshaping Governan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7): 2681-268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368

参考文献

  1. 1.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5-11(02).

  2. 2. 林龙飞, 高延雷. “躺平青年”: 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10): 78-84.

  3. 3. 卜建华, 孟丽雯, 张宗伟. “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诊断与支持[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1): 105-111+61.

  4. 4. 辛鸣.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 人民日报, 2017-11-03(07).

  5. 5. 张颐武. “躺平”可以理解, 但需要超越[N]. 环球时报, 2021-05-28(15).

  6.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7. 7. 严翅君. 快速量增与艰难质变: 中国当代中产阶层成长困境[J]. 江海学刊, 2012(1): 110-117.

  8. 8. 辜慧英, 侯凡跃. 表征与抵抗: 青年群体的时代焦虑——以“躺平”现象为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1(1): 104-113.

  9. 9. 叶红春. 如何发展运用积极心理资本[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4(6): 103-104.

  10. 10.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8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