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8302 , 4 pages
10.12677/ae.2024.145855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徐开艳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7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1日

摘要

本文从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贵和持中五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刚健自强激发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培养包容之心,诚实守信是立世之本,无私奉献担当社会责任,贵和持中调和心态。本文还提出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aiyan Xu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pr. 27th, 2024; accepted: May 24th, 2024; published: May 31st, 2024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ocusing on five aspects: resili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tolerance and magnanimity,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moderation and harmony. Resili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spir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while tolerance and magnanimity cultivate a heart of inclusivity.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of one’s character,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the basis of societal duty, and moderation and harmony foster a balanced mindset.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suggests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various forms, such as curriculum design,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to cultivat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national pride,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

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古代各学派、教派和其他外来文化从而形成的综合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逐步形成的文化瑰宝。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甄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和智慧运用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其为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高校只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思想进步 [1] 。

2.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面塑造大学生的品格

本人将从传统文化中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贵和持中五个方面的育人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具有积极进取、包容宽容、诚信守约、无私奉献和和谐共处品质的新一代青年。

1) 刚健自强:激发进取之魂

《周易》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有德的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突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强调其对于激发大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的核心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实现个人和国家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2) 厚德载物:涵养包容之心

《周易》中提出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承载万物,有德的君子应增厚美德,向大地一样胸怀宽广,容载万物。强调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培养大学生拥有宽广胸怀和包容万物的品质,这种宽厚的包容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作用。

3) 诚实守信:立世之本,修身之要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君子养心莫于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均显现出诚信何其可贵。凸显诚实守信在大学生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中的核心地位,是立身处世和道德修养的基石,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是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必备品质,能够促进他们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效率。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古代教育注重德育,注重人格塑造的传统中,获得启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4) 无私奉献:担当社会责任之基

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孔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以国家社稷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突出无私奉献与社会责任意识的紧密联系,无私奉献、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有助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操。

5) 贵和持中:调和心态,和谐共处

“贵和持中”强调和谐、中庸的处事原则,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问题时,要注重平衡、和谐、适度,避免偏激和极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致祥”“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贵和持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种价值观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他们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效率,有助于大学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保持冷静、理性,避免盲目冲动或过度偏执。在大学生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的今天,不少大学生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失衡、失常等心理问题凸显,甚至有极个别大学生在心理崩溃的情况下,干出害人害己的事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中“心和”思想的有益内容,以助于大学生塑造自身和谐健康的心理。

3. 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其融入的路径和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程设置、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1)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是使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理解中华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求同存异,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学会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厚植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充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3] 。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更加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参考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探索中来,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获得更多与人为善的技巧和交往方法。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主题活动,如书法绘画展览、国风音乐节、汉服体验等主题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的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底蕴,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开设中华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如书法、国画、诗词鉴赏、戏曲等,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节,展示各种中华传统文化表演、手工艺品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4) 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和转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视频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充分挖掘新媒体资源中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学生工作实际相结合,培育“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奉献精神,促进班级集体的和谐健康发展,形成风清气正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大学生们即积极参与管理又乐于服从管理 [4] 。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可贵气节,还是贵和持中的处世态度等,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厚文化基础,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立足当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智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文章引用

徐开艳.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教育进展, 2024, 14(05): 1399-140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55

参考文献

  1. 1. 周诗华, 李文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12): 180-182.

  2. 2. 韩鑫.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品味·经典, 2023(21): 33-35.

  3. 3. 章星星.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构建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5): 102-105.

  4. 4. 刘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5(S1): 124-12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