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首页
期刊
数学与物理
地球与环境
信息通讯
经济与管理
生命科学
工程技术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化学与材料
会议
合作
新闻
我们
招聘
千人智库
我要投搞
办刊
期刊菜单
●领域
●编委
●投稿须知
●最新文章
●检索
●投稿
文章导航
●Abstract
●Full-Text PDF
●Full-Text HTML
●Full-Text ePUB
●Linked References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无线通信
, 2011, 1, 16-22
http://dx.doi.org/10.12677/hjwc.2011.1100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1 (http
://www.hanspub.org/journal/hjwc/)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The Landscape of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Xueru Li
1,2
, Zhiqing Xiao
1,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2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y Research R&D Center, Research Institu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Email: xueruli12 06@gmail.com; xzq.xiaozhiqing@ gmail.com
Received: Jun. 14th, 2011; revised: Jun. 23rd, 2011; accepted: Jun. 27th, 2011.
Abstract:
With the purpose of 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trunking system,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structure and key services provided of
the latter was mad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digital tru
nking system, we then carri
ed out a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four digital trunking protocols—TETRA, iDEN, GoTa and GT800—that are most widely used in Chi-
na. It not only analyze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rot
ocols, but also introduced their latest
versions, technical developments and directions of further evolution respectively, which made the present de-
velopm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trunking system clear at a glance.
Keywords:
Digital Trunking System; TETRA; iDEN; GoTa; GT800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
李雪茹
1,2
,肖智清
1,2
1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2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Email: xueruli12 06@gmail.com; xzq.xiaozhiqing@ gmail.com
收稿日期:
2011
年
6
月
14
日;修回日期:
2011
年
6
月
23
日;录用日期:
2011
年
6
月
27
日
摘 要:
为体现集群通信系统与公网通信系统的关键不同,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技术特
点、典型网络结构和关键业务等重要信息。为了研究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本文进一步介绍了在我国应
用最为广泛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
TETRA
、
iDEN
、
GoTa
和
GT800
。文章不仅详细分析了这些集群标
准区别于其他集群标准的技术特点,而且介绍了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最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
向,分析了数字集群通信标准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使得数字集群领域的整体发展一目了然,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TETRA
;
iDEN
;
GoTa
;
GT800
1.
引言
集群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早在
1977
年,美国的就开通了第一个商用的集群
系统,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
[1]
。之后世界范围内的
许多国家都开始发展集群通信,使集群通信这一领
域得到快速的发展。
集群系统不是公网通信系统的竞争者;相反,
它凭借其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快速的呼叫建立、丰
富的调度业务、完善的优先级管理、良好的话音保
密性能、较高的系统可靠性和抗毁性等独特的优
点,有力的弥补了公网通信系统的不足,成为一种
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2 ]
。在公共安全、特种通信、
抢险救灾和生产作业等社会多个专业领域,
集群系
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通信手段。
*
资助信息:本论文受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子课题“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技术验证”资助。
李雪茹 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17
|
历经多年的发展,集群系统已由最初的模拟集
群通信系统逐渐演进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
。数字集
群系统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强、话音质量
好、系统容量大等模拟集群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因
此备受关注
[2]
。为了促进全球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
展和标准化,国际电信联盟在审核了众多数字集群标
准后选择了七个进行推广,它们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提出的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标准、北美
提出的
APOC25(Association of Public Safety Com-
munication Officials—Project 25)
标准、日本工商联合
会提出的
IDRA
标准、
Motorola
公司提出的
iDEN
(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
、法国提出的
TETRAPOL
、以色列提出的
FHMA(Frequency Hop-
ping Multiple System)
标准和瑞典
Ericsson
公司提出
的
EDACS(Enhanced Digi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标准
[4]
。
2.
集群系统简介
2.1.
集群系统的主要特点
从“集群”
(Trunki n g or Tru nked)
这个词的含义来
讲,集群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所具有的全部可
用信道都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
[2,4,5]
。即系统内
的任一用户想要和系统内另一用户通话,只要有空闲
信道,他就可以在中心控制台的控制下,利用空闲信
道进行通话
[6]
。日本将这种技术称为“多信道接续”
或“多信道切换”。
从系统性能和采用的技术方式来讲,集群系统的
重要特点如表
1
所示。
表
1
对集群通信系统与公网通信系统在多个方面
进行了比较。其中集群通信系统的每一条特点,都为其
带来了不同于公网通信系统的独特优点,使其能在社会
的多个专业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此对表
1
中的
主要条目进行深入说明以体现这些特点的重要性:
1)
单工、半双工的方式、动态分配信道方式和限
制通话时间大大提升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
呼叫建立时间短一方面提升了系统的指挥效
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作业指挥中
(
如航空飞行、油
田、工矿等
)
的安全性。
3)
呼叫方式的多样性代表了集群系统丰富的系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runk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s system
表
1.
集群通信系统与公网通信系统技术特点比较
技术特点 集群通信系统 公网通信系统
用户范围 专业领域用户 公众用户
双工方式 单工、半双工 全双工
信道分配方式 动态分配信道方式 固定分配信道方式
呼叫建立时间 几百毫秒 几秒
限制最长通话时间 限制 不限制
呼叫方式 单呼、组呼、群呼等 单呼
抗毁性能 强 弱
保密性能 相对高 相对低
优先级管理 完善 几乎没有
组网方式 大区、小区 小区、微小区
统业务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指挥效率。
4)
抗毁性能强使得在灾害中集群通信系统瘫痪
的可能性降低,从而保证了指挥调度的有效性,对于
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意义。抗毁性能的增
强依赖于集群通信系统的故障弱化能力和直通模式通
信能力。
5)
完善的优先级管理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重要
指令优先传达,避免由于系统业务量饱和造成指挥效
率降低。
2.2.
集群系统的网络结构
从系统的网络控制方式来看,集群系统可以分为
集中式控制和分散式控制
[2]
。“集中式控制”意为由
系统控制器负责集群逻辑控制,“分散式控制”则是
由每个转发器上的逻辑单元分散处理集群逻辑控制。
这两种方式的网络结构基本上都由移动管理终端、转
发器、集群逻辑控制部分、调度台和移动台组成。由
于分散式控制网络结构较复杂,本文仅对集中式控制
网络结构进行深入的介绍。
集中式控制网络的结构可分为:单区单基站结构、
单区多基站机构、多中心多区结构和多层次多控制中
心的多区结构
[2,6]
。
2.2.1.
单区单基站结构
单区单基站结构是最基本得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结
构,网络总仅有一个系统控制中心和一个基站,结构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李雪茹 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18
|
如图
1
。该基站可以有一个到几十个信道,因此网络
规模较小,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2.2.2.
单区多基站结构
单区多基站结构与单区单基站结构类似,不同的
是设置多个基站,且这些基站均受同一个控制中心控
制管理,各个基站有自己的移动台。这样的组网方式
比单区单基站方式更加灵活。
2.2.3.
多中心多区结构
多中心多区结构是指多个单区网络通过区域控制
中心连接形成的分级管理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中,
一个区域内可以有多个不直接连接的单区网,单区网
的管理通过区域控制中心负责,如越区登记、不同区
的业务管理、信道的分配、漫游业务等。
2.2.4.
多层次多控制中心的多区结构
这种网络结构适用于跨市、跨省的大型集群系统。
设置区域管理中心来管理多个单区网络,在区域管理
中心之上进一步设置最高级管理中心。区域管理中心
负责单区网络之间的用户业务,如越区登记;最高级
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各区域管理中心。网络结构如图
2
。
2.3.
集群系统提供的业务
集群系统提供的业务分为用户终端业务
(
也称电
信业务
)
、承载业务和补充性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承
载业务总称基本业务
[2]
。
用户终端业务是为用户–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完
整通信能力的业务
[6]
,包括调度语音业务、电话互联
业务和短消息业务。调度语音业务包括单呼、组呼、
广播呼叫等呼叫业务;电话互联业务是指使集群通信
网络通过网关与公共电话网络
(PSTN)
、专用自动交换
网络
(PABX)
互联的业务;短消息业务则是提供用户–
用户之间发送短消息数据的业务。
承载业务是提供用户与网络接口之间信号传送能
力的业务
[7]
,与用户终端业务合称基本业务。承载业
务主要分为电路型数据业务和分组型数据业务。
补充性业务用于对基本业务进行修改或补充,以
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业务。补充性业务不能单独作
为一类业务存在,必须与基本业务相结合才能向用户
提供。补充性业务非常丰富,主要分为集群类补充业
务和电话类补充业务。前者是对集群通信网络的调度
Figure 1. Single-region-sing
le-station network structure
图
1.
单区单基站网络结构
Figure 2. Multi-layer-multi-center network structure
图
2.
多层次多控制中心网络结构
功能进行修改和补充,后者是对个人通信的业务进行
修改和补充。
集群类补充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优先级呼叫、紧
急呼叫、迟后进入、动态重组、强插强拆、呼叫转移、
合法侦听、密钥销毁、开放式信道呼叫等。
1)
优先级呼叫:高优先级的用户或者业务优先获
得系统资源完成业务。
2)
紧急呼叫:优先级最高的业务。
3)
迟后进入:在组呼过程中,后进入的用户可以
加入到正在进行的通话中。
4)
强插强拆:调度台能够强制插入或拆线某正在
进行的通话。
5)
合法侦听:对集群系统内的所有呼叫进行监
听,不需要被监听者的同意。
6)
电话类补充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主叫号码显
示、被叫号码显示、呼叫保持、呼叫转移、呼叫等待、
多方通话、免打扰业务等。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李雪茹 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19
|
7)
呼叫保持:调度台能够暂时中断一个呼叫,发
起另外一个呼叫,并且在该呼叫完成后,回复原来被
中断的呼叫。
8)
免打扰业务:调度台激活该业务后,拒绝接听
任何呼叫。
3.
我国主流数字集群协议标准
在
ITU
提出的七种数字集群标准中,
TETRA
标准
和
iDEN
标准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1-3]
。
除了这两个国际标准,我国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公司
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集群体制——
GT800
和
GoTa
,弥补了我国在集群通信领域的不足。
3.1. TETRA
标准
TETRA
标准中文为“陆上集群无线电”,是由
ETSI
于
1995
年正式确定、
1998
年起全面推广的数
字集群通信体制
[2]
。经过多年的演进与修改,
ETSI
于
2010
年
8
月提出了
TETRA
各子部分的最新版本,
如
2010
年
8
月提出了语音
+
数据
(V + D)
第二部分:
空中接口的最新版本
v3.4.1.
[8]
。
TETRA
标准经过多次版本的修订后,使用的若干
技术发生了变化
[9,10]
:工作频段由原来的
400 MHz
频
段增加为
400 MHz
和
800 MHz
两个频段。使用的是
频分双工的双工方式,双工间隔为
10 MHz(400 MHz
频段
)
和
45 MHz(800 MHz
频段
)
。调制方式由原来的
4
-DQPSK
变为
4
-DQPSK
、
8
-D8PSK
、
4QAM
、
16QAM
和
64QAM
多种方式。射频信道带宽由原来的
25 KHz
增加为
25 KHz
、
50 KHz
、
100 KHz
、
150 KHz
四种带宽,用于支持宽带数据业务。基带传输速率也
因带宽的多样化而得到提高,由原来的单一
36 Kbps
增加为
25 KHz
上的
1 1 5.2 Kbps(
最高
)
,和
150 KHz
上
的
691.2 Kbps(
最高
)
。针对
QAM
,采用了原来未采用
的平行级联卷积码这一信道编解码方式。另外,为了
适应宽带和多媒体的演进方向,在新的
TETRA
版本
中,高层协议增加了分组数据层和多媒体交换层。
在
TETRA
的最初版本中,系统有三种工作方
式:语音
+
数据
(V + D)
方式、分组数据优化
(Packet
Data Optimized
,
PDO)
方式和脱网直通
(Direct Mode
Operation
,
DMO)
方式
[11,12]
。在
V + D
工作方式中,
TETRA
系统提供几乎所有的基本业务和补充性业
务,其业务功能十分丰富;
PDO
工作方式 的目的是
通过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增加分数数据的吞吐量,
但是在
1999
年进行了第二稿修订之后,没有得到很
好的发展,现在已经被废弃
[9,13]
;脱网直通模式指移
动台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直接进行相互通信,非常
适合于在没有设置基站的地区及覆盖范围之外的地
区使用,并且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或系统过载以至难
于快速接入时仍可进行通信。在常规专用网中,脱
网工作的移动台不能与未脱网的移动台保持通信联
络。而
TETRA
直通工作方式中,两个移动台只要其
中一个移动台处于集群系统的覆盖范围之内,即可
利用其双监视功能来了解有无其它移动台在对其进
行呼叫。
除了丰富的调度业务和强大的脱网直通功能,
TETRA
具有虚拟专用网功能
[12]
。通过为 群体用户提
供专用调度台,利用与其他群体共享的网络基础设
施,系统向用户提供普遍意义上专用网的功能。通
过虚拟专用网,
TETRA
系统可以使一个物理网络为
互不相关的多个组织机构服务。
另外,
TETRA
系统的安全加密性能十分突出,
它提供三种加密方式:鉴权、空口加密和端对端加
密
[2,6,12]
。端到端加密功能为对信息安全有特殊要求
的部门制定,在该加密过程中,系统不知道用户密
钥,由用户产生和管理密钥。
虽然欧盟宣称
TETRA
的标准完全开放,但开放
的仅是空中接口部分
[12]
。较低的开放性使得不同厂
商之间的设备不能互联互通,大大限制了该标准的
发展。
随着集群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要,
TETRA
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基于
IP
的分组数
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这将是未来标准化的重点
[9]
。
2)
频率扩展,争取覆盖
130 MHz
~
1 GHz
,以
满足市场需要
[10]
。
3)
开发研究多模终端
[12]
。
4)
增强系统的互联性和与
3G
移动通信的兼容
性
[12]
。
3.2. iDEN
标准
iDEN
中文名称为“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是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李雪茹 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20
|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该
公司于
1993
年在美国和日本推出
iDEN
系统,
1994
年推向国际市场。在
1996
年,
ITU
在报告中正式全面
采纳
iDEN
系统作为国际标准
[2]
。
iDEN
的网络配置有两种:
大规模的
iDEN
交换系
统和紧凑型
iDEN
系统
(
也称
Harmony
系统
)
,具体使
用哪种配置可根据用户数量灵活选择
[2]
。大规模
iDEN
交换系统适用于用户数量大、密度高的网络,
Harmony
系统适用于用户数量少、基站数目少的网络。经过多
年的演进,两类系统的标准版本也在不断升级,前者
的标准由
1997
年的
7.0
版本升级到
2004
年的
11.0
版
本,
Harmony
系统由
1.0
升级到
4.0
[2]
。
iDEN
系统采用的技术特点如下:采用蜂窝组网
方式;工作频段为
800 MHz
和
1400 MHz
,采用频分
双工的方式,双工间隔分别为
45 MHz
和
48 MHz
,载
频间隔均为
25 KHz
;采用
TDMA
的多址方式,每个
载频上划分的时隙数目由原来的
6:1(
调度
)
和
3:1(
双工
互联
)
提高到
12:1(
调度
)
和
6:1(
双工互联
)
,频谱利用效
率远远高
TETRA
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96 Kbps
;
调制方式为
16-QAM
方式。
iDEN
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把数字调度通信、
数字蜂窝通信和移动数据等功能联合在一起。目前已
经有具备
GSM
双模的
iDEN
手机,
能够在
iDEN
网络
中工作,也可以进入
GSM
网络中进行通信,并能实
现两个网络之间的漫游,大大方面了用户
[2]
。据此,
iDEN
的移动终端具有“四合一”方式的通 信能力 。
所谓“四合一”,是指具有以下四种通信能力:
1) PTT(Push To Talk)
通话方式:这是集群通信中
特有的通话方式,呼叫建立时间短,用户以半双工方
式与与网络内的其他用户通信。
2)
电话互联通信:
iDEN
内的用户可以全双工的
方式与
PSTN
网内用户或
iDEN
网络用户进行通信。
3)
短信息通信:提供
140
字符内的短信息服务。
4)
分组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96 Kbps
的
分组数据服务。
iDEN
系统提供的业务十分丰富。具备绝大多数
的用户调度业务中业务,而且由于
GSM
网络的密切
联系,
iDEN
系统的电话互联业务功能强大,具有 固
定电话呼叫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呼叫固定电话、移动
电话呼叫移动电话三类互联呼叫类型,并且提供紧急
呼叫、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和呼叫保持等多种补充性
业务。承载业务中,
iDEN
提 供分组 数据业 务,支 持
一个基站多用户
33 Kbps
的数据速率,以及单一用户
22 Kbps
的数据速率,一个基站最多支持
9
个分组数
据信道。
iDEN
系统也具有虚拟专用网功能
[14]
。实际应用
中,虚拟专用网主要是在终端用户数量较多、对通信
的保密性要求较高或者需要频繁修改终端信息的场合
下应用。
iDEN
的标准开放性比
TETRA
标准更低,因此虽
然系统提供的业务丰富,但是在我国应用中设备价格
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标准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集群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iDEN
系统也逐渐开始向多媒体方向演进,以提供多媒体业
务
[2]
。
3.3. GoTa
标准
GoTa
标准意味开放式集群架构,是中兴通讯公司
于
2003
年推出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
体系
[2,15]
,并于
2008
年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正式成
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集群通信行业标准
[16]
。
GoTa
系统具有如下技术特点:采用
CDMA
多址
方式,扩频速率为
1.2288 Mbps
;
工作频段为
800 MHz
,
采用频分双工方式,双工间隔为
45 MHz
,载波带宽
1.25 MHz
;调制方式为
16-QAM
和
QPSK
方式。
与其他数字集群系统相比,
GoTa
系统最大的特点
在于采用的
CDMA
技术,因此具备了
CDMA
技术的
所有优势:
1)
系统覆盖范围大:由于系统扩频带来
21 dB
的
增益,因此接收机灵敏度高于时分多址的系统
[2]
。
2)
系统容量大:由于采用扩频技术带来的抗干扰
能力增加,系统的容量远大于十分多址系统
[17,18]
。
3)
用户共享前向信道,频谱利用率高。
4)
数据传输速率高:由于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
技术,系统可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单用户数据速率
可达到
9.6 Kbps
,全新到数据速率高达
153.6 Kbps
,
远远超过了
TETRA
系统和
iDEN
系统
[2]
。
5)
通话保密性高:这也源于
CDMA
的伪随机码
技术,
PN
码有
4.4
亿万种排列方式,破解几乎不可能。
同时系统也支持端到端加密方式。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李雪茹 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21
|
除了以上由于
CDMA
带来的巨大优势,
GoTa
系
统还具有标准开放性高,利于多厂家产品互联互通的
优点。而且,由于采用主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所以设备的生产成本较低。
GoTa
系统提供的业务功能比较丰富,能够提过大
多数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但是相对于
TETRA
系统
和
iDEN
来说,还略有差距。如
GoTa
系统不能提供
直通模式,因此网络的抗毁性能受到威胁。另外,
GoTa
系统没有虚拟专用网功能。
为了能够与
TETRA
标准和
iDEN
等标准有力竞
争市场,
GoTa
还需要在系统性能
(
如缩短呼叫建立时
间
)
、丰富业务功能
(
如直通模式
)
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GoTa
系统的出现是我国数字集群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对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GT800
标准
GT800
标准是由华为公司提出的以
TDMA
技术为
基础,分阶段发展的、适合集群应用数字集群标准
[6]
。
在
2005
年
5
月举行的
3GPP GERAN
技术规范组第
24
次会议上,
GT800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被正式纳入国际
标准,成为目前唯一被国际标准组织认定的中国集群
规范
[19,20]
。
在第一发展阶段中,系统以
TDMA
技术为基础,
研发具有组呼、快速呼叫、动态重组、优先级控制、
虚拟专网等基本语音调度功能,以及具有采用
GPRS
网络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集群系统。
第二阶段的发展方向于
2004
年
11
月得到确定:
TD-SCDMA
集群技术研发启动
[21]
。第二阶段将引入
TD-SCDMA
技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和高系统容量,
增强网络和终端功能,提供终端直通功能和端到端加
密等,满足特殊行业用户的需求。
两个阶段的技术特点对比如表
2
:
GT800
系统的特点如下:具有丰富的集群业务,
提供大多数基本业务和补充性业务;具有良好的系统
安全性和保密机制;提供高速率数据业务,在第二阶
段中将高达
2 Mbps
;支持虚拟专用网功能和故障弱化
功能,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毁性
[22]
。
另外,
GT800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GT800
系统基于
TDMA
技术,
可充分利用主流移动通
信技术体制的产业基础,因此比其他数字集群系统具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phase I and phase II of GT800
表
2. GT800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比较
[2]
技术特点
阶段一
阶段二
接入方式
TDMA
组呼建立时间
频带
上行
806
~
821 MHz
;下行
851
~
8 66 MH z
双工方式
FDD TDD
载波宽度
200 KHz 1.6 MHz
调制方式
GMSK QPSK/8-PSK
基本语音速率
13 Kbps -
语音编码方式
RPE-LTP AMR
分组数据速率
相对高
相对低
电路型业务数据速率最高
9.6 Kbps
最高
9.6 Kbps
覆盖方式
蜂窝
蜂窝
组呼建立时间
<700
毫秒
<700
毫秒
有更好的稳定性,核心技术与主流移动通信技术保持
同步发展
[2,22]
。
与
GoTa
系统相同,
GT800
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
性,多厂家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十分有利于标准的发
展
[2]
。
4.
集群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宽带化与多媒体化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速率的要
求越来越高,因此提供高速的数据传送业务必然成为
用户对集群系统的一大要求。另外,为了增加指挥调
度的有效性,用户希望能够得到调度现场的图片甚至
是视频,从而做出正确的指挥方案。因此,集群系统
的宽带化和多媒体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3]
。
TETRA
系统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前列。在
TETRA
的升级版
本中,为处理多媒体业务,高层协议增加了分组数据
层和多媒体交换层。文献
[24]
也对集群系统的多媒体
化进行了探讨。
4.2.
集群共网化
按照用户的领域分布,数字集群网络可以分为共
网和专网。专网仅为某个企业或部门服务,在某些特
殊的应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共网则通过虚拟专用
网的方式,基于一个集群网络向不同的集群用户群体
提供不同需求和不同优先级的服务。相比专网,集群
Cop
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李雪茹
等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Copyright © 2011 Hanspub
HJWC
22
系统的共网方式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而且由于运
营商负责共网的网络维护,用户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
服务,降低网络成本。因此,在大多数集群应用领域,
共网化将是必然的趋势
[25]
。
5.
总结
随着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其强大、灵活的指挥调度功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随着集群标准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集群
通信系统将成为多个社会领域不可缺少的通信手段。
事实证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本文集中分析了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
的两个国外标准
(TETRA
和
iDEN)
和具有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的国内标准
(GoTa
和
GT800)
。不仅详细分析了
这些集群标准区别于其他集群标准的技术特点,更为
重要的是指出了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最新发展状况
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进一步指出了数字集群通信
标准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使得数字集群领域的整体
发展一目了然。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唐军
.
发展集群通信刻不容缓
[J].
通信世界
, 2000, 2(S6):
31-32.
[2]
郑祖辉
,
陆锦华
,
郑岚
.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
第二版
)[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5: 251-519.
[3]
郑祖辉
.
我国集群通信的发展之路
[J].
中国无线电管理
, 1999,
10(1): 27-30.
[4]
曾少华
.
新一代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GoTa[J].
电信网技术
,
2004, 5(5): 40-43.
[5]
段冀烽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研究
[J].
科技资讯
, 2010,
8(28): 12.
[6]
徐小涛
.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应用
[M].
北京
:
人民
邮电出版社
, 2008: 28-3 0.
[7]
郑祖辉
.
数字集群通信的业务与功能
[J].
中国无线电
, 2008,
21(5): 43-46.
[8]
EN 300 309-2.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Voice plus
Data (V + D), Part 2: Air Interface (AI), 2010-8.
[9]
徐子平
. TETRA
数字集群宽带化演进
[J].
军事通信技术
, 2008,
29(2): 46-50.
[10]
刘林
,
范平志
. TETRA
最新进展
[J].
移动通信
, 2000, 24(2):
14-18.
[11]
孙昕
,
孙溪
.
TETRA
数字集群系统的技术特性和组网方法
[J].
移动通信
, 2003, 27(8): 84-88.
[12]
陈杰
,
孙溪
. TETRA
数字集群标准和
GT800
数字集群标准的
比较
[J].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算
, 2007, 23(1): 10-32.
[13]
ETS 300 393-2.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Packet Data
Optimized (PDO), Part 2: Air Interface (AI), 1999-8.
[14]
郑祖辉
.
浅议我 国数字 集群 通信 标准的两种 体制 ——
TETRA
和
iDEN[J].
当代通信
, 2003, 10(11): 7-10.
[15]
刘守文
,
崔丽
.
中兴
GoT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J].
中兴通讯技
术
, 2005, 11(1): 26-28.
[16]
佚名
. GoTa
发展历程
[URL].
http://www.c114.net/topic/1909/a479571.html
, 2010-1-26.
[17]
汪利标
. G
oTa
集群系统的
PDS[J].
中兴通讯技术
, 2005, 11(1):
32-34.
[18]
刘守文
,
崔丽
.
中兴
GoT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J].
中兴通讯技
术
. 2005, 11(1): 26-28.
[19]
佚名
. GT800
成为唯一纳入国际标准的中国集群规范
[URL].
http://www.cww.net.cn/article/article.asp?id=27619&bid=734
,
2005-
7-7.
[20]
佚名
. GT800
标准提案获
3GPP
全会全票通过
[URL].
http://tech.ccidnet.com/art/289/20050
513/250553_1.html
,
2005-5-13.
[21]
李瑞红
,
王进
.
几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J].
移
动通信
, 2008, 32(6): 54-59.
[22]
庞英文
. GT800
新技术概述
[J].
移动通信
, 2004, 28(6): 61-63.
[23]
张金安
.
数字集群系统多媒体通信展望
[J].
移动通信
, 2010,
34(5): 55-59.
[24]
M. G. Ma, X. Jiao, X. Q. Tan, et al. Police radio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800 MHz wireless trunking system
and GPS techniques. Communication Systems, 2002, 1(2): 489-
492.
[25]
罗少勇
.
数字集群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URL].
http://market.c114.net/178/a156841.html
, 20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