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0703 , 7 pages
10.12677/ML.2022.104091

新闻语篇中种族歧视语言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以《卫报》中的两篇新闻为例

张超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收稿日期:2022年3月21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22年4月25日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的新闻媒体行业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其制造舆论和传播思想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读者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国外媒体文章。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新型语篇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方法论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对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本文在介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英国《卫报》的两篇文章,内容均与种族歧视话题有关,并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及物性、转换、情态三个方面对该两篇文章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探讨作者运用了何种语言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语言传达自己的态度及观点。

关键词

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acist Language in News Discourse

—Taking Two Articles from The Guardian as Examples

Chao Zha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Mar. 21st, 2022; accepted: Apr. 14th, 2022; published: Apr. 25th, 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nowadays, the news media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fluential. Its function of treating opinions and spreading ideas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werful. Therefore, readers have to read foreign media articles with a critical mindset. As a new method of analyzing discours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has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Its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proposed by Halliday.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t is possible to reveal the ideology entailed in language and find out how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thoughts and makes readers agree with him through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status quo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selects two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topic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from The Guardian. With the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is paper conduct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wo articl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ransitivity, transformation and modality.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what kind of expressions the author uses and how he conveys his own attitude and viewpoint through language.

Keywords:Critical Linguistic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也可称为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1]。1995年陈中竺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的“批评语言学述评”当为国内第一篇关于CDA的研究,比起国外研究晚了16年 [2]。辛斌在1996年发表了《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一文后,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著,引进和介绍了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并着重对汉英新闻语篇,尤其是新闻语篇的互文性和对话性以及其中的转述言语,进行了大量的批评性分析研究 [3]。新闻媒体是舆论传播的重要媒介,新闻语篇对人思想态度的影响越来越大,作者会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及观点。近几年,种族歧视现象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多家新闻媒体对该话题进行了报道,本文选取英国《卫报》的两篇有关种族歧视现象的文章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从及物性、转换、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语言如何为作者的观点及内在思想的表达服务。

2. 理论基础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系统其实就是选择,即在语言的语法当中,可以用来选择的一系列选项。Halliday的功能语法,是在对语言的功能这个问题的探索之中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了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也叫三大元功能,也就是功能语法的三大组成部分: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辛斌认为,在分析语篇时,可以把其中的每个语言形式和过程与这些功能相联系,因为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是发话人在很多因素和目的的指导下做出的选择,因而它们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意义,在反映发话人的思想情感方面尤为重要 [1]。

2.1.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是用来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的功能,由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组成,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态构成,及物性系统是经验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Halliday在及物性系统中把语言分为了六个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4]。

2.2. 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作用与功能,由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构成,它的基本任务有四个,即提供(offer)、命令(command)、陈述(statement)和提问(question) [5]。语气指的是交流的时候双方扮演着什么角色,情态指的是一个句子是判断还是推测的,也就是说肯定的成分有多大。

2.3. 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中存在着一种将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语篇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区别于一系列的随意的句子 [6]。句子可以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主位指的就是这个句子开始的第一样东西,述位是指句子除了主位之外的剩下的东西 [5]。

3. 实例分析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5月25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方接到报警称有人涉嫌使用假钞,警方抵达现场后认为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是嫌疑犯,便对其进行问话。旁观者拍摄的视频显示,白人警察肖万用膝盖抵住了弗洛伊德的脖子,他多次喊到“我不能呼吸了”,但肖万不予理睬,最终,弗洛伊德陷入了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缺氧。2021年4月20日,肖万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指控成立。此次事件引发了世界各地的反种族歧视抗议活动,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种族歧视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早在1993年,一个名叫斯蒂芬·劳伦斯(Stephen Lawrence)的黑人少年在伦敦被谋杀,原因也是种族歧视。伦敦警察局对此案进行了调查,逮捕了5名嫌疑人,但他们没有受到指控。威廉·麦克弗森爵士(Sir William Macpherson)等人对警方的行动进行了公开调查,他们完成了一份报告,称伦敦警察局是“体制上的种族主义者”。本文选取了两篇英国《卫报》的相关文章,第一篇文章(文章一)发表于2021年4月21日,题目为《The Guardian view on the murder of George Floyd: a racial reckoning begins》,第二篇文章(文章二)发表于2021年7月29日,题目为《The Guardian view on race and police: a wake-up call from MPs》,分析内容如下。

3.1. 及物性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及物性是重现现实世界的语义系统,它的作用在于把人们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不同的“过程”,同时标出各种过程中的“参与者”及“情景成分” [7]。

3.1.1. 物质过程分析

文章一:

US police killed more than three people a day during his trial. (在审判期间,美国警察每天杀死3人以上。)

物质过程即做某一件事的过程,该句的动作者是美国警察,动作的目标是人们,通过动态动词“kill”来体现物质过程。作者描述了美国警察的暴力行径,通过客观陈述事实,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歧视黑人现象的严重性。

文章二:

This week, Boris Johnson and the home secretary, Priti Patel, announced a “beating crime” plan. (本周,鲍里斯·约翰逊和内政大臣普里蒂·帕特尔宣布了一项“打击犯罪”计划。)

该句的动作者是英国首相和内政大臣,动作的目标是一个“打击犯罪”计划,通过动态动词“announce” 来体现物质过程。在种族歧视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领导人宣布了计划,但该计划并不一定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事实性陈述具有客观性。

3.1.2. 关系过程分析

文章一:

Shifting the conduct and ethos of the US’s 18,000 separate police departments is an extraordinarily complex and daunting challenge. (改变美国18,000个独立警察部门的行为和风气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挑战。)

关系过程即“什么是什么”的句子,最突出的特征是有系动词。该句中的“is”体现了关系过程,作者认为美国警察的种族歧视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非常困难,这值得更深一步的反思,同时也让读者对该问题产生共鸣。

文章二:

Four of the members who adopted the report are Conservatives; four, including the chair, Yvette Cooper, are Labour, and one is a Scottish nationalist. In other words, this is a genuinely all-party report, and the authority of its conclusions is greatly enhanced by it. (通过该报告的四名成员是保守党,包括主席伊维特·库珀在内的四人是工党,一人是苏格兰民族主义者。换句话说,这是一份真正的全党报告,其结论的权威性大大增强。)

该句中的“are”和“is”体现了关系过程,通过列举各个党派的人员,作者突出了该报告的权威性,增强了自己的说服力。

文章二:

This is a serious warning. (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该句中的“is”体现了关系过程,上文提到,种族歧视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接着作者说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句式简洁有力,旨在突出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1.3. 存在过程分析

文章一:

There have been 1,782 deaths in police custody or otherwise following contact with the police in England and Wales since 1990. (自1990年以来,英格兰和威尔士共有1782人在被警方拘留或与警方接触后死亡。)

存在过程即存在或发生的过程。该句的“There be”句型表示存在的事情,是存在过程的典型表现。作者通过阐述发生的事实,使语言表达更具客观性,提高了语言的信服度,突出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警方在工作过程中对人们造成的伤害。

3.2. 转换

“转换”一词在生成语法中仅指两种语法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但在批评话语分析里这种关系必须从话语的性质、语境和目的等方面加以理解。考察英语语篇中的转换需要特别注意名物化和被动化的运用 [8]。

3.2.1. 被动化

文章一:

The sight of the policeman kneeling upon the 46-year-old’s neck for nine minutes and 29 seconds, as the dying man pleaded repeatedly that he couldn’t breathe and called out to his late mother, was caught on camera, described by traumatised witnesses, and condemned by fellow officers during the trial. (这名警察跪在这名46岁男子的脖子上长达9分29秒,这名垂死的男子反复恳求自己无法呼吸,并大声呼叫已故的母亲。这一幕被拍了下来,受到创伤的目击者描述了这一场景,庭审期间其他警官也对此进行了谴责。)

该句连续使用三个被动语态,保证了句子的简洁连贯,且省略了第一个被动语态的施事,即动作的发出者,目的是对视频拍摄者进行弱化,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警察的暴力行为上,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对警察的行为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文章一:

Eighteen previous complaints had been filed against Chauvin. (此前已有18起针对肖万的投诉。)

Change will be resisted. (变革将被抵制。)

以上两句话使用了被动语态,省略了施事,突出了事实性陈述,把读者的关注点引向了事件本身。第一句话将投诉Chauvin的对象省略,可能是出于对投诉者的保护,同时也表明Chauvin之前就有过不称职的情况,使读者对他建立起不好的印象。第二句话中会“抵制变革”的事物有很多,作者也不能妄加猜测,因此使用被动语态,省略了施事。

文章二:

The MPs acknowledge that much was done after the Macpherson report in 1999. (议员们承认,在1999年麦克弗森报告之后,他们做了很多工作。)

Even then, more will be needed. (即便如此,还需要更多。)

这两句话使用了被动语态,省略了施事,这样便不需要具体到某个动作者,使语言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

3.2.2. 名物化

名物化是Halliday所指出的概念隐喻中的一种。它指的是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和名词词组,从而使名词和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9]。

文章一:

The conviction of Derek Chauvin for George Floyd’s murder should have been inevitable. (德里克·乔文因谋杀乔治·弗洛伊德而被定罪本应是不可避免的。)

Eighteen previous complaints had been filed against Chauvin. (此前已有18起针对肖万的投诉。)

以上两句中的“conviction”和“complaints”本可以使用动词形式,而作者选择其名词形式作为主语放在句首,目的是突出对美国白人警察的谴责,同时也使读者聚焦于事件本身,而不注意动作的发出者。

3.3. 情态

情态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显示出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以及说话者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等 [10]。

3.3.1. 情态动词

文章一:

If anyone wonders what might have happened without the footage shot by a 17-year-old bystander, they might refer to the initial police account, titled only “Man dies after medical incident during police interaction”. (如果有人想知道若没有一个17岁的旁观者拍摄的视频,结果会是什么,他们可能会参考警方最初的描述,标题只是“在警察互动过程中,一名男子因医疗事故死亡”。)

Passing the George Floyd Justice in Policing Act, if it can be done, would be a very small step forward; some states and cities have already passed reforms. (如果能够通过《乔治·弗洛伊德警务司法法案》,那将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一些州和城市已经通过了改革。)

Yet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and engagement of protesters, we might not be here today. (然而,如果没有抗议者的参与,我们可能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以上三句话是作者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测,因而作者使用了“might”和“would”,二者皆为可能性不大的推测,具有不确定性,这样既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同时又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文章一:

Change will be resisted. (变革将被抵制。)

该句中的“will”表示绝对肯定,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主观推测。基于事件的发展状况,作者对自己的推测有很大的把握,认为关于种族歧视的变革在未来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肯定的语气使语言更具有信服力,更易于让读者赞同作者的观点。

文章二:

This particular wake-up call could hardly be more timely. (这个特别的警钟再及时不过了。)

该句指出威廉·麦克弗森爵士的报告对于英国当下的状况来说是一个很及时的警告,作者将“could”和“hardly”连用,加强了语气,突出了该报告的重大意义。

3.3.2. 时态

文章一:

The words “I can’t breathe” have been used too many times, in too many places. (“我无法呼吸”这句话在很多地方被多次引用。)

But no officer has been convicted of manslaughter, murder or assault in relation to such a death since 1971. (但自1971年以来,没有一名警官因此类死亡被判过失杀人、谋杀或袭击罪。)

以上两句话使用了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指过去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或导致的后果,也可以表示从过去某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并且还将持续下去。第一句话中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对现在产生了影响,结果就是人们开始抗议种族歧视。第二句话中作者运用了现在完成时,旨在表达这种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说明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文章二:

But the committee’s central conclusion is that neither police forces nor governments have taken race equality seriously enough for far too long. (但委员会的主要结论是,警察部队和政府很久没有重视种族平等问题了。)

该句使用现在完成时,强调种族歧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人们重视。

3.3.3. 直接引语

直接引语往往出自当事人、知情人、权威人士之口, 报道的是被报道人的确切语言, 对读者有很强的说服力 [6]。

文章一:

Instead, Joe Biden urged his country: “This could be a moment of significant change…We can’t leave this moment or look away thinking our work is done.” (相反,乔·拜登敦促他的国家:“这可能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刻……我们不能离开这一刻,也不能认为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而把目光移开。”)

此处作者引用了美国总统拜登的原话,旨在表达自己认同拜登的说法,认为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政府可能会针对种族歧视现象有所举措。引用拜登的原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作者的观点。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并选取了《卫报》中两篇关于种族歧视的文章进行分析,探讨了作者可能具有的态度及思想,指出语言可以为作者的思想及意识形态的传达发挥作用。分析发现,作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来体现自己的观点及态度,例如通过被动化隐藏动作的发出者,通过名物化进行突出强调,通过情态动词进行推测,通过直接引语增强信服度等等,各种语言现象都在为作者意识形态的传达服务,让读者更容易赞同作者的观点。因此,对于国外媒体的文章,我们有必要进行批判性阅读,不能完全接受作者的思想,而要进行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当然,本文所说的“批评”并没有诋毁或责备的意思,而是针对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揭示其可能具有的功能。本文只选取了两篇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语料不够丰富,且分析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伊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专业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另外,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各位专家及前辈的思想理论基础,特此向所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文章引用

张 超. 新闻语篇中种族歧视语言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卫报》中的两篇新闻为例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acist Language in News Discourse—Taking Two Articles from The Guardian as Examples[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4): 707-71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4091

参考文献

  1. 1. 辛斌. 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J]. 现代外语, 1996(1): 21-26+72.

  2. 2. 陈丽江. 中国的批评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 2006, 27(6): 31-35.

  3. 3. 辛斌, 高小丽. 批评话语分析: 目标、方法与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4): 1-5+16.

  4. 4. 李庆明, 吴华. 费氏三维分析模型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报道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3): 126-132.

  5. 5. 魏欣欣. 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J]. 东南学术, 2010(1): 162-168.

  6. 6. 刘旺余. 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06, 14(4): 176-178.

  7. 7. 甘小亚, 余丽华, 黄珊. 基于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报道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1(1): 121-125.

  8. 8. 施光.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 2007(4): 202-205.

  9. 9. 杨希. 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简述——以英国水兵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J]. 双语学习, 2007(11): 166-167.

  10. 10. 孟玲. 美国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霸权主义——一则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科技信息, 2008(27): 555+5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