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4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2101 , 7 pages
10.12677/SD.2024.142057

产融协作下的电网企业供应商金融创新服务 模式研究

许杰1,高国庆1,郑云鹏1,崔超1,陈婉尹1,周云2,周华2,苏文祥2,李红霞2, 王利斌3

1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 兰州

2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平凉供电公司,甘肃 平凉

3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4年1月8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23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9日

摘要

自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多领域共同发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去碳化发展进程。电网企业发挥超大市场采购牵引力,研究产融协作新模式,一端对接供应商企业,一端引入金融机构,打造“碳评价 + 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以绿色金融支撑企业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带动全产业链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

产融协作,碳评价,电网供应商,绿色金融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Service Model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 Suppliers under Industry-Finance Cooperation

Jie Xu1, Guoqing Gao1, Yunpeng Zheng1, Chao Cui1, Wanyin Chen1, Yun Zhou2, Hua Zhou2, Wenxiang Su2, Hongxia Li2, Libin Wang3

1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anzhou Gansu

2Pingli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Pingliang Gansu

3Gansu Branch, Yingda Chang’an Insurance Brokerage Co., Ltd., Lanzhou Gansu

Received: Jan. 8th, 2024; accepted: Jan. 23rd, 2024; published: Feb. 29th, 2024

ABSTRACT

Since the proposal of China’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key focus of future work. China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ade joint efforts in multiple field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decarbon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Power grid enterprises leverage the traction of large-scale market procurement, research new models of industry-finance cooperation, connect with supplier enterprises at one end, and introduc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t the other end, creating a new form and model of “carbon evaluation + finance”, supporting gree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ith green finance, and driving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to move towards a new chapt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green development.

Keywords:Industry-Finance Collaboration, Carbon Evaluation, Grid Suppliers, Green Financ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预示着我国肩负起全球环境问题治理的责任,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的评价考核力度。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构,需要绿色金融夯实其根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电网企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角色,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加强研发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等措施,赋能产业链上企业绿色发展动力 [1] 。

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各领域对生态环境复苏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持续上涨,这就需要绿色金融参与协调产业绿色转型,以金融工具引导各经济主体在发展与环保间建立平衡,专注金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形成以绿色创新为主要机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金融是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高效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能够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务,以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研究重心聚焦“碳评价 + 金融服务”的产融协作新业态,以电网供应商绿色低碳评价为方法工具,联动金融机构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产业链上企业绿色发展低成本的资金需求,助力行业尽快实现达峰中和。

2. 理论研究

2.1. 绿色金融理论研究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入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已有的绿色金融体系是基于绿色金融延伸的金融产品创新组合,依托行业目录指引,资金投向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等相关场景,是助力我国“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这些注重产业质量和绿色结果的资金投向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 。

2.2. 产融结合理论研究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产融结合具有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的特点。产业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金融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

在我国,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的方式。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已发展为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协作,在资金、资本以及服务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化的经济现象和趋势。

国内大型产业企业一般具有生产、物资流通、资金流通、资金融通等完整业务体系,为生产发展乃至协同产业链共同发展的需求,开展产融协同实践,推动围绕主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是大型产业企业缓解自身资金占用、加快业务周转、推动业务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种成功方式,而且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4] 。

2.3. 借鉴与启示

电网企业大量基建投资,形成了超大规模采购市场,上游聚集了庞大的供应商群体,具有产业链核心企业主导的先天优势。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维度出发,以产业应用为落脚点,以产融协作为手段,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服务供应链企业解难纾困和绿色发展的潜力,提升电网供应商群体绿色转型的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痛点和难点,以绿色转型为契机,可通过碳评价评估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以金融工具为抓手,为不同绿色等级的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助力企业解决绿色发展及低成本资金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应用也促使供应链领域的金融科技水平向“智慧化”阶段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5] 。

3. 产融协作创新业态设计

3.1. 服务对象

产融协作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落脚点,在关注各参与主体建设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以区域电网企业建设运营为核心,联合地方金融机构共同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为绿色配电网建设施工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也为绿色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普惠资金,解决技术升级、绿色制造等方面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保障产融创新支撑能源绿色转型。

3.2. 评价体系

根据电网企业对电力装备绿色属性和企业绿色要求,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对象的评估要素,在考虑绿色项目资金投放用途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碳能力评价体系,作为量化评价具有绿色转型需求企业的工具 [6] 。碳评价体系具体包含碳表现、碳履约、碳贡献和碳披露四个一级指标维度(图1),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rbon capacity assessment tool

图1. 碳能力评估工具示意图

3.2.1. 碳表现维度

碳表现维度能够反映企业某一时间范围内的碳排放与碳强度的变化趋势。通过设定碳排放年度同比增长率、近2年碳排放季度同比增长率、近2年企业碳强度均值、年度碳强度同比增长率共四项评分维度进行计算,按结果评价企业历史碳排放情况、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受评价企业在自身减排方面的轨迹,评估企业碳管理成效。

3.2.2. 碳贡献维度

碳贡献维度用于衡量企业在绿色项目开发、绿色能源交易、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参与情况。通过企业自主提供的工信部/工信厅或经信委颁发的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认证的证明文件,也可以提供碳减排评估报告、绿电绿证、自发清洁能源证明、CCER备案记录等证明材料,结合企业自行设定的双碳路径,分析碳中和实施情况来反映企业的绿色意愿与绿色低碳贡献程度。

3.2.3. 碳披露维度

碳披露维度主要是反映受评企业在推动自身双碳目标或绿色信息披露上的主动性和实施情况,例如发布ESG报告、披露环境信息等绿色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反映企业绿色转型和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

3.2.4. 碳履约维度

履约维度是用于反映电网企业的供应商在绿色能源开发和使用方面的执行情况。通过评价企业环保材料使用、绿色制造升级、清洁能源替代等绿色转型举措落实情况,综合评估受评企业减排实施成效,在比对企业自身双碳目标和计划安排的基础上,反映企业经营及诚信情况。

3.3. 金融产品

以电网建设为基础,结合电力装备供应商多维度数据,以及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估绿色资金使用范围和准则,联合银行设计绿色金融产品,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架相关的绿色电网建设需要,为服务和产品相关供应商企业提供低成本绿色信贷产品,助力能源转型。相关产融协作下的绿色金融服务场景设计如下:

3.3.1. 绿色电网设施建设场景支持

在电网工程建设方面,针对可量化减排的项目施工、运行维护、电力保供等专项资金投入方向,通过量化评估绿色工程及非工程服务的降碳贡献,面向提供绿色服务的供应商群体,应用产融协作服务模式,以绿色电网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接银行输出绿色金融产品,按照碳评价或评级结果,为服务类供应商提供低成本绿色信贷资金,助力电网绿色发展。

3.3.2. 节能低碳设备采购场景支持

在电网物资保供方面,工程建设需要采购变压器、电缆、开关柜等重要电力物资,电网企业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升级工艺技术,促进产品能效提升,扩大节能高效变压器、节能导线等重点物资采购比例,企业需要投入绿色研发、绿色制造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电网企业发挥核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融协作模式,以电网企业采购订单为依托,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的绿色金融产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3.3.3.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场景支持

在助力产业转型方面,电网企业上游聚集着数量庞大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将大量排放传导至电网,绿色转型既是电网企业自身减排,也是上下游走共同合作减碳的道路才能实现双碳目标。企业聚焦工艺技术改进、清洁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等多方面的投入,在发挥产融协作模式优势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依据碳评价和评级结果,为供应商群体绿色发展提供低成本绿色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3.4. 业务模式

为更加有序开展产融协作服务,明确电网企业作用、金融服务商职责、融资企业需求,形成清晰的业务链条,建立绿色金融服务运营模式,规范电网企业供应商群体绿色金融服务流程(图2)。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reen finance operation model under industry-finance collaboration

图2. 产融协作下绿色金融运营模式示意图

3.4.1. 开展企业碳评价

获取受评企业在电网绿色建设,电力装备供应等方面的履约过程信息,结合碳评价体系指标及评价要求,提取企业信用、服务/产品质量、履约能力等关键数据,以及受评企业根据碳评价要求自行提供经营减排、能效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数据,电网企业应用碳评价体系全面开展供应商评价,掌握企业当前绿色发展现状。

3.4.2. 制定企业减排方案

根据碳评价结果,围绕碳表现、碳贡献、碳披露、碳履约4个方面,系统评估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减排工作重点,引导受评企业识别减排重点领域,企业普遍从工艺升级、节能改造、能源替代等方面制定落实减排方案。以产融协作新理念新模式,引入金融机构为企业减排提供低成本资金,形成综合性减排的解决方案。

3.4.3. 匹配绿色金融产品

与银行建立碳评价结果互认机制,并共同就企业绿色降碳方案的融资需求,提供绿色信贷服务产品,以帮助企业推进绿色转型。金融机构分别针对绿色电网建设、电力装备采购等服务场景,为企业提供以碳评价结果为依据的绿色融资、绿色信贷等系列化产品,并设置对应碳评级的优惠利率,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4. 产融协作下绿色金融服务的价值分析

4.1. 产融协作助力产业绿色发展

由于绿色金融是专门为绿色项目(如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目前用于界定和遴选绿色项目的主流工具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但仍有许多企业的绿色项目无法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因而无法获得绿色资金支持。本文研究基于产融协作下“碳评价 + 绿色金融”的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以碳评价的方式切入,补充提供可信的碳表现数据为满足绿色信贷资金投放的企业;另一方面保障绿色资金精准投放,服务企业绿色发展需求 [7] 。

通过产融协作模式,在电网上游具有降碳减排需求的供应商群体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桥梁,引入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信贷资金,为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解决绿色发展资金需要,帮助企业加快工艺技术升级、节能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降碳减排措施落地,激活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效应 [8] 。

4.2. 产融协作夯实能源转型基础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双碳目标,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构建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支撑能源转型,服务双碳大局。这一发展趋势下,就离不开全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企业主体积极投入分布式能源、智能配电网、储能等多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制造 [9] ,也涉及电网企业及相关参与主体的投资、建设、施工,助推能源转型。

产融协作模式能够构建管理协同长效机制、资源协同长效机制 [10] ,为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企业主体提供绿色资金,解决绿色研发资金需求和低成本资金支持,保障绿色资金导入到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建设及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全领域,解决各参与主体的低成本绿色发展资金需求,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推进,促进能源转型。

5. 结论

电网企业着力构建产融协作新模式,在电力装备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打造绿色发展生态,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而碳评价 + 金融为产融协作植入了科学方法和工具,对量化评价企业双碳绩效、精准投放绿色资金具有重要作用,既推动了上下游企业共同绿色发展,又保障了能源转型。

文章引用

许 杰,高国庆,郑云鹏,崔 超,陈婉尹,周 云,周 华,苏文祥,李红霞,王利斌. 产融协作下的电网企业供应商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Service Model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 Suppliers under Industry-Finance Cooperation[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02): 472-478.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2057

参考文献

  1. 1. 苏云成.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2.

  2. 2. 贺正楚, 刘思思, 周永生. 绿色金融、融资效率和产业链企业价值[J]. 金融与保险, 2022(3): 29-36.

  3. 3. 马骏. 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 金融论坛, 2015, 20(5): 18-27.

  4. 4. 刁金霞, 王俊杰, 王振, 胡海东. 产业融合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1): 15-17.

  5. 5. 王静.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推动产融协同发展研究[J]. 新金融, 2022(10): 41-48.

  6. 6. 刘宇, 彭兵兵. 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 2023(10): 26-28.

  7. 7. 杨雨晴. 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时代金融, 2020(24): 64-65.

  8. 8. 桂江生, 王世璋. 新时代产融结合研究[J]. 新会计, 2018(5): 43-47.

  9. 9. 黄荣虹, 刘闫芳. 新时代下建筑央企产融结合路径的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30): 41.

  10. 10. 杨叶影. 新形势下央企构建产融结合长效机制的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15): 102-10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