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1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3782 , 5 pages
10.12677/AE.2021.11417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汪源1,陈照辉2

1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2重庆科技学院数理与大数据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1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7月9日

摘要

新媒体技术作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创新路径的探索: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等。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Yuan Wang1, Zhaohui Chen2

1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2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Data Scienc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Received: Jun. 5th, 2021; accepted: Jul. 2nd, 2021; published: Jul. 9th, 202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technology bring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severe challenges. In today’s era, in order to turn the “biggest variable” of Internet into the “biggest inc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ffin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need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path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reating a new media platform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ntent and building a new media discourse system.

Keywords: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以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有学者把它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1]。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各种通信类APP、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自媒体形式等。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2]。随着这种新兴媒体的发展,它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环境。因此,立足时代特点,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 [3]。可以说,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环境下最重要、最主流的受众。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1. 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开辟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新媒体所创造出的全新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成活习惯、沟通方式,也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师生间的沟通摆脱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变得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教师借助新媒体形式,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解读和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拓展,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答疑。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改变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单向输出的不足,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无论是新媒体展现的教育内容还是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手段,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共享化的特点。依托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学习交流,了解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发表个人观点 [4]。可以说,新媒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开辟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天地。

2.2.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让教育工作者能够便捷地掌握思想政治最新理论成果和前沿知识,获取全球各领域的信息资源,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多媒体化教育模式可以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动态化,而且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能使其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大学生在感知时代脉搏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新媒体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体验式教育成为可能,教育者可以利用媒体手段,及时高效地模拟实际情境,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认知, 从而更正确全面地认识社会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使大学生形成思想认同,形成道德观念,并最终化为道德实践的活动。新媒体构建的基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虚拟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网络环境,并借此走入大学生生活,这就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 新媒体环境隐匿了具体身份,拉近了师生间距离

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6]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秘性,模糊了教师和学生身份,教师的权威性被消除,会让学生卸下心理防备,以平等的身份开展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等话语权、坦诚的交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轻松平等的环境,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激荡理性的争辩。畅通的交流,愈辩愈明的真理,思政教育隐形因素的加入,这一切都会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根据网络环境下暴露的大学生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人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7] 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3.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新媒体大环境下,在新媒体技术、资源获得方面,有的学生往往比教师技高一筹。高校思政教师,如果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对教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因此,这就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即教师要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革新,对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取代以往的枯燥说教,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3.2. 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深度思考提出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讯的形式呈现“碎片化”、实用化的趋势。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获取信息、补充信息、发布信息,随说、随听、随写、随走仿佛成为新媒体场域下的常态,碎片化特征与即时性特征相伴相生,不断地丰富信息传播渠道,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极大地体现了新媒体的便捷性 [8]。相对于以书本、杂志、电视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大学生在这样碎片化、即时性的媒体环境下,倾向于选择随手可得的实用性资讯,倾向于随波逐流,不愿做深度阅读和独立探索,久而久之,就容易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比如盲目追星、过度崇尚物欲、追求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腐蚀。

3.3.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良莠不齐,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里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可谓“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念带来挑战。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对一些价值观念缺乏理性判断,这会使大学生出现困惑而摇摆不定,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自我化以及民族认同感弱化等问题,无形中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净化网络环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目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这一代人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身上有着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让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爱听想听、入脑入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9] ”有学者把互联网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变量”,如何把“最大变量”变成这个时代教育的“最大增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路径的思考。

4.1.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新媒体平台

积极占领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如果不在新媒体阵地中抢占先机,就在当今时代和大学生思想需求越走越远。目前阶段,微信是颇受学生喜欢的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通过分享文字、图片,实现交友、共享的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组织活动、社会实践、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需要。因此,高校要积极打造具有思想政治特色的微信公众号,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公众号平台的内容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思想引领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隐性教育的力量,把政治主旋律、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等转化成鲜活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正能量的大环境里受到思想的洗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2020年来,我校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先后推出多期“辅导员行走课堂”,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化身主播,在微视频里讲述“红岩故事”、“红船精神”。饱含深情的讲述、厚重激扬的视频画面,让观者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视频一经推出,受到媒体关注,更广受同学好评。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新媒体平台,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精神家园,线上线下的教育联动,让更生动具体,更有实效性。

4.2.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新颖的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形式,更是内容。教育资源和内容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所在,搭建起的平台要提供丰富新颖的内容。如果只是把陈旧枯燥的理论照搬到网平台上,不加以创新,缺乏和学生生活世界的高度融合,这样的平台会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最终形同虚设。这就要求新媒体平台要密切关注社会重点、热点事件,立足学生思想需求,选择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遵循性紧密结合起来,把高深的理论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表现出来,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才会站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4.3. 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米歇尔·福柯提出“话语即权力的哲学命题”,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问题 [10]。话语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向。因此,要根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交流行为、话语接受的特征对当下思政话语体系进行优化和转化,形成思政教育网络化实施的话语体系,为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说什么”提供有力支撑 [11]。

话语的“接地气”和故事化表达,可以有力地把思政语言变为日常话语内涵。就是相对于网络话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大学生对思政工作空洞抽象、高高在上的理论话语持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要扎根大学生生活之中,不能游离于大学生生活世界之外,完全被思政学科的强烈学术性话语所束缚。接地气从大学生现实或网络生活世界中,找到教育理论话语的结合点、切入点,从大学生身边事、人、话中提炼理论所依附的话语载体,将宏观理论实践与微观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11]。

“故事化”表达是将教育内容转换成生动鲜活的故事,从而把学术性与大众化合二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均与大学生、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尤其是一门充满青春气息的课程。思政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将一个个理论通过鲜活的故事呈现出来,既唤起学生情感,又激发学生认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细2微之处,落到实处。

5.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到哪里。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而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契合大学生成长需要,打造丰富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时代性,又体现创新性,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灵动起来”。

基金项目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项目编号:xgbkt2011)。

文章引用

汪 源,陈照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J]. 教育进展, 2021, 11(04): 1131-113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4175

参考文献

  1. 1. 李磊.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17(4): 43-48.

  2. 2. 钟兵.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 2019(3): 16.

  3.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ac.gov.cn/pdf/20190829/44.pdf, 2019-08-30.

  4. 4. 杨钰婷.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J]. 高教学刊, 2019(24): 162-164.

  5. 5. 韩玲霞, 王青山. 新形势下新媒体、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7, 27(5): 21-24.

  6. 6. 保罗•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M]. 顾建新, 赵友华, 何曙荣,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1.

  7. 7. 王少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4): 73-75.

  8. 8. 晁莹.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 454(4): 45-46.

  9. 9.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EB/OL]. 新华社.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016-12-08.

  10. 10. 杜振强. “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安全问题刍议[J]. 档案时空, 2017(4): 15-17.

  11. 11. 曲欣欣.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探析[J]. 巢湖学院学报, 2019, 21(5): 141-14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