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49733 , 6 pages
10.12677/CES.2022.10308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现状 及问题剖析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金永玲,高玉刚,殷丽华,廉华,左豫虎,郭永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收稿日期:2022年2月18日;录用日期:2022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2年3月28日

摘要

十四五期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农业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与输送,科技创新与服务的巨大挑战。近五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针对研究生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本文通过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剖析目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研究生培养,就业现状,质量分析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ongling Jin, Yugang Gao, Lihua Yin, Hua Lian, Yuhu Zuo, Yongxia Guo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Received: Feb. 18th, 2022; accepted: Mar. 21st, 2022; published: Mar. 28th, 2022

ABSTRACT

The period of 14th Five-Year is a crucial moment for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rural 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During this period,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ake on enormous challeng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delivery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 recent five years,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as reformed the training types and modes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ing qual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employm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hem. Combined with the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solutions, optimizing the mod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constantly, helping the rural vitalization in economy, and providing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Quality Analysi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发展,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需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我国乡村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与城市差距拉大、三农薄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重要表现 [1]。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加快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所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农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重要历史使命 [2] [3]。培养即懂农又爱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更是涉农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 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2.1. 不同类型研究生就业率分析

2016年~2020年农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89人,其中5人升学攻读博士学位,78人就业,升学率与就业率之和为93% (图1)。学术型研究生毕业127人,其中升学攻读博士学位24人,就业94人,升学率与就业率之和为93% (图1~2)。2016年~2020年农学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计毕业94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了16人,就业率为100%。

总体来看,农学院研究生的就业率在93%~100%之间。与其他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率相比没有大的差异。说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升学率较低仅为5%,绝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升学攻读博士学位比率为19%,从事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任务。

Figure 1.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rat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图1. 专业学位研究生升学及就业率

Figure 2.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rate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

图2. 学术型研究生升学及就业率

2.2. 就业地域分布及就业单位性质

农学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省内就业人数91人,占比96.8%。农业领域就业人数达85人,占总人数的90.4%。就业单位多为企业,占比78.7% (农场划为企业单位),其中农场就业人数高达64人,占总人数68.1%。事业单位为10.6%,科研院所和机关均为5.3% (图3)。在事业单位、机关就业的学生集中在县市或乡镇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部门工作。所以导致农业领域就业比率高达90.4%。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农场以及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省内就业率分别为56.4%和51.1%,他们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省各个县城的农业技术部门、农场或者从事农资销售工作。而博士研究生省内就业率则高达75.0%,大部分在农业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所。全日制专业学位中的学生在一级城市就业率稍高为12.8%,主要从城市绿化或园艺生产方面的工作。博士研究生在西部就业比例最高达18.8% (图4),主要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可见,学校所在地对学生就业地域影响很大,农学院近五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省内,一级城市就业比例较低。

Figure 3. Employment of part-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图3.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情况

注:农业相关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技培训,农业服务,城市绿化等。

Figure 4. Employment of fulltime master and doctoral students

图4. 全日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就业情况

博士研究生农业领域就业比率最高87.5%,硕士研究生比例在57.4%~74.4%之间,体现了农业院校自身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比例为60.3%和37.5%,在农场或基层就业率分别为20.5%和33.0%,而博士企业就业率为0,农场或基层就业率为6.3%。即硕士研究生服务基层的比率高于博士研究生,但是普遍高于其他农业高校研究生基层就业低于1%的比例 [4]。而博士研究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例达100.0%。可见,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即博士研究生主要在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就业,硕士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基层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说明研究生的培养符合国家关于研究生分类别、分层次的培养要求。

3. 研究生培养对黑龙江乡村振兴的贡献

就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外在表现之一,从研究生的就业率分析,近五年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就业率在93%~100%之间,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宜的工作,满足社会的需要,说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合格的。从研究生就业地域和单位性质分析,研究生大部分留在本省就业,而且本省工作的研究生大部分在农场和基层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服务或管理等工作,在农场和基层的就业率硕士生高于20.5%,博士生达到6.3%,远远高于其他农林院校,体现了我校研究生能够克服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传承了北大荒精神。尤其是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来自农场的占比高于68%。可见针对黑龙江省乡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黑龙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还需要继续发扬和打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垦区黄埔”人才培养品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助力强农、兴农,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4.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4.1 影响研究生就业去向的主要因素

首先,脱离农村、脱离农业思想根深蒂固,跳“农门”的思想影响学生就业去向。农村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水平低,田间农业生产和田间科研任务辛苦,严重影响学生升学和就业导向。农业是土里土气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嫌弃该专业,大多数考入农业大学的学生是非自愿的,缺少对农业发自内心的爱,例如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转行选择非农业岗位就业。近几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单位涉农比例增高,但是到地方基层工作的研究生数量不多 [5],其他农业院校也表现同样特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近几年农学类硕士研究生在农场或基层的就业率高于20%,而博士研究生则仅为6.3%,相对较低。需要逐步更新毕业生就业观念。

其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生源输入和毕业生输出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学生就业流向差距加大。农林高校毕业群体“一江春水向东流”趋势严重,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到该地区就业,2017~2019年6所农林高校毕业生东部就业率平均为45.79%,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不断下降,由2017年的17.03%下降到2019年的14.60% [6],说明东北地区对毕业生的拉力严重不足。同时高校所在区域不同,毕业生学校属地就业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2017~2019年,东部地区的浙江农林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为属地就业率为79.10%,71.06%,东北地区的东北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属地就业率分别42.92%和40.00%。近五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省就业比率50%左右,而是博士研究生省内就业率达75%,高于东北其他农业高校。

4.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针对研究生就业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更进一步保留人才,减少人才流失,提高和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路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修订培养方案,加快课程改革进度,探索不同层次研究生培养改革模式。

第一,为适应新形式、新战略的需要,近几年学校要求各个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对培养方案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修订。学校加快了学术型研究生核心课、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和改革项目进程。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深度、技能高度,更重要是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三农情怀,让学生感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历史使命,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农业、深入基层、走进田野、服务农业,实现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继续发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北大荒人才摇篮的作用,继续加强与农场的交流合作,鼓励导师和学生长期深入农场,以农场为科研和服务根据地,让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找方法、找技术解决生产问题,为现代化农场的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创新。

第三,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改革培养方式,使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首先,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农业高精尖人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最好的平台,学习最好的技术,锻炼超常的本领,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瓶颈问题,为国家和世界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做出贡献。其次,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借鉴其他农林高校“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助推产学研结合,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科技服务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和突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 [7] [8] [9] [10]。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乡村发展需求、问题需求及技术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导向、发展需求,让学生走下去,走进农场、乡村或是农户家里,实现导师与乡村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让学生亲自感受农业、农村、农民的知识需求、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地服务农业生产。让中国特色的科技小院在黑龙江遍地开花、结果,振兴乡村经济。

第四,充分发挥实习实践基地第二导师或技术人员的技术引导、创新创业引导作用,结合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展现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吸引和留住高学历农业人才在黑龙江就业,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扎根基层,为黑龙江农业产业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学研联合”导向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金编号:SJGY20200489);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农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基金编号:2019-NYYB-30)。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农科高校专业硕士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GJB1421204)。

文章引用

金永玲,高玉刚,殷丽华,廉 华,左豫虎,郭永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剖析——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3): 514-51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3085

参考文献

  1. 1. 刘合光. 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 中国国情国力, 2017(12): 35-37.

  2. 2. 李振陆, 叶琦, 尹江海. 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农业教育, 2018(3): 10-14.

  3. 3. 向松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实三个核心问题[J/OL]. 财经问题研究, 2020(9): 12-14. https://doi.org/10.19654/j.cnki.cjwtyj.2020.09.001-4, 2020-08-28.

  4. 4. 谢懿真, 闫嘉航, 王秋丽. 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基于9所农林类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 2017(3): 94-98.

  5. 5. 王凯欣, 白卫东, 周遗品, 肖文清, 林慷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思考[J]. 南方农业, 2020, 14(23): 164-166.

  6. 6. 陈杰, 刘键政. 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动情况——基于6所农林院校2017~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 2021, 40(4): 91-97.

  7. 7. 叶优良, 黄玉芳, 赵鹏, 王文亮, 张小涛, 李帅. “科技小院”助推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2): 23-24.

  8. 8. 毕庆生, 黄玉芳, 叶优良, 赵鹏, 赵亚南, 汪洋. 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2): 20-23.

  9. 9. 李立芹, 王西瑶, 杨世民, 鲁黎明. “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4(14): 1-2+9.

  10. 10. 李琳, 桑坤.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1): 37-4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