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3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7447 , 9 pages
10.12677/acpp.2024.135143

论马克思辩证法和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异同

邬金成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7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7日

摘要

马克思和阿多诺都在传统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辩证法理论,他们都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关于“自我否定”的因素,但马克思提出“否定之否定”原则来为辩证法注入崭新的活力,而阿多诺则是强调绝对的“否定”,强调了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中否定的彻底性和绝对性。虽然马克思的辩证法中的否定因素和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有着相同的目的:推翻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哲学,但从实现目的的方法和过程来看,马克思通过辩证法揭示了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趋势,完成了对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阿多诺则将则将视野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之中,着重批判资本主义文化,试图用“非同一性”破解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禁锢,也就是希望人们能够正视在“同一性”的压迫下被忽视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虽然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都关注着现实,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理论,但是阿多诺的否定的彻底的,激进的,片面强调了否定,最后导致这个理论只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带有乌托邦的色彩。所以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阿多诺,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比较研究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Adorno’s “Negative Dialectics” and Marx’s Dialectics

Jincheng Wu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Apr. 27th, 2024; accepted: May 17th, 2024; published: May 27th, 2024

ABSTRACT

Both Marx and Adorno developed their own dialectical theory based on traditional dialectics, inheriting the factor of “Self-Negation” from Hegel’s dialectics. However, Marx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Negation of Negation”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dialectics, while Adorno emphasized absolute “Negation” and emphasized the thoroughness and absoluteness of negation in his critical spirit of “Negation of Dialectics”. Although the negation factor in Marx’s dialectics shares the same purpose as Adorno’s “Negation Dialectics”: to overthrow traditional Western philosophy—metaphysical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achieving the goal, Marx revealed through dialectic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entir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towards extinction, completing the criticism of the entir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Adorno’s “Dialectical Negation” is only to achieve cultural criticism of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attempting to use “Non-Identity” to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on people, hoping to fa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who are ignored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identity”. Although both Marx’s dialectics and Adorno’s “Negation Dialectics” focus on reality and are theories proposed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dorno’s negation is thorough, radical, and one-sided, emphasizing negation, ultimately leading to this theory only remaining in the realm of consciousness, with a utopian color. Therefore, comparing Adorno’s “dialectical negation” with Marxist dialectics can help u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ialectics and Marxism, as well as for analyzing and borrowing from Western Marxism.

Keywords:Marx, Adorno, Dialectics, Dialectical Neg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提到德国哲学,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故乡,自然产生了许多令人熟悉的哲学家,比如马克思和阿多诺。两人都从批判继承了以往的辩证法思想,从早期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到近代黑格尔辩证法,这些思想都对马克思和阿多诺两人的辩证法思想产生了影响。但马克思和阿多诺处于不同的时代,两人在发展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生存,便导致了两人的辩证法思想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将阿多诺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研究阿多诺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新问题有重要意义。

2. 辩证法的历史

2.1. 早期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Dialectics)原指谈话的技巧,同时它还是一个意义多变的术语,在哲学史上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和目的之中。因此,要想分析和研究具有普遍涵义的辩证法,那必须要回到其源头——古希腊辩证法之中。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芝诺是辩证法的创立人”。黑格尔也曾说:“芝诺的出色之点是辩证法。他是爱利亚学派的大师,在他那里,爱利亚学派的纯思维成为概念自身的运动,成为科学的纯灵魂,——他是辩证法的创始者” [1] 。芝诺最著名的理论就是他所提出的四个论证——“二分法”、“阿基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他试图运用这几个论证来证明运动具有永恒性这个命题是矛盾的,芝诺所提出的这几个悖论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存在有不动的存在,而在于该如何运用逻辑来表达运动,从一定意义上看,芝诺作为辩证法的“创立者”,芝诺以主观性和外在的形式确立了“真正的客观辩证法” [2] 。从中可以看出理性思维在古希腊就开始被人们所探究并开始蔓延。后来的赫拉克利特将火作为世界的本原,逻各斯(Logos)作为火生成或熄灭的规则时,理性的规定性得到进一步确定 [3] 。经过概念和语言的传播和流动,“逻各斯”的涵义也不断的丰富,其中表达的共性和普遍性也逐渐浮现,这就使得“逻各斯”的理性越来越突出,也衍生了狭义的逻辑(Logic)。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追求体现出了辩证法思想的萌芽。而在智者学派手中,辩证法则成为了一种“诡辩”,成为了一种在命题中设置陷阱引诱对手掉入的“诡辩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则对“诡辩术”进行了深入地批判,并将理性和辩证进一步发展,苏格拉底用对话展示出自己对辩证的独特理解,通过不断地反诘达到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理论的不足与缺点,然后通过不断地思考达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最后得到真理。柏拉图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话探求逻辑的理性,将辩证法进一步系统化。

2.2. 近代辩证法的转向

近代哲学对认识的来源、目的开始了深刻地探索,开始意识到人的认识的重要性,并开始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而德国古典哲学则进一步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如果说是对话与辩论第一次将辩证法抬上历史的舞台,那么康德则将辩证法再次抬上了争论的顶峰。康德的“二律背反”蕴含着的否定思维促进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认为二律背反是纯粹理性在经验范围之外进行思辨的运用导致的,这种超出经验范围的纯粹理性的思辨运用,就是纯粹理性的僭越 [4] 。二律背反的出现使得理性出现了走向怀疑论的危机,也会使前人得到的理论结果失去其合法性,正如康德所说:“理性的思辨运用的先验假设,以及为了弥补自然根据的缺乏而不得不利用超自然根据的那种自由,都是根本不能容许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理性根本没有因此就走得更远,勿宁说反而把自己的运用的整个进程中断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许可证必然最终会使理性在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上即经验的基地上耕种所得的一切果实都失去了” [5] 。针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康德认为是理性认识的超越了人的经验界线所导致的,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导致的。虽然康德的理解更为消极,但他指出了理性存在着的内在矛盾,使人们看到了康德的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否定性,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康德辩证法最终却走向了“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道路,这是因为康德的否定不是完全的否定,它是抽象的,康德为理性设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理解虽然具有值得借鉴的方面,认为康德使辩证法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但黑格尔认为康德陷入了一个的误区,存在着理论困境。以往的哲学家的思维模式是知性思维模式,这就很容易导致人靠近独断论,因为处于知性思维模式的人通常认为万物都是静止的,这种认识会使人在受到“同一性”的影响下拒绝承认万物存在着差异性。黑格尔对康德辩证法进行了反思,然后在批判继承康德辩证法之后,他提出了具有个人意识色彩的“绝对精神”,并将“绝对精神”作为自己哲学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否定了以往的知性思维模式,并将其转变成辩证的、运动的、思辨思维模式,然后强调宇宙中的万物都是通过运动得来的。只不过这种运动被黑格尔落实在精神的自我运动上,这其实是以一种更大的主观性来替代康德的先验主观性 [6] 。然而这种用思辨思维来否定知性思维的做法,正体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和批判性。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规定了的否定”。黑格尔试图突破形而上学的桎梏,却又陷入唯心主义的笼罩之中。但这些误区都不能否定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黑格尔辩证法体现起源于他对康德的批判,马克思的辩证法也同样诞生于马克思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中。

3. 马克思的辩证法

在深入探究和细致梳理黑格尔辩证法的过程中,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了其内在的缺陷。他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笼罩在抽象的唯心主义阴影之下,但同时,他也洞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合理性内核。

3.1.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7] 。面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的神秘外衣,马克思对其进行了“颠倒”,他把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位置“颠倒”过来,使特殊性从被支配的地位转换为第一性和原则性的地位,使普遍性从第一性的位置转变为被批判和否定的位置,并以此指出真正的普遍性的生成方式 [8] 。黑格尔指出:“普遍性就其真正的广泛的意义来说就是思想” [9]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之中,普遍性具有第一性和优先性。黑格尔认为思想就是与普遍性概念完全重合的独一物,只要是让思想“思想”到的物体,都会被思想转化为观念进入其之中,因此思想对它能触碰到的一切对象都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亦即规定性,在特殊性中,普遍性纯粹不变地继续和它自身相等同” [9] 。而黑格尔的这种用普遍性来约束特殊性的主张会导致精神的特殊产物被普遍性所支配,被同一化。马克思在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深入考察之后,对黑格尔辩证法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进行了颠倒,同时,受到黑格尔辩证法中包含的否定性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从特殊性出发来对虚幻的普遍性进行否定。

马克思还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否定性思想。马克思在考察黑格尔辩证法体系时察觉出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思想保守性和革命性并存,便着重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性,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人们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中把矛盾、问题视为思想、精神层面的问题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就导致黑格尔辩证法是抽象的,无内容的。所以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抽象外衣,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保守的一面,保留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思想。

3.2. 批判精神与革命意识的统一

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与革命意识的统一,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二者相互交织、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而深刻的理论特质。首先,批判精神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建构,不仅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更在批判中寻求真理,推动理论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批判并非简单的否定或破坏,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批判,旨在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导社会走向更加完善的状态。其次,革命意识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指向。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不仅是解释世界的工具,更是改造世界的武器。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批判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实际行动。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为通过辩证法的分析,可以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实现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否定的、批判的和革命的,不过这种否定必须得是在现实的、活动的人的实践中展开的,而不是在抽象外衣的笼罩下展开的否定。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与革命意识的统一,体现在其既注重理论的批判与建构,又强调实践的革命与变革。这种统一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而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

4.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

在对传统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进行考察时,阿多诺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中包含的“同一性”理论是专制统治的根源,是为了给现存资本主义进行辩护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是在同一性的影响下生活的,同时人们被同一性所压抑和束缚。为了使人们摆脱同一性的压抑和束缚,阿多诺对“同一性”进行了批判和否定,把注意力从“同一性”转向“非同一性”,进而提升“非同一性”的地位。为了对传统理论进行批判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阿多诺组建了自己的“否定辩证法”。

4.1. “非同一性”

在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考察时,阿多诺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因素,同时阿多诺还吸收借鉴了马克思辩证法中联系现实、关注现实的人的做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后阿多诺在如何解决现实问题上给出了和马克思不同的答案。在现实生活中,阿多诺的辩证法思想诞生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残酷统治之下。

一战之后,德国战后负担严重,国内经济面临崩溃,国内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纳粹党对群众夸下恢复德国经济以及保证民众就业的虚假承诺,蛊惑大量群众得以上台执政。然而,在执政之后,纳粹党和希特勒的真面目就开始显露无疑,全权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和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德国纳粹的专制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思想被控制了,丧失了民主与自由。在德国意识形态被纳粹控制之后,他们开始了迫害知识分子的行为,而阿多诺正是被迫流亡海外的知识分子之一。切身体会到纳粹压迫的阿多诺在离开德国之后依然时刻关注着德国民众的情况,并开始对德国纳粹分子的暴行进行深刻地研究。阿多诺尤其关注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了解到纳粹在集中营中的暴行后,阿多诺开始思考纳粹分子令人深痛恶绝的暴行背后的深层原因。阿多诺认为纳粹残暴统治的根源就是一种思维的“同一性”。“同一性”能监禁人的思想,使人困在一个封闭的监狱之中,对人的思想进行压迫,使人丧失自己的本质,变得麻木不仁。阿多诺认为“同一性”是对人的束缚和压制,只有“非同一性”才能使人得到救赎。“非同一性”是“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指向,但阿多诺没有明确非同一性的定义。这是阿多诺的一贯风格:“批判解构而不建构” [10] 。对比与“同一性”要求的一致性,“非同一性”所强调和重视的是差异性;“同一性”追求的是本原,使主客体相互对立,“非同一性”追求的是探索事物的差异性,强调事物的求同存异。

4.2. 概念的“星丛”

概念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黑格尔曾说:“思维的产物一般地就是思想,但思想是形式的,思想更进一步加以规定就成为概念” [1]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明确反对概念,质疑概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他把概念的强权比喻成为“概念拜物教” [11] 。阿多诺认为概念是静态的,而静态的概念无法准确地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事物,所以“概念拜物教”会把人的认识局限起来,进而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作用。所以阿多诺构建了他的概念的“星丛”结构。阿多诺对本雅明的“星丛”进行了重构,相比于传统哲学概念探究主体和客体二者谁支配谁的关系而言,阿多诺构建的“星丛”是一种主客体相互尊重,相互承认,平等的伙伴式的关系。在“星丛”中,诸多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内容、关系。由于一种事物通过不同的概念表现出来,所以事物展示的大致内容都能被人类的认识所掌握。同时复数的概念彼此交织,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把握住事物非同一性的一面。阿多诺认为概念的“星丛”认识事物的方式不是一个钥匙开启对应的一扇门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数字组合而被开启” [12] 。阿多诺把打破传统哲学“同一性”思想垄断的局面的希望寄托于概念的“星丛”当中,试图用“星丛”中概念的相互平等,相互交织的状态来构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否定”是“否定的辩证法”中的核心概念,阿多诺认为传统的辩证法受同一性制约,试图调和事物内部的矛盾,维护现存秩序,成为凝固、僵化的意识形态。“否定的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持续存在和不可调和性,否定是彻底的、持续的 [10]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虽然是有些激进、极端的,但他的否定思想和马克思辩证法中的否定思想是想通的,唯有对现存的万物以及人类自己进行批判和否定,才有可能构建出一个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但阿多诺的批判中存在着乌托邦色彩,他的批判局限于意识层面,与马克思辩证法所强调的实践层面相比,阿多诺的否定更像是一个对美好社会所设想的规划图。

5. 马克思辩证法和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异同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都是在批判前人思想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和阿多诺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的不同,导致两人对辩证法的理解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5.1. 相通之处

5.1.1. 批判和否定的精神

马克思和阿多诺都十分注重对传统哲学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特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都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压迫和束缚,严重阻碍了社会和人的发展。马克思和阿多诺都受到过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虽然都是批判态度,但却有少许的不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主要是采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既没有通盘接受,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承认黑格尔辩证法中的闪光点,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包含的否定性思想,批判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远离。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的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呈现出疲软的状态,所以马克思针对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保守因素进行了调整,将辩证法的视野从抽象的概念世界转向现实世界,使辩证法摆脱了神秘主义色彩。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否定”的过程,人改造自然的行为就是在“否定”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是靠“否定”实现的,而资本主义也必将迎来自身的“否定”,马克思以此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异化,当资本主义私有制消失之时,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的时候。

阿多诺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中关于批判和否定的思想,但与前人的否定思想不同的是,阿多诺认为事物通过否定之否定得出的肯定,不是真实的肯定,这种肯定在阿多诺看来是一种虚假的结果,在阿多诺看来,否定应该是彻底的、绝对的否定,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环节应该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的原则。阿多诺继承了借鉴了马克思辩证法把重心放在现实的人和实践上的做法,也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批判,但在阿多诺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还不够彻底,所以阿多诺认为要完完全全地抛弃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彻底的否定,才能使人摆脱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人的解放。但阿多诺把瓦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希望放在文化批判上,显然是把否定局限在头脑中,具有乌托邦色彩。虽然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带有激进性和乌托邦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对否定的坚持,丰富了辩证法的理论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5.1.2. 对资本主义异化与人的压抑的批判

面对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压迫和抑制,马克思和阿多诺都对这种压迫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考察。马克思针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两个基本范畴展开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是私有财产,二是异化劳动 [13]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的仔细研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异化逻辑进行了深入地批判。马克思深入考察了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和抽象价值属性,揭示了双重价值背后蕴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双重属性。马克思认为在人类活动之初,物品只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生存需要的,这种生产出来的用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物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生存这种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物品与物品在进行交换时存在着差别,这也使物品成为商品,劳动的抽象属性就是靠物品之间的交换达到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映射的也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人们想要获得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资料,就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被迫为资本家进行劳动,工人自身以及他们的劳动成为资本家创造财富的手段,现实的人与现实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化为抽象的商品,本来是由自觉的劳动却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变为异化劳动。在这个异化过程中,人丧失了自己的自由,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生产单位之中。在深入阐述资本主义对人异化之后,马克思强调要对私有制进行扬弃,因为我们并不能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能否定掉异化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阿多诺所处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逐渐成为了生产技术脚下的“奴隶”,异化对人的压迫越来越严重了。和马克思一样,阿多诺也借助对商品的分析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同一性得以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主要依靠商品交换来实现。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这种同一性使得使用价值逐渐失去其重要性,而抽象的交换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异化面前丧失了主体性,人与人的关系被交换价值影响。面对资本主义使人异化的现象,阿多诺把批判重点放在文化工业上,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一种“同一性”与文化领域交叉的产物,文化创作者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以及获得更多利益,按照资本家要求的标准进行创造和生存,使得文化创作者失去了生产的自由,使产品同一化、标准化,使人的思想日益趋同,失去了创造活力,丧失自由和个性。阿多诺认为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正是人类自身的活动,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自发灾难。和马克思一样,阿多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异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和马克思高度契合的结果。

5.2. 相异之处

5.2.1. 时代背景不同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虽然在一些观点上有着高度重合,但阿多诺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存在着许多差别,这也使得阿多诺的理论有着属于他那个时代的烙印。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国发展壮大的时代,产业革命在世界各国陆续发生,工厂手工业逐渐被大工厂的机器生产所取代。产业革命在使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越来越清晰,日益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产业革命还创造出了一个新兴的阶级——工人阶级。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下,工人阶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日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剥削之下。马克思深入考察了工人的实际生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同时,马克思辩证法的立足点正是人的实践,充分彰显了现实性。

和马克思一样,阿多诺的辩证法也是他在考察当时社会现象时探索出来的理论。阿多诺在批判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了充满个人色彩的辩证法,里面充斥着阿多诺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的希望。阿多诺所生活的时代是二战之后,既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大大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部分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政治上,民主主义大行其道,自由、平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夸耀的口号。经济上,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跨国资本传播和发展迅速。文化上,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相比于其他国家发展更迅速,然后凭借着新闻、电影、小说等媒介向其他国家输出资本主义文化。这些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使得马克思所推崇的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理论的现实性被许多学者所怀疑。于是许多理论家开始寻找其他道路批判资本主义,试图实现人的解放。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之一的阿多诺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其他人的批判思想,想要走一条文化批判的它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文化及其文化工业。

5.2.2. 批判角度不同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的角度大多数时候集中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辩证法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使得辩证法从“天上”掉入“人间”,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于政治经济学抽象观念的给出方式进行探讨来把握历史性现实运动的 [14] 。基于马克思辩证法包含的现实性,马克思强调辩证法理论的界限是革命而非批判,并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只用精神的批判或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批判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在实践中推翻产生这种唯心主义的精神或文化的土壤即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的批判。显然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批判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批判的目的是革命 [11] 。所以马克思认为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批判,针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进行批判和否定,然后再现实的实践上进行革命,才能真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阿多诺则从资本主义文化出发,针对资本主义文化中包含的同一性进行批判,针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进行批判,阿多诺认为正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发达导致了人们受到文化同一性的压迫,使人丧失自由。在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笼罩下,人的异质性被忽略了,人们的思想走向趋同,文化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所以阿多诺认为只有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进行深入批判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阿多诺虽然强调他的“否定的辩证法”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彻底的、绝对的批判,但阿多诺的批判只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证据就是阿多诺从来没有采取任何革命实践活动,阿多诺的批判只是局限在思想领域的批判,具有乌托邦色彩。

6. 结语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辩证法虽然都批判继承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并有着相符合的观点,但又因为两人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着差别。阿多诺虽然强调他的辩证法中的否定是彻底的、绝对的否定,他虽然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压迫,但他主要针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和否定,内容并未涉及到现实革命,这也正是其辩证法的局限性。而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内容涉及资本主义的根基,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和否定,强调要用现实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显然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具有彻底性。然而即使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存在着局限,但其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入考察,可以为我国大众文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帮助中国大众文化走向正确的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时,对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中所带有的乌托邦色彩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着的现实性。

文章引用

邬金成. 论马克思辩证法和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异同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Adorno’s “Negative Dialectics” and Marx’s Dialectics[J]. 哲学进展, 2024, 13(05): 953-96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5143

参考文献

  1. 1.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 贺麟, 王太庆,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25, 272.

  2. 2. 彭双贞. 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D]: [博士学位论文]. 吉林: 吉林大学, 2022.

  3. 3. 金丽娜. 黑格尔辩证法的古希腊溯源[J]. 社会科学论坛, 2019(5): 54-60.

  4. 4. 张严. 启蒙辩证法与康德二律背反辩证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6): 157-166 220.

  5. 5.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592.

  6. 6. 张盾.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背景[J]. 哲学研究, 2021(3): 5-15 44 128.

  7.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24.

  8. 8. 陈广思. 马克思关于特殊性-普遍性的辩证法——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J]. 学术研究, 2022(12): 30-37.

  9. 9. 黑格尔. 小逻辑[M]. 贺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332, 331.

  10. 10. 董皓.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11. 11. 朱利兵.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 2022.

  12. 12. 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M]. 张峰,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161.

  13. 13. 顾海良.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19-20.

  14. 14. 伍元吉. 《资本论》中的否定性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宁夏: 宁夏大学, 202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