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5128 , 4 pages
10.12677/ASS.2023.1211862

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研究

——基于江西省地震局宣传实践分析

黄俊宇

江西省地震局,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3日

摘要

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持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科普宣传是基础。研究在分析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宣传机制存在的科普宣传内容实用性不强、社会力量互动参与不高、受众信息反馈渠道不畅等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形成全周期覆盖机制,完善内容创新机制、培养宣传主体机制、增强反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提升建议。

关键词

宣传机制,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地震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Popular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alysis of Publicity Practice Based on Jiangxi Earthquake Agency

Junyu Huang

Jiangxi Earthquake Agency,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Sep. 18th, 2023; accepted: Oct. 31st, 2023; published: Nov. 13th, 2023

ABSTRACT

To raise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for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mechanism for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publicity mechanism, such as weak practicality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content, low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poor feedback channels for audience information. Therefore, targete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form a full cycle coverage mechanism, improve content innovation mechanism, cultivate publicity subject mechanism, enhance feedback mechanism, and guid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Keywords:Propaganda Mechanism,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opular Science Propaganda, Earthquak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西省虽然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来说受到强烈地震的影响较少,但也难以避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地震是低概率事件,就目前地震研究现状而言,地震预报难题尚未有效攻克,公众对地震知识的储备和学习了解的主动性都极为有限。研究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对落实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以及科普工作重要论述,有效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和主动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意识,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的内涵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是由宣传主体、宣传客体、宣传媒介、宣传反馈相互联系、协同作用构成的合力机制 [1] 。江西省域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为省级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作为宣传主体,根据职责范围,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并自觉地主导省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向公众宣传地球物理研究学科前沿动态、解读防震减灾政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以提高公众防震意识和震时自救互救能力。宣传客体则是宣传主体进行宣传实践的对象,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的接收者,即省内社会公众。宣传媒介是宣传主体与宣传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既有地震管理部门的官方媒体,也有大众媒体。衡量宣传效果还需建立宣传反馈体系,因此在宣传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宣传客体的反馈,以保证宣传效果。

宣传主体通过宣传媒介开展宣传实践活动,进行议程设置和内容策划,向宣传客体传播宣传内容,宣传客体则通过宣传反馈体系参与宣传活动,促使宣传主体根据宣传客体的反馈调整宣传策略、增设宣传渠道、对宣传内容进行再包装,提高宣传实践活动传播效果。四者相互联系、协同作用于防震减灾科普全过程,推动宣传工作机制有效运行 [2] 。

3. 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运行现状

江西地处地震强度和频度相对较低的华南地震区,地震灾害相对于省内其他自然灾害而言并不严重。省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由江西省地震局面向社会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施前,江西全省有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于不设防地区,社会各级组织和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度较低。目前江西省地震局进行省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开展“互联网+”线上宣传

江西省地震局设立科普宣教室作为省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专职机构,健全媒体联络机制,多渠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江西省地震局设立官方网站“科普宣传”专栏、开设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提高涉震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2. 组织“线下”宣传活动

江西省地震局在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媒体走基层、地震台(站)开放日、防震减灾科普“六进”等宣传活动,捐赠科普图书,组织科普讲座,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地震应急演练,举办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对本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宣传作用。

3.3. 实现涉震信息共享

江西省地震局结合江西省“一网通办”和数据共享工作部署,推进“江西地震信息对外发布系统”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赣服通”市民服务平台,将“江西历史地震基础数据”、“江西地震监测台网基础数据”系统纳入江西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省内公众可在市民服务平台查询江西涉震信息,服务公众需求。

4.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存在问题

当前,地震系统开展科普宣传大多基于传统的方式与途径 [3] ,虽然江西省已经制定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清单,以期全面推进省内地震科普宣传的标准化规范。但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的内容实用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反馈等问题较为突出。

4.1. 宣传内容不适应宣传客体需求

一方面,现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省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主要是常规的地震信息推送和地震原理科普、震时逃生、震后自救等内容 [4] ,公众需要和关注如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安评数据等,还未形成科普宣传产品,且现有供查阅的资源大都是是碎片化的信息,难以满足公众需求。另一方面,宣传主体提供的宣传科普内容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部分科普内容专业性较强,社会公众听不懂、用不上,与宣传客体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4.2. 宣传反馈体系不畅

当前,省内社会公众包括相关行业部门对防震减灾科普内容还局限于传统的地震速报、预警信息,对于省级地震部门能够提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事项和产品普遍不清楚,防震减灾应用实效不明。受众虽能通过热线电话及微信、微博、官网信箱等新媒体平台留言或私信等向省内地震部门咨询与反馈相关信息,但宣传反馈体系缺乏时效性且难以实现宣传主体与宣传客体之间的双向流通。

4.3. 宣传客体互动参与不高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需要宣传客体的共同参与,但目前情况下,省内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不高,缺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尚未出台,或缺乏足够的引导力、吸引力和扶持力,不能很好地调动和吸引社会力量与资源参与其中。

5.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完善策略

要使防震减灾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应从加强宣传主体、宣传客体、宣传媒介、宣传反馈四方面建设入手,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明确宣传目标并嵌入到社会传播体系中,把握传播规律、实现与宣传客体的互动,从而提升公众对地震科学研究的认识,强化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同感。

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的时间节点,形成宣传工作对防震减灾科普的全周期覆盖机制。在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时段,坚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科普“六进”活动,通过讲座、展演、地震演练、答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完善内容创新机制。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要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宣传客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多层面创作符合公众需求的科普内容,围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成果,制作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产品,跟进时事与舆情热点及时更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地震监测预警、地震活动断层、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安全性评价、减隔震技术、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科学知识和实用方法等,激发公众兴趣,促进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的提升。

宣传主体培养机制。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主体培养机制是防震减灾宣传的内源机制,建设一支专业素养强、理论水平高的宣传主体队伍,是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根本。一方面,以地震系统青年骨干为培训对象,鼓励地震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加入科普宣传工作,打造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师队伍。另一方面,拓展宣传主体队伍,积极吸纳社会科普力量,组建防震减灾科普“土专家”队伍,扩充科普人才队伍储备。

加强与宣传客体的互动,畅通防震减灾宣传的反馈机制。重视对宣传客体的分析,认识受众差异性,了解受众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媒介使用习惯、信息需求等,拓展受众参与、互动、体验渠道,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效果反馈和评估体系,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精准化。

联动各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渠道运用和宣传引导能力,整合社会宣传媒介力量,完善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协同化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准入制度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使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领域。引导规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促进多渠道多元化多样化服务供给。实现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

在宣传主体、宣传客体、宣传媒介、宣传反馈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和相互建构下,共同构成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全覆盖和常态化、分众化、协同化、社会化传播,推动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发展。

基金项目

江西省地震局“2111”孵化基金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现状研究”(编号:FD2111-Y05)。

文章引用

黄俊宇. 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机制研究——基于江西省地震局宣传实践分析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Popular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Analysis of Publicity Practice Based on Jiangxi Earthquake Agenc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1): 6302-630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1862

参考文献

  1. 1. 张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机制构建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12(1): 20-23.

  2. 2. 郭媛媛. 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宣传机制研究[J]. 科技传播, 2020, 12(8): 1-3.

  3. 3. 罗彬, 谢迪菲. 论媒体融合背景下防震减灾科普现状与发展新途径[J]. 高原地震, 2022, 34(3): 78-82.

  4. 4. 张吕, 解辉, 李飞, 杨赞辉, 冯韬. 破坏性地震应急宣传机制初步研究[J]. 高原地震, 2015, 27(2): 13-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