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mmerce Letters
Vol. 13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7584 , 7 pages
10.12677/ecl.2024.132315

新时代农村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法治化构建

沈媛媛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5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2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8日

摘要

《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法治保障,明确了经营主体的范围、登记原则和纳税义务,从而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有助于精准脱贫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尽管如此,农村电商仍面临交易安全、平台责任、违约风险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保险和提升法律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农村电商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法律规范缺失和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系统化地研究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法律风险,为其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对确保农村电商规范、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村发展,法律规制,营商坏境法治化

Construction of Law-Based Rural E-Commerc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

Yuanyuan Shen

Law School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Mar. 15th, 2024; accepted: Apr. 2nd, 2024; published: May 28th, 2024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Law provides a legal framework and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China, and clarifies the scope of the business subject, the registration principle and tax obligation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ctivating the rural economy, and helping to precisely alleviate poverty and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rural economy. Despite this, rural e-commerce is still faced with challenges such as transaction security, platform responsibility, and breach of contract risk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by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establishing food safety insurance and improving legal training. Rural e-commerce has injected new momentum in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lack of legal norms and the weak legal awareness of farmers limit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legal risks faced by rural e-commerce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legal support for it to ensure the standardized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rural e-commerce.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Rural Development, Legal Regulation, Business Environment Legalization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我国的电子商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互联网技术为农业市场开启了新机遇,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其发展依赖于一个健全的法治化网络营商环境。伴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领域也在不断壮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在农村电商领域实施诈骗、侵占等犯罪活动,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农村网络营商环境,也严重侵害了民众的合法权益。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电商网络犯罪的特点、问题和成因,提出改善农村网络营商环境的策略,旨在有效遏制农村电商相关的网络犯罪,保护民众的财产和信誉,同时推动农村电商平台的刑事合规性,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下司法服务保障的质量。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农村电子商务概念及内涵

电子商务,简称电商,是一种商务活动模式,通过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特别指的是在农村商务活动中应用电子通信手段进行的交易和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的关键。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升级,还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来源,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1] 。农村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向农业及农村领域扩展的新业态,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网络和多媒体,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等服务,以农产品交易为核心,同时包含农村消费和农业物资信息交换等内容。

农村电商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其发展速度更快,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物流、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最初的农业信息网站发展到现在,农村电商已成为国家和工商资本关注的焦点,并在中国东部农村地区形成了各种发展模式,如安岳模式、商河模式等。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地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 + 乡村振兴”的电商模式在贫困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预示着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农村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在中国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快速成长的过程,特别强调了农村土特产品营销的核心作用。这些产品,如湖北的风干鸡、湖南的干豆角、四川的腊猪舌和陕西的狗头枣等,不仅具有独特的市场需求和品牌价值,也成为了农村电商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的“淘宝村”概念,2015年发展至780个淘宝村,农村电商显示了显著的增长趋势和成就 [2] 。

农村电商的主要形式包括农村淘宝和微商,两者为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平台和新的营销方式。农村淘宝通过大规模的网络平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微商模式则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个性化和小规模的营销,如在微信朋友圈销售“溜达鸡”或无公害小米,甚至在农村集市中通过扫码支付简化交易流程。这些新兴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也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能,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将继续扮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2018年,中国加速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机制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成功建立了农村淘宝、邮乐购、京东帮等多样化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有效促进了农特产品的电商销售。营销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依托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农村电商迎来了新的“带货时代”,通过制作和分享农业主题的微视频吸引消费者,实现产品营销的创新转换 [3] 。此外,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全面覆盖的农村电商体系,包括综合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不同形态,并配备了完善的物流和金融支付服务,目前国内涉农电商平台数量已超过3万个。

随着地方政策的支持和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电商业务得到积极推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商发展模式。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农村电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首先,随着电商企业深入农村和资源流动的加快,农村电商的经营成本增加,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农村电商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手工艺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效率较低、品质控制难度大,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最后,农村电商平台变得更加多样化,物流配送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传统的物流难题被解决,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提升了农村电商的市场认可度,并促使农村电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 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法律问题

3.1. 隐私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问题

3.1.1. 隐私权相关法律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法律制度挑战,其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根据研究,自2011年起,诸如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网、美团等大型购物网站就曾遭遇用户账号被非法侵入、余额失窃的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于电子商务平台个人信息保护的广泛担忧 [4] 。这一问题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尤为严重,原因在于很多农村电商经营者对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如何通过系统软件升级、补丁更新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安全的措施了解有限。这不仅威胁到消费者和经营者个人信息的安全,还关系到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心的交易信息保密,一旦这些敏感信息被泄露,可能会给相关个人和电子商务平台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风险。因此,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提升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成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3.1.2.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问题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同时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商标侵权、网页设计抄袭、产品图片盗用等方面。常见的情形包括个体经营者在电商平台上未经许可使用企业的商标、商品描述和图片。知识产权侵权在电商交易中成为了一个普遍问题,根源在于公众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失以及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消费者对在线交易的信心将会受损,进而影响农村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3.2. 农村电商交易活动方面的法律问题

农村电商交易涉及众多法律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充满挑战。与传统线下交易不同,电商的线上交易涉及的法律主体更为复杂,包括买卖双方、交易平台、支付平台及物流服务等,形成了层次多元的法律关系。

3.2.1. 交易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方面的法律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通常会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波动。相较于传统的线下交易,线上产品交易的价格更易出现极端波动,这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难以对线上交易问题进行全面监管,导致在线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传统线下市场的价格体系。农村电子商务活动中,确保农村土特产等产品质量问题是否能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障,成为其面临的重要法律挑战之一。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农村电商的长期发展和品牌形象。

3.2.2. 交易中的法律纠纷问题

在农村电商活动中,因农产品易腐、物流和交通不畅等问题导致违约,以及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与商家产生纠纷常有发生。此外,商家泄露消费者隐私也引发争议。目前,电商纠纷解决机制不够完善,既让遭遇恶意投诉和退货的商家难以维权,也使得消费者因证据难以获取、维权成本高而缺乏维权意愿。缺少专业独立的调节机构和高昂的诉讼费用,进一步阻碍了纠纷的有效解决,不利于保护各方权益。

3.2.3. 交易平台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农村电商的发展依赖于网络交易平台,但这些平台带来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首先,由于交易平台众多,准入门槛不一,导致部分平台缺乏合法的注册和认证,农民在这些平台上的权益难以保障。其次,第三方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常用支付方式,虽便捷但存在安全和操作风险,如账户资金被盗刷和支付病毒攻击,威胁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随着第三方支付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此外,支付平台的竞争导致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一些平台的“二选一”要求损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影响交易的公平性,增加交易成本。

3.3. 电商交易主体的法律准入问题

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交易主体主要由个体农户、农村合作社和农村企业三种形式构成,其中个体农户数量占据绝大多数。相较之下,农村企业作为正式注册的法人实体,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并能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而个体农户仅需在电商平台注册即可开展线上销售,有些甚至未经注册就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销售产品。从法律角度看,这类销售主体缺乏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在交易过程中若出现问题,他们难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接受法律监管。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权益遭到侵害,可能会面临维权难题。

3.4. 农村电商税收法律问题

法律监管的缺失也是农村电子商务面临以上法律问题的重大成因。随着淘宝等电商平台交易额突破万亿等重大事件的发生,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5] 。尽管现有的法律框架并没有在电商税收监管方面留下空白,但对于特定的电商税收问题,现行法律体系仍显示出一定的不足。诸如电商需要缴纳哪些税种、以何种身份缴税、应在何处缴纳税款等问题,均需要进一步明确。鉴于电商业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当前的税收法律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税收监管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的新特点和发展需求。这意味着,虽然电商领域的税收法律并非完全缺失,但为了强化税收监管,仍需通过法律普及和新立法来补齐监管上的漏洞。这一讨论只是在税收问题上的一个示例,显示了对电商监管体系进行持续完善的重要性。

4. 农村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法治化构建策略

为保障农村电商的稳健发展,需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其成长环境。这不仅涉及到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也包括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从而在物质层面增强农村电商的抵御风险能力。针对农村电商面临的多样化风险及其防范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

4.1. 优化权益保障机制

4.1.1. 优化隐私权保护机制

面对农村电子商务中频发的隐私侵权问题,我们需要重视并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完善。目前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在法律制定上,应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关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具体规定,特别是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并指导电子商务运营者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4.1.2. 优化隐私权保护机制

面对农村电商平台当前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农村电商企业首先需对其商标、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等进行专利申请,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同时,这些企业也应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一方面深入学习电子商务领域内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防止无意中侵犯他人权益;另一方面,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应关注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在经营活动中尊重并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和消费者隐私权。

4.2. 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法律体系,填补风险防范的法律漏洞

4.2.1. 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交易产品价格和质量法律体系

解决线上产品交易价格极端波动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需要多维度的策略和综合管理方法。平台应公开交易数据和价格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这有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方便监管部门监测市场动态,识别不正常的价格波动。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实时的价格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波动。这样的系统可以追踪和分析大量的交易数据,帮助预测市场趋势,及时调整政策应对。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电商法规,为在线价格设立合理的波动范围或引入指导价格政策,对过度波动的价格进行干预和调节,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极端价格波动,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紧急干预机制,如市场价格超出合理波动范围时,可采取临时措施干预,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秩序。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在线交易中商品价格的极端波动问题,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统一化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对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农产品的独特属性,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标准至关重要。这不仅为电子商务经营者设立了必要的规范,也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可以确保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良性发展,同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由于利益链更短、参与者更少,使得风险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平台和电商经营者身上。为保护各方利益,可参照台湾地区的实践,引入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多数农村电商经营者法律意识较弱,且可能无法承受产品引发的损害赔偿,因此通过强制保险,将由电商经营者投保,保障其自产农产品造成的损害,这不仅能减轻农民和平台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权益。此举对于分摊风险、促进电商领域平衡发展及保持市场交易秩序至关重要。

4.2.2. 建立健全电商纠纷解决机制

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处理涉及多方法律关系的矛盾至关重要。相比传统线下交易,农村电商的交易主体更加多元,包括买家、卖家、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这使得法律关系更加复杂,也相应增加了解决纠纷的难度。目前,多数电商平台已建立起自己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并已展现出积极的处理效果。因此,进一步激励电商平台发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鼓励交易双方通过该机制进行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的监管能力,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纠纷的调解机制,支持和促进专业社会调解机构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通过这些专业机构作为中立方参与调解,可以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解决纠纷。法院系统也应考虑电子商务的特殊性,提供在线诉讼和纠纷解决机制,通过网络调解和裁判等手段,为农村电商纠纷的解决提供便利,降低各方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成本,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各方权益。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不仅能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同时也应保护电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为农村电商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公正、有效的法律环境。

4.2.3. 建立健全电商主体监管机制

农村电商的兴起虽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伴随而来的法律风险也不应被忽视。在交易平台层面,多样化的准入门槛造成了部分平台缺少合法注册和认证,这直接影响到农民在这些平台上的权益保护。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平台的法律监管,确保每个平台都通过合法的注册和认证过程,以保障在平台上交易的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对于第三方支付带来的安全和操作风险,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安全措施的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为此,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需采取更高标准的数据安全措施和风险预警系统,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财产安全。对于不公平市场行为,监管机构应介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保证交易双方的选择权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4.3. 明确交易主体资格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明确和规范电商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资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为工商行政监管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有利于保障农村电商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为了有效监管和提高农村电商经营者的资质标准,必须严格审查和筛选,确保所有参与市场的经营者均符合既定的资质要求,从而淘汰那些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考虑到目前农村电商领域普遍存在的无照经营问题,这种状况往往使得经营主体难以确定,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完善电商领域的相关立法,从法律角度明确电商经营主体的资质要求变得十分必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对农户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督,还能够促进整个电子商务经营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同样重要,这可以帮助农村电商经营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市场准入的资质要求,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和水平。同时,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审核和申诉机制,为那些努力提升自身条件、符合资质要求的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农村电子商务的活力,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有效销售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4.4. 强化税收监管职能,完善农村电商税收机制

面对农村电子商务税收监管的挑战,需采取综合措施以强化监管框架和提升征税效率。首先,更新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是关键,立法机构需根据电商的发展需求修订相关法规,包括明确电商纳税责任、税种及纳税人身份等。其次,税务机关应出台明确的电商税收政策,提供操作指南以消除征税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加强税收征管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高税收申报和缴纳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开展税法普及教育,提高电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税收法律意识。建立高效的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确保税收纠纷的公正快速处理。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电商税收的跨境问题。这一系列措施将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税收监管,既保护了国家税收利益,也支持了电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5. 结论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加速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为农民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推进农村电商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法律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税收监管不明确、市场准入资质规定的缺失、在线交易引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难题。要克服这些难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框架、提高农村电商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以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等措施来共同推动。通过这样的努力,从而营造出健康合法的电商运行环境,实现农村电商事业的长足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文章引用

沈媛媛. 新时代农村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法治化构建
Construction of Law-Based Rural E-Commerc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02): 2567-257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315

参考文献

  1. 1. 赵梓琪.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21(6): 102-103.

  2. 2. 吴前文, 何灵灵, 徐秀莲, 等. 中国淘宝村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现代商业, 2017(6): 59-60. https://doi.org/10.14097/j.cnki.5392/2017.06.030

  3. 3. 贾蕊. 法律依托与农村电子商务风险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6): 136-138.

  4. 4. 何培育.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与法律保护对策探析[J]. 河北法学, 2014, 32(8): 34-41. https://doi.org/10.16494/j.cnki.1002-3933.2014.08.016

  5. 5. 谢波峰. 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若干问题的看法[J]. 财贸经济, 2014(11): 5-12. https://doi.org/10.19795/j.cnki.cn11-1166/f.2014.11.0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