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02 ( 2022 ), Article ID: 49005 , 15 pages
10.12677/AP.2022.122063

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的影响: 感觉加工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蒋佳伶,周欣念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31日;录用日期:2022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22年2月25日

摘要

目的:探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对自尊的影响,以及感觉加工敏感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主观社会地位问卷、Rosenberg总体自尊量表以及高度敏感人格量表对2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对自尊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 相比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大;3) 感觉加工敏感性的“易于激发性”维度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个体的敏感性特质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一结果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

关键词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感觉加工敏感性,自尊,素质–压力模型

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Self-Esteem: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Jialing Jiang, Xinnian Zhou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Dec. 31st, 2021; accepted: Feb. 18th, 2022; published: Feb. 25th, 202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n self-esteem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Methods: 248 college stude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of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questionnaire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nd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Results: 1)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positively predicted self-esteem; 2)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had a stronger predictive effect on self-esteem; 3) The ease of excitation dimension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esteem. Conclusion: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s sensitivity traits and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which supported the diathesis-stress model.

Keywords: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Self-Esteem, Diathesis-Stress Model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对自我价值所形成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作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尊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以及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重要作用(严标宾,郑雪,2006)。因此,自尊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影响个体自尊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经济地位是受到广泛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社会经济地位包含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以往关于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主要评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以及收入水平等客观指标,很少关注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SS)对自尊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SSS比SES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更大预测作用(Cundiff & Matthews, 2017)。因此,本研究拟探究SES和SSS对自尊的影响。另外,以往关于个人特质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比较匮乏。有研究发现,个体受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Greven et al., 2019),而这种对环境敏感性的差异使个体受到同种环境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本研究拟探究个体对环境敏感性的差异如何调节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的影响。

研究表明,SES与大学生认知发展、社会情绪发展、学业成就等各方面息息相关(Conger et al., 2010)。已有研究发现,SES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自尊水平(Malka & Miller, 2010)。对此,反应评估模型(Reflected Appraisals Model, Friedkin, 2011)和社会指标模型(Social Indicator Model, Rosenberg & Pearlin, 1978)提供了理论解释。首先,反应评估理论认为,个体的自尊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即个体会将他人的评价内化为对自我的评价。例如,大多数人通常会将贫穷与懒惰、堕落、犯罪等负面印象相联系(Herman et al., 2012),而他人关于低SES的刻板印象会影响到个体对自我的看法,使个体产生更低的自我价值感以及更低的自尊水平。相反,对于高SES的个体,他们在社会群体中通常拥有更高的收入、教育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他们会更容易得到群体的认同和尊重,这有利于提高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以及形成更高的自尊水平。其次,社会指标模型认为,SES对自尊的影响主要是由财富和地位等客观社会及物质资源在其价值观中的重要性所决定。一项元分析表明(Twenge & Campbell, 2002) SES对自尊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儿童的自尊受SES的影响最小,但在成年早期这种影响效应最显著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中期。这可能是由于对儿童来说,他们目前对财富和地位的需求较小,但对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对更高的职业等级以及收入有更大的需求,因此相比于儿童,成年人的自尊更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以上两个理论都强调了认知成分在SES对自尊影响的重要性,但SES仅仅测量的是个体在社会中所拥有的客观资源,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是有限的。SSS的评估指标比SES更加全面,不仅评估了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认知,还包括了对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等在所处群体中等级排名的主观认知(程刚,陈艳红,关雨生等,2015)。这种认知不仅体现了个体现在所处社会地位的主观感知,同时还指向了过去和未来(Keith & Thompson, 2019)。尽管SSS与SES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有相同SES的个体表现出不一致的SSS。根据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Hoebel & Lampert, 2020),个体会无意识地通过与周围群体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社会比较分为下行社会比较和上行社会比较。下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社会经济地位更低的群体进行比较。相反,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群体进行比较。因此,不同的社会比较标准会使个体形成不同的自我评价。Wilkinson和Pickett (2007)认为由上行社会比较所产生的相对剥夺状态比实际剥夺状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已有研究发现,SSS比SES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更强的预测作用(Cundiff & Matthews, 2017; Chen & Paterson, 2006; Rahal et al., 2020)。所以相比于SES,SSS对自尊的预测作用可能会更大。因此,本研究第一个目的是探究主观社会地位和客观社会地位对自尊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的影响可能会受到个人特质的影响。感觉加工敏感性(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SPS)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对环境信息和社会刺激的敏感性(Greven et al., 2019)。Smolewska等人(2006)通过对问卷的探索确定了SPS存在三个维度:易于激发性(Ease of Excitation, EOE),即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刺激影响而产生过度反应,如对疼痛或压力的敏感性;低感觉阈限性(Low Sensory Threshold, LST),即容易受到感知觉的过度刺激,如对噪音或光亮的敏感性;审美敏感性(Aesthetic Sensitivity, AES),即对美学刺激或积极刺激的敏感性,如对音乐或绘画的敏感性。高SPS个体通常会表现出更深入的认知加工,更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以及更容易注意到细微刺激等特点(Greven et al., 2019)。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SPS可以调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但是与SPS相关的敏感性特质(如神经质、基因等)的研究表明,高神经个体面对环境中的威胁刺激非常敏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比起低神经质个体,高神经质个体在压力环境下更容易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估,从而导致更低的自尊水平(von Soest et al., 2018);关于基因的研究也表明,携带5-HTTLPR短等位基因(s/s或s/l)的个体在高风险的家庭环境下更容易表现出更低的自尊(Jonassaint et al., 2012)。这些研究说明敏感性特质可以调节环境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当前有三种主流的环境敏感性理论来解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反应模式。其中,素质–压力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 Belsky & Pluess, 2009)强调个体对消极环境敏感性,认为存在一部分具有“脆弱性”特质的个体对压力性事件更加易感,更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消极的发展结果。相反,优势敏感性模型(Vantage Sensitivity Model, Pluess & Belsky, 2013)强调个体对积极环境敏感性,认为存在一部分个体更容易在积极环境中收益更多,并对消极环境不敏感。最后,差别易感性模型(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Model, Belsky, 1997)将以上两个理论进行了整合,认为存在一部分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消极影响也容易在积极环境中受益。然而,目前暂时没有研究证明SPS及其分维度在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的调节作用中具体符合哪一种理论模型。因此,本研究第二个目的是探究SPS及其分维度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之间是否起到调节作用。如果存在,这种调节作用符合哪一种理论模型。

2. 对象和方法

2.1. 被试

选取24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效率93.2%),其中男生75人(30.2%),女生173人(69.8%);大一73人(29.4%),大二44人(17.7%),大三48人(19.4%),大四及以上83人(33.5%);平均年龄20.26 ± 1.57岁。

2.2. 工具

2.2.1. SES评估

本研究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和父母职业等级作为衡量SES的指标。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九类,分别赋予1~9的分值(占盛丽,2009):未读完小学、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后的职业培训证书(6个月~2年)、专科、本科、研究生。家庭月收入设置为16级选项(Kraus & Keltner, 2009),分别赋予1到16的分值,“1000元及以下,1001元~1999元,2000元~2999元,3000元~3999元,4000元~4999元等”。父母职业等级分为八类(曲可佳,邹泓,2013),分别赋予1~8的分值:① 临时工、无工作或待业中;② 个体经营者;③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④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⑤ 商业、服务业人员;⑥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⑦ 专业技术人员;⑧ 国家机关、军队、公司或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首先,取父母双方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方作为这两个变量的最终得分。其次,将这三项得分转换为Z分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根据公式得到被试的SES得分。SES = (β1 × Z职业等级 + β2 × Z受教育程度 + β3 × Z家庭月收入)/εf。β1,β2,β3为相应的因子负荷,εf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本研究SES的取值范围为−2.07~1.93,取值越大代表SES越高。

2.2.2. SSS问卷

采用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测量SSS (程刚,陈艳红,关雨生等,2015),采用10级梯形评分,梯子最底端表示最低等级,梯子最高端表示最高等级。要求被试从中选择最合适的等级代表自己的实际感受。量表共包括学业成绩、家庭条件、人缘状况、社会实践能力、才艺水平、感情状况、形象气质7项指标。计分时将梯子等级转换成10点计分,所有项目的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82。

2.2.3.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等人编制的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的中文版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量表采用1~4级计分,共10题,得分范围为10~40,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自尊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89。

2.2.4. 高度敏感人格量表

采用Aron等人编制的高度敏感人格量表(Highly Sensitive Person Scale)的中文版测量被试的SPS水平(Aron & Aron, 1997)。该量表共27个题目,采用1 (完全不符合)~7 (完全符合)的7点计分,分为易于激发性(Ease of Excitation, EOE)、低感觉阈限性(Low Sensory Threshold, LST)、审美敏感性(Aesthetic Sensitivity, AES)。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91,EOE、LST、AES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分别为0.86、0.73和0.73。

2.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3.0和PROCESS 3.3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在收集问卷的匿名性、保密性以及仅用于科学研究的说明等程序性控制的基础上,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检验(周浩,龙立荣,2004),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4个,第一个公因子的解释率为19.49% (<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1),SES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SSS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EOE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N = 248)

表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N = 248)

注:SPS = 感觉加工敏感性,EOE = 易于激发性,LST = 低感觉阈限性,AES = 审美敏感性;*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SES、SSS和自尊的回归分析

将SES和SSS作为自变量,将自尊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结果显示(表2),SES和SSS对自尊都起到了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SSS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58, p < 0.001) 比SES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大(β = 0.20, p < 0.001)。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S and SSS on self-esteem prediction

表2. SES和SSS对自尊预测的回归分析

3.4. SPS及其分维度的调节作用

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1进行调节效应检验(所有变量在分析前都已进行标准化处理)。检验SPS及其分维度在SES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表3),EOE维度在SES与自尊的关系间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β = 0.10, p < 0.05);SPS及其LST、AES两个维度无法调节SES对自尊的影响。

Table 3. Relation between SES and self-esteem: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PS and its sub-dimensions

表3. SES与自尊的关系:SPS及其分维度的调节作用

注:为了表格的简洁性,性别、年龄和年级等控制变量的结果从略。

采用简单斜率分析考察EOE在SES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图1),比起EOE水平较低(M−1SD)个体(β = 0.37, t = 5.21, p < 0.001),当个体的EOE水平较高时(M+1SD),SES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强 (β = 0.58, t = 7.19, p < 0.001)。根据Roisman等人(2012)的建议,采用Jonhnson-Neyman法检验上述简单斜率分析的具体区域。结果发现(图1),当SES的标准分小于0.61时(bJN = −0.13, SE = 0.66, p = 0.05),高EOE个体比低EOE个体的自尊水平更低。由于SPS及其分维度在SSS与自尊之间均没有调节作用,基于简洁性原则,该部分结果从略。

4. 讨论

4.1. SES和SSS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发现,SES和SSS对个体的自尊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Keith & Thompson, 2019)。这也印证了反应评估模型(Friedkin, 2011),认为个体可能会通过内化他人对其SES的评价来影响到自尊水平。当个体处于更高SES家庭时,他们更容易得到群体的尊重和认可,而他人的评价会影响到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尊水平。其次,社会比较理论(Rosenberg & Pearlin, 1978),认为个体会通过与周围群体比较形成对其SES的主观认知,当个体同比自己更高SES的群体相比较时可能会导致许多不良心理的出现,如消极情绪和低自我价值感。这说明无论是SES还是SSS都是影响个体自尊的重要因素。

注:灰色部分为调节效应显著区域。

Figure 1.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O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ES and self-esteem

图1. EOE在SES与自尊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相比于SES,SSS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大。以往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Chen & Paterson, 2006)。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方面,根据社会指标理论(Rosenberg & Pearlin, 1978)自尊会受到财富和地位在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性所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暂时还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财富和地位的需求较低,因此SES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会较小,但这种影响可能在他们进入社会工作后会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并未拥有稳定的社会资源,因而SES评估的是他们父母所拥有的资源(收入、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但是SSS包含了个体对其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认知,相比于父母所拥有的资源,他们自己的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能力等与自尊的关系更紧密。此外,相对剥夺理论认为(Wilkinson & Pickett, 2007)由社会比较产生的相对剥夺状态比实际剥夺状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更大。因此,相比于SES,SSS对自尊有更强的预测作用。这说明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SSS对大学生自尊及其社会适应的重要作用。

4.2. SPS及其分维度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EOE能够调节SES与自尊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即相比于低EOE个体,高EOE个体更容易受到低SES的消极影响而导致更低的自尊水平,但在高SES的情况下,高低EOE个体的自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一项关于早期环境与EOE的研究发现(Booth et al., 2015),相比于低EOE成人,有过不开心童年经历的高EOE成人会有更多的情绪问题以及更低的生活满意度,但在拥有开心童年经历的成人中高EOE和低EOE个体的发展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有研究发现,EOE与消极的发展结果相关,同时也表现出对消极环境的偏向性(Pluess et al., 2018)。因此,EOE更多的代表了个体“脆弱性”的特质,即个体在消极环境中会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并因此受到影响。当高EOE个体生活在低SES家庭中,他们会遭受由社会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在这种压力环境下高EOE个体“脆弱性”的特质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导致更低的自尊。

本研究结果并没有支持优势反应模型和差别易感性模型,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获取足够的环境变化。有研究发现,一些收入或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父母会对孩子的个人成就有过高的期望(侯倩倩,2019),而这种期望往往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压力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因此高SES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更积极的环境,这可能就掩盖了敏感性个体处于积极环境的潜在获益性,使结果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而非差别易感性模型或优势反应模型。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更显著差异的环境下去检验不同敏感性个体是否会更坏或更好地调节环境对自尊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SPS及其分维度在SSS与自尊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因为SSS与SPS在功能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重合性,当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地位进行主观评价的同时也包含了对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认知,所以SPS不能调节SSS对自尊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探究了SPS对SES和SSS对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EOE个体的自尊更容易受到低SES的消极影响,这种“脆弱性”特质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个人特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如何对自尊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研究结果也启示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并改善高敏感性个体的发展环境,减轻由高风险环境对敏感性个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5. 结论

①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对自尊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② 相比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大;

③ 感觉加工敏感性的“易于激发性”维度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

④ 个体的敏感性特质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一结果支持了素质–压力模型。

文章引用

蒋佳伶,周欣念. 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尊的影响:感觉加工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Self-Esteem: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02): 552-56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2063

参考文献

  1. 1. 程刚, 陈艳红, 关雨生, 等(2015). 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的指标构成及特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 156-162.

  2. 2. 侯倩倩(2019).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3. 3. 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主编) (2003). 心理学大辞典(p. 600).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4. 曲可佳, 邹泓(201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5), 500-506.

  5. 5. 严标宾, 郑雪(2006).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 60-64.

  6. 6. 占盛丽(2009). 从个人和学校视角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启示. 上海教育科研, (12), 10-13.

  7. 7. 周浩, 龙立荣(2004).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 12(6), 942-942.

  8. 8. Aron, E. N., & Aron, A. (1997).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Introversion and Emoti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 345-368.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3.2.345

  9. 9. Belsky, J. (1997). Theory Testing, Effect-Size Evaluation, and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Rearing Influence: The Case of Mothering and Attachment. Child Development, 68, 598-600. https://doi.org/10.2307/1132110

  10. 10. Belsky, J., & Pluess, M. (2009). Beyond Diathesis Stress: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5, 885-908. https://doi.org/10.1037/a0017376

  11. 11. Booth, C., Standage, H., & Fox, E. (2015).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Adult Life Satisfac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87, 24-29.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5.07.020

  12. 12. Chen, E., & Paterson, L. Q. (2006). Neighborhood, Family, and Su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How Do They Relate to Adolescent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 25, 704-714. https://doi.org/10.1037/0278-6133.25.6.704

  13. 13. Conger, R. D., Conger, K. J., & Martin, M. J. (2010).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2, 685-704. https://doi.org/10.1111/j.1741-3737.2010.00725.x

  14. 14. Cundiff, J. M., & Matthews, K. A. (2017). Is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 Unique Correlate of Physical Health? A Meta-Analysis. Health Psychology, 36, 1109-1125. https://doi.org/10.1037/hea0000534

  15. 15. Friedkin, N. E. (2011). A Formal Theory of Reflected Appraisals in the Evolution of Power.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6, 501-529. https://doi.org/10.1177/0001839212441349

  16. 16. Greven, C. U., Lionetti, F., Booth, C. et al. (2019).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 Critical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genda.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98, 287-305.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19.01.009

  17. 17. Herman, K. C., Bi, Y., Borden, L. A. et al. (2012). Latent Classe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mong Chinese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1, 391-402. https://doi.org/10.1007/s10826-011-9490-z

  18. 18. Hoebel, J., & Lampert, T. (2020).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Health: Multidisciplinary Explanations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5, 173-185. https://doi.org/10.1177/1359105318800804

  19. 19. Jonassaint, C. R., Ashley-Koch, A., Whitfield, K. E. et al. (2012).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Polymorphism (5HTTLPR)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Adolesc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Self-Esteem in Young Adulthoo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Biological Psychology, 91, 111-119.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o.2012.05.004

  20. 20. Keith, V., & Thompson, M. (2019).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Resiliency Resources, and Self-Concept among Employed African Americans. Issues in Race and Society: An Interdisciplinary Global Journal, No. 8, 29-56.

  21. 21. Kraus, M. W., & Keltner, D. (2009). Sign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 Thin-Slicing Approach.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99-106. https://doi.org/10.1111/j.1467-9280.2008.02251.x

  22. 22. Malka, A., & Miller, D. T. (2010). Political-Economic Val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5, 25-42. https://doi.org/10.1111/j.1467-6494.2006.00431.x

  23. 23. Pluess, M., & Belsky, J. (2013). Vantage Sensitiv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Positive Experienc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9, 901-916. https://doi.org/10.1037/a0030196

  24. 24. Pluess, M., Assary, E., Lionetti, F. et al. (2018).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 Children: Development of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nsitivity Group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4, 51-70. https://doi.org/10.1037/dev0000406

  25. 25. Rahal, D., Huynh, V., Cole, S. et al. (2020).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Health during High School and Young Adulthoo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6, 1220-1232. https://doi.org/10.1037/dev0000919

  26. 26. Roisman, G. I., Newman, D. A., Fraley, R. C. et al. (2012).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from Diathesis-Stress: Recommendations for Evaluating Interaction Effect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4, 389-409.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12000065

  27. 27. Rosenberg, M., & Pearlin, L. I. (1978). Social Class and Self-Esteem among Children and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4, 53-77. https://doi.org/10.1086/226740

  28. 28. Smolewska, K. A., McCabe, S. B., & Woody, E. Z. (2006). 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Scale: The Components of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BIS/BAS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1269-1279.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05.09.022

  29. 29. Twenge, J. M., & Campbell, W. K. (2002). Self-Esteem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6, 59-71. https://doi.org/10.1207/S15327957PSPR0601_3

  30. 30. von Soest, T., Wagner, J., Hansen, T. et al. (2018). Self-Esteem across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Physical Health,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4, 945-958. https://doi.org/10.1037/pspp0000123

  31. 31. Wilkinson, R. G., & Pickett, K. E. (2007). The Problems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Why Some Societies Do Better than Other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5, 1965-1978.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07.05.041

附录

附录1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

指导语:同学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该问卷!请您仔细阅读题目并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次测验结果仅供研究使用,不会对您本人造成任何影响。您填写的所有内容都绝对保密并且匿名,请您放心。

请先填写您的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1、男 2、女 您的年龄:———————

您的年级: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5、其他(请注明———————)

以下问题是对您家庭情况的一些描述,请按照您的真实状况进行选择。

1. 您父亲获得的最高学历水平是?

没有读完小学

小学

初中

职业高中/中专/技校

普通高中

高中毕业后的职业培训证书(6个月~2年)

专科(非本科类高等教育)、

本科

研究生

2、您母亲获得的最高学历水平是?

没有读完小学

小学

初中

职业高中/中专/技校

普通高中

高中毕业后的职业培训证书(6个月~2年)

专科(非本科类高等教育)、

本科

研究生

3、您父亲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如,学校老师,商店营业员,销售经理)

请写出工作职位:———————

4、您母亲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如,学校老师,商店营业员,销售经理)

请写出工作职位:———————

5、您父亲每月的大致收入是多少元?请您填写:———————

6、您母亲每月的大致收入是多少元?请您填写:———————

附录2 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

1、你认为你的学业成绩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2、你认为你的家庭条件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3、你认为你的人缘状况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4、你认为你的社会实践能力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5、你认为你的才艺水平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6、你认为你的感情状况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7、你认为你的形象气质目前在您所在的学校里处于什么位置?

示例:您的身高在您就读的大学里处于什么位置?

最顶端 = 您所就读的大学里身高最高的那些人(如图所示,如果您估计自己比大约80%的同学要高,那么就在第8级梯子上进行选择)。

附录3 自尊量表

以下问题是对自尊的一些描述,题目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请按照您自身的真实状况进行回答,作答时不用考虑太多,根据您的第一印象进行作答即可。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7、总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非常不同意

附录4 高度敏感人格量表

以下问题是对个体敏感性的一些描述,请按照您自身的真实情况做出1至7的回答,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题目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作答时不用考虑太多,根据您的第一印象进行作答即可。

1、您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声音、光线等感官刺激的影响。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您似乎能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微妙之处。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3、别人的情绪会影响到您。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4、您对疼痛比别人更加敏感。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5、您在繁忙的生活中需要寻找退缩,比如待在床上或昏暗的房间,或者待在你能拥有隐私并免于外部打扰的其他地方。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6、您对咖啡因特别敏感,换句话说,咖啡因对您的效果很强。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7、您很容易被明亮的灯光、强烈的气味、粗糙不舒服的衣物,或者附近的汽笛声影响。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8、您有很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9、噪音会让您很不舒服。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0、您会被艺术作品或音乐深深感动。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1、您有时会感到很疲惫,需要自己独自调整情绪。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2、您是一个很认真,尽职尽责的人。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3、您很容易受到惊吓。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4、当您在短时间内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时,您会感到慌乱和担忧。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5、当别人觉得周围的环境不舒适时,你知道需要做些什么让环境舒适一些(比如调节照明和座位)。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6、当别人试图让您一次做太多事情时,您会感到很烦恼。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7、您很努力地避免犯错或者忘记事情。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8、您认为应该抵制暴力的电影或电视节目。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19、当您周围有很多事情发生时,您会感到不愉快。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0、感到很饥饿会让您反应强烈,会干扰您的注意力或情绪。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1、生活中的变故会让您很震惊。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2、您会注意到并享受好闻的味道,好吃的口味,好听的声音和精美的艺术品。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3、当有很多事需要马上完成时,您会感到很不愉快。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4、您会尽力安排、整理您的生活,以避免令您感到沮丧或难以应付的局面出现。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5、您会被强烈的刺激所困扰,比如很大的噪音或混乱的场面。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6、当您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跟其他人竞争或被别人观察时,您会变得很紧张或动摇,以致于发挥失常。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27、您父母或老师觉得您小时候是一个敏感的、容易害羞的孩子。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 2 3 4 5 6 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