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2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3817 , 10 pages
10.12677/SD.2022.124121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与 发展方向

张姝玉1,汪秋寒2,刘光泽1*,舒惠1,刘雨1,李建军3

1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2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3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甘肃 天水

收稿日期:2022年6月11日;录用日期:2022年7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19日

摘要

物流被称为“第三方利润源泉”,而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一种物流服务模式,对我国社会物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2~2021年以第三方物流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进行信息挖掘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第三方物流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等。本文发现:从发文量来看,由于2001年国内首次提出“第三方物流”相关概念,因此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研究热点的学术研究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且发文量较少;2011~2014年,每年平均发文量在47篇左右且存在少许波动,处在较为稳定的增长期;2015~2019年发文量出现显著增长现象,2019年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也体现了研究者对第三方物流的关注和重视程度;2020~2021年间,2020年发文量为197篇,但是2021年为51篇,出现了急剧下降说明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相应偏移。从研究作者来看,经过前几阶段的不断发展,更是形成了以张景雄、付雨芳为主体的四大研究网络,以关博等的N个独立的研究个体。在研究网络方面,研究作者整体处于内部联系紧密、外部联系较少的网络状态。从研究机构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相关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从研究关键词来看,第一部分是2002~2010年,研究者致力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等方面有关的研究,特别是供应链方面,第二部分是2011~2021年,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供应链、跨境电商等主题出现在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物流,第三方物流,知识图谱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Shuyu Zhang1, Qiuhan Wang2, Guangze Liu1*, Hui Shu1, Yu Liu1, Jianjun Li3

1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2College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3Tianshui Maiji District Daonan Primary School, Tianshui Gansu

Received: Jun. 11th, 2022; accepted: Jul. 12th, 2022; published: Jul. 19th, 2022

ABSTRACT

Logistics is known as the “third party profit source”, and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gistics services, is independent of both supply and demand,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a special or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ystem design or system operation of a logistics service mo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ogistics in China. This study uses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to conduct information mining analysis on the academic papers from 2002 to 2021 with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s the key word, draws the knowledge graph, and further summarize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field.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the related concept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was first proposed in 2001, the academic research focusing on third-party logistics is in the basic research stage and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s relatively small. From 2011 to 2014,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was about 47 with a little fluctuation, which wa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growth period. From 2015 to 2019, the number of pap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eached the peak in 2019, which also reflected the researchers’ attention to and emphasis on third-party logistics. From 2020 to 2021,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20 is 197, but it is 51 in 2021, showing a sharp decline, indicating that researchers have shifted their research priorities according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uthors, afte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previous several stages, four research networks with Zhang Jingxiong and Fu Yufang as the main body and N independent research individuals with Guan Bo and other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aspect of network research, the authors are in the network state with clos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less external connection as a wh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rel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keywords, the first part is from 2002 to 2010. Researchers are committed to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benefit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supply chain. The second part is from 2011 to 2021. Supply cha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other topics appear in the research horizon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Keywords:Logistics, Third-Party Logistics, Knowledge Map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业务外包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是专门的物流服务公司服务范围比较广,它有时是为企业提供简单的运输服务,但有时甚至可以为企业规划一整套的方案,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负担,他们不仅可以集中自己的精力把自己活动范围内的主页搞好,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的方案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减少物力和人力的开销 [1]。同时,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学者越来越倾向于研究第三方物流相关领域,所以现有研究文献纷繁复杂,按照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已经难以全面把握第三方物流领域的研究情况。

Citespace作为一款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能够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利用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形象地展示国内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2]。目前,国内尚未有专家学者采用计量可视化文献工具对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陆雪文、潘灿辉、蚁向文 [3] [4] [5] 等虽然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趋势研究、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但在其文献分析方法上,只是基于传统分析法,没有结合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CNKI数据库中国内第三方物流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国内第三方物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被称为知识领域映射地图,又被称为知识领域可视化,是利用一定算法和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资源及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探索、重构的工具,是展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形各色的图形 [6]。知识图谱利用可视化的图谱较为全面形象地展示各形各色学科的研究历史、发展趋势、聚焦方向的现代学科理论,为众多学科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依据。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现有文献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多元、关键词、网络图谱表现形式呈现第三方物流的研究过程和关键信息。同时本文结合了传统的文献阅读方法,对Citespace软件识别的高被引文献进行人工梳理和总结,采用客观的数据分析和主观的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以阐述国内第三方物流研究的相关情况,以此避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片面性。

2.2.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资源总库(CNKI)是集合了统一导航、统一检索、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等功能的多元化服务平台,主要向海内外读者提供学位论论文、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会议、报纸等各类资源,中国知网资源总库上的文献种类丰富、文献质量较高、收录文献相对全面,所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总的来说CNKI具备了数据库完善、数据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优点;文献的主题是其研究内容的体现,相比于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所得到的文献更加适合于对研究领域对出更全面的反映 [7]。

因此,本文以CNKI为目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分析,通过以“第三方物流”等为检索词,时间跨度为2002~2021年,为保证文献类型的准确性,删除了研究报告、会议论文、报刊、国家标准、图书等非研究性论文后,最终得到487篇有效论文。

3. 特征分析

3.1. 发文量时间分布趋势分析

发文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测学科的发展态势,第三方物流发文量如图1所示。从整体性上看,2001年到202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发文量显著增加。从阶段性和数量特征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10年),2001年以来,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研究热点的学术研究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且发文量较少,同时发文量的数量波动不大;第二阶段(2011~2014年),每年平均发文量在47篇左右且存在少许波动,处在较为稳定的增长期;第三阶段(2015~2019年),发文量出现显著增长现象,2019年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发文量高达197篇,这体现了研究者对第三方物流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物流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第四阶段(2020~2021年),2020年发文量为197篇,但是2021年为51篇,出现了急剧下降,说明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相应偏移。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和相关专家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内探讨物流,而不仅仅着眼于单一研究主题。

Figure 1. Number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ublications from 2002 to 2021 (from CNKI)

图1. 2002~2021年第三方物流发文量(来自CNKI)

3.2. 作者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3.2.1. 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人,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人员很大程度上会引领该领域内的未来发展方向,核心作者及其社会网络是一切研究和逻辑关系的前提。同时,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又是学术水平值。因此厘清核心作者的研究中心、互引关系、合作强度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Figure 2. Author co-occurrence network atlas

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citation times of core authors’ articles

表1. 核心作者文章被引次数统计表

本文应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国内第三方物流的研究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得出作者共现网络图谱,结果如图2所示。将文章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得到如表1所示的核心作者文章被引次数统计表。可以见得:第三方物流领域的核心作者有:张景雄、付雨芳、冯颖、张宗明、张炎治、叶俊、许晓晴、李珊、林晴、顾波军。在作者共现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发文作者相对集中,大致呈现“两中心、N独立”的状态。具体来说,经过前几阶段的不断发展,更是形成了以张景雄、付雨芳为主体的四大研究网络,以关博等的N个独立的研究个体。在研究网络方面,研究作者整体处于内部联系紧密、外部联系较少的网络状态。

3.2.2.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Figure 3.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atlas of institutions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研究机构是作者所在的单位,是研究的支撑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及其合作强度,同时也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8]。同时,探究文化旅游扶贫领域内重点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研究机构的学术探究深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 [9]。可视化呈现可获得国内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我国第三方物流相关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撑和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发文量来看,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的发文量最多,结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关系来看,这两所机构是国内文化旅游扶贫的领军机构,结合研究机构被引频次统计表来看(如表2所示),这两所机构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也是最高的。这足以说明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是国内第三方物流领域的重点关注机构。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citation frequenc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表2. 研究机构被引频次统计表

3.3. 关键词分析

采用突现主题术语算法分析关键词词频,更好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8] 研究热点作为学者在某一领域高度关注的研究话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该段时期内相关文献数量激增。而关键词在文献中既属于概括,又是核心部分,会在特定领域的文献内反复出现 [9]。

3.3.1. 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分析

Figure 4. Keywords time zone evolution map

图4. 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

Citespace的时区演化图谱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第三方物流领域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前沿、研究成果及其衍生关系,还可以反映关键词的发展阶段和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态势作出合理预测。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合成可视化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如图4所示。由关键词时区演化图谱我们可以发现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方向的转化、聚焦和变迁。本文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2~2010年,自2002年的相关“第三方物流”概念以来,研究者致力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等方面有关的研究,特别是供应链方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和视角都较为单一。仔细分析可以发现,2002年的相关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后一阶段衍生出的多元化的物流管理关键词大部分存在共现关系,可见第三方物流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第三方物流领域繁荣多层次多角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概念基础,后续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关键词都是以第一阶段为理论依据的。第二部分是2011~2021年,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供应链、跨境电商等主题出现在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这一部分的研究主题与第一部分的第三方物流的共现关系较为密切,说明研究者重视理论基础的构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前一部分研究。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新增添了许多的研究关键词,比如说:疫情、物流服务、智慧物流等等,说明研究者们在前人的第三方物流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了更多的研究主题,更加丰富也更加全面的研究范围。同时,第二部分的关键词之间结点明显增多,说明研究者们更倾向于多主题的融合创新,这也说明不同研究者们的学术交流更加密切,不仅如此,也增加了智慧物流、遗传算法等的相关主题,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深层次探索。

3.3.2.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Figure 5. Keywords co-occurrence atlas of research literature

图5. 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基于此生成关键词演变共现知识图谱(图5),可以更客观地把握第三方物流的研究主题情况,更准确地深度解析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内容。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成果,对文献进行梳理,将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研究主题归纳为: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物流模式、跨境电商等几个方面。接下来,分别对其进行具体阐述。供应链是第三方物流实现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来源。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供应链看作为对物流的整合平台,分为采购物流、仓储物流、运输物流、生产物流、配送物流、消费物流和逆向物流 [10]。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供应链看作为对物流的整合平台,分为采购物流、仓储物流、运输物流、生产物流、配送物流、消费物流和逆向物流 [11]。随着物流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了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服务对象。作为当今社会主要交易方式之一,不仅节省了客户与企业的时间,更是在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业务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经营和交易方式的转变 [12]。物流管理是指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活动的过程,使物流成本降低,而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益得到提升的管理活动过程,在第三方物流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具有效率更高、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作用 [1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完善,着力完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推进冷链运输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发展,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14],同时在发展冷链物流的过程中也融合了很多新技术,比如说区块链技术等。随着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物流模式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商国际物流,出现了“跨境电商出口+海运直航”的物流模式 [15]。跨境电商是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产物,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国家稳外贸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外贸发展模式,跨境电商的发展实质是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由国际卖家搭建专门的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一系列的注册与应用,实现卖家与买家的沟通交流与支付交易,并通过国际物流实现货物派送的国际商务活动 [16]。

4. 研究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年度趋势、研究内容、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相应建议。

从发文量来看,由于2001年国内首次提出“第三方物流”相关概念,因此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研究热点的学术研究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且发文量较少;2011~2014年,每年平均发文量在47篇左右且存在少许波动,处在较为稳定的增长期;2015~2019年发文量出现显著增长现象,2019年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也体现了研究者对第三方物流的关注和重视程度;2020~2021年间,2020年发文量为197篇,但是2021年为51篇,出现了急剧下降说明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相应偏移。

从研究作者来看,第三方物流领域的核心作者有:张景雄、付雨芳、冯颖、张宗明、张炎治、叶俊、许晓晴、李珊、林晴、顾波军、。在作者共现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发文作者相对集中,大致呈现“两中心、N独立”的状态。具体来说,经过前几阶段的不断发展,更是形成了以张景雄、付雨芳为主体的四大研究网络,以关博等的N个独立的研究个体。在研究网络方面,研究作者整体处于内部联系紧密、外部联系较少的网络状态。

从研究机构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相关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撑和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的发文量最多,被引频次最高,是国内第三方物流的领军机构将是国内第三方物流领域的重点关注机构。

从研究关键词来看,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2~2010年,研究者致力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等方面有关的研究,特别是供应链方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和视角都较为单一。2002年的相关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后一阶段衍生出的多元化的物流管理关键词大部分存在共现关系,可见第三方物流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第三方物流领域繁荣多层次多角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概念基础,后续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关键词都是以第一阶段为理论依据的。第二部分是2011~2021年,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供应链、跨境电商等主题出现在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这一部分的研究主题与第一部分的第三方物流的共现关系较为密切,说明研究者重视理论基础的构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前一部分研究。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新增添了许多的研究关键词,比如说:疫情、物流服务、智慧物流等等,说明研究者们在前人的第三方物流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出了更多的研究主题,更加丰富也更加全面的研究范围。同时,第二部分的关键词之间结点明显增多,说明研究者们更倾向于多主题的融合创新,这也说明不同研究者们的学术交流更加密切,不仅如此,也增加了智慧物流、遗传算法等的相关主题,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深层次探索。同时,将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研究主题归纳为: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物流模式、跨境电商等几个方面。

4.2. 展望

目前,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兴起,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提高。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7%~10%左右,这就反应出我国物流成本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说我国物流成本问题不是由第三方物流这一个因素所导致的,但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责任重大。其次,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调查结果,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满意度分别只有54%和53% [17]。没有服务满意度就没有客户满意度,没有客户满意度就谈不上客户忠诚度。在第三方物流过程中,简单地把第三方物流认为是完成货物运输交接的单一模式,没有准确正确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性质。最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市场准则和交易规则,物流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政府引导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又不到位,导致第三方物流产业整个市场鱼龙混杂。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中的重要议题,未来发展应当着重解决这些痛点问题,以促进第三方物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真正让物流业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

文章引用

张姝玉,汪秋寒,刘光泽,舒 惠,刘 雨,李建军.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04): 1067-1076.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4121

参考文献

  1. 1. 任香翼, 邹筱. 第三方物流研究综述[J]. 中国储运, 2022(5): 132-133. https://doi.org/10.16301/j.cnki.cn12-1204/f.2022.05.071

  2. 2. 杜志平, 区钰贤.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跨境物流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J]. 价格月刊, 2021(4): 77-86. https://doi.org/10.14076/j.issn.1006-2025.2021.04.10

  3. 3. 陆雪文, 潘家坪.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 2020, 43(9): 88-89+105. https://doi.org/10.13714/j.cnki.1002-3100.2020.09.021

  4. 4. 潘灿辉, 李依蓉.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 中国市场, 2019(23): 160-161. https://doi.org/10.13939/j.cnki.zgsc.2019.23.160

  5. 5. 蚁向文. 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前景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11): 48. https://doi.org/10.19921/j.cnki.1009-2994.2018.11.037

  6. 6. 冯新翎, 何胜, 熊太纯, 等. “科学知识图谱”与“Google 知识图谱”比较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J]. 情报杂志, 2017(1): 153-157.

  7. 7. 李贺, 袁翠敏, 李亚峰.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 2014, 32(6): 148-155.

  8. 8. 秦晓楠, 卢小丽, 武春友.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13): 3693-3703.

  9. 9. 刘万春, 吴清. 基于Citespace的物流行业研究文献综述[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1, 43(7): 23-26.

  10. 10. 吴杰华, 洪咸友, 杨素华, 熊琦. 基于云端跨组织智慧物流平台的一体化供应链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 2022, 37(2): 81-85.

  11. 11. 霍艳芳, 王涵, 齐二石. 打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 助力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导读[J]. 中国机械工程, 2020, 31(23): 2891-2897.

  12. 12. 卢宇. 电子商务发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贸流通企业创新[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1): 83-86.

  13. 13. 高诗怡. 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策略探析[J]. 商展经济, 2022(6): 105-107. https://doi.org/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2.06.105

  14. 14. 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J]. 绿色包装, 2022(4): 12.

  15. 15. 刘颖君. 新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出口 + 海运直航”跨境物流模式发展探讨[J]. 给水排水, 2022, 58(5): 176-177.

  16. 16. 张青霞. 新时期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探析[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2(11): 33-35.

  17. 17. 李晓京. 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18.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