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2580
,
8
pages
10.12677/ASS.2022.116305
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的投资环境研究
谢明娟1,甘志霞2
1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2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5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10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17日

摘要
中非积极合作是“一带一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资企业也将在与华关系趋好的非洲国家迎来新的投资合作机遇。博茨瓦纳政局稳定,外资政策自由开放,金融风险可控,宏观经济较为稳定,经济总体保持向上的趋势。本文主要立足于博茨瓦纳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与营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博茨瓦纳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与国家规划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从经济投资的挑战与机遇两方面论证了在博投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的投资建议。
关键词
博茨瓦纳,对外投资,区位优势,经贸合作,产业发展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Entering Botswana
Mingjuan Xie1, Zhixia Gan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May 8th, 2022; accepted: Jun. 10th, 2022; published: Jun. 17th, 2022

ABSTRACT
China-Africa active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will also usher in new investment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in African countries with better relations with China.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Botswana is stable,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ies are free and open, financial risks are controllable, the macro economy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economy generally maintains an upward tren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otswana’s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location advantages of the Botswana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the ke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s planned by the country, and demonstrates investment feasibility in Botswana from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conomic invest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investment proposal for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to enter Botswana.
Keywords:Botswana, Foreign Investment, Location Advantag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博茨瓦纳共和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位于非洲南部内部大陆,以钻石业、传统农牧业和新兴的服务业为支柱产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度。博茨瓦纳的经济发展旨在均衡短期内宏观经济稳定和长期内财政可持续性。从2017年来,博茨瓦纳的宏观经济情况较为稳定,经济整体保持向上的趋势,经济金融风险可控,是非洲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2018年博茨瓦纳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外资10.82亿普拉。《第十一个国家发展计划》(下称NDP 11)注重经济多元化,着重发展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以创造更多经济来源和就业岗位。中国与博茨瓦纳建交于1975年1月6日,两国政治经济合作关系发展平稳健康。2018年,博茨瓦纳政府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也给中资企业投资博茨瓦纳相关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从博茨瓦纳的政治与社会稳定性、宏观经济发展前景、国际机构的相关评价以及中资企业在博茨瓦纳投资状况四个方面分析博茨瓦纳投资环境特点,以及中国企业的投资机会与挑战,最后从中获得相关结论和启示。
2. 博茨瓦纳的政治与社会环境
2.1. 博茨瓦纳的政治环境
博茨瓦纳政局长期保持稳定,国家清廉情况良好,具备开展投资经贸活动基本稳定的政治环境。制度政策和有形资源一样具有质量高低之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稳定性也将受益于推行的良好制度 [1]。根据国际评级机构评估,博茨瓦纳主权信用风险评分较为中肯,被西方誉为“非洲民主国家样板”。2018年贪污感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博茨瓦纳的评分为61分,在统计的180个国家(地区)位列34位,被称为非洲最廉洁的国家。一方面,博茨瓦纳是一个宪政民主国家,反腐力度较大,政治格局主要由内阁、国民议会和酋长院三方构成,国内实行总统内阁制、多党议会制,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另一方面,博茨瓦纳对外施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政治事务和经济合作积极与非洲和其他地区合作,主张国家主权平等和内政独立,争端通过谈判解决,推动稳定区域合作发展,提倡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强调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应牢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博茨瓦纳独立以来,对华态度友好,一直同中国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中方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民生等领域给予博茨瓦纳帮助。2018年马西西总统上任以来,双边合作的机会增多,相关合作的稳定性增强。博茨瓦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借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经济发展、减贫、国际贡献等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中博两国也将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内容,继续推动实施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2.2. 博茨瓦纳的社会环境
博茨瓦纳社会总体安全系数较高,是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低犯罪率和较强的法治力度在非洲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近年来其国内社会形势面临一定的潜在不稳定性,周边国家经济衰退,非法移民流入增多,加之博茨瓦纳自身经济不振,失业率升高,社会治安形势有所恶化。博茨瓦纳宗教自由,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人们通常行握手礼,但其也是一个男女界限严格的国家。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市场应当依法雇佣移民,尽可能首先雇佣当地居民。同时,外派务工人员需注意在不同场合涉及宗教的言行举止,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禁忌,谨慎对待涉教事宜。
3. 博茨博纳的经济与营商环境
3.1. 挑战
3.1.1. 经济结构单一,易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
博茨瓦纳独立以来矿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钻石产业是最主要的国民经济收入,2017年占GDP的18.1%。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在博茨瓦纳最主要的钻石开采企业,它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国际贸易影响着钻石产品价格波动。而博茨瓦纳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直接受国际市场矿产品需求量及价格变化影响,其变化结果进而直接决定了政府当年收益与接下来的财政预算。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博茨瓦纳矿业收益持续降低,钻石产量和出口收入一度大幅下降,导致政府多年财政赤字。为力求财政收支平衡,博茨瓦纳政府努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来来源,在财政方面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负债水平持续保持低位。2019年博茨瓦纳财政赤字占GDP的2.4%,融资主要经过提取政府财政储蓄和发行按面值为政府的债券;公共债务占GDP的23%,仍旧处于很低的范围。经过几年的修整,尽管经常账户盈余仍显示出收窄的迹象,但外部情况温和,经济中长期前景依然乐观。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博茨瓦纳经济增速较预期有所下降,预计2020年和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2%和5.1%。
3.1.2. 外资限制与壁垒主要困难在于申请工作许可与挖掘新的合作模式
博茨瓦纳当地招标均需要资质PPADB。虽然博茨瓦纳对外商投资壁垒设置很少,建厂投资或大项目工程开发尤其欢迎国外大型企业入博,但中小型的商业机会则会更多地留给博茨瓦纳本地的企业和商家。博茨瓦纳对工作许可申请非常严格,根据规定,从国外聘请的只能是拥有技能资质证明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博茨瓦纳没有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不具备大学学历的人员较难获得入境工作许可。如需要先满足在当地工程师注册委员会ERB申请工程师证书,拥有在当地工作4年以上的经验及其他相关要求后才可申请在博工程师工作许可。
博茨瓦纳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中地运用和推广还不甚完善。2009年,博茨瓦纳政府在第9个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将PPP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采购和融资的一种方式,并制定了《PPP政策和实施框架》。尽管博茨瓦纳制定了以上政策框架,但尚未制定有关PPP的专门法。因PPP政策框架和有关公共采购和资产处置的法律法规均未就PPP项目公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加之博茨瓦纳缺乏公共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机制,私营部门在博茨瓦纳公共基础设施的参与度相当有限。截至2018年,博茨瓦纳立项并施行的PPP项目仅1个,为投资金额1.04亿美元的KSE Orapa and Mmashoro独立发电厂。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遵守当地政府的务工要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是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市场投资合作的重点,其次中资企业在熟悉当地情况,尽可能与国际设计架构接轨后,再进一步采取相关工程扩展计划。
3.1.3. 部分资源禀赋落后于国际水平
博茨瓦纳的劳动力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在国际水平中处于劣势。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劳动力缺乏职业道德依然是博茨瓦纳本土从业者的显著特征。从全球角度而言,博茨瓦纳整体劳动力素质偏低,但博茨瓦纳劳动力的质量在非洲首屈一指,劳动力受过良好教育,82%的国民识字。博茨瓦纳政府在NDP 11中也多次提及发展重要核心力量之一是提升国民素质——博茨瓦纳将打造一支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队伍,这支队伍富有生产力、创造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经济劳动力将被赋予具有竞争力和相关性的技能,以争取更多国内、区域和国际就业机会。
土地质量较低,三分之二被不育的沙土覆盖,干旱的地质情况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投入成本增大。东部地区有更好和更有利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该地区可行耕种。博茨瓦纳目前采取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做法,避免土地退化,过度放牧,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资源基础退化。中资企业在考虑进入承包东部地区工程时需考虑不破坏当地土壤条件,支持当地政策。
水资源稀缺,油、气等均需外部交易且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博茨瓦纳自然环境同大多数热带地区国家类似,大部分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大多数河流都是季节性的,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需注意防范干旱现象影响自身的项目进展,尤其是对工程承包类企业,干旱的地质情况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投入成本增大,但换个角度而言,如何快速解决当地自然环境缺点也是中国路桥快速进入并渗透博茨瓦纳市场的一大契机。
3.1.4. 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不断增强
目前中资企业同质竞争现象严重,且进入时间较晚不具备当地资质和施工经验。中资企业在博茨瓦纳开展的经营活动以工程承包为主,博茨瓦纳中资企业协会17家会员中近90%为工程承包类企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超低价竞标频发,并因此导致项目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或履约问题,最终导致中资承包商整体形象受损。博茨瓦纳建筑等基础设施市场一般对国外承包商持排斥态度,独立的中资企业在当地一般不受欢迎。
3.2. 机遇
3.2.1. 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吸引更多外资
博茨瓦纳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断扩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的投入,努力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据《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博茨瓦纳吸收外资流量为2.29亿美元;截止2018年底吸收外资存量为48.26亿美元。据博茨瓦纳中央银行数据,2018年底外国净投资存量为61.91亿美元,较2017年减少7.81亿美元,同比减少9.91%。博茨瓦纳经济目前面临着一个双重问题,一方面是增长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创造就业机会低,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紧急解决。为了解决双重问题,博茨瓦纳需要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来源——为此,除了已经存在的多样化举措外,博茨瓦纳设置了新的财政规则,并在2017年4月至2023年3月实施NDP 11,预计经济将在NDP 11期间将以4.4%的速度增长。博茨瓦纳在NDP 11期间将提高矿业效率到更高的水平,通过在各个部门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利用集群发展的方式引入新的增长来源。
博茨瓦纳愈加重视金融业发展,鼓励外资进入。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博茨瓦纳在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方面的进展很大。虽然相较于西方现在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博茨瓦纳金融体制还仍有待完善,但相关的金融监督管理却在非洲市场中相对透明健康,其政府运行效率、法制水平会正向影响企业投资的效率 [1]。非洲国家对博茨瓦纳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博茨瓦纳国内的金融领域。博茨瓦纳税收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区较低且优惠,不实行外汇管制,投资者的利润、股息和资金可以自由汇出。
从全球引资地位来看,博茨瓦纳吸引外资占全球的比重较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引资地位更加突出。进入21世纪之后,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博茨瓦纳经济增长率下降同时就业率低,外资流入一直呈现着下降态势。从外资流入的行业来看,矿业是博茨瓦纳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在服务业、基础设施行业外资流入水平在逐年增加,博茨瓦纳对能创造就业岗位的行业十分看重。从国际各个评级机构的评价来看,博茨瓦纳营商环境具有一定吸引力:国家清廉状况较好,监管力度较大,投资和金融领域自由度较高。然而,从各机构的测评指标也可发现当前博茨瓦纳投资环境存在些一般性问题:一方面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波动较大;另一方面,某些资源方面较为匮乏,许可证、缴纳税款以及开办企业程序涉及组织较多,这些都成为外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需要关注的因素。
3.2.2. 经济特区创造更多经济来源
中资企业可以关注经济特区相关行业领域的投资需求,适时进行注资。博茨瓦纳在2019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委员会推动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NDP 11期间博茨瓦纳希望通过八大经济特区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来扩大经济增长来源,与更多的外来投资企业共同分享和发展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地知识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2019世界投资报告》指出经济特区是2019年博茨瓦纳的发展主题,是博茨瓦纳未来经济影响的一大重要地域因素。博茨瓦纳发展计划核心是分三个批次建立8个经济特区。第一批次:哈博罗内国际机场金融与创新技术服务园区、皮奎金属冶炼工业园区;第二批次:洛巴策皮革工业园区、弗朗西矿业和物流园区、帕拉佩工业园区、潘达马腾加综合农业园区;第三批次:哈博罗内Fairground会议与展会园区、Tuli地区经济特区。
从非洲大陆整个经济环境来看,2019年非洲经济增长进一步加速,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正在逐步拉开帷幕,2018年宣布的一些大型绿地投资项目即将落实的消息推动了更多FDI在2019年涌入非洲大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非洲国家前半年经济停滞,博茨瓦纳由于基础医疗设备较为匮乏,大部分工厂虽已复工但国家整体经济复苏仍需一定时间。到2036年,博茨瓦纳将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多样化、排他性和可持续增长为基础,并由高生产率驱动。这一支柱包括知识经济、人力资本、经商和竞争力、基础设施发展、非正规部门和微型和小型企业、矿业部门、农业部门、制造业部门、旅游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和商业服务、运输和物流、创意产业和体育。
3.2.3. 国家外商环境稳定,致力发展产业多元化
位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其外商环境并未受到来自新冠疫情爆发蔓延产生的不良影响太多冲击,博茨瓦纳官方对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态度较为明朗。非洲发展投资银行给投资介绍外商环境的里面有一组预测,这是没有疫情之前的预测,疫情将会阻碍2020年博茨瓦纳达成相关经济指标,以致真实结果可能会比预测有所差距。博茨瓦纳中央银行表明,根据博国内外经济现状及经济前景,现行货币政策立场与通胀率位于中期3%~6%目标范围相一致,会议决定维持4.75%官方利率不变。
博茨瓦纳将进一步在NDP 11期间促进非采矿类产业的复苏,致力发展产业多元化。非钻石类企业将会为博茨瓦纳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博茨瓦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博茨瓦纳政府在继续重视钻石经济和提升附加值的同时,吸引外资开发镍、铜等矿产资源;启动火电站建设,加快电力自给和出口,促进经济多元化。政府加大对主要产业部门扶植力度,确定钻石业、农业、卫生、教育、交通、创新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同时,马西西接任总统后以促进产业多元化,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作为施政首要目标,将钻石业、旅游业、畜牧业、采矿业和金融服务业确定为重点产业。在知识经济方面,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将专业知识进行更高水平的效率化推广。教育系统将得到相应发展,更重视对科学、创新和技术的研究。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博茨瓦纳将拥有领先和适当的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多样化和国际贸易。博茨瓦纳将发展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扶持非正规部门与微型和小型企业发展,为其人民创造体面的工作和提供可持续的生计;将建立必要的支持结构,鼓励非正规部门的企业组织起来并正规化;将进一步扶持创新创意类产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让更多的企业培养出全产业链进化的思维。
据CEIC统计,从17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增加值中采矿业所做出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而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通讯、制造业等行业却是基本呈现逐年稳定上升趋势。博茨瓦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开始大力扶持能带来更多经济增长来源的创新型产业。其中,外资流入的发展机会最大的产业为服务业,主要集中于旅游业板块。旅游业已为博茨瓦纳直接和间接增加了10%的就业机会。依据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的数据,2017年博茨瓦纳旅游业产值约为6.9亿美元,对博茨瓦纳经济直接贡献率达3.6%,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一共创造了约7.6万个,约占博茨瓦纳总体就业规模的7.6%。
3.2.4. 市场规模稳定,可开发性较强
博茨瓦纳因其经济体量整体建筑承包市场规模不大但较为稳定。承包市场主要为中国、南非、欧洲及当地公司,竞争颇为激烈,较大型项目大多为中国及南非承包商承接。在非洲区域,博茨瓦纳与南非、纳米比亚、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同为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经济关系密切,与南非在经济、贸易等领域联系尤为紧密。在博茨瓦纳的中资企业主要优势为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资金支持和价格。
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以援助、经贸等合作方式占据着博茨瓦纳市场。美国、日本、瑞典、挪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等是首要援助博茨瓦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博茨瓦纳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多数西方国家对博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和优惠贷款大幅下降。与欧盟关系密切,欧盟把旨在提高南部非洲国家产品竞争力的“生产力服务中心”设在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基础设施完善需求较大,设备建设能力较强,工程承包市场整体可开发性较强。博茨瓦纳十分欢迎具有高精尖技术的大国大企业来到当地进行工程承包,带动就业。当地的国际基础设施承包商主要的中资企业包括中建、中土、中江、正太和江西国际,均在博经营二十年以上,具备当地的各类资质和丰富的业绩,拥有当地的施工资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3.2.5. 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前景辽阔
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博茨瓦纳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高度契合,经过中非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交流,博茨瓦纳与中国将建立更多的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辽阔 [2]。中国和博茨瓦纳经贸合作未来发展有四大方向: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承包合作。多项研究解释:中国对外援助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效应”有效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中国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发挥优势,参与博茨瓦纳更多电力、公路、民生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稳定矿业合作的同时加强企业对环境的友好度意识。中国在博茨瓦纳进行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仍为采矿业,双方在深化矿产开发合作的同时希望重视加强环保,提高开发效率。三是积极开展不同产业产能的国际化合作。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产能充足,对外合作愿望强烈,博茨瓦纳正在大力发展纺织、食品饮料、化工等产业,为中资企业带来了有利的投资机会。四是着力深化农牧业互助合作。博茨瓦纳是非洲重要的畜牧业国家,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有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双方企业可以探讨扩大投资与技术合作,交流相关培训技术,中方也将进一步帮助博茨瓦纳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畜牧业加工能力。
4. 中资企业在博投资的建议
4.1. 发展产品多元化,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博茨瓦纳致力于寻找更多的经济来源,着重发展除采矿业以外的产业,如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和交通建设行业等,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升国民经济。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一是需要稳固自身主营业务。二是需要找寻更多行业交叉点,丰富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时期,众多非洲南方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的国家逐渐从被发展到要发展的模式转变,家长式的援助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非洲国家对自身的自主权和差异化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视,国际对非洲的合作格局也逐渐从单一援助向多元合作转变 。
中资企业要跟随非洲发展潮流,创立多元产品,创新竞争模式。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需求越来越少,所要求的工程质量与操作能力越来越高,更多的需求模式开始向BT、BOT、DB、EPC、EPC + BOT、PPP等转变,相关投资类项目数量不断增长,重视企业全产业链资源综合能力 [3]。在博中资企业做得较好的企业有中国交建、中江国际等,其中中国交建在非洲生产最优质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其产品发展、经营策略值得初期进入非洲国家的企业借鉴。
4.2. 抓住经济特区区位优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博茨瓦纳从2017年4月起分阶段重点建立八大经济特区,振兴计划鼓励企业投资优先于行业发展,经济特区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更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更有助于减轻企业地纳税负担。中资企业可以适时抓住博茨瓦纳企业发出的经济特区投资项目信息,进入经济特区市场的同时为博茨瓦纳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与博茨瓦纳政府创造就业的发展理念达成共识。
4.3. 加强高端营销,与当地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
协调中资企业协会及使馆经参处积极倡导有序竞争,并设立对于恶性竞争惩罚措施。国际化的多方合作正逐渐成为每一个国家行业发展趋势 [4],因此,在博茨瓦纳开拓市场时,可以通过建立LCD合资企业、股权参与、并购境外企业等方式进入市场。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各自的优势互相融合借鉴可以弥补中国企业单独进入博茨瓦纳市场的劣势,基于优势互补的合作,将节约大量不必要的基础成本,利于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控制风险。
4.4. 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理解融会当地文化
从国家发展角度考虑,中国企业应积极培养能在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性人才,减少间接渠道可能造成的误读,引导合作国家民间对“一带一路”和中国的正确认知。从企业长期成长角度考虑,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据2017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年会统计:举行员工投资培训的企业,其利润的提升值比其他企业的平均值高37%,人均产值比平均值高57%。在劳动力素质低于国际水平的博茨瓦纳更需要企业去投资人力,中小型企业考虑到培训成本当中众多现实因素可采用“干中学”的方式 [5]。大型企业不仅可以为员工培训,还可在当地开展公益教学,有效提升当地人的就业技能水平与企业名声。同时,中资企业在博茨瓦纳展开投资合作时,要妥善与博茨瓦纳政府和议会进行交涉,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尊重本地的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自觉依法爱护生态环境,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4.5. 扶持“减贫项目”,树立好中国优质企业形象
坚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牢记共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对博茨瓦纳经济、社会暂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疫情的爆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医疗服务水平较低的非洲地区受创也较为严重。对于博茨瓦纳,疫情限制进出口会影响这个严重依赖食物进口的国家,转而更重视国内扶贫生产,增大对灌溉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这将更有利于中资企业投资相关产业。博茨瓦纳是一个相对理性抗疫的国家,在5月8日已经开始有序复工营业,基本项目没有取消的倾向,甚至在疫情中扶持口罩制造业。中资企业需要在危难时刻做好表率,有效协助博茨瓦纳政府完成其当前的“减贫项目”。
文章引用
谢明娟,甘志霞. 中资企业进入博茨瓦纳的投资环境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Chinese-Funded Enterprises Entering Botswana[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6): 2234-224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6305
参考文献
- 1. 李富有, 王运良. 对外援助、制度质量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1): 25-35. https://doi.org/10.13676/j.cnki.cn36-1224/f.2020.01.003
- 2. 赵瑾. 习近平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论述研究——兼论“十四五”我国“走出去”的政策着力点[J]. 经济学家, 2021(11): 5-13. https://doi.org/10.16158/j.cnki.51-1312/f.2021.11.002
- 3. 梁青山. 开发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的思考[J].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9(6): 30-32.
- 4. 朱可人. 如何缩小与非洲合作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认知逆差[J]. 中国对外贸易, 2020(8): 69-72.
- 5. 刘亚西, 陈明昆.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 内涵、类型与特征[J]. 教育与职业, 2019(11):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