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3160 , 8 pages
10.12677/ML.2022.106182

教育类TED演讲中言据性的人际意义研究

李晨阳,梁梅红

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5月10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23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30日

摘要

言据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或话语标记物,不仅表达了知识的来源,还揭示了说话人对知识的态度。本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的视角下,基于胡壮麟对言据性的分类模型和评价理论中对介入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教育类TED演讲中信息类演讲言据词的种类以及各类言据词的使用比例和实现形式,来体现各类据素在教育类TED演讲中如何实现人际功能。结果显示,在教育类TED演讲的信息类演讲中,主要呈现出胡壮麟言据性模型中的六类据素,演讲者使用各类据素构建了一个多声话语空间,实现了演讲者与听众的积极互动过程。

关键词

教育类TED演讲,言据性,人际功能

A Study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Evidentiality on Education Speeches in TED Talks

Chenyang Li, Meihong Li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May 10th, 2022; accepted: Jun. 23rd, 2022; published: Jun. 30th, 202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guistic phenomenon or discourse marker, evidentiality not only expresses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but also reveals the speaker’s attitude towards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Hu Zhuanglin and engagement in the Appraisal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alization and proportion of evidentials in educational TED speech to reflect how evidentials in the educational TED speech realize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atic function lingu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educational TED talks, there are mainly six types of evidentials in Hu Zhuanglin’s evidentiality model, which are used to construct a multi-voice discourse space and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audience.

Keywords:Educational TED Talks, Evidentiality, Interpersonal Func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言据性研究是话语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狭义的言据性是指一个命题的证据来源的语法标记,它主要关注知识的来源。因此,言据性被定义为“一组表示知识来源和确定程度的后缀” [1]。而广义的言据性不仅表达了知识的来源,还揭示了说话人对知识的态度 [2]。当说话人不能确定知识的真假时,据素在表达知识的确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言据性研究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从语用学,认知学等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学术语篇、新闻语篇等不同类型话语的探究 [3] [4] [5]。Chafe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言据性的差异 [6]。之后,胡壮麟对言据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新闻报道中英语辩论的据素特征。根据Chafe的言据性模型,他将证据分为信念、演绎、归纳、传闻、信度、期望和言语资源等七种类型 [7]。近年来,杨林秀分析了言据性在学术文章的特点和探讨据素如何帮助作者建立他们的学术身份可信度,作者的权威性和亲和力,以及作者的责任等 [8]。

针对演讲话语的研究多指向政治演讲,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TED演讲进行言据性分析,教育类TED演讲更是如此。近年来,随着各国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TED演讲以其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优势成为公众提升外语、了解知识并进行学习的新方式,尤其对于许多学生和教师而言,教育类演讲更受关注,因此保证演讲信息的可靠性,促进信息的传递成为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言据性为理论框架,运用胡壮麟对言据性的分类模型和评价理论中对介入系统的分析,旨在探究教育类TED演讲中言据性对人际功能的实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主要包含胡壮麟言据性模型中的六类据素,同时据素在演讲者向公众传递教育类信息时主要起到了增进互动、增强说服、引起好奇和信息导向的作用。

本研究促进了演讲者对信息的表达,提升了公众对教育类TED演讲的信度和认可度,实现了演讲者与听众的积极互动,也为英语演讲的学习与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

2. 理论框架

本研究主要以胡壮麟对言据性的分类模型和评价理论中对介入系统的分析为理论依据进行探究,分析了教育类TED演讲中各类据素的实现方式和频率,讨论了据素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是如何实现人际功能的。胡壮麟的言据性模型使语篇分析更加清晰细致,使前人研究中的大量模糊概念清晰化,成为言据性研究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同时,胡壮麟将该模型应用于新闻语篇分析,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将以胡壮麟的言据性模型为标准来研究TED演讲中教育类演讲,这是一种创新的结合。胡壮麟在进行新闻语篇的言据性研究时将言据性模型分为七类,主要包括信念据素,演绎据素,归纳据素,传闻据素,期望据素,信度据素和言语资源据素 [7]。在教育类TED演讲中,由于言语资源据素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其余六类据素。如图1

Figure 1. Evidentiality classification modal of Hu Zhuanglin

图1. 胡壮麟的言据性分类模型

1) 信念据素与个人或社会的文化经验有关。王国凤和余旭燕 [9] 认为,由于信念据素不是直接的一手信息来源,且大多来自说话人的猜测或想象,因此信念据素具有主观性。信念据素的常见例子是“I/we think”,“I/we believe”等。

2) 归纳据素,又称感官证据,是指通过演讲人的直接知觉,如听觉、视觉、嗅觉等获得。因此,归纳据素中的信息是可靠和真实的。他们被视为第一手信息来源。

3) 无论是在Chafe模型还是胡壮麟模型,演绎据素都与假设密切相关,是实现假设的一种认知方式。假设是人们的主观猜测和结论的信息。只有通过推理证实,假设才能成为真理。常见的演绎据素是情态动词,例如“if”,“once”等。

4) 传闻据素通常由言语交流来实现,传闻据素的信息来源是从除演讲者外的他人那里获得的,因此是二手或三手信息,该据素的可靠程度低于归纳据素。主要包括“tell”,“say”,“explain”等。

5) 信度据素表达了可靠性的不同程度,在胡壮麟的言据性模型中,高程度据素包括“definitely”,“surely”等,而低程度据素主要有“possible”,“may”等。

6) 期望据素是指说话人对某些事件和人的希望和期待。结果是否满足说话人的预料。例如,当结果是说话人的期望时,期望据素可以表达为“of course”,“fortunately”等。然而,如果结果不是说话人的希望,那么期望据素可以包括“but”,“unexpectedly”等。

此外,由Martin和White提出的评价理论在本研究中据素对人际意义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Martin和White看来,评价理论包括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极差资源。每一种资源在发展人际关系功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0]。

在评价理论中,介入资源与言据性关系最为密切。以巴赫金的理论为基础,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互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在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指导下,Martin和White将介入资源分为单声和多声。介入系统是Martin评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对话扩展和对话收缩组成 [10]。对话扩展主要指通过其他话语信息的介入为听众提供一定的话语空间,从而实现了对话的扩展性,进一步促进了话语双方的交流空间,拉进演讲者与公众的距离。对话收缩表现为通过引入其他话语信息而减少了听众对信息的交流性,关闭了话语空间。在对话收缩领域,听众直接地接受信息或否认信息,无交流性和讨论性。因此,对话收缩使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变远。对话扩展通过“声明”、“协议”、“背书”等子系统实现,对话收缩通过“接受”、“归属”等子系统实现 [10]。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了10篇教育类TED演讲中信息类演讲为研究对象,这些演讲是从观看量最多的前200篇教育演讲中选取的,语篇长度在5分钟至15分钟之内,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育人或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想法。选取演讲如表1所示。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利用语料库AntConc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以处理言据性据素在演讲中的使用频率,并结合了胡壮麟对言据性的分类模型和评价理论中对介入系统的分析,运用定性分析各类言据性证素在教育类TED演讲通过言据性据素所实现的人际功能。

本文将回答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1) 各类言据性据素在教育类TED演讲中的分布频率是怎样的?2) 言据性在教育类TED演讲中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是什么?3) 言据性在教育类TED演讲中实现了怎样的人际功能?

Table 1. Corpus of educational TED talks

表1. 教育类TED演讲语料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据素的实现方式和频率

本研究主要对教育类TED演讲中的六类据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为信念据素、演绎据素、归纳据素、传闻据素、信度据素和期望据素。经过统计,结果显示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信念据素有54个,演绎据素有243个,归纳据素有191个,传闻据素有84个,信度据素有40个,期望据素有217个。其中演绎据素和期望据素占有最大的比例,而信念据素和信度据素却占比较少。如表2

Table 2. Frequency of evidentials

表2. 据素频率

不同的据素的类型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信念据素主要由I know*,we think*,we know*等实现,其目的主要是表达演讲者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因此,可以看出在信念据素的实现方式中,信息来源一定为第一人称词语。归纳据素的主要实现方式为should,would,if等表假设性的词语。演绎据素在教育类TED演讲中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该类演讲中的很多信息来源为演讲者所做出的假设或推理,通过假设和推理过程,演讲者对演讲信息的传递更加充分有效。在教育类TED演讲中,if...would结构是最常用和使用数量最多的演绎据素,演讲者对大量演讲信息的表达都基于该结构。归纳据素主要由the Students/you/I/he see*,I/we feel*,so等实现,so和感官动词是归纳据素最主要的体现,表明在教育类TED演讲中,许多信息的来源为演讲者或他人的亲身感知或经历,通常为一手的来源或对一手信息所做的归纳总结,该据素为保证演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传闻据素主要包括tell*,say*,according to等,传闻据素为二手或三手信息来源,此类信息主要来源于他人,主要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词语。教育类演讲中,传闻据素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学生或孩子们,一部分为某著名学者和机构,因此say*是此类演讲中最常用的传闻据素。信度据素是教育类TED演讲中占比最少的据素,该据素的主要实现形式为may,sure,perhaps等。此类据素表示演讲者对演讲信息的确切程度,程度较高由sure,certain等体现,程度较低则由may,perhaps等体现。信度据素直接地展现了演讲者对演讲信息的确信程度,减少公众个人的判断。如表3所示:

Table 3. Realization of evidentials in educational TED talks

表3. 教育类TED演讲中据素实现形式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育类TED演讲中据素的实现方式不同于其他类语篇,如学术语篇或新闻语篇等。教育类TED演讲通过不同的据素实现形式体现了此类演讲特有的特征,尤其在演讲者向公众传递信息过程中对人际功能的实现。

4.2. 教育类TED演讲的人际功能

4.2.1. 增进互动

教育类TED演讲旨在向公众传递与教育相关的新信息和新观点,指导人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因此,教育类TED演讲的话语内容围绕教师,家长,学生和孩子展开,提供了大量丰富有效的育人方法。针对此类演讲,演讲者为了更好的将自己的演讲内容传递给听众,他们多站在一个平常教师或家长的角度展开讨论,易于接受。对话扩展中的“引发”策略意味着所提供的信息或演讲者提出的观点是大量信息群其中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当信息具备这两个特性时,演讲者双方交流的空间便增加扩展,增进了听众与演讲者的互动。因此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信念据素和不确定性信度据素在实现对话扩展的“引发”策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听众与演讲者的交流和互动。例如:

①There’s no room in the afternoons, because everything has to be enriching, we think.

②In what other parts of our lives, perhaps that we care more about, are we working hard but not improving much because we're always in the performance zone?

①和②中信念据素we think和信度据素perhaps的使用为演讲者和听众提供了一个多声话语空间。演讲者使用we将自己与听众置于一体,放在一个空间中,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表明将要传递的信息是演讲者和听众双方共同承认的内容。信度据素perhaps体现了演讲者对所传递的信息是不确定的,因此这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将听众拉进与演讲者共同的思考之中,增进了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和交流。

4.2.2. 增强信度

任何演讲信息的传递,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而演讲者未得到证实的主观意愿通常被视作主观性的,缺乏可靠性,因此,当演讲信息是由演讲者个人所提出的,那么公众便会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些信息的说服力就会大大降低。对话扩展中“摘引”策略主要指某些信息来源于除演讲者和作者本身之外的其他信息提供者,例如信息提供者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即引用了他人的观点 [11]。因此这些信息来源更加客观准确,增强了演讲信息的可信度。在据素中,传闻据素实现了“摘引”策略的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清晰明了的信息来源,从而使演讲者对演讲信息的传递更具说服力。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所引用信息来源大多来源于学生或孩子们,一部分来自官方机构和权威部门,而来自学生和孩子们的信息大多是他们的亲身感知或经历。通过传闻据素对信息的引入直接地为孩子们创造了机会,能够使他们的声音被更多公众感知和听到。因此,在教育类演讲中,演讲者在向公众传达育人方法和信息时,通过引入大量学生和孩子们的观点使演讲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更具说服力。传闻据素也可以作为对话扩服中的摘引策略,清晰地展示了信息的来源,增强了演讲信息的说服力。例如:

③They go to counselors and they say , “What do I need to do to get into the right college?”

④Research shows that after the first couple of years working in a profession, performance usually plateaus.

③和④在教育类TED演讲中为传闻据素的主要代表。③中演讲信息的提供者为他们,是学生的观点。在本句中,演讲者使用直接引语来引入学生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演讲信息的真实性。④中show展示了演讲信息的来源为研究得到的结果,这更为演讲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此外,在教育类TED演讲中,归纳据素主要指信息来源为演讲者或其他信息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以及根据演讲者亲身经历所进行的归纳,是真实可靠的,例如see,feel,因此归纳据素的运用也为演讲者有效地向公众传递观点,增强演讲信息的说服力提供了支撑。例如:

⑤You can see a progression here—we’ve gone from a local problem to a remote problem to a global problem.

⑥But that leads employees to stay within what they know and not try new things, so companies struggle to innovate and improve, and they fall behind.

⑤和⑥是教育类演讲中归纳据素的典型例子。例⑤中归纳据素的使用为第二人称的亲眼所见。演讲者使用you来指所有听众,表明演讲者此时所提供的信息是每一个听众可以亲自看到的,真实程度非常高。同时,在例⑥中,归纳据素so展现了此处演讲信息是演讲者根据现实经历进行归纳所产生的,是对现实内容所做的总结,因此演讲者在这里提供的演讲信息也是非常真实可靠的。

4.2.3. 引起兴趣

教育类TED演讲为公众的育人过程提供了大量创新新颖的方法和技巧,为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式。因此,这类演讲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许多师生和父母们的关注。演讲者为更有效的传递信息,他们使用了许多据素去吸引公众的好奇心,例如预期据素和推理据素。预期据素在演讲者向公众传递信息时实现了对话收缩中的“对立”和“同意”策略。“对立”策略表明实际的信息与演讲者所预期的相反,往往超乎预料,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而“同意”策略指实际的信息与演讲者所预期的相同,在预料范围之内。“对立”和“同意”策略都使人对实际结果感到好奇和憧憬,因此,更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此外,演绎据素也发挥了吸引公众好奇心的作用。演绎据素是通过提出假设来展示信息来源的方式,假设是未被现实证实的内容,所以演绎据素更容易激起公众的好奇心,使公众对假设结果是否成立产生好奇。例如:

⑦But when they come home from school, what we ask about all too often first is their homework and their grades.

⑧Of course teacher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of their kids.

⑨If these kids would've learned healthy coping strategies early on when times get tough, would they now be able to survive in a regular high school?

在教育类TED演讲语料库中,⑦和⑧为期望据素的例子,⑨为演绎据素的例子。在期望据素中,演讲者的预期代表了听众共同的普遍观点,因此例⑦和⑧中but展示了现实的信息与演讲者所预期的结果相反,出乎预料,因此此类信息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关注和吸引公众的兴趣,而例⑧则体现了现实的信息与演讲者所预期的结果相符合,是包括演讲者在内每一位听众想要达成的结果。此外,在⑨演绎据素中if...would为教育类TED演讲中最典型的例子,出现次数最多,该据素展示了教育类TED演讲中许多演讲信息为演讲者的假设推理,因此,听众在听演讲过程中顺着演讲者所提出的假设很自然的对其假设是否成立这一结果产生了很强烈的好奇感和探究感,这帮助引起了听众对演讲者的兴趣。教育类TED演讲语料库中演绎据素和期望据素的高比例使用原因也在于教育类演讲以向公众传递育人的方法和技巧为主,且此类演讲内容较其他类演讲更严肃,因此是否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是该类演讲能否成功的关键。

4.2.4. 信息导向

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演讲信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公众难以在大量信息中获取重要有用的信息,因此演讲者使用据素为公众提供了信息导向,使公众通过许多据素快速掌握演讲者所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信息。信度据素在演讲者传递信息过程中起到了信息导向的作用,为公众识别信息提供了帮助。在信度据素中,确定性信度据素直接向公众指明信息的可靠性,例如Exactly,Hardly。例如:

⑩But these forced reading lessons didn't exactly inspire a love of reading.

⑪It is hardly the end of the world if our kids don't go to one of those big brand-name schools.

⑩和⑪为教育类TED演讲中信度据素的重要例子。信度据素在教育类TED演讲语料库中所占比例最少,原因可能在于演讲者对演讲信息的确信程度不高,除了一些不确定性信度据素的使用,演讲者避免使用大量具有极端性的信度据素来表达观点,这表明了演讲者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人负担的责任。演讲者在表达观点时,对演讲信息表达的确信程度越高,演讲者所承担的责任越大,相反,演讲者对演讲信息表达的程度越低,他承担的责任就越小。然而,尽管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演讲者较少使用信度据素,但该据素却为听众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听众可以通过信度据素的高低程度的来决定演讲信息的可靠程度,使听众从大量信息中迅速获得可靠有用的信息。确定性信度据素存在的地方便是本演讲中演讲信息最可靠的信息,也是演讲者承担责任最大的信息。

言据性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所实现的人际功能可以概括为图2

Figure 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evidentiality in educational TED talks

图2. 教育类TED演讲中言据性的人际功能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胡壮麟的言据性模型和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资源,借助AntConc语料库,分析了教育类演讲中的言据性实现方式和频率,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类TED演讲中通过言据性所体现的人际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在教育类TED演讲中,演绎据素和期望据素的使用频率最多,而信念据素和信度据素使用较少。此外,不同类型的言据性在教育类TED演讲中可以实现增进互动,增强信度,引起兴趣和信息导向的作用,提升了公众对教育类TED演讲的关注和认可度。本研究从教育类TED演讲中选取材料共10篇,限于语料,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研究中以期收集更多语料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充分准确的结果。

文章引用

李晨阳,梁梅红. 教育类TED演讲中言据性的人际意义研究
A Study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Evidentiality on Education Speeches in TED Talks[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6): 1365-137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6182

参考文献

  1. 1. Boas, F. (1947) Kwakiutl Grammar, with a Glossary of the Suffixes.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37, 201-377. https://doi.org/10.2307/1005538

  2. 2. Chafe, W. and Nichols, J. (1986). Evidentiality: 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 Ablex, Norwood.

  3. 3. 陈征, 俞东明. 论辩语篇中的言据性策略[J]. 山东外语教学, 2016, 37(5): 24-32.

  4. 4. 杨佑文, 徐美容子, 刘清华. 英汉学术论文中的言据性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3): 48-52.

  5. 5. Mushin, I. (2001) Evidentiality and Epistemological Stance: Narrative Retelling.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 https://doi.org/10.1075/pbns.87

  6. 6. Chafe, W. (1986) 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Academic Writing. In: Bongo, G. and Caliendo, G., Eds., Evidentiality: 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 Ablex, Norwood.

  7. 7. 胡壮麟. 语言的可证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1): 9-15+80.

  8. 8. 杨林秀. 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 言据性视角[J]. 外语教学, 2015, 36(2): 21-25.

  9. 9. 王国凤, 喻旭燕. 汉英新闻语篇言据性类型学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19(2): 30-33.

  10. 10. Martin, J. and White, P. (2008)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1. 11. 张云玲. 商务英语言据性的人际功能研究[J]. 外语学刊, 2016(1): 32-3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