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
Vol. 14  No. 03 ( 2024 ), Article ID: 88014 , 9 pages
10.12677/fin.2024.143105

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 助推作用研究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的探讨

李松涛1,姜庚2

1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连云港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江苏 连云港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4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28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1日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能够提供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支持,成为发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并立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宏大背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探讨,文章揭示了连云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面临的诸多挑战。研究发现,尽管农民收入有所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乡村产业的薄弱、融资难等问题依旧凸显。本文从深化金融与农业融合、金融产品创新、大数据技术应用、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及跨部门协同等角度,提出了促进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实现的策略建议。本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Study on th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Lianyungang City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Prosperity

Songtao Li1, Geng Jiang2

1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 Lianyungang Jiangsu

2Lianyungang Sea Area Use Protection Dynamic Management Center, Lianyungang Jiangsu

Received: Mar. 14th, 2024; accepted: Mar. 28th, 2024; published: May 31st, 202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sive finance, as an innovative model of financial servi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Lianyungang City and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based on the grand background of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detailed data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the article reveals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made by Lianyungang in advanc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numerous challenges it faces. The study finds that although farmers’ income has increased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issues such as weak rural industries and financing difficulties remain prominent.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Lianyungang City from perspectives such as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e and agriculture, innovating financial products, applying big data technology, enhancing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strengthening cross-departmental collabora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olicy formula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promoting a greater role for inclusive financ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mon Prosperity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详细阐述了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作为江苏省的重要沿海城市,连云港市在乡村振兴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然而,乡村地区在金融服务方面长期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源于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的首次提出,旨在强调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惠及性。随后,这一理念被引入国内并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在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普惠金融被正式提出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相关发展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普惠金融的内涵,强调了其商业可持续性原则。而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更能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发展实践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推进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连云港市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政策、提升乡村振兴效果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加精准地把握乡村金融需求和服务重点,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 文献综述

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而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近年来针对普惠金融助力经济发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Anand (2013) [1] 的结果分析道,当普惠金融指数每多一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的有效发展指数就会增加一个千分点。Anand和Chhikara (2013) [2] 的研究则指出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多元化影响:普惠金融能对弱势群体生活具有改善效应,弱势群体生活具有改善,地方政府能在扶贫方面压缩部分财政支出,在其他公共政策支出 上具有更宽裕的财政空间。Wang (2016) [3] 则通过研究指出普惠金融对减少贫困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贫富差距的减小。Ana Marr和Julian Schmied (2013) [4] 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普惠金融由几个方面降低贫困发生率,首先是增加收入,通过减少获得信贷的成本,从而普惠金融有助于贫困减缓;企业的发展,普惠金融可降低贷款的要求,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而增加社会就业。

在普惠金融助力农村发展方面,Burgess和Pande (2004) [5] 通过对印度1977~1990年农村基层银行进行相关研究,检验了乡村居民参与金融活动对乡村贫困的影响,数据显示,乡村的基层金融机构数量每多一个百分点,乡村的贫困发生率将减少3个千分点,乡村银行业的进步和改革对扩大产能和减缓贫困有着显著的影响。Karlan和Zinman (2010) [6] 研究指出随着金融资源获得性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与投资会得到显著提升,农村地区消费扩张是小微企业产品主要市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发展速度也得以加快。

在普惠金融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方面,Churchill和 Marisetty (2020) [7] 利用印度45,000户住房的调查数据,探究了金融包容性对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包容性在减贫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赵丙奇(2021年) [8] 则基于2010至2017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对普惠金融在减贫方面的总体效应和渠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具有减贫效应,能够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同时普惠金融的各个维度也存在减缓贫困的渠道效应。黄墩平等人(2019) [9] 研究指出普惠金融对贫困农户具有增收促进效应,他通过面板回归分析验证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够推动贫困农户的收益增长。但该效应具有前期衰减,后期扩张的U型特征,在跨过门槛后,贫困农户的增收促进效应具有增强。张雄和张庆红(2019) [10] 研究指出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具有促进效应,其中普惠金融对东部农户的增收促进效应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其认为该结论体现政策执行在地区上的异质性。

3. 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共同富裕发展现状

3.1. 连云港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连云港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后发先至”的殷切期望,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变量,全力发展乡村振兴,重抓产业培育、园区建设、项目支撑、产业投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三农产业稳步发展,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连云港市农业实现了显著发展。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4.23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覆盖768.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57.79万亩 [11] ,而高标准农田更是高达401万亩,其中去年新增了42.6万亩。连云港市始终坚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原则,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368.00万吨,连续十年粮食总产超过350万吨 [11] 。同时,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2.72万亩,去年更是新建了6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水果总产量也达到了93.77万吨。在生猪养殖方面,连云港市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达到140.9万头,出栏123.4万头。此外,粮油、花卉林果、蔬菜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六大产业门类集群建设已初见成效。23年连云港市新增了5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 [12] ,线上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人员超过20万人。在“十四五”时期,连云港市规划了“四、四、五、六”农业空间格局,即四个发展片区、四条发展轴、五类产业园区和六大产业门类。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6.0%,特色农机化水平为63.5%,灌南县和海州区更是成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这些成就和进步充分展示了连云港市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2) 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明显提升。连云港市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推动有机肥、废弃物制肥还田,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力度,普及率达99.6%;2020年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巩固投资6.82亿元,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99.7%,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9% [13] 。依托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拓展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3) 推进人才振兴,强化乡村人才技术支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积极落实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申报工作。积极补充乡村教师,2020~2022年新增4390名编制教师投入教学一线,超60%以上安排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 [14] 。强化乡村人才技术支撑,2022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12万人次,科技入户5000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100家。全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4) 连云港市各县区还积极按照“四个一”(一套村庄发展规划、一个发展项目库、一份村情村史简介、一套村情现状资料)要求,全面推进样板村建设。截至2022年9月,全市共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3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省级美丽乡村和8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有效保护10个省级传统村落,累计建设1266个美丽宜居乡村,在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5] 。未来,连云港市将继续深化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工作,计划新建美丽宜居乡村200个,并将建成率提高到85%以上,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连云港市还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建设一批具有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的乡村振兴样板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的全面振兴。此外,还将打造新型农村示范社区23个,以高水平建成海头梁沙新型农村社区等一批省市示范项目为引领,带动全市农房改善项目的整体品质提升。

3.2. 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连云港市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

(1) 贷款规模创新高,贷款品种花样多到2022年末,连云港市涉农贷款1937.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稳居全省前四。连云港市不仅有以邮农E贷、产业贷、农易贷/苏农贷等较传统贷款种类,还有“农户e贷(白名单)”“首户e贷”“税e贷”等线上纯信用特色信贷产品,对当地农民提供信贷支持 [16] 。

(2) 信用采集更优化,银农对接更便捷 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中心支行研发“农信采”小程序运用于农业信用采集,搭建“信用惠农融资服务平台”,将信息采集与融资相结合,从而使农民能在8天内完成从线上发起申请到银行办结业务的整套贷款流程,信用采集和贷款效率均大大提高。

(3) 农业保险有创新,保险政策有落实 近年来,连云港市在农业保险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农业险种,一定程度满足农业发展 灌云县是全国最大的冬季芦蒿生产基地,太平洋财险公司推出“芦蒿收入保险”这一新型险种,为当地蒿农收入稳定和持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由于较为严格落实了保险中央财政奖补政策,该保险60%费用由国家提供,因此大幅降低了农村的支出负担。

(4) 人身保险有增长,消费保险受青睐 现阶段连云港农村人寿保险业务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连云港市农民习惯于购买新农合、连惠宝等保险或参与水滴筹等互助平台,保险以小额短险的消费型保险为主,部分农民也开始购买自缴养老保险。

3.3. 连云港市共同富裕方面发展现状

(1) 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7元,同比增长6.1%;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等各类别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2: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 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3.52万户.34.35万人,脱贫率100%,农村低保标准由580元/月提高到650元/月;累计达标省定经济薄弱村149个,达标率100% [17] 。

(3) 加强农村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房改造达4.97万户,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3年改善4.5万户”的目标任务。启动实施“1221”工程,通过示范县、镇、村建设,带动1000余个村庄全面整治提升,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078个,建成率64.8% [18] ;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

(4) 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存在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连云港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出现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连云港市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仍然有不足:

(一) 乡村产业依然不强。连云港市“四、四、五、六”农业空间格局不断铺开,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但乡村产业整体发展还不完善,“一家一户”小生产的传统农业仍占主流,“望天收”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 农民收入依然偏低。近年来伴随经济增长,全市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从地区数据比较看,收入水平仍然较低。2022年连云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22,667元 [11] ,同期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仍有5819元差距,差距较大。

(三) 基础设施依然不全。尽管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城市的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环境卫生状况仍需努力维持。虽然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整体上仍有待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尚未健全。村组道路、污水管网、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依然存在诸多短板,道路照明和硬化的维护资金也显得捉襟见肘,使得后期的管理工作难以跟上。因此,对于连云港市而言,如何通过普惠金融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探寻有效的路径,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 农村居民融资缺口依然较大。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鼎力扶持,农业相关贷款与保险业务的办理难度已显著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农民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相关的贷款需求日益增长,其中住房贷款成为其高度关注的需求类别。但现阶段农民贷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利率偏高、抵押物难以获取等问题,且缺乏便捷高效的贷款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贷款需求的满足。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民贷款环境,降低贷款成本,拓宽贷款渠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理财意愿与理财能力不匹配。农民对理财业务有一定需求,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农民手中的资金量有限,通常是几万或几十万,这些资金是他们辛苦积累的成果,因此他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倾向于风险较低的产品,以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式感到陌生和困惑。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复杂的金融概念和理财产品的运作原理,导致在理财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助。同时,农民普遍认为理财领域较为专业,自己难以掌握,因此对投资产生较强的畏惧心理。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入剖析,结合普惠金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4.1.1. 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普惠金融在连云港市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普惠金融有效解决了乡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提升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实现了增收致富。

4.1.2. 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在普惠金融的助力下,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连云港市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1.3. 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尽管连云港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乡村产业发展仍然不强,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4.2. 政策建议

针对连云港市农村产业不强、收入不高、基建不全、农民融资困难、金融知识缺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4.2.1. 深化金融与农业产业链融合

(1) 推广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模式和资金需求特点,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例如,针对农资供应商、农产品加工商、销售商等不同角色,设计差异化的信贷产品,通过设计针对农业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农链贷”产品、设立专注于生态农业投资的“绿色农田投资基金”等方式,满足他们在资金流转、扩大规模、提升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2) 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

农业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应共同探索建立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例如,可以设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同时,还可以推广农业保险,降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贷款违约风险。

4.2.2.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1) 差异化人群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时要结合农村人口金融需求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为更多的贫困人群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考虑农业生产周期,推出种子贷和农机贷等特色产品。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失地失业人员、农村电商及网红直播等群体,提供专门的贷款产品,如“农村创业担保贷款”。同时,推出适合农村的消费贷款产品,满足农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2) 绿色金融产品研发:重视绿色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快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构建“生态信用 + 金融 + 财政”的绿色信贷体系,为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4.2.3. 强化大数据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

(1) 优化大数据征信体系

大数据对征信体系建设有较强促进作用,在连云港市乃至我国众多地区,农业经营依然以传统的“一家一户”小生产模式为主导。这种模式下,信贷需求呈现金额小、数量众多、征信难度大的特点,导致传统征信方式难以有效应对,进而被众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忽视。然而,在如今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征信技术的崛起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借助Python/API调用等先进手段,我们可以直接从法院、网贷平台、银行征信系统、海关、工商局等官方网站获取并整合客户的征信信息。这不仅实现了大批量、精准、快速的客户筛选,满足了批量化精准征信的需求,而且真正让广大农户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实惠,促进了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地区的流动。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征信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融资比例,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信贷风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连云港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例如,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和审计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等,确保农户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不受威胁。

4.2.4. 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

(1) 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连云港市政府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教育部门等力量,定期组织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咨询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农村居民传授基础的金融知识和理财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与服务。

(2) 建立金融教育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连云港市还可以将金融教育纳入农村教育体系之中。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开设金融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基本能力;在职业教育阶段增设金融专业课程,为农村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金融人才;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村金融研究工作,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拓展金融知识传播渠道

除了线下活动外,连云港市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渠道来传播金融知识。例如,开发金融知识普及APP或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金融资讯和教育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金融知识竞赛或问答活动,激发农村居民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在购物过程中嵌入金融知识提示和教育环节,让农村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金融素养。

4.2.5. 加强跨部门协同与监管

(1)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为了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连云港市政府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政府、金融机构、农业部门等各方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工作协调会议,及时沟通和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监管效果。

(2)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连云港市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明确监管标准和要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工作,确保其业务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同时,还要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3) 定期开展评估与反馈

为了确保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符合预期目标,连云港市政府应定期开展评估与反馈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透明地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5. 结语

普惠金融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还促进了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连云港市应继续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文章引用

李松涛,姜 庚. 连云港市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研究——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的探讨
Study on th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Lianyungang City—Discuss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Prosperity[J]. 金融, 2024, 14(03): 1011-1019.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105

参考文献

  1. 1. Kodan, A.S., Kuldip, S. and Chhikara, A. (2013)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Management & Labour Studies, 38, 103-133. https://doi.org/10.1177/0258042X13498009

  2. 2. Anand, S.K. and Chhikara, K.S. (2013) A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Management and Labor Studies, 38, 103-133. https://doi.org/10.1177/0258042X13498009

  3. 3. Wang, C. and Kinkyo, T. (2016)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Inequality: Long-Run Relationship and Short-Run Heterogeneity.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 52, 733-742. https://doi.org/10.1080/1540496X.2016.1116281

  4. 4. Marr, A. and Schmied, J. (2013)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The Case of Pern. Third Europea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Microfinnance, Norway, June 2013.

  5. 5. Burgess, R. and Pande, R. (2004) Can Rural Banks Reduce Poverty?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Social Banking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 781-794. https://doi.org/10.1257/0002828054201242

  6. 6. Karlan, D. and Zinman, J. (2010) Expanding Credit Access: Using Randomized Supply Decisions to Estimate the Impacts. Review of Financial Sudies, 23, 433-464. https://doi.org/10.1093/rfs/hhp092

  7. 7. Churchill, S.A. and Marisetty, V.B. (2019)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A Tale of Forty-Five-Thousand-Household-Holdings. Applied Economics, 52, 1777-1788. https://doi.org/10.1080/00036846.2019.1678732

  8. 8. 赵丙奇. 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31个省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6): 99-107.

  9. 9. 黄敦平, 徐馨荷, 方建. 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效应研究[J]. 人口学刊, 2019, 41(3): 52-62.

  10. 10. 张雄, 张庆红. 金融包容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3): 82-88.

  11. 11. 连云港市统计局. 连云港市2022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tjj.lyg.gov.cn/tjxxw/tjgb/content/dcba2ed1-8011-423a-b32c-f8cccdf81471.html, 2023-04-10.

  12. 12.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我市5家单位获批江苏省第十三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EB/OL]. http://nync.lyg.gov.cn/lygnyxxw/csdt/content/e50c451f-3de0-48eb-a88c-a9f888707228.html, 2023-04-14.

  13. 13. 连云港市统计局. 连云港市生活环境持续改善[EB/OL]. https://www.lyg.gov.cn/zglygzfmhwz/sjdt1/content/72b0a5e2-9d0c-428a-8da2-8ceb411613f0.htm, 2021-08-26.

  14. 14. 连云港引入“源头活水”建立健全教育编制使用3年4390名编制教师奔赴教学一线[EB/O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UNTDAIB05345ASA.html, 2022-01-27.

  15. 15. “奋进新港城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EB/OL]. https://www.lyg.gov.cn/zglygzfmhwz/xwfbh/content/4ab878eb-24e9-4d2f-bb29-3f0ab05c6d8e.shtml, 2022-09-02.

  16. 16. 新浪财经. 看连云港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实体经济[EB/OL].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3-09/doc-imykfkcf3204879.shtml, 2023-03-09.

  17. 17. 连云港“十三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EB/OL]. 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lianyungang/202102/t20210226_6992048.shtml, 2021-02-26.

  18. 18. 连云港实施“1221”工程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N]. 新华日报, 2022-10-28(6).https://xh.xhby.net/pc/con/202210/28/content_1125793.html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