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1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6045 , 8 pages
10.12677/TCM.2022.115131

海派中医朱氏妇科关于冲任学说的研究与应用

谭嘉凤1,林响1,2,陈海勇1,2,赵佳1,2,董莉3,朱南孙1,3,孟炜1,2

1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海派朱氏妇科流派基地(香港分中心)朱南孙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香港

2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8月10日;录用日期:2022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21日

摘要

朱氏妇科乃上海杏林一大流派,由朱南山先生创立,朱小南先生承传,朱南孙教授发扬光大。朱南孙教授系上海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第三届国医大师。本文旨在探索海派朱氏妇科关于冲任学说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中医朱氏妇科,朱小南,朱南孙,冲任二脉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ong-Ren” Theory in Zhu’s TCM Gynaecology

Kar Fung Tam1, Xiang Lin1,2, Haiyong Chen1,2, Jia Zhao1,2, Li Dong3, Nansun Zhu1,3, Wei Meng1,2

1Hong Kong Branch of Zhu’s School of Gyne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Shanghai Workstation of Zhu Nansun, National 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3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Aug. 10th, 2022; accepted: Sep. 13th, 2022; published: Sep. 21st, 2022

ABSTRACT

Zhu’s Gynaecology is a major school of thought in Shanghai TCM gynaecology, founded by Mr. Zhu Nan-shan and inherited by Mr. Zhu Xiao-nan. Current third generation successor Professor Zhu Nan-sun, the third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sters appointed, develops and takes Zhu’s Gynaecology to a new heigh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Zhu’s gynaecology on “Chong-Ren” (Conception & Throughfare Vessels) Theory.

Keywords:Zhu’s Gynaecology, Xiaonan Zhu, Nansun Zhu, Chong-Re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背景

奇经之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冲脉在其走行线上广聚脏腑之血,故有冲为血海之说。任脉行于人体前部正中线,一切阴血津液归任脉总司,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冲任二脉主司女科,故冲任失调系妇科经带胎产诸病之核心病机。调理冲任为历代妇科医家所倚重之策。然关于冲任用药的分类应用,继叶天士后,鲜有论述。纵观历史,能够系统研究整理者,海派中医朱氏妇科绝对有浓重色彩。

著名海派中医朱氏妇科关于冲任与妇科疾病关联的梳理,对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的系统阐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朱南山的启蒙下,朱小南先生通过研究古籍,详细把奇经用药整编归类;朱南孙教授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冲任与妇科病机,制定了冲任虚实用药分类原则。

2. 关于冲任系统用药的整理分类

朱小南先生在其论文《冲任探讨》中,把冲任二脉,与脏腑气血及其他经络的生理病理相结合,指出二者为病,可相互影响,形成妇科诸疾。朱先生根据《本草纲目》、《得配本草》、《女科要旨》、《临证指南医案》、《傅青主女科》等多本名著,整理了冲任归经用药,并提出部分补冲任药,如鹿茸、紫河车、覆盆子等对妇女生殖系统的功能,与所含药物类激素样物质有关,临床应用可见,闭经病人宫颈黏液羊齿状植物叶样结晶复现 [1]。

朱氏将冲脉用药归纳分类为:补冲气、补冲血、降冲逆、固冲脉四类。补冲气之药物有:鹿茸、紫河车、紫石英、杜仲、肉菘蓉、枸杞子、巴戟天等;补冲血之药物有当归、川芎、丹参、鳖甲;降冲逆之药物有:槟榔、木香;固冲脉之药物则有:莲子、山药。

朱氏将任脉用药归纳分类为:补任气、补任血、固任脉三类。补任气药物有:鹿茸、紫河车、覆盆子等;补任血药物有:丹参、龟甲;固任脉药物有:白果、芡实、补骨脂等。

总结历代调理冲任的专方包括:《济阴纲目》记载之四物汤、内补丸、茸附汤、伏龙肝散、秦桂丸、断下汤诸方;《王氏医案译注》的温养奇经方(龟板、鹿角霜、当归、茯苓、枸杞、菟丝、赤芍、肉苁蓉等)、《医方考》中的龟鹿二仙胶等。

此外朱小南先生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调经卷中的理论,针对奇经虚实病证,从临床实践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若属奇经实证,治疗初期,当以辛香温散之药,通经络之气,常应用《韩氏医通》的青囊丸(香附、乌药)加减。如兼见瘀结,轻者可用草木之品如桃仁、红花、或桂枝茯苓丸之类活血祛瘀;重者则须运用虫类丸散如抵当丸、大黄䗪虫丸等。若辨证属奇经虚证,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收效;治疗常应用鹿角霜、鹿茸、紫河车、阿胶、龟甲、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益肾填精。

3. 关于冲任常用药物临床实践应用

朱南孙教授秉承先训,根据冲任损伤是妇科重要病机的原则,临床实践中为辨证治疗妇科病,提出了重要冲任分类药物运用的治疗方法 [2]。临证按月经周期冲任气血的盛衰变化,把填补冲任之药物和疏通冲任之药物分类、组合 [3]。用药实属精专有据 [4]。

3.1. 调补冲任虚证药物

冲任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临床辨证分为冲任不足和冲任不固两类。冲任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或阴精亏虚,血枯经闭;或生长发育不足,或早衰、早老。冲任不固,则经血失摄漏下或坠胎、小产、滑胎、早产。故治疗上,虚证当培补冲任,填精养血。

临床常用于补冲任阳虚的药物有:鹿角片、紫河车、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紫石英等。鹿角片、紫河车均属温性血肉有情之品,能峻补精血。现代药理提示,鹿角片有提高血细胞数量,延长凝血时间作用 [5]。此外,鹿角片、紫河车 [6] 和巴戟天 [7] 均具有类性激素作用,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仙茅配仙灵脾,意取二仙汤,能兴阳道,补肾阳。研究表明,仙茅能提高子宫雌激素受体表达 [8],但大剂量可引起生殖毒性,故须中病即止 [9]。仙灵脾性质温润,能增加卵泡数目,上调血清AMH水平,预防卵巢早衰 [10]。紫石英暖宫镇心,药理提示能兴奋卵巢,促进卵巢分泌和子宫发育 [11]。

临床常用于冲任精血亏虚的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桑葚子、五味子等。意取五子衍中丸,益精补肾。动物实验提示,枸杞多糖的抗氧化功能,可对抗生殖损伤 [12]。菟丝子能促进性腺轴功能,增加卵泡数目和提高激素水平 [13];同时能增加早孕滋养层细胞的增值活性,起到安胎作用 [14]。覆盆子水提液能提升雄鼠睾酮水平 [15] 其丰富的锰和锌含量,可促进性激素合成和生殖器官发育 [16]。

熟地黄、当归均为调经要药。意取四物汤,补血活血调冲任。近代研究发现,优势侧卵巢血流阻力相对较低,血流速度偏高,提示充足的卵巢血供,有利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出 [17]。药理证实,熟地黄和当归均可提高机体造血功能 [18];熟地黄还能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19];而当归则能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活动,调经止痛 [20]。

石楠叶、石菖蒲、蛇床子为朱氏在妇女絪缊期应用之要药。《医林纂要》谓石楠叶:「润肾补肝,壮命门火。」石菖蒲芳香醒脑,祛痰开窍,能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1]。朱南孙教授临床衷中参西,认为石菖蒲可调节性腺轴功能 [22]。药理表明,蛇床子能增加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上调血清性激素水平 [23]。三药合用,能促排卵、兴性欲;常用于治疗性欲淡漠、无排卵性不孕患者。

临床常用于固摄冲任中药包括:黄芪、党参、桑螵蛸、海螵蛸、茜草等。朱南孙教授认为,参芪配伍温肾助阳药,临床有改善黄体功能的效果 [24],常用于气虚所致之崩漏、胎漏、滑胎诸病。海螵蛸收涩止血,桑螵蛸固肾缩尿;两药若再配伍活血化瘀药,能治疗漏下不止,且止血不留瘀。研究提示,桑螵蛸可促进膀胱平滑肌及尿道括约肌收缩,故有缩尿止遗作用 [25]。海螵蛸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能缩短凝血时间 [26];临证常伍茜草炭同用,意取「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增强止血功能。药理表明,茜草炒炭后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有效缩短凝血时间 [27]。

此外,朱氏亦常用山药、山茱萸、芡实、莲须、金樱子、煨肉果、香椿白皮等,治疗脾肾不足之带下量多、经行泄泻诸症 [28]。

3.2. 梳理冲任实证常用药物

冲任实证的形成,多因寒凝、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脉络所致。邪阻冲任,不通则痛。通利失司,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血不归经,妄行崩下。治疗上,实证当疏理冲任,祛邪行滞。

常用疏理冲任实证中药有:乌药、柴胡、香附、广郁金等。然肝之疏泄有度,与冲任通畅关系密切。乌药行气止痛,温经散寒,柴胡疏肝解郁,香附气病总司,三药均入肝主气;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之妇科疾病。药理研究表明,柴胡 [29]、香附均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抗抑郁作用。此外,香附还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调经止痛 [30]。郁金为血中气药,活血消胀;药理提示有抗抑郁,抗肿瘤及抗凝血作用 [31]。

常用疏利冲任药物有:丹参,益母草、蒲黄、血竭、三七等。丹参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研究指出,丹参能降低血粘度和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并通过降低前列腺素水平,抑制子宫收缩,发挥止痛功能 [32]。药理显示益母草可双向调节子宫平滑肌活动,并促进子宫内膜复旧 [33]。临证常伍泽兰、卷柏、丹皮、赤芍等治疗血滞经闭。

蒲黄、血竭、三七均有活血止血的双向调节功能。朱南孙教授临床治疗血瘀证尤擅用蒲黄,取其「生行,炒止」之功。研究表明,蒲黄能增强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促进子宫发育 [34];并通过调节血脂水平和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蒲黄炒炭后,抗凝血的化学成分降低,其止血功能即增强 [35]。血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但随着浓度增加,凝血时间反缩短,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内源性凝血途经有关 [36]。熟三七能补血,提高机体造血功能。低剂量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增强血小板生成及聚集;但中高剂量却反降低血黏度,多靶点抗血栓形成 [37]。

4. 从冲任入手调治不孕症

肾气亏虚,冲任失调,阴精不足,则卵子不长;阳气衰弱,则排卵无力;痰湿瘀阻胞脉,则两精难以相合成孕。朱南孙教授治疗不孕症,审因辨证,先分虚实 [38]。冲任欠盛,多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及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针对虚证,首要调经,重建排卵功能。朱教授提醒气虚亦可致胞络欠畅,故常酌加理气行血之品,帮助推动输卵管规律蠕动及伞端拾卵 [39]。邪阻冲任,多见于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针对实证,当先治病,使胞宫胞络通畅;再予补益。邪去后以清养为主,同时配伍健脾助运药,避免厚味峻补,以防滋腻滞胃 [40]。

朱南孙教授秉承“种子必先调经”古训,临证善于分时治宜 [41]。所用中药与调补冲任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经后期血海空虚之时,注重充养冲任;常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滋血调补冲任,帮助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增厚。排卵前重阴转阳,宜用温肾益气之品,通络促排助孕。如见气郁络滞,经前期着重疏肝理气,通利冲任;行经期则顺势下滞,活血通经,使经来畅顺,荡涤瘀血浊气。若经顺无特殊,经前期以固冲补肾安胎为主;经行则可任其自然,暂停用药。

4.1. 朱氏妇科「补肾活血方」

「补肾活血方」是朱氏妇科治疗卵巢早衰之验方。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巴戟天、淫羊藿补冲任温肾助阳,共为君药。黄芪、党参、当归、丹参益气生血,共为臣药。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益精填髓,共为佐使。全方滋天癸、养精血、固肾安胎以助孕。临床单用「补肾活血方」或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症」患者,能有效改善子宫血流,提高活产率至~90% [42]。

4.2. 朱氏妇科「调经促孕方」

「调经促孕方」是朱氏妇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之验方。此方是在「补肾活血方」的基础上,去紫河车及丹参,加石楠叶、石菖蒲、蛇床子,川芎等四药组成。多用于排卵前,有通络促排卵功效。经前期去上四药,加续断和桑寄生,有助支持黄体功能。临床观察应用「调经促孕方」治疗WHO (世界卫生组织) II-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现其促排卵率与克罗米芬相约,并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 [43]。

4.3. 朱氏妇科「蒲丁藤酱消炎汤」

「蒲丁藤酱消炎汤」是朱氏妇科治疗因炎症导致输卵管阻塞不孕之验方 [44]。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红藤、败酱草排脓化瘀;川楝子、刘寄奴、延胡索行气通络;三棱、莪术破瘀消积、生蒲黄凉血化瘀。全方清中有化,消炎止痛;常与马鞭草、留行子、路路通、丝瓜络、苏噜子等同用,加强行滞疏通冲任之效 [45]。临床单用「蒲丁藤酱消炎汤」或联合西药治疗非淋性慢性盆腔炎患者,能明显改善炎症及腹痛症状 [46]。

5. 从冲任入手调治痛经

邪阻冲任,不通则痛;冲任失养,不荣则痛。朱教授总结痛经病机为「内外合因,冲任瘀阻」。临床中实证多于经期前或行经初期用药,借以顺势化散邪实,通利冲任;虚证则平时调补,正气恢复则经痛自消。目前在现代医学中,功能性痛经、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是常见病证。

「加味没竭汤」是朱南孙教授参考夺命散、失笑散等化裁而成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方中以血竭化膜散瘀为君;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为臣;三棱、莪术破血祛瘀,乳香、没药化瘀止痛,且四药为佐;生山楂、青皮化积行滞,共为使药。痛甚者,加延胡索、刘寄奴、石见穿。量多者,去三棱、莪术;改用蒲黄炭、山楂炭,并酌加三七、仙鹤草、大黄炭合炮姜炭等,以防祛瘀过度成崩。临床应用「加味没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能有效降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及改善经行下腹坠痛症状 [47]。是通调冲任的有效方剂。

6. 从冲任入手调治崩漏

崩漏核心病机为虚、热、瘀,其冲任不固,则气不摄血;热扰冲任,则血海不宁;瘀阻冲任,则血不归经。《丹溪心法附余》:「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朱南孙教授强调,塞流必须慎审病源;治宜通涩并举,使瘀散脉通,则出血自止。有鉴崩漏证候错杂,临证「通、涩、清、养」须兼而用之,选择具有双重作用的“止血”药灵活运用;并同时扶正固冲,填补血海空虚 [48]。

「将军斩关汤」是朱氏治疗崩中漏下之验方。方中大黄功效峻猛,有将军之称;熟用能祛瘀,推陈出新,且无泻下通便之虞。炮姜炭守而不走,温经止血。两药寒热攻守相配,且能相互制衡。三七粉、失笑散化瘀止血;益母草配仙鹤草通养止血;茜草伍桑螵蛸、海螵蛸凉血固冲。全方通涩并举、清养同用,祛瘀生新,使冲任之血归位而安和。临床观察56例应用「将军斩关汤」治疗功能失调子宫出血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4% [49]。

7. 从冲任入手调治症瘕

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属中医癥瘕范畴。邪阻冲任,聚为癥瘕;正虚易生瘤,瘤生又伤正;病机本虚标实。朱南孙教授强调治疗症,须按体质强弱,分时施治。青壮实多者,可攻之散之;老弱正虚者,七补三消,衰其大半而止。非经期着重化瘀消癥,寓补于消,使攻不伤正;经期着重通涩并举,止血不留瘀,使经来畅顺。常用生蒲黄、刘寄奴、石见穿、赤芍、三棱、皂角刺、海藻、夏枯草等软坚散结;以白术配莪术,攻补结合,补不留瘀 [50]。

「紫蛇消瘤断经汤」是朱南孙教授循「五旬经水未断,应断其经水,癥结自缩」原则创立,是用于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之验方。方中紫草有抗雌激素作用,可促进绝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清热解毒、抗癌散结;夏枯草、寒水石平肝泻火;旱莲草滋阴止血;大小蓟止血化瘀,可防冲任瘀阻量多。动物实验表明,紫蛇消瘤断经汤能调整内分泌水平,上调PTE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子宫肌瘤生长 [51]。临床应用「紫蛇消瘤断经汤」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能有效减少月经出血量 [52]。

8. 结论

朱南孙教授临床辨证重视冲任,提出「从、合、守、变」四大辨证治疗原则,从纠正冲任动静失衡入手:常以静药制动疾、以动药制静疾;反治以静制静、以动制动;动静不均则补消结合、通涩并举;或守方守法;或随症变通。临证随月经周期变化,组合补益或通利冲任药,分时治宜 [53]。

综上所述,纵观朱氏妇科的冲任调补用药,充分体现了哲学辩证法,既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又重视个体差异,审因辩证,动静结合、四诊合参,因此临床疗效卓著。对中医妇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引用

谭嘉凤,林 响,陈海勇,赵 佳,董 莉,朱南孙,孟 炜. 海派中医朱氏妇科关于冲任学说的研究与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ong-Ren” Theory in Zhu’s TCM Gynaecology[J]. 中医学, 2022, 11(05): 906-91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2.115131

参考文献

  1. 1. 朱小南. 妇科经验选[M]. 上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2. 刘蔚霞. 冲任学说在中医妇科中运用探微[J]. 中医研究, 2007, 20(5): 11-12.

  3. 3. 潘明, 孟炜, 董莉, 谭蕾, 许江虹, 姜琳. 朱南孙从冲任调治月经病经验谈[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 41(10): 16-17.

  4. 4. 黄晖. 浅谈朱南孙对闭经的辩治与用药[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8, 7(3): 19-21.

  5. 5. 李娜, 胡亚楠, 王晓雪, 景田园, 刘桂霞, 杜新磊, 王平. 鹿角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21, 44(7): 1774-1780.

  6. 6. 郭广英, 刘家安. 紫河车功效及药理作用探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11): 77-78.

  7. 7. 王寅, 张巧艳. 巴戟天雌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3): 527-528.

  8. 8. 高静, 张景明. 仙茅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应用概述[J]. 中医文献杂志, 2019, 37(5): 65-67, 72.

  9. 9. 尹佳, 刘会会, 强明敏, 高宇勤. 仙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25): 32-36.

  10. 10. 龚华乾, 高敏, 柴艺汇, 苗得庆, 吴雍真, 李倩, 陈云志. 淫羊藿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38(4): 75-78.

  11. 11. 朱传静, 常琳, 康琛, 李曼玲, 罗永明. 紫石英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4): 306-311.

  12. 12. 王恒泉, 柴茹, 周健, 杨惠芳. 枸杞多糖对2,4-二氯苯氧乙酸所致雌性大鼠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 38(11): 1270-1277.

  13. 13. 张伟, 陈素红, 吕圭源. 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4): 808-811.

  14. 14. 张新轩. 菟丝子的药学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21, 33(3): 56-59.

  15. 15. 陈坤华, 方军, 匡兴伟, 莫启忠. 覆盆子水提取液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9): 560-562.

  16. 16. 段凌燕, 陈思思, 李永平, 童丽. 基于“补五脏之阴”刍议覆盆子在妇科杂病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 34(5): 24-27.

  17. 17. 徐子宁, 姚洁, 廉华, 赵宏利, 马娴.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估35岁以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卵巢血流灌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6): 481-484+522.

  18. 18. 严斐霞, 谢永艳, 陈畅, 郭俊伸, 周子寅, 吴毅, 黄丽萍.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10): 2493-2495.

  19. 19. 阙晓慧, 桂蜀华, 钟清元, 于兵兵, 林好. 不同炮制程度地黄对小鼠卵巢的影响及其寒热药性相关成分分析[J]. 中成药, 2021, 43(11): 3222-3226.

  20. 20. 马艳春, 吴文轩, 胡建辉, 段莹, 范楚晨, 冯天甜, 王旭, 吴修红.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2, 50(1): 111-114.

  21. 21. 石坚宏, 姬丽婷, 骆启晗, 余红霞, 黄硕, 李昌煜. 石菖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21, 43(5): 1286-1290.

  22. 22. 黄兆强. 朱南孙辨治闭经的经验[J]. 国医论坛, 1992(1): 18-20.

  23. 23. 宋宜蕾, 侯雪芹, 郝吉福. 蛇床子现代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9, 9(6): 58-63.

  24. 24. 黄兆强. 朱南孙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J]. 陕西中医, 1987, 8(11): 500-501.

  25. 25. 胡长效, 朱静. 中药桑螵蛸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07(5): 77-79.

  26. 26. 范薏淇, 赵嫣虹. 海螵蛸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4): 47-48.

  27. 27. 李海峰, 肖凌云, 张菊, 王红雨, 韩文静, 黄泽波. 茜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6, 39(6): 1433-1436.

  28. 28. 黄兆强. 朱南孙治疗妇科病常用药对举隅[J]. 江苏中医, 1990(11): 33-36.

  29. 29. 李月阳, 里根平, 董盛, 冯冠强. 柴胡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OL]. 海南医学院学报, 1-15. https://doi.org /10.13210/j.cnki.jhmu.20210514.005, 2022-09-08.

  30. 30. 潘少斌, 孔娜, 李静, 王晓, 赵金, 张永清, 李佳. 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 21(10): 1429-1434.

  31. 31. 李泽宇, 郝二伟, 杜正彩, 曹瑞, 陈锋, 莫柳英, 吴东阳, 侯小涛, 邓家刚. 桂郁金研究进展及基于质量标志物的保肝、抗肿瘤机制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7): 1739-1753.

  32. 32. 冯科冉, 李伟霞,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陈毓龙, 李琨, 唐进法.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2, 53(2): 609-618.

  33. 33. 谢晓芳, 陈俊仁, 李刚敏, 彭成. 益母草对子宫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9): 1263-1266.

  34. 34. 陈瑾, 郝二伟, 冯旭, 宋舸, 张铁军, 刘昌孝, 侯小涛, 邓家刚. 蒲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19, 50(19): 4729-4740.

  35. 35. 胡立宏, 房士明, 刘虹, 刘洋, 张晗. 蒲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2): 136-140.

  36. 36. 张丽, 王绪平, 黄孝闻, 吴人杰, 张扬, 寿旦. 血竭及龙血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 36(20): 2605-2611.

  37. 37. 刘雅梅, 刘静君. 三七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30): 32-35.

  38. 38. 蔡颖超, 谷灿灿, 何珏, 胡国华. 朱南孙调经助孕经验[J]. 河南中医, 2017, 37(8): 1353-1355.

  39. 39. 张静, 郭慧宁, 张蔚苓, 胡国华. 朱南孙促卵助孕汤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4): 639-641.

  40. 40. 赵莉, 张飞宇, 张婷婷. 朱南孙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09, 41(6): 5-6.

  41. 41. 尚云. 朱南孙治疗不孕症的经验[J]. 中医杂志, 1988(6): 17-18.

  42. 42. 谈媛, 王磊, 王轲, 姚笛, 俞而慨, 张勤华. 朱南孙教授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6): 117-120

  43. 43. 蒋卓君, 黄宏丽, 董莉. 国医大师朱南孙调经促孕方治疗II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2): 1197-1200.

  44. 44. 林倍倍, 董莉. 国医大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7): 3035-3037.

  45. 45. 许江虹, 孟炜. 补泻兼施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 41(11): 1-2.

  46. 46. 廖维, 朱南孙, 陆妙君, 卢敏. 蒲丁藤酱消炎汤加阿奇霉素治疗非淋性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12): 2357-2358.

  47. 47. 朱南孙, 黄晖, 陈惠林. 加味没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对前列腺素及相关因素的影响[J]. 中医杂志, 1994(2): 99-101+68.

  48. 48. 胡国华. 通涩清养止血四法——朱南孙治疗妇女出血病证的经验[J]. 天津中医, 1994(2): 5-6+13.

  49. 49. 关海霞, 廖维, 陆妙君. 将军斩关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J]. 河北中医, 2010, 32(6): 842.

  50. 50. 赵莉, 曹琛, 赵莉, 朱南孙. 朱南孙治疗子宫肌瘤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6): 1-2+18.

  51. 51. 何晓霞. 朱南孙运用紫蛇消瘤断经汤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20, 52(2): 189-191.

  52. 52. 吴中恺, 赵莉. 紫蛇消瘤断经汤对肝旺肾虚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伴月经过多的改善作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2(3): 38-41.

  53. 53. 孟炜, 董莉, 谭蕾, 刘巧莲. 朱南孙教授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12): 2165-216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