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2609 , 8 pages
10.12677/ASS.2022.116306

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网络利他 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王顺,曹呈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22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13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20日

摘要

目的:考察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感戴的中介作用和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戴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39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将中介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后,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 = 0.18, p < 0.001);2) 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显著预测感戴(β = 0.48, p < 0.001),感戴能够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β = 0.30, p < 0.001);3) 将调节变量纳入模型后,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项能够显著预测感戴(β = −0.11, p < 0.01)和网络利他行为(β = 0.11, p < 0.01)。结论: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也能通过感戴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网络利他行为,感戴,网络社会支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Moderated Mediator Model

Shun Wang, Chengxu Cao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Apr. 30th, 2022; accepted: Jun. 13th, 2022; published: Jun. 20th, 20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lief in a just world on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discus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ratitud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network social support. Methods: 390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 Gratitude scale, network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scale. Results: After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are included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β = 0.18, p < 0.001). Belief in a just world ca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 gratitude (β = 0.48, p < 0.001), and gratitude ca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β = 0.30, p < 0.001). After the moderating variable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moderators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gratitude (β = −0.11, p < 0.01)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β = 0.1, p < 0.01). Conclusio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can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can also positively predict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through gratitude, 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plays a moderating role.

Keywords:Belief in a Just Worl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Gratitude, Network Social Support,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是一种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它涵盖了一系列旨在造福他人而非自己的行为,如帮助、安慰、分享和合作 [1]。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手机和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载体,网络利他行为作为现实利他行为的线上延伸也随之出现。网络利他行为(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IAB)是指在互联网上没有奖励期望和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2],如在视频网站分享学习资源,在社交网站为别人解疑答惑等。有研究者指出,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匿名性,人们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网络利他行为对于高中生道德意识的提高、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 BJW)是指个体相信世界对于自我和他人都是公正的,当前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会在未来得到补偿,并且过程和结果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公正的 [5]。根据公正世界信念假说 [6],个体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得到他们应得的,这种信念对个体来说不仅是一种基本需要,还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促使他们相信世界中的人们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行为正当的人会获得奖赏。因此,越是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人,越会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得到奖赏 [7]。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也发现,公正世界信念高的个体会做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 [8]。

公正世界信念高的个体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9]。感戴是一种积极情绪 [10],是指个体用感激的情绪对使自己获得积极体验和帮助的他人恩惠予以认可与回应,具有感戴性格的人对发生在他们生命中的好事心存感激,并承认如果没有他人的贡献,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11]。根据感戴的拓宽建构理论 [12],感戴能够拓宽人们的瞬时思想、行动习惯,帮助个体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如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等;当个体意识到另一个体有意做出有益于自己的举动时,心中产生感激之情,激发进一步的利他行为。所以,我们提出假设H1:感戴是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变量。

感戴中介了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但这一中介过程可能受到其他变量的调节。个体接受帮助的经历会对此后的利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网络利他行为是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助人行为,那么个体在网络接受帮助的经历可能会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因此,将网络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纳入本研究,以阐明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作用机制。网络社会支持是指在网络交往中,个体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被尊重、理解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3],能够有效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 [14]。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感戴水平 [15],即社会支持也是个体感戴水平的重要保护因子。由此我们提出假设H2:网络社会支持可能调节公正世界信念和网络利他行为间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感戴)。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感戴和网络利他行为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社会交换论、感戴的拓宽建构理论与道德情感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见图1),以期为科学引导高中生网络利他行为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指导。

Figure 1.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gratitud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network social support

图1. 感戴的中介作用及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假设模型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某中学的高二年级发放问卷,共有413名同学填写问卷,有效问卷为390份,问卷有效率为94.43%。其中男生169人(43.3%),女生221人(56.7%);独生子女27人(6.9%),非独生子女363人(93.1%)。

2.2. 研究工具

2.2.1.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本量表由苏志强等人 [16] 修订。包含13个项目,分为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两个维度,前6个项目测量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后7个项目测量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采用6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6表示“完全同意”,将所有项目得分相加表示公正世界信念水平。本次测量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3。

2.2.2. 感戴量表

采用董霞 [17] 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量表。量表共14个项目,包含感戴深度、感戴频度、感戴广度和感戴密度四个维度,其中第5、8、9题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5点计分,将所有项目相加表示感戴水平,得分越高表示感戴水平越高。本次测量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1。

2.2.3. 网络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由梁晓燕 [18] 编制。共23个项目,分为信息、友伴、情感和工具性四种支持。量表采用5点计分,将所有项目相加表示网络社会支持水平 。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6。

2.2.4. 网络利他量表

本量表由郑显亮 [19] 编制的。量表共26个项目,包含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网络提醒四个维度。量表采用1~4点计分,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程度,将所有项目相加表示网络利他行为水平。本次测量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63。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使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和SPSS的process宏程序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排除问卷法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将4个量表包含的所有项目纳入探索性因素分析,未旋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1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的变异量为26.067%,低于临界值40%,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变量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对公正世界信念、感戴、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公正世界信念与感戴、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感戴、网络利他行为亦相关显著。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principal variables

表1. 各主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 [20] 的建议,对自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有研究者指出 [21],网络利他行为会受到性别影响,所以本研究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5000次,设置95%的置信区间,分两步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第一步,首先应用SPSS的宏程序process进行简单中介效应的检验,选择model4检验感戴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在控制性别变量后,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32, t = 6.82, p < 0.001);将公正世界信念、感戴同时纳入回归方程后,公正世界信念仍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18, t = 3.42, p < 0.001);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48, t = 10.84, p < 0.001);感戴也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30, t = 5.82, p < 0.001);此外,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和感戴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感戴在公正世界信念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ab/(ab + c’) = 45%。

Table 2. Mediating effect test of gratitude

表2. 感戴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二步,选择model8检验网络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的调节效应。在控制性别变量,将网络社会支持纳入模型后,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感戴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 −0.11, t = −2.92, p < 0.01),这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对“公正世界信念→感戴→网络利他行为”这一中介的前半路径起调节作用。同时结果还显示,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 0.11, t = 3.05, p < 0.01);这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对“公正世界信念→感戴→网络利他行为”这一中介的直接路径起调节作用。

Table 3.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test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了清晰地揭示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按正负一个标准差(M ± 1SD)对其进行高、低分组,进行简单斜率分析。当网络社会支持较低时,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感戴(β = 0.51, t = 8.98, p < 0.001);当网络社会支持较高时,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的正向预测作用降低(β = 0.30, t = 5.20, p < 0.001),如图2所示。当网络社会支持较低时,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直接效应不显著(β = −0.03, t = −0.46, p > 0.05);当网络社会支持较高时,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β = 0.18, t = 3.12, p < 0.01),见图3

Figure 2.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network social suppor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path

图2. 网络社会支持在前半路径的调节作用

Figure 3.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network social support in the direct path

图3. 网络社会支持在直接路径的调节作用

4. 讨论与分析

4.1. 感戴的中介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也就是说,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的高中生,其也会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和以往大学生 [22]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感戴在中介模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公正世界信念不仅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还通过感戴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根据认知情绪理论,个体之所以会对相同的刺激情景产生不同的情绪,主要是源于认知的差异。公正世界信念高的高中生相信当前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会在未来得到补偿,同样也认为当前受到的恩惠应该在未来给予回报,这种认知促使他们产生感戴情绪,进一步提升感戴水平。感戴的拓宽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拓宽人的思想脚本,建立较为持久的个人资源的能力,感戴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在拓宽个体的瞬时思想和行动准备后,能够在网络交往中与他人保持良好互动,同时也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做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经常讲述一些公平正义类的故事,来增加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戴情绪,以此促进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

4.2. 网络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

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感戴在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之间所起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受到了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验证了假设H2。但是与假设不同的是,公正世界信念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负向预测高中生的感戴水平。

首先,网络社会支持对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网络社会支持较高时,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而网络社会支持较低时,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公正世界信念高的高中生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和生活中的事件是公正的,每个人都会得到他们应得的。那么,在高网络社会支持条件下,个体在网络中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公正世界信念的高低会对他人的帮助产生不同的评价,进而影响网络利他行为。而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在网络中的得到的帮助也较少,因此公正世界信念的高低并不会对网络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网络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前半路径的调节效应得到支持,但本研究一个有趣的发现是,随着网络社会支持水平的升高,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小。符合“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的排斥假说 [23],这可能是由于低网络社会支持的高中生,在网络上得到的帮助较少,其感戴水平更可能受到自身认知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低网络社会支持下,公正世界信念更能显著正向预测感戴。研究结果表明,当网络社会支持较高时,提升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水平的增加相对较少,这让我应该注意,当个体网络社会支持较低时,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提升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能有效增加感戴水平,进而提高网络中的助人行为。

5. 结论

综上,在本次调查中,公正世界信念能够通过感戴预测高中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感戴的中介作用。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增加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的预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但降低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的预测作用。

文章引用

王 顺,曹呈旭. 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 Moderated Mediator Model[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6): 2242-224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6306

参考文献

  1. 1. Jiang, H., Chen, G. and Wang, T. (2017)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in a Sample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of Gratitude and Self-Estee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4, 493-498.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6.09.005

  2. 2. Zheng, X.L., et al. (2018) Mediating Role of Self-Concorda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u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12, 1-7. https://doi.org/10.1017/prp.2017.14

  3. 3. Wallace, P. (2001)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9-223.

  4. 4. 梁芹生.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37(23): 24-26.

  5. 5. 卢正正. 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

  6. 6. Lerner, M.J. (1965)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Performer’s Reward and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 355-360. https://doi.org/10.1037/h0021806

  7. 7. Zuckerman, M. (1975)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31, 972-976. https://doi.org/10.1037/h0076793

  8. 8. 郑显亮, 谢方威, 丁亮, 等.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182-189.

  9. 9. Dzuka, J., et al. (2002)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of Slovak Unemployed Adolescents: The Impact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 732-757. https://doi.org/10.1111/j.1559-1816.2002.tb00240.x

  10. 10. 刘建岭. 感戴: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05.

  11. 11. Mccullough, M.E., Emmons, R.A. and Tsang, J.-A. (2002)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 112-127.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2.1.112

  12. 12. Fredrickson, B.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18-226.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6.3.218

  13. 13. 梁晓燕, 刘华山. 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的结构探索[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2): 83-87.

  14. 14. 刘勤为, 徐庆春, 刘华山, 等.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4): 426-434.

  15. 15. 朱蕾, 卓美红. 积极归因与大学生感戴: 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11): 79-82.

  16. 16. 苏志强, 张大均, 王鑫强.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修订及在大学生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6): 561-563.

  17. 17. 董霞. 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8. 18. 梁晓燕, 魏岚.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测评初探[J]. 心理科学, 2008, 31(3): 689-691.

  19. 19. 郑显亮.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0. 20. 温忠麟, 叶宝娟.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 竞争还是替补[J]. 心理学报, 2014, 46(5): 714-726.

  21. 21. 郑显亮, 顾海根. 国内外网络利他行为研究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4): 19-23.

  22. 22. Wang, H.X., Wang, Y.H., Nie, J., et al. (2021)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son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21, Article ID: 105841. https://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20.105841

  23. 23. Stevenson, F. and Zimmerman, M.A. (2005) Adolescent Resilienc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Risk.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26, 399-419.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ublhealth.26.021304.14435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