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1740 , 5 pages
10.12677/ML.2022.105132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电影字幕翻译: 以《长津湖》为例

黄铭铬,莫为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4月18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26日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响亮的号召,本文拟以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长津湖》的字幕翻译为考察对象,立足于加强网络视听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借助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赏析和探究,通过实例分析证验非语言模态对于语言模态的强化、补充以及协同作用,进而指出电影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其意义的充分传递有赖于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字幕翻译应当综合考虑多重符号因素以诠释《长津湖》的叙事策略和建构性意义,引导观众在再现的历史空间中体认植根于另一文化语境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在跨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走向世界。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

A Case Study of the Subtitle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From Multi-Modal Perspectives

Mingge Huang, Wei M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pr. 18th, 2022; accepted: May 19th, 2022; published: May 26th, 2022

ABSTRACT

“Tell China’s stories well, make the voice of China heard” is a vibrant call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intends to take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a film themed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era of network audio-visual media, this paper uses Zhang Delu’s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appreciate and explore the film from four aspects of culture, context, content and expres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strengthening, complementing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non-linguistic modes on linguistic mod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ilm, as a typical multi-modal discourse, fully conveys its meaning depending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modes and non-linguistic modes. Therefore, subtitle translation shoul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multiple symbolic factors to interpret the narrative strategy and co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and guide the audience to recogniz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rooted in another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historical space reproduced,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red culture to the world in the contex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ubtitl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交际模式。单一的语言媒介逐渐被由语言、图像、声音等构成的复杂媒介所取代 [1],过去围绕着话语为中心开展的语篇分析在此影响下逐渐转向对包含非语言符号在内的所有表意资源的分析,例如:语调、手势、面部表情等。它们不仅是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与特定情境下的话语具有相同的意义 [2]。语言学家索绪尔说过,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特殊的符号系统,可以比之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仪式、军用信号等 [3]。换言之,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同样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因此,这种同时兼顾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的话语分析理论就被称之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视听翻译 [4]。影视作品就是典型的多模态话语,需要同时调用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所以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需要将多种模态纳入考虑,使字幕综合传达源语效果。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进行对字幕翻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其如何成功捕捉语言、视觉、听觉等模态语言,以及完美契合电影中的交际场景,在帮助国外观众充分理解电影故事的同时,为以影视作品为载体,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受社会符号学启发,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5] 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理论在2003年由李战子首次将其引入国内,随后朱永生 [6],胡壮麟 [7],张德禄 [8] 等纷纷对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张德禄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其他学者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与归纳,概括为以下四大层面: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文化层面,包括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选择潜势的体裁或者体裁结构潜势;语境层面,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的语境构型;内容层面包括由概念、人际和谋篇三种话语意义和各种模态的表意形体和语法系统以及各个模态组合构成的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表达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本文将运用该理论来探究多模态话语在影视翻译中是如何共同实现语篇意义的。

3.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影《长津湖》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同时与严寒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 [9]。这部电影通过不同模态的协同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整部影片最引人关注的点在于打造了宏大的战争场面,九兵团与美军对战的两场战役中,电影中的战壕、战斗机、遍布的尸体……所有的图像符号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电影中的声音符号也充分刺激了观众们的听觉。手雷爆炸,坦克轰炸,战斗机坠毁的音效都塑造得极为逼真。本文拟分别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的四个层面来考察电影《长津湖》的文本翻译技巧和话语意义的构建。

3.1. 文化层面

在现实生活中,观看电影是很多人了解外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于电影意义的理解和接受。文化层面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最为关键的部分,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必须不仅需要遵守翻译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而且要着重处理好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问题,以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文化层面上达到共鸣。

如在电影开始,伍千里抱着大哥伍百里的骨灰返乡的途中,刘艄公问他罐罐里装的是谁,中文字幕中,伍千里回答是“我哥”,翻译成英文时则直呼其名,变成了“Baili”;同样在后面,三弟伍万里看到二哥伍千里时,叫了声哥,但在英文字幕里是“Qianli”。这种译法完全符合国外的称谓文化,因此在文化层面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再比如司令员宋时轮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鬼”喻指他碰见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习惯于把年龄较小、聪明又有点顽皮的小孩叫做“小鬼”,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亲昵的爱称。因此,译者在这里没有直译成“devil”“ghost”这类在目的语文化中带有鲜明贬义色彩的词汇,而是将其翻译成“boy”,让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在前往中朝边境的列车上,伍万里和余从戎的一段对手戏中还出现了一些方言词汇,诸如“瓜娃子”(little brat)“抄家伙”(grab for a weapon)“不识逗”(serious)等。这些方言被翻译成现代观众听得懂的意思,不仅是为了使观众感受到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同时也向观众呈现出战士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综上,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论是称谓方式还是方言词汇都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以及信念、价值观等构成文化的各类意识形态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因此译者只有把握好文化这一层面,才会使得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实现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观众传达有效信息的目的。

3.2. 语境层面

语境一般是指在语言交际行为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所依赖的上下文言辞关系或者言辞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各种主观因素,如时空环境、对话前提和背景等。胡壮麟在研究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中将语境具体分为上下文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成功的字幕翻译依赖多重语境因素,除了影片中的语境之外,观众的实际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应该考虑在内 [10]。在一定程度上,字幕翻译可能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调整以便于观众理解故事情节。

炮排排长雷睢生劝被罚站的伍万里回去睡觉,但伍万里拒绝了雷排长的好意,表示要接受惩罚,坚持站到天亮。雷排长听后无奈又生气得说到:“你们哥仨,没一个让人省心的。”字幕译成“You and your two brothers are all so stubborn.”此处应该联系之前伍万里为了当兵瞒着父母,自己一个人偷偷跟着二哥来到九兵团,观众大概可以明白伍家三兄弟都是倔脾气,心里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没一个让人省心”在英文中意译对应的是“not easy to do”、“not save worry”、“unsavory”、“difficult”等。语境是指文本的内部环境。译者结合影片语境选择了“stubborn”一词,从伍万里在片中的表情和言辞,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叛逆青年的形象。再比如在长津湖的正面大战中,未来得及装备防寒衣物的第9兵团遇到了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下40℃,心系战士们的司令员宋时轮不禁感叹道:“我们不仅在跟老美较劲,也在跟老天爷较劲啊。”译者将源语译为:“We are not only fighting against the Americans. We are also fighting against God.”“较劲”一词常用的含义是指人与人在某方面竞争,分出个高低胜负,并且侧重于暗地里比较。因此英译过来对应的是“contest”、“compare”、“match”、“have a trial of strength”等,但这里译者综合考虑了志愿军们的处境,选择将其译为“fight against”更能传递出一种昂扬的斗志,更能凸显志愿军们在有着一流装备的敌人面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3.3. 内容层面

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看,内容层面包括话语形式和话语意义。话语意义进一步分为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话语形式是各种非语言因素,例如旁白、背景音乐、动作和音效等等。因此,为了准确传达人物所说的话语的意思,译者应当考虑形式和意义上的相互关系,使它们和字幕互动、互补。

在伍千里返乡见到双亲时便当即双膝跪地,磕头致歉,说“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显然,这是对死亡的一种委婉表达;并且伍千里在说完这句话后流下了一滴眼泪,可见堂堂七尺男儿在回忆起战死沙场的至亲时也不免哀恸,这份骨肉相连的兄弟情谊在短短的一句话,一滴泪,一个神情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译者充分把握了这份情感,突破文本的桎梏,将其意译为“Baili…is gone”,虽简洁却准确得向观众陈述伍百里死了的事实,而且十分巧妙得通过添加省略号的方式传递出说话人内心之难过。还有由于建国初期,新中国仍处于百事待兴的状态,各方面的物资都比较匮乏,所以志愿军没能在沈阳那边拿到充足的御寒衣物,到达中国边境后,连长伍千里就向站长请求支援,以下是两人之间的对话:

伍:“站长,这胳膊哪儿丢的啊?”

站:“锦州”

伍:“老班长”(同时向站长敬了个礼)

站:“拉倒吧。有什么事说”(Cut that out. What do you want? Out with it.)

……

这一片段生动得展现了连长伍千里在人际交往中风趣幽默、灵活多变的特点。伍千里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先同站长寒暄了一番,站长也是个明白人儿,晓得伍连长必定是有事相求,才说出“拉倒吧。有什么事说”。此处的英文字幕根据二人对话的情景语境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句“Out with it.”,配合站长皱眉的表情、步履匆匆的身影,观众可以真切体会到站长对于伍千里套近乎的行为的无奈,刻画了站长直率爽快的性情,整体也产生一种诙谐的效果,印证了在多模态的内容层面,人物的交际行为本身也会传达交际意义,进而补充并且强化单一的语言媒体,促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系统的整体建构,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加深对电影情节的理解。

3.4. 表达层面

根据多模态理论,表达层面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部分。人物对话在表达层面上属于前者,以纯粹的文字符号的形式呈现。而电影中的辅助性元素诸如:电影画面、字幕排列、语音语调等则属于后者的范畴并且往往对影片情节感情色彩和电影内涵的传递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在处理字幕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媒体因素,还要顾及非语言媒体的影响,同时字幕在银屏上停留的时长也要能让观众快速阅读并接收对应的信息,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影者提供良好的观影体验。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当伍万里欲打开车门跳车时,万里长城犹如油画般出现在了眼前,原本吵闹的车厢也瞬间安静下来。蜿蜒巍峨的长城在落日余晖下熠熠生辉,祖国的大好河山需要这万里长城的守护,而满载着志愿军的列车就是万里长城。此刻无需任何语言,只这一个镜头,观众们也自会明白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去打这一场仗。在这一刻,家国情怀高于一切!此外,一镜到底的“血战乱石阵”片段尤为令人悲愤。短短四分钟的镜头,美军居高临下地“戏弄”与志愿军一动不动地潜藏在干涸的河床上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没有任何动作戏,观影者们同样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危险的氛围以及当时敌我双方在军事装备上难以弥补的差距。为了躲避敌方战斗机,志愿军们伪装成“死尸”趴在乱石中,而头顶驾驶两架战机的美军却只因一时兴起,打赌看比谁扫到的尸体多就把他们当成“靶子”乱扫一通。“How about a gun run?”“haha, 10 bucks says I strafe’em better”该处的字幕翻译配合着大荧幕上出现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将敌军泯灭人性的残忍行径展露无遗。

4. 结语

本文以张德禄教授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研究了字幕翻译,并且结合大量的实例详细分析了译者是如何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将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相结合,借由各个符号系统之间的互补或者相互加强的作用合力产生各符号系统本身无法构建的完整的电影语篇意义,从而确保电影的主要内容以及电影背后的情感文化与价值观通过字幕翻译充分地传递给了处于不同语言背景之下的观众。再次,电影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以其为载体也可以很好地推动中国红色文化走上世界大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彰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徐家汇的知识生产与传播”(项目号:2020ELS003)、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青年项目“近代徐家汇汉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21YH05D)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黄铭铬,莫 为.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电影字幕翻译:以《长津湖》为例
A Case Study of the Subtitle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From Multi-Modal Perspectives[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5): 987-99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5132

参考文献

  1. 1. 冯德正, 张德禄, Kay O’Halloran.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 当代语言学, 2014, 16(1): 88-99+126.

  2. 2. Borodo, M. (2015) Multimodality, Translation and Comics.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23, 22 -41.

  3. 3. 曾方本. 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 外语教学, 2009, 30(6): 28-32. https://doi.org/10.16362/j.cnki.cn61-1023/h.2009.06.015

  4. 4. 许勉君. 中国多模态翻译研究述评[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 28(2): 40-46.

  5. 5. Halliday, M.A.K. (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Edward Amold, London.

  6. 6.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https://doi.org/10.16263/j.cnki.23-1071/h.2007.05.034

  7. 7.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10.

  8. 8.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9. 9. 郑学富. 血战长津湖[J]. 红岩春秋, 2021(10): 48-53. https://doi.org/10.16684/j.cnki.hycq.2021.10.010

  10. 10. 吕健, 吴文智.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2(4): 36-3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