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08 ( 2022 ), Article ID: 55224 , 6 pages
10.12677/ML.2022.108238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外交形象

——以《明镜周刊》涉华报道为例(2021~2022)

朱奕淼,陈 琦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22年7月18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18日;发布日期:2022年8月26日

摘要

主流媒体在塑造我国外交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2021~2022年期间《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的内容、数量、时间、主题及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德媒涉华报道展现出以下特点:数量上与时事热点有着很强的贴合性;主题上主要关注外交战略走向、军事与国家安全与人权议题,关注中国与大国及周边邻国之间的动向。报道时倾向于针对性诱导受众以设定的角度和方式去理解文本,部分负面报道存在很深的偏见与主观色彩。影响德媒报道倾向性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中德不同的国家制度与德国对中国的认知误区,以及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走向。

关键词

德国,明镜周刊,涉华报道,外交报道

Chinese Diplomatic Image in German Media

—Taking the China-Related Reports of Der Spiegel as an Example (2021~2022)

Yimiao Zhu, Qi Che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Received: Jul. 18th, 2022; accepted: Aug. 18th, 2022; published: Aug. 26th, 2022

ABSTRACT

Mainstream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Chinese diplomatic image. By analyzing the content, quantity, time, themes and keywords of Der Spiegel’s China-related diplomatic reports from 2021 to 2022, it is found that the German media’s China-related reports show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number of reports has a strong fit with current affairs hotspots; the themes mainly focus on the trend of diplomatic strategy, military and national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issues, and focus on the trends between China and major power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en reporting, it tends to induce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text in a set way. Some negative reports are deeply biased and subjectiv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ndency of German media to report mainly lie in the different national systems of China and Germany, Germany’s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Keywords:Germany, Der Spiegel, China-Related Reports, Diplomatic Report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际受众对中国事务的了解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主要是在媒体涉华报道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中进行的,大众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映像作用。在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权主要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 [1]。外交活动作为主要的国际间交往形式,对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树立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2]。

2022年是德国与中国建交五十周年,自建交以来中德友好交流与摩擦碰撞并存,但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一种积极的互利双赢的关系 [3]。金辰一对德国媒体对华报道状况及成因进行探析,认为德国媒体的涉华报道经常作为响亮的批评者出现在受众面前,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言语措辞方面明显戴着“有色眼镜” [4]。陈正认为国际间的新闻秩序长期以来由西方大国所主导,德国媒体存在通过负面夸大、双重标准和肆意煽情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达到其实现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目的战略取向 [5]。现有研究的主题覆盖面较为广泛,主要围绕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权等关键议题,如《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媒体中的动态中国经济形象——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2009~2010年涉华报道为例》 [6]、《德国〈时代〉周报视角下的经济中国形象(2004~2009)》 [7]、《德国〈明镜〉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国形象》 [8] 等。现有研究中外交往往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涉及时间较早,而鲜有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迅速复苏的中国在德国媒体涉华外交报道中呈现特点的研究。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外交活动

本文选择涉华外交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外交,通常被认为“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家事务和参与国家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9]。此外,外交活动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外交活动是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自身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主流媒体报道对涉华外交的报道在塑造国家形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2. 《明镜周刊》

《明镜周刊》(Der Spiegel)作为德国知名新闻周刊之一,每周平均发行量在110万册左右,以政治批判报道见长,在整个欧洲和世界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报道检索方面,在《明镜周刊》网站,分别以“China”、“Chinesisch”、“diplomatisch”等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范围设定在2021至2022年4月的涉华外交报道,并进行人工筛查,共计得到56篇报道样本,包括新闻报道、社论、述评、评论员文章等。通过结合部分报道的具体内容以及现有文献的切入点,将报道选题角度分类军事与国家安全、国际经贸、北京冬奥会、新冠疫情、人权议题、战略制定、国际会议、环境气候、国际援助、其他。主要根据数量分布、选题分布,考量中德外交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经贸合作关系等现实因素,结合报道中的关键词,分析《明镜周刊》上的涉华外交报道及对中国外交形象的呈现的特点,并探究该特点产生的影响因素。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的关注主题

图1,在报道数量上德国媒体整体对于中国外交给予持续关注,各月皆有报道,并紧跟时事热点。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12月与2022年三月报道数量激增,可见德媒对于人权以及中国在国际形势中的立场的着重关注。2021年年末正值北京冬奥会前期,德媒关注的焦点在于美国宣布通过外交抵制冬奥会,后来西方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外交抵制的跟进,以及中国对此的相关回应,同时也大量涉及人权议题(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2022年3月主要聚焦俄乌战争,涉及军事与国家安全议题,对中国的表态给予高度关注。

Figure 1. Der Spiegel’s distribution of quantity in China-related diplomatic reports

图1.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数量分布

在报道主题方面,一篇报道有涉及多个主题的情况,如图2所示的主题分布上能够直观地看出《明镜》的关注点所在。报道量最大的战略制定主题中,主要聚焦德国新任总理肖尔茨上任后中德外交战略走向、中俄合作伙伴关系、香港选举改革、尼加拉瓜与台湾“断交”、能源转型。军事与国家安全也是重要议题,德媒高度关注中国在俄乌局势中的态度,在2022年3月和4月的涉华外交17篇报道中,占88.2%。此外还涉及台湾问题,包括南海军事演练、基于美承诺台湾军事帮助下的中美关系议题。

Figure 2. Der Spiegel’s distribution of themes in China-related diplomatic reports

图2.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主题分布

相关北京冬奥会的报道,着重于美、澳、英、加等国宣布以人权状况为由通过外交抵制奥运会,以及中国对此的批判态度。还提及冬奥会期间强硬的新冠政策与人权问题,与人权议题的十篇报道高度重合。此外疫苗专利问题是新冠疫情议题下的重点。环境气候、国际援助主题涉及中国在40国首脑会议,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中气候目标的表态,占比并不高,仍可见德媒对于中国碳排放、燃煤量的关注。还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向阿尔及利亚及其他非洲国家捐赠疫苗等。

总结而言,《明镜周刊》对中国的外交报道关注度较高,北京冬奥会、俄乌局势这类具有事件指向性的议题呈现激增。主要关注外交战略走向、军事与国家安全与人权议题,关注中国与大国及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动向,以及国家之间交涉的争端问题。虽然与一贯以来对人权议题紧抓不放的现象相一致,但至少目前报道的主题面已被铺开。

3.2.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的行文风格与中国形象构建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描述中,针对性地对某些信息线索进行前景化(foregrounding)或背景化(backgrounding)处理,凸显某些想让读者看到的信息,淡化甚至遮蔽不想让读者看到的其他信息,重构“新闻真实”,从而诱导受众以设定的角度和方式去理解文本 [10]。在行文中会使用一定量的形容词对国家立场、国家关系、世界格局等进行描述,带有很强的评论和主观色彩,在部分负面报道中,存在片面的偏见。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的一员,在区域、多边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德国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是存在矛盾的,其认为中国对外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中,是机遇的同时也是威胁,并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譬如在俄乌局势中,报道中将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背景化处理,有意识地反复强调“中国尚未谴责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的行为,甚至将其引申为“拒绝将俄罗斯的入侵描述为一场战争”(如例1),此外,类似“坚持要求中国利用其角色促进和平”(如例2)的描述也不断出现,塑造着“重自身经济利益,而中立沉默”的中国外交形象。

例1:Die Regierung in Peking weigert sich bislang, das Vorgehen des russischen Staatschefs Wladimir Putin zu verurteilen oder die Invasion als Krieg zu bezeichnen.1 (迄今为止,北京政府拒绝谴责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行为,或者可以说是拒绝将其入侵描述为一场战争。)

例2:Bei einem virtuellen Gipfeltreffen hat die EU nun darauf gepocht, dass China seine Rolle für Frieden nutzt.2 (在一次视频峰会上,欧盟现在坚持要求中国利用其角色促进和平。)

在气候议题上,针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实施举措,德媒也多次将碳排放量前景化,如例3中,将中国刻画为:既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最大希望”,即“气候拯救者(Klimaretter)3”,也是“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气候杀手(Klimakiller)4”。

例3:Das Land wird damit zur größten Hoffnung für die globale Energiewende – während es massiv CO₂ emittiert.5 (因此,中国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最大希望——同时也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在《明镜周刊》涉及中美经济政治关系的报道中,诸如“强大势力”、“威胁”字眼出现频率很高,将紧张局势中的中国和美国描述为并列的敌对大国(die rivalisierende Großmächte),在“相互惩罚性”的关税贸易战之外,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话题,如台湾问题、南海争端,《明镜明镜》倾向于尽量保持中立,将问题的存在前景化,点到即止,而不是不直接对某一方有所侧重。

作为传播链条的一环,德国媒体经常引用首脑政要专家学者的话语来印证其观点的权威性。如在多次出现的有关中国疑似向俄罗斯军事支援的报道中,如例4的消息来源是一名身份不详的美国政府官员,似是而非的信源使得报道话语的公信力存疑,让人不能确定该观点是知情人士的一己之见,还是美国政府部门的官方态度,抑或是《明镜周刊》的立场。

例4:Russland soll nach Angaben von Vertretern der US-Regierung China nach dem Beginn des Kriegs in der Ukraine um militärische und wirtschaftliche Hilfe gebeten haben. Es gebe Hinweise darauf, dass sich das Land darauf vorbereite, Russland zu helfen.6 (据美国政府官员称,据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开始后向中国寻求军事和经济援助。有迹象表明该国正准备帮助俄罗斯。)

4. 《明镜周刊》涉华外交报道的影响因素

4.1. 不同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冲突与认识误区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不能否认,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基本因素。” [11] 中国与德国分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国体和政体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长时间的分裂与主权对立,使得最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存在一定偏见,这也合理解释人权议题高频次出现的原因。

对于中国按照国情确定的政策和制度存在认识误区也影响着报道倾向。从西方的视角看,鉴于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发展制度模式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普世价值起削弱作用,如在关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报道中出现援引来路不明的专家“中国还想宣传其政府模式,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替代”7的观点,把中国的和平崛起看作是一种威胁,并将无中生有的野心强加于人。事实上,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的原则基础上,承认世界的多样性,无意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强加于人。

4.2. 报道倾向性受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走向影响

德国媒体报道的出发点与德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走向有着很强的关联。《明镜》放眼于世界的同时,在报道选题和对象上服务于德国利益。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当选新一任总理,后续组成的新联邦政府。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德国的战略制定与相关来往,自然成为德媒的关注焦点。就俄乌局势而言,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德国天然气的供应,《明镜》多次在报道中将中、美、俄等国并列为“超级大国”,认为其对于世界和平、共同发展肩负有重要责任,鉴于中俄一直以来的合作关系以及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高度关注中国的表态,呼吁催促中国干预俄乌关系走向,不仅是谋求和平稳定,也是从德国、欧洲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的。

5. 结语

在2021年至2022年4月期间《明镜周刊》的涉华外交报道在数量上与时事热点有着很强的贴合性,北京冬奥会、俄乌局势这类具有事件指向性的议题呈现激增,负面报道较多;主题上较为多元化,主要关注外交战略走向、军事与国家安全与人权议题,关注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动向。在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中,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既是机遇,也是威胁,同时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报道时倾向于通过凸显或淡化、遮蔽信息,针对性地诱导受众以设定的角度和方式去理解文本,部分负面报道存在很深的偏见与主观色彩。德国媒体报道的出发点与德国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走向有着很强的关联,加之中德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德国对中国的认识误区,很大程度上决定德国媒体报道涉华外交相关内容时的基调与倾向。

基金项目

本成果系上海理工大学“德语国家概况”省级一流课程的成果。

文章引用

朱奕淼,陈 琦.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外交形象——以《明镜周刊》涉华报道为例(2021~2022)
Chinese Diplomatic Image in German Media—Taking the China-Related Reports of Der Spiegel as an Example (2021~2022)[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08): 1778-178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8238

参考文献

  1. 1. 强月新, 叶欣. 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转变及其启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0(2): 101-106.

  2. 2. 黄思学, 卢世博, 方紫嫣. 境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外交形象——德国《明镜周刊》国际版涉华外交报道分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 98(2): 24-31.

  3. 3. 梅兆荣. 新形势下中德关系的挑战与未来[J]. 德国研究, 2010, 25(2): 4-5+78.

  4. 4. 金辰一. 新时期德国媒体对华报道状况及成因探析[J]. 传播与版权, 2014, 8(1): 5-7.

  5. 5. 陈正. 德国媒体2012年涉华报道新特点——以德国《明镜》为例[J]. 对外传播, 2012, 195(12): 7-8.

  6. 6. 周海霞, 王建斌. 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媒体中的动态中国经济形象——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2009-2010年涉华报道为例[J]. 德国研究, 2011, 26(1): 39-47+80.

  7. 7. 王志强. 德国《时代》周报视角下的经济中国形象(2004-2009) [J]. 德国研究, 2009, 24(4): 63-68+87-88.

  8. 8. 贾文键. 德国《明镜》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国形象[J]. 国际论坛, 2008, 58(4): 62-67+81.

  9. 9. 谢益显. 外交智慧与谋略[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10. 10. 黄蔷.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话语偏见——以“新冠疫情”报道为例[J]. 外国语文, 2021, 37(4): 85-96.

  11. 11. 楚树龙, 金威. 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M]. 北京: 实事出版社, 2008.

  12. NOTES

    1Angriffe auf Mariupol, China will Russland keine Waffen liefern-das geschah in den vergangenen Stunden, Der Spiegel, Ausland版面, 2022年3月21日

    2EU drängt China zu Kurswechsel gegenüber Russland, Der Spiegel, Ausland版面, 2022年4月1日

    3同上

    4同上

    5China baut gigantische Solar- und Windparks in der Wüste, Der Spiegel, Wirtschaft版面, 2022年3月15日

    6Russland soll China um militärische Ausrüstung gebeten haben, Der Spiegel, Ausland版面, 2022年3月14日

    7Francesco Collini, China feiert 100. Jahrestag der KP: die letzten Kommunisten von Weltrang, Der Spiegel, Ausland版面, 2021年7月1日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