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0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7778 , 8 pages
10.12677/ML.2022.1011338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

——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林嘉欣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2年10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2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4日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是由中国政府主动发起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官方政治文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大力促进国家形象的树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也期待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全新的翻译研究理论,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提出。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适应与选择”原则,从三维转换理论,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考察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研究发现,语言维方面,译者改变了汉语的语言形式以适应英语的语言风格;文化维方面,译者关注中英文化差异,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原文具有文化意义的表达准确传递给英语读者;交际维方面,译者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中西方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认为,生态翻译学能够为政治文本的翻译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给出有益的经验指导。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适应与选择,三维理论

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Taking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s an Example

Jiaxin 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13th, 2022; accepted: Nov. 2nd, 2022; published: Nov. 14th, 2022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s an official political text initi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lanning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image. More and more western countries are also looking forward to understanding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co-translatology is a brand new translation research theory,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Chinese scholar Hu Gengshen in 2001.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in Eco-translatologyto investigate the 2022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theory, namely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In terms of language, translators change the language form of Chinese to adapt to the language style of English. In terms of culture, translators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adopt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English readers.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 to promot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holds that Eco-translatology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political texts and provide useful empirical guidance.

Keywords:Eco-Translatology, 2022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daption and Selection,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先后加入联合国组织(1971)、世界贸易组织(2001),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交往与日俱增,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主动发起“一带一路”的倡议,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努力寻求世界各国的支持与认可。而国际社会也期待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因此,在这种双重需求的推动下,对外翻译作用日益凸显。“二十世纪是翻译的时代,也是翻译再创造的时代 [1]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政府构建国际形象的重要政治文本,传达我国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反映我们党对外的总任务、基本策略和战略方针,是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德国学者Christina Schaffner指出,“政治语篇的语言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因此从翻译的角度对政治文本进行分析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2] ”。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潮流下,我们急需高质量政治文本的翻译,并且,准确而有效的解读与翻译能够为期望了解中国的国家及个人提供启示与指导。然而,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严肃而敏感的话题,把这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文本准确传译出去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达尔文进化论的指导下,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同生物的生存一样,其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进行“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在翻译生态里,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适应’、‘选择’、‘生存’、‘淘汰’现象 [3] ”。2022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我国在新冠疫情蔓延下各方面依然取得重大建设与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良好的大国形象,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讨论。为了将中国在疫情蔓延下依然稳扎稳打、稳步前进的积极形象展示给全世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了解,我们必须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严肃而权威的政治文本准确翻译并传递出去。同时,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报告的翻译过程。“通常,报告的翻译由政府严格监督,聘请中国优秀的翻译专家和外国学者担任顾问和校对,在翻译时,优先考虑意识形态的准确性 [4] ”。本文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两种语言的转换,探究译者翻译时在“适应与选择”原理指导下的多维视角转换理论的运用,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证明该理论在其英译本中的体现,并提出生态翻译学能够为政治文本的翻译提供研究新视角和有效的指导。

2. 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概念

2.1.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

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选择适应论》中明确指出,“生态翻译”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借鉴其中的“选择”、“适应”、“适者生存”、“生态环境”等生态学概念 [5]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文化与思想的交流、融合,翻译活动如同生物的进化与选择一样,在人类交际活动中长久存在。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任何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经历适应与选择,“既然翻译活动是人类交际行为的一部分,又和生物界的活动是关联的和通融的,那么,这类关联性和通融性就为适合生物界的基本规律也同样为适用于翻译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能 [5] ”。既然自然选择论可应用到翻译中,其中的一组原理“适应与选择”也同样构成生态翻译学中的重要概念。因此,翻译的本质可以视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与目的语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5] ”。西方学者奈达也说道:“译者要做出大量的选择与安排,以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编辑、出版商和读者 [6] 。”由此看出,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受到整体中不同个体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决定译者能否对环境进行适应,并制约译者能否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总而言之,翻译的过程与生物的进化过程类似,译者不断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最后产出符合目的语读者期待的译文。这种循环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适应求存是选择的目的,优化选择是适应的途径,而选择的标准是“优胜劣汰” [5] 。

2.2. 翻译指导原则——三维理论

“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理论的指导下,生态翻译学将其翻译原则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主要分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7] 。“语言维层面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关注语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适应目的语语言的生态环境,译者可对语言形式进行相应的转换 [8] ”。“文化维层面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关注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对两种文化进行适应与选择,使目的语读者不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信息理解错误或沟通障碍,确保跨语言、跨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交际维层面的适应与选择”要求“译者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 [8] ”,明确两种语言的交际意图,为了达到双方的交际目的,在翻译时可进行相应的转换。“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不仅要求译者进行语言转换、有效传递文化内涵,而且要明确交际才是选择转换的最终目标,译者必须注意译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交际意图[7]”。“三维理论”的核心思想为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对源语与目的语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最后产出最优质的译文。胡庚申认为:“最佳的适应是选择性适应,最佳的选择是适应性选择,最佳的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7] 。”

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三维”转换机制

本文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理论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出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在这三个维度的适应与选择。以下的中英文例子均来源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9] 。

3.1. 语言维的转换

“语言维度与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对原文的呈现有关 [5]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典型的官方政治文本,包含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因此,在翻译时,译者有时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意义完全一致的表达 [8]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必须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可选择保留源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或是改变翻译策略,使译文适应目的语的生态环境。

由于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与哲学渊源,其思维方式展现出很大差异。中国人注重整体,表达通常形象具体,属于综合性思维;而西方人注重个体,表达通常抽象严谨,属于分析性思维。这种由思维差异引起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差异体现为:“汉语属于意合语言,强调句子之间的意义衔接,句式简单,结构松散,听者要根据语境来解读说话人的深层含义;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强调句子形式与结构的完整与逻辑关系的严谨,需要用明显的形式来表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10] ”。

例1.

原文: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译文:China will always work to safeguard world peace, contribute to global development, and preserve international order. We stand ready to work with all oth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make new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world peace, s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在例1中,该句以“中国”为主语,后面引领两个短句,前一个短句并列三个名词短语“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弘,且与后一个短句之间没有连词标记,体现了汉语形式松散、注重和谐的语义关系的语言特征。在译文中,译者将其译为两个独立的句子。第一个句子的主语与原文一致。然而,三个名词在英语中并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进行适应性转换,分别译为对应的动词“safeguard”、“contribute to”、“preserve”,体现了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中西语言差异,选择英语读者适应的表达方式。在第二个小句中,译者将主语转换为“中国人民”(We),与下文的“国际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相呼应,表明“中国人民”才是发出这一动作的真正主语,体现了英语句子逻辑性强的特点。第一句首先表明中国的态度,第二句添加主语表明中国人民付诸的实际行动,两个主语前后呼应,使得译文浑然一体,符合目的语读者缜密的逻辑思维,适应了英语翻译生态环境。

例2.

原文: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译文:We will step up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We will use monetary policy tools to adjust both the monetary aggregate and the monetary structure, so as to provide more robust support for the real economy.

在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文中,小句句型松散,句与句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而在英语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通常有大量的连接词或连接成分表明小句之间的逻辑结构 [8] ”。并且“汉语中有许多无人称句,人们常常省略人称主语,保留由代词组成的主语 [11] ”。在翻译时,译者在两句话的句首添加主语“we”,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其感受到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友好合作与团结共处;并在第二个句子之间增加连词“so as to”,表明两个句子之间明确的逻辑关系,即第二个短句是第一个短句的目的,适应了英语读者的生态环境。这种增添主语与连词的翻译方法表明译者适应了中英两种语言在意合与形合上的差异,在翻译时进行相应转换,使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生态环境。更准确地说,源语与译文在语句表达和逻辑关系上达到了生态平衡,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中英两种语言生态环境的适应与转换。

3.2. 文化维的转换

文化维关注的是语言背后具有文化意义的习语、典故、固定搭配的转换。“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12] ”。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方不同文化意识的体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习惯就不同;并且,人们在不同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13] ”。中西方的语言习惯、风俗人情、思维方式、认知观等在各自历史传统与文化渲染下展现出很大差异。因此,译者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注意具有文化意义的习语、典故与固定搭配等表达,在翻译时进行相应转换将其意义准确传递出去,以适应目的语文化。

例3.

原文:……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

译文:In reality, they also help nature business growth and cultivate sources of tax revenue.

“放水养鱼”是汉语中的一个习语,具有比喻的涵义,其本义指为某项事业的生长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放”是手段,“养”是目的。“放水养鱼”不仅反映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也契合我国传统文化之道,因此,中国读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很容易理解该词语的含义,然而,英语读者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很难建立起相应的文化认知。为了适应英语读者翻译的生态环境,在翻译时,译者没有将“放水养鱼”进行直译,而是意译为政府为促进经济改革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保证企业在疫情之下依然能够维持正常运转。这种翻译方式看似改变了源语的语言形式,甚至与其文化意义相差甚远,实则体现了译者将英语读者放在主体地位,适应他们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例4.

原文: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译文:Government will keep its belt tightened and keep spending low to benefit the people.

“节用裕民”一词来自《荀子·富国》中的一段话,即“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与“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该词常常与本句话中的“锱铢必较”一同出现。在报告中,这句话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党政机关坚持带领人民过紧日子,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正是要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要处、民生急用上。鼓励各地“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在翻译时,为符合政治文本用词简洁高效的特点,译者没有提及该典故,也没有提到后一个成语中有关中国古代“锱”“铢”两个计量单位的信息,而是深刻领会总理援引该典故的用意,结合疫情之下我国的经济形势与走向,采用意译的方法,只取其基本意义,运用地道的英文句式展现出以政府的“节”促百姓的“裕”的涵义,言简意赅,毫不赘言,经过一系列的适应和转换,将具有文化意义的成语“节用裕民”与“锱铢必较”的意义完整地展现出来,使英语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同时准确地理解原文。

例5.

原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译文:Facing new developments and tasks, we in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must fully act 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rom the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plenary sessions of the 19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e should acquir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cisiv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both Comrade Xi Jinping’s core position 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in the Party as a whole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boost our consciousness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political integrity, think in big-picture terms, follow the leadership core, and keep in alignment with the central Party leadership. We should stay confident in the path, the theory, the system, and the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firmly uphold Comrade Xi Jinping’s core position 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in the Party as a whole and uphold the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and its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政府工作报告是极具政治特色的官方文件,其语言表达高度凝练,通常具有简洁、准确、客观的特点 [8] ”。汉语中的四字结构形式整齐,对仗工整,意义丰富,因此,该结构经常在一些正式场合或官方报告中大量出现。如本句中的“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这些四字结构看似简单,实则背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使英语读者可以准确理解原文,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句子的逻辑与深刻内涵。在这句话的翻译中,译者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充分考虑英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将高度凝练且带有文化内涵的汉语用朴实无华的英语翻译出来,并且做了大量的补充与解释,将这些四字表达的具体内容分别解释清楚,使译文通俗易懂,英语读者能够更加充分而准确地理解原文,满足翻译信息准确传递的功能。

3.3. 交际维的转换

“交际维涉及语言的转换和交际功能,翻译应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译入语读者,二者转换的最终目的是使双方达到成功交际 [7] ”。因此,译者应该充分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关注语言与文化内涵的转换,以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目的、沟通方式、认知背景等,并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中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转换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源语和译文的交际生态 [8]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文字构建方法也不同。如汉语中的缩略词汇往往高度浓缩、涵义丰富,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准确的对应表达。为了使双方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以适应当时的语言生态环境,形成最终的译文。

例6.

原文:“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

译文:New gains were made in the reform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中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为了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表达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与中国特色。而在英语中,没有一个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表示“放管服”,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中国当下的政治状况与经济策略,同时,译者还关注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透过表层意义挖掘出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用直译加补充相关政策内容的方法,将缩略词汇“放管服”准确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译文不仅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关键信息,而且适应英语的生态环境,符合英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例7.

原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译文:…and work unswervingly both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public sector and to encourage, support and guid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ublic sector; and took solid steps to ensure stability on six key fronts and security in six key areas.

(The six fronts refer to employment, the financial sector, foreign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expectations. The six areas refer to job security, basic living needs, operations of market entities,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stabl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and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primary-level governments)

“两个毫不动摇”与“六稳”“六保”是两组政治词汇,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遵循与发展。译者在翻译这两组缩略词时,对中英两种生态环境进行适应,并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两个毫不动摇”时,译者充分考虑源语文本的生态环境即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要求,将基本内容补充完整,实现内容对等的翻译;而“六稳”“六保”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如果在正文中把所有专业知识补充完整,就会使译文显得过于冗长,与政治文本简洁高效的特点不符,不便于英语读者阅读与理解,因此译者就先将其直译为six key fronts and six key areas,同时将“六稳”“六保”的具体内容以脚注的形式加以解释与补充,这样就全面地考虑源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意义,适应了英语读者的审美要求与行文风格,从而更好地为他们理解与接受。

例8.

原文: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

译文:We consolidated our gains in keeping the skies blue, waters clear, and land pollution-free.

“保卫战”是中文中的传统表达,它通常指抵御外来的战争或战役,但人们也常将该词用在日常生活中,如疫情防控中的生活“保卫战”、疫情“攻坚战”等。然而在英语中,“战争”(war)或“战役”(campaign)二词通常使人联想到战争带来的破环或毁灭,具有消极否定的意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没有采用直译的方法将“战”译为“战争”(war)或是“战役”(campaign),而是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与该词的真实内涵,采用意译的方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形式的对等,将原文的核心意思传递给英语读者,这样就不会给读者带来文化冲击。翻译时,语言维与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的最终目的是双方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将“保卫战”一词的语言和文化层面的意义准确传递给读者,中西方能够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4. 结语

“在政府严格的监管下,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被认为是严肃的政治任务 [14] ”,译文的翻译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国际利益与国际关系等联系紧密,具有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与话语权显著提高。因此,为了建构新时期良好的大国形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外宣翻译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应该受到翻译界的重视。本文以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其英译文进行分析,论证译者在翻译时从三个角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与译文进行适应与选择,达到了三个维度的最优转换,论证了生态翻译学能够为政治文本的翻译提供有益的经验指导。生态翻译学极具活力,不断蓬勃发展。在该理论的支撑下,我们能够检验源语与目的语的语言生态环境,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有机整体审视时政文本的翻译,使译文更具说服力。

文章引用

林嘉欣.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aking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s an Example[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1): 2478-248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1338

参考文献

  1. 1.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1-30.

  2. 2. Schaffner, C. (2004)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nslation Studi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38.

  3.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 外语研究, 2010(4): 62-67+112.

  4. 4. 王晔. 中共中央重要政治文献术语翻译研究——以2009-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俄译本为分析个案[J]. 中译外研究, 2014, 2(1): 47-64.

  5. 5.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1-134.

  6. 6. Nida, E.A. (2000) A Fresh Look at Translating. In: Beeby, A., Doris, E. and Marisa, P., Eds., Investing Translation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7. https://doi.org/10.1075/btl.32.03nid

  7. 7.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 32(2): 5-95.

  8. 8. Tao, S.L. and Chen, X. (2020) An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mage: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8, 1-10. https://doi.org/10.20431/2347-3134.0801001

  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203/t20220314_607206.html, 2022-03-12.

  10. 10. 陈宏薇.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5-53.

  11. 11.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8.

  12. 12. 杜道明. 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 中国文化研究, 2008(4): 133-140.

  13. 13. Theo, H. (2007)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48.

  14. 14. 王平兴. 政治文献翻译新探索——十七大文件翻译体会[J]. 中国翻译, 2008(1): 45-5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