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776 , 7 pages
10.12677/ML.2023.1110595

构式“这/那不就X了”的构式义、话语功能 及其成因

王蕙欣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6日

摘要

“这/那不就X了”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口语表达形式,在日常使用中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对困难、问题的弱化,表示安慰、看轻义,并且在语境中常带有结束话题的意味。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构式“这/那不就X了”,探讨这一构式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成因。

关键词

“这/那不就X了”,构式义,主观性,反意外标记

The Constructional Meaning, Discourse Function and Its Causes of Construction “This/That Is Not X”

Huixin Wa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Sep. 4th, 2023; accepted: Oct. 7th, 2023; published: Oct. 16th, 2023

ABSTRACT

“This/that is not X” is a commonly used form of oral expression in modern Chinese. In daily use, as an overall expression, it expresses construction meaning, indicating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something, weaken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pressing comfort and undervaluing meaning, and often having the meaning of ending the topic in the contex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that is not X” in modern spoke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discourse function and cause of this construction.

Keywords:“This/That Is Not X”, Constructional Meaning, Subjectivity, Anti-Accidental Mark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这/那不就X了”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如“这不就好了”、“那不就行了”等,本文通过对该构式各构件的分析以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来分析其构式义、话语功能和构式成因。

前人的研究中,殷树林(2007)探究了现代汉语中“不就VP”这一表达形式,认为这一结构在句子中可以帮助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对结果的反问,意思与“就VP”相当,并分析了其句意类型 [1] 。郭奇军(2012)认为“不就X”所表现出的是主观小量,即其所含的主观评价意义小,指出这一构式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轻义 [2] 。陈禹(2021)指出句末“不就X了”构式可以定性为一个反意外标记 [3] 。

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不就”一词表示反问语气,但在“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中反问语气已经相对减弱,并且该构式相较于“不就”的意义和用法也有所不同,整个构式所表达的意义也无法从其构成成分直接推知 [4] 。在前人研究中,大多是从对“不就”的语义和用法的分析出发,没有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对“这/那不就X了”这一结构的意义和用法的考察,因此,本文以“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其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成因。

2. 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

在对“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进行考察时,本文首先对其各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语料库数据进行了讨论。其次对整体构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1. 构式的构成成分

“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由指示代词“这/那”、“不”这一否定副词、“就”这一强调副词、“X”这一变项,以及“了”这一助词几项共同构成,并且在其后可能会出现类似“吗”的语气词,除此之外其后一般不能再跟其他的句法成分。

2.1.1. 固定表达形式“不就”

在这一构式中,“不”和“就”可以共同构成固定的表达形式“不就”,当对“不就”进行单独分析,它就是一个表示反问语气的结构,例如:

不就吃完了吗?——就吃完了。

不就考个试吗?——就是考个试。

不就等于白忙乎了?——就等于白忙乎了。

可见,以上几例中,前一句“不就”的句子就是后一个句子的反问形式,二者表达的语义相同。但在本文分析的“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中,“不就”表示反问的作用逐渐减少,而更多地体现出看轻,或敷衍的意味。如例(2)中含“不就”的小句后跟的标点符号是句号,而不是表示较强反问语气时应当使用的问号。

2.1.2. 指示代词“这”和“那”

在这一构式的开头,是用来表示指向的指示代词“这”或者“那”。在这一构式的使用时,“这”或者“那”指向前文中提到的动作或行为,因此使这一构式具有固定的指向性。所以这一构式在使用时通常用于对话或上下文语境中,而一般不会作为话题的开始句。而指示代词“这”或“那”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使用,因此“这/那不就X了”构式可以作为独立小句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这”用作近指,“那”用作远指,因此“那”一般不用于当“X”为表示由远至近的动词的情况,如“来”。

但“这”与“那”在这一构式的其他情况中没有明显使用差异,一般可以互换而不影响构式的用法。如(本文中例句均来自BBC语料库):

1) 他两手一摊,这不就得了——他两手一摊,那不就得了(《宝儿姑娘》孙慧菱)

2) 该来的人没来,那不就亏了吗——该来的人没来,这不就亏了吗(微博)

以上两例中,“这/那不就X了”部分中的“这”和“那”可以互换,而不影响使用。

2.1.3. 变项“X”的分类

在BCC语料库对这一构式进行检索时,共搜集到672条有效语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出现在“X”位置上的成分进行统计后可以得出以下的结果:

首先在语料库中检索“这不就X了”构式,通过分别检索“这不就*了”结构、“这不就a了”、“这不就v了”三种情况,排除“X”位置为短语和句子的情况和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经统计后得到403条有效语料,见表1

Table 1. The corpus data statistics of “This is not X” structure

表1. “这不就X了”结构的语料数据统计

然后在语料库中检索“那不就X了”构式,通过分别检索“那不就*了”、“那不就a了”、“那不就v了”三种情况,排除“X”位置为短语和句子的情况和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经统计后得到269条有效语料,见表2

Table 2. The corpus data statistics of “That is not X” structure

表2. “那不就X了”结构的语料数据统计

可见,在“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中,变项“X”主要出现谓词性词语,且多为单音节词,也有少数情况在变项“X”的位置上出现多音节的谓词性成分。变项“X”为多音节谓词时,例如“干净”“矛盾”“解决”“皆大欢喜”等;变项“X”为单音节谓词时,例如“得”(表示完成),“好”(表示完成、完善),“结”(表示完结、结束)等,并且通常带有完结或肯定义。

2.2. 构式义

“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话题事件的主观判断,对前文的肯定、重复,对困难、问题的弱化,表示安慰、看轻义,常带有说话者希望某件事结束、完结的意味。例如:

3) 这不就结了——我们一人一半,你先吃和我先吃是不是一样?(《快意江湖》奇儒)

4) 你就推说是我硬塞给你的,你不肯收,我还大发雷霆,最后你才勉为其难收下的,这不就好了。(《冰漾凝眸》容颜)

例(3)中,说话人用“这不就结了”表示对听话人“思考谁先吃”这一行为的看轻态度,并希望结束话题。例(4)中,说话人用“这不就好了”表示希望听话人接受自己的东西,且认为话题讨论的如何处理“接受礼物这件事”是简单的,并给听话人提出了建议。

“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在日常使用中通常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表示对前文作出的主观判断,认为其简单或不重要,希望话题结束、完结,带有一定的看轻、敷衍的意义;或者表示对前文的主观确认和推测。在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下,这一构式所表达的具体用法也有所不同。

当“X”为带有积极意义或没有明确褒贬意义的词,这一构式表示说话人对前文的主观判断,希望结束话题,表示看轻、安慰或敷衍义。

5) “你既然知道他们的秘密,那就好办,把偷听器拆了,那不就行了吗?”(《豪门奇谭》岑凯伦)

6) “都别吵了,”母亲笑。“明天我们跟子樵去,你和思朗自己去,这不就行了?”(《野岸》严沁)

例(5)中的“那不就行了”可以表现出说话者认为解决听话人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并提出了“把偷听器拆了”的建议。例(6)中的“这不就行了”可以表现出母亲认为这个矛盾很好解决,也体现出母亲希望结束对于这一问题的争吵。

当“X”为带有消极意义或表示不好的结果的词,这一构式可以表示说话人对“这”“那”指向的前文事件消极结果的肯定或判断,表示对前文的肯定和确认,并表示说话人对前文的后果做出的推测。

7) 又怕在半道上抛锚,万一被山上冲下来的抗联劫住,那不就糟了吗?(《战争启示录》柳溪)

8) 否则,他日如果有缘再见,岂不成了对面相逢不相识,这不就糗了!(微博)

例(7)中的“那”指向前文中“被山上冲下来的抗联劫住”,“糟了”是说话人对这一事件造成的消极后果的确认,表现说话人的担忧之情。例(8)中“这”指向前文中“对面相逢不相识”,“糗”是说话人对于这一事件造成的后果的判断,认为若出现前文的情况,则会造成出糗的结果。

总体来说,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这一构式的构式义概括为说话人对前文的主观判断,又根据变项“X”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具体意义。

3. 构式的话语功能

对于构式的分析不能离开其使用语境和上下文,除了对构式本身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句法上的特点、分析其整体构式义,还需要从语用的角度对其分析,解析其使用的语境和话语功能。“特定的构式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吴为善,夏芳芳,2011) [5] ,“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在话语功能上也有其特征。

3.1. 主观态度

“这/那不就X了”在使用中可以体现说话人一定的主观性 [6] ,由其构式义也可以看出,这一构式在使用时一定会体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在使用中可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或事件的难度、重要程度的一种主观态度,或对前文事件的主观看法。

9) 在这世上,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这不就够了吗?我不需要永远存在,我希望我所认定的真理永远存在。(《张晓风经典散文》张晓风)

例(9)中,说话人用“这不就够了”,表示“这”指向的“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对于说话人来说已经足够,体现出其主观认为“我”的存在与否是不重要的,表现了其主观判断,若删去这一小句,则无法显示说话人对此事无所谓、不在乎的主观态度。

在前文中的例(7)和例(8)中也可以看出,在这两例中“这/那不就X了”构式指向的是说话人对前文后果的主观判断,其评价的事件实际还没有或不一定发生,而用“这/那不就X了”实际体现了说话人主观对这一事件的推测和看法。

另外,这一构式在使用时后常跟“吗”“么”等表疑问的语气词,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使用这些语气词时,这一构式所在的小句后的标点符号可以为问号,也可以为句号。由此可见,这一构式可以表达主观上的反问语气,但其所表达的反问语气已经相对减弱。

3.2. 反意外标记

陈禹(2021)提出存在“反意外”范畴,指在说话人意料之中,或者打消听话人意料之外的话语范畴,认为反意外具有肯定性、无疑性、轻说性的特征。现代汉语中的“不就是、果然、当然”等,是比较典型的反意外标记。

而“这/那不就X了”构式在使用时,其指向的事件是前文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必然不会在听话人意料之外,并且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也不应感到意外。无论该构式是表示说话人对前文内容的看轻或敷衍,还是对前文内容的判断还是推测,都是基于对话或上下文中已经出现过的内容,表现出反意外的无疑性、轻说性等特征。

10) 既然开心了那不就好了吗。(微博)

如在例(10)中说话人使用“那不就好了”时已经有听话人“开心了”这样的前提,即不会对听话人产生意外,同时说话人自己也表示认同。因此可以认为“这/那不就X了”构式是符合反意外范畴的,是一个反意外标记。

4. 相关构式的比较

在构式语法理论中,构式的形成是有理据性的,即构式的成因是可以探究的,“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也是在人们的日常使用、口语交际中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构式的。而在这一构式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构式或表达形式,将这些相关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1. 与“不就”的比较

“这/那不就X了”构式的中心部分是“不”和“就”的连用,“不”是汉语中的否定词,“就”的本义是作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多的作为副词或介词使用 [7] 。而“不就”的连用是这一构式构式义生成的主要成因。“不就”连用在现代汉语中很早就出现,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表达形式,在前人的研究中对“不就”的用法也有较全面的分析。

“这/那不就X了”与“不就X”、“不就X了”的结构相似,其生成和发展也与之相关。“不就X”中可以充当“X”的成分很多,可以为短语或句子,也可以是单独的词语,并且大多意义较实在且多样。并且在“不就”之前的成分也是多样的,可以为名词、动词等成分。即在形成固定构式之前,“这/那不就X了”这种结构中“这/那”位置上的成分和“X”可以是意义较为具体的内容,整个结构构成一个意义清晰的主谓句,如:

11) 问题不就解决了查查不就明白了速度不就慢了

而由于“不就”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的交流追求简便,也为了表达轻松和敷衍的语义需要,“这/那不就X了”这一结构中“X”的内容变为更为简单的成分的用法越来越多,人们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就……了”这种较长的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另外在使用中,原本“不就”带有的强反问语气也逐渐减弱,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这/那不就X了”这一构式的表达形式。

4.2. 与“这/那就X了”的比较

与“这/那不就X了”相似的表达形式“这/那就X了”二者所表达的构式义也相近。二者的差别在于“不就”或“就”,与“这/那不就X了”相比,“X就Y了”的语气柔和,也不能表现反问,其后一般也不加语气助词。例:

12) 但如果一个时期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拿民营企业家“开销”,这就不公平了。(《文汇报》2003-3-13)

13) 看好的是未来,不是现在,未来10年还是20年那就不一定了。(微博)

4.3. 与“不就X了”的比较

另外还有与“这/那不就X了”形式相似的表达形式“不就X了”,这一结构与“这/那不就X了”的差别在于缺少前面的指示代词成分,但这一结构在使用中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来得知其指向的对象。这一结构的实际用法与“这/那不就X了”构式相似,也可以表达一定的反问语气,其后也可以加语气助词“吗”等 [8] 。但这一结构在使用时往往与前文结合紧密,而“这/那不就X了”构式在使用时一般作为小句出现。例:

14) 如果都坐在家里,路上不就空了么?(微博)

15) 又写又画图的多累啊,把视频放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微博)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这/那不就X了”这一日常口语中常见的表达式,认为其是一个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构式,其构式义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对困难、问题的弱化,表示安慰、看轻义,由于变项“X”词义积极或消极的不同,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轻态度或对消极后果的推测。其在使用中可以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带有一定主观性,并且这一构式在语用功能上带有反意外标记属性。

目前,构式“这/那不就X了”在口语中的使用还是更多且更常见的,在书面作品中的呈现也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当中,是一个整体来说较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并且,与之相似的表达形式还有很多,且各有其表达特点。这一构式的深入分析,与其他构式的联系拓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文章引用

王蕙欣. 构式“这/那不就X了”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成因
The Constructional Meaning, Discourse Function and Its Causes of Construction “This/That Is Not X”[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0): 4439-444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0595

参考文献

  1. 1. 殷树林. “不就VP”反问句的句意类型[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100-102.

  2. 2. 郭奇军. 试谈表看轻义“不就X”构式[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7(8): 62-66.

  3. 3. 陈禹. 句末“不就X了”构式的形义表现与反意外功能——兼论反意外与意外、解-反预期以及反问之关联[J]. 世界汉语教学, 2021, 35(1): 56-69. https://doi.org/10.13724/j.cnki.ctiw.2021.01.006

  4. 4. 罗耀华, 周晨磊, 万莹. 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J]. 语言科学, 2012, 11(4): 359-366.

  5. 5. 吴为善, 夏芳芳.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J]. 中国语文, 2011(4): 326-333+383.

  6. 6. 邵敬敏. 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的途径[J]. 汉语学报, 2017(4): 2-9+95.

  7. 7. 蔡旺, 杨遗旗. “不就”与“就”的异同以及“不就”的词汇化[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36-39.

  8. 8. 魏雪. 习用语“不就得了”的功能、演化与动因[J]. 海外华文教育, 2020(5): 106-115. https://doi.org/10.14095/j.cnki.oce.2020.05.01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