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4647 , 7 pages
10.12677/ml.2024.124237

新兴流行构式“有被X到”的形成动因

毛翔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4年3月4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8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7日

摘要

新兴流行构式“有被X到”表示某主体致使言者产生某种强烈感受。语料中能进入X的有形容词、动词、少量名词和其他形式,其共同特点是能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基于认知语法及相关理论背景,本文还分析了该构式的使用情况、语用特征,并认为“有被X到”与“V/A到X”、“被V/A到X”、“有VP”之间存在推衍承继关系。本文对相关构式演变、承继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有被X到,构式,主观性,承继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You Bei X Dao” Construction

Xiang Mao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r. 4th, 2024; accepted: Apr. 8th, 2024; published: Apr. 17th, 2024

ABSTRACT

A new popular construction “You Bei X Dao” means that some subject causes the speaker to have a strong feeling. Based on corpus, X could be made of adjectives, verbs, a small number of nouns and other forms, the common feature of which is to express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peaker.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y and some related theorie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usage and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n inheritance with “V/A Dao X”, ”Bei V/A Dao VP” and “You VP”.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related construc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Keywords:You Bei X Dao, Construction, Subjectivity, Inheritanc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有被X到”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流行表达式,该表达式契合网络人群爱表达自我观点的特点,故而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X多为形容词或动词性成分,少数为名词或其他形式,致使言者产生某种强烈感受。这种强烈感受可以是一种性状评价,也可以是一种动作反应。例如:

(1) 穿搭博主周雨彤上线,拼色衬衫搭配黑色阔腿裤,有被帅到。(微博)

(2) 老师说新建的住宅是平开窗,为啥我家的是推拉的不是平开的?感觉有被这个住宅的设计师冒犯到。(微博)

本文即以这种“有被X到”构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到的实际用例来对构式以及构式义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成因理据。

2. 构式成分解析

“有被X到”由表示存在的“有”、用于被动的“被”、变项成分X和表示程度的补语“到”四部分构成,其中“有”和“被”由于构式的使用频率高,且位置相对凝固,整合度较高,构式的“感受义”主要与X有关。下面将分析变项成分X的相关特征。

本文在新浪微博全部原创微博领域下,随机选取24小时内的所有语料,共获得相关的“有被X到”例句1674句,其中出现不重复的X有182个。

2.1. X为形容词和动词

整理发现,这182个X中,分别有形容词和动词88和75个。这些形容词和动词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可表示感受、具备程度量化、具有[+致使]义。

首先来看形容词。在我们的语料中,“有被X到”共出现了88个形容词,其中有50个只有单个用例,故概不列举,其他38个形容词列举如下:

帅、可爱、恶心、爽、甜、感动、惊艳、震撼、震惊、美、暖、丑、无语、冷、惊喜、萌、开心、酸、幽默、苏、温暖、蠢、好笑、辣、厉害、骚、土、凶、shock、撑、饿、好看、快乐、累、难过、疑惑、愚、扎心

这些形容词都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一般能进入比较句,都属于性质形容词。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是全量幅词,而典型的状态形容词是量点词,量幅表述的是弥散量,是无界的,量点表述的是固化量,是有界的( [1] , p. 447)。试比较:

(3) a. 这个天气真的有被冷到。

*b. 这个天气真的有被冷飕飕到。

(4) a. 在家里的这一段时间,真的有被快乐到。

*b. 在家里的这一段时间,真的有被快快乐乐到。

例(3) b中的“冷飕飕”是典型的ABB式状态形容词,例(4) b中的“快快乐乐”属于双音节“AABB”重叠式,也是典型的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具有较明显的程度可延伸性,人的感受也可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进入该结构;而状态形容词一般强调表征的是状态样貌,不具备典型的程度变化,因此一般无法进入“有被X到”。

而且,从语义上来看,语料中的形容词都具有[+述人]的语义特征,描述的都是说话人的感受。

再看动词。75个动词中的41个单个用例的动词只有单个用例,概不列举,其他34个动词列举如下:

笑、冒犯、内涵、气、惊、谢、治愈、秀、安慰、伤、戳、撩、骗、吓、伤害、殇、打击、蛊、鼓励、激励、种草、cue、哄、安利、刺激、蛊惑、迷、馋、狙、哭、迷惑、扎、针对、震

马庆株认为诸如“气、吵、闹、震、齁、馋、挤、噎、扎”一类的动词,形式上能前加“有点”或后加“得慌”,语义上都表示人的感受,所以是感受动词( [2] , p. 166)。可见,上述这些动词也多属于感受动词。这些动词也同构式中的形容词一样,表示的是某主体给说话人带来的主观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的程度义一般也较高,例如:

(5) 甜茶是真的甜,有被齁到。

(6) 鹿晗黄子韬换新造型太帅了,有被狙到。

例(5)中的“甜茶”甜度太高,以至于给说话人产生了“齁到”的感觉;例(6)中也是因为“造型”帅的程度特别高,因此才会被快、准、狠地“狙到”。

另外上述动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可延伸性,张辉认为有些动词具有可计量的特征,具体可通过持续时间、持续次数和表现幅度三方面特征来体现,其中幅度的不同会影响量级差异表现有程度变化( [3] , p. 43)。例如:

(7) 我妈真的绝了!我说我要减肥,目标体重90斤。我妈说我瘦到90斤她就不姓尹了!感觉有被狠狠冒犯到!

(8) 或许工科女生唯一的安慰就是偶尔能被宠一下,忙疯的一段时间问组员实验报告需要写哪部分。同组说:你的名字和学号?虽然不想做伸手党,但真的有被小撩到!

“狠狠”和“小”分别表示“冒犯”和“撩”的程度高和低。

值得注意的是,动作动词似乎不能进入该结构,如“看、听”等。即使X中存在一些表较强动作义的“戳、狙”等动词,在句中也表示一种感受,例如:

(9) 年纪大了真的看不得这些,哭了我两张纸。我外婆也是一只眼睛失明了几乎都是外公在照顾她,看到这个故事真的有被戳到。

“有被X到”中的形容词和动词除了都能表达人的感受,都具备一定的程度量变化,且动词一般不是动作动词外,它们还都具有[+致使]的语义特征。因为“有被X到”构式中存在一个致事充当致使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使某主体产生新的状态或行为,而这与汉语致使结构的特点相符合( [4] , p. 28)。

2.2. X为名词

语料中能进入“有被X到”的名词不多,用例也少,全部4个名词列举如下:

琛(人名,何以琛)、刀、小说、玄机

进入该构式的名词性成分除了在某种程度上受构式的“压制”作用,已经实现了“形容词或动词化”外,我们认为还可以从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角度来理解。袁毓林根据汉语名词在文本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定义了十种物性角色( [5] , p. 35),其中名词性X的某些相关物性角色能在“有被X到”中被激活。以“刀”为例:

评价角色EVA:残忍、凶狠、坚硬、冰冷、锋利,等等;

功用角色TEL:砍、戳、捅、削、用刑,等等。

(10) 《白玉趾骨》我看完了,昨天看首页有推的,有被刀到。

例(10)中“有被刀到”的“刀”,既可以被激活评价角色,如“残忍、冰冷”,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性状评价;也可被激活功用角色,如“砍、戳、捅”,表示说话人对《白玉趾骨》看完的感觉。

当然名词性X在构式中被激活的不止有评价和功用角色,还可以激活其他角色,如“有被小说到”中,可被激活的有“小说”的形式角色(FOR)——“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然而不管名词性X激活的是哪种物性角色,X都会表现出一种较强的感受义,这也是“有被X到”构式所要求的。

另外,还有些X的形式内容较为新奇多样,例如:

nh、A、ex、Q、泪含、靴靴

3. 构式的语用分析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规约性配对,构式义一般无法从其组成成分以及先前已有的句式推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 , p. 4)。考察一个构式必须要说明这一构式的语境适切度,即说话人是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该构式( [7] , p. 326)。“有被X到”的构式义可表示为:某致事致使言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下面将从感受强度、言者视角、自我调侃、事件体态四方面来对该构式进行语用分析。

3.1. 强烈感受

“有被X到”表示的感受强度较高。虽说是说话人主观上的感受,但由于致事的高程度,影响力大,故使言者产生的感受也较强烈。致事所在句中常常会伴有“好、太、真、那么、彻底”等凸显高程度义的副词,例如:

(11) 有被可爱到!好软好萌!

(12) 哇,真好看啊,看到的那一秒有被惊到!

3.2. 言者视角

从构式的使用环境来说,“有被X到”主要以言者的视角来表达一种感受和评论。沈家煊认为说话者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会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8] 。语料显示,“有被X到”经常和语气副词“真的、确实、实在”、判断性谓词“是”或两类词一起使用,来肯定自身对某主体某一性质的感受。例如:

(13) #《剑网3》终止与台服运营商合作#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速度就是这么个速度。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我确实有被爽到!

(14) 《阴阳师》这个游戏真的太难了,玩到四十几级了,我还是没搞懂游戏规则,实在是有被自己菜到。

3.3. 自我调侃

该构式适用于言者因某致事而产生的一种强烈主观感受,从X的构成中能够看到,这种主观感受的语义色彩可以是积极义、中性义或消极义。

然而我们发现,当某致事与说话人有密切联系或就是自己时,说话人有时会将一种调侃的语气带入“有被X到”构式,用诸如“冒犯、伤害、做作、骚”等通常表示消极义的词语来进行“明贬实侃”的感受评价。例如:

(15) #单眼皮女孩颜值大赛#这个话题有被冒犯到……我丑不丑和单双眼皮没有任何关系。

(16) 今天有被自己做作到!棕色睫毛膏我喜欢!虽然要把脸怼镜子前才能看出来睫毛是棕色的。

例(15)并不是想表示说话者真的觉得被冒犯了,而是借“有被冒犯到”的高程度义来调侃“自己的颜值”,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例(16)则是对“自己爱美”的调侃。

3.4. 已经完成

从体态上来看,“有被X到”表示的主观强烈感受已经发生,是一种完成体态。例如:

(17) 今天早上穿这套的时候,真的有被自己惊艳到。

(18) 从昨晚开始,一进超话就一直有被秀到,自闭ing。

“有被X到”可以表示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如例(17),也可以表示过去某一时点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事件评价,如例(18)。然而,该构式一般不能用于表示未然事件,例如:

(17)’ *明天早上穿这套的时候,真的会有被自己惊艳到。

(18)’ *从明天开始,一进超话就一直有被秀到,自闭ing。

4. 推衍机制与认知动因

Lakoff认为,如果一个构式的结构是从语言中的其他构式承继的,则该构式的存在具有理据性 [9] P582。对于这种理据性的探索,我们认为有必要结合整个构式的成型过程,由于“有被X到”是新兴构式,语料一般聚集于网络用语,因此我们将从共时层面来进行分析。

在“有被X到”成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至少与这几个构式存在着联系:1) V/A到X;2) 被V/A到X;3) 有VP。

构式的高程度感受义主要由“X到”承担。关于“到”的讨论,学界说法很多,但大抵的倾向是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到”的意义不断从“实”到“虚”:从表示本义的“到达,达于某一点”的空间域映射到时间、等级、程度等域,如“等到明年暑假、看到第24页、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A到X”中,由于A的紧邻效应(adjacent effect),“到X”不管表空间还是时间,最终都会转向表达程度( [10] , p. 52),如“冷到脚底”、“等到下午三点钟”。

汉语中的“被”主要用于被动句,通常有一个受事(主语位置),一个施事。当“被”和“V/A到X”组合成“被V/A到X”时,如“被这小品笑到肚子痛”,随之引进的是一个施事,充当高程度感受义的描述对象。

从另一个角度“有VP”构式来看。汉语中的“有 + VP”结构其实并不算合法,在BCC语料库“文学”、“报刊”子库下,除了疑问句外,几乎未找到相关用例。然而在港台节目或艺人的采访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表达:“一直都有练歌”、“隐隐约约有听说”、“最近有努力写一本书”等。其中“有”的作用是主观上“肯定动作、行为的真实存在”、“表示动作、行为业已发生”( [11] , p. 310)。

Langacker认为在语言的规约和使用中,“允准(sanction)”其实是个程度问题。部分允准(partial sanction)往往是偏离或不合法的,但应该强调说,人们能够容忍(并且常常预料到)相当多的非规约性,这是语言使用的正常特征,是表达式的规约性程度(degree of conventionality)不同。如当人们多次使用“ostrich”来形容人时,我们会很快就将之作为一个固定单位而掌握,这一用法很容易扩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到其他说话人中,甚至在整个言语社区中约定俗成( [12] , pp. 65-71)。随着在大众视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VP”虽然在有些人自己的语言里并不这么说,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可能也会有意无意地将“有”放在动词前使用。

在表示高程度义的“V/A到X”中,X是对“V/A”的补足和描述,如:“笑到肚子痛”、“痛到满地打滚”。而当“有 + VP”和“被V/A到X”结合组成“有被V/A到X”时,“有”的存在已经肯定了“被V/A到”的高程度性,X的补充在“突出高程度义”的表达上反倒显得有点羡余,出于经济性原则,“有被V/A到”即被人们用来表达高程度义。但有时也会用“有被V/A到X”强调超高程度义,例如。

(19)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真的有被笑到肚子疼!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认为,在“有 + VP”和“被V/A到(X)”的组合过程中,“有被V/A到”至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有丨被V/A到”和“有被丨V/A到”。

在“有丨被V/A到”阶段,“有被X到”的构式化程度还不高,体现在:如果“V到”比较凝固,几乎可以成词独立使用(一般不存在“A到”),如“吓到、伤到、惊到”,那么在“有”和“被V到”之间有时可插入一些副词。例如:

(20) 对于脑洞大到天边并且联想能力特别强还时常发呆的我来说,真的有经常被吓到。

在“有被丨V/A到”阶段,“有”和“被”之间整合度高,不管“V/A到”能否成词独立使用,一般都不能插入副词。而在“有被V/A到”的前面或“有被”和“V/A到”之间反而可以添加一些副词,例如:

(21) 最近经常有被自己的肚子吓到,想几个月前我早上起来肚子也是平平的啊。

再如例(8)中的“有被小撩到”,语料中能找到“小”在“被撩到”的前面,例如:

(22) 宠你到怀疑人生!小被撩到,哈哈哈!

但*“有小被撩到”似乎并不成立。整合度高的“有被X到”即为大家经常使用的“有被笑到”、“有被冒犯到”。

综上所述,构式“有被X到”及其关联构式之间的衍推关系可如下所示:

V/A到X → 被V/A到X

高程度义引进致事 ↘ 有丨被V/A到(X) → 有被丨V/A到(X)

有VP ↗ 整合度低整合度高

主观上肯定某事的发生

“有被X到”与上位构式存在着承继关系,这使我们能够清晰地分析构式的理据性。从“V/A到X”中承继的是“某种高程度义”;从“被V/A到X”中承继的是“引进强烈感受的致事”;从“有VP”中承继的是“主观的肯定义”。

5. 结论

本文主要对“有被X到”构式及其构式义、语用特征、推衍机制和认知动因进行解析,其构式义主要是指某致事致使言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性质形容词、感受动词能更容易进入,以表达主观上的感受义;语用特点主要有四方面:高程度感受、言者视角、自我调侃和完成体态;并与“V/A到”、“被V/A到”、“有VP”存在推衍承继关系。

“有被X到”目前流行的时间还不算长,使用的范围偏集中于微博、论坛等网络人群,今后能否被整个汉语社团所接受并使用,还有待时间证明。

文章引用

毛 翔. 新兴流行构式“有被X到”的形成动因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You Bei X Dao” Construction[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199-20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37

参考文献

  1. 1.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 中国语文, 2000(5): 447-458 480.

  2. 2. 马庆株.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J]. 中国语言学报, 1988(3): 157-180.

  3. 3. 张辉. 论主观极量义构式“X得不行” [J]. 汉语学习, 2017(3): 41-50.

  4. 4. 陈昌来.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1(3): 28-33.

  5. 5. 袁毓林. 汉语名词物性角色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 当代语言学, 2014(1): 31-48 125.

  6. 6. Goldberg, A.E. 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 吴海波,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 7. 吴为善, 夏芳芳.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J]. 中国语文, 2011(4): 326-333 383.

  8. 8.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268-275 320.

  9. 9.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https://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471013.001.0001

  10. 10. 张谊生. 试论当代汉语新兴的补语标记“到” [J]. 当代语言学, 2014(1): 49-61 125.

  11. 11. 郑懿德. 福州方言的“有”字句[J]. 方言, 1985(4): 309-313.

  12. 12. Langacker, R.W. (1999)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1: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edwood City.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