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1  No. 02 ( 2023 ), Article ID: 67056 , 8 pages
10.12677/JC.2023.112043

绍兴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探究

——以“留艺”小程序设计为例

陈丹宁,石巍,方雨露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浙江 绍兴

收稿日期:2023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4日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绍兴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现存问题。研究发现,传统手工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着技术人才匮乏、传播效果受限、产品模式落后等困境。针对这些难题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反馈,确定“留艺”小程序设计的定位和理念。本文认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打造一个传统手工艺数字藏品的专门化展示、销售平台,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打造故事性手工艺IP、引入用户共创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模式来进一步增强小程序的影响力,为提升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播水平、提高创造性转化效能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微信小程序,数字藏品,绍兴

Exploring the Digi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Path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Shaoxing

—Taking the Design of “Liuyi” Mini-Program as an Example

Danning Chen, Wei Shi, Yulu Fang

School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oxing Zhejiang

Received: Apr. 25th, 2023; accepted: Jun. 4th, 2023; published: Jun. 14th, 2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the Shaoxing area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and analyzes their development tren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a shortage of technical talent, limited dissemination effects, and outdated product models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Based on these challenges and feedback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ositioning and concept of the “Liuyi” mini-program design are determined. We believe that a specialized display and sales platform for traditional handicraft digital collectibles can be creat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Chat mini-program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al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mini-program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by creating a storytelling handicraft IP, introducing a user co-creation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ng an online and offline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mode. This will provide a new path for improving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level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Handicrafts, WeChat Mini-Program, Digital Collectibles, Shaox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着历史人文情怀,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缩影,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提供重要的原动力。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数字技术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隔离了人与自然,给基于原生态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带来挑战。

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指出要从建设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促进传统工艺发展振兴、促进传统工艺发展振兴、加大传统工艺宣传推广4个方面加强传统工艺项目保护,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指明了方向。

绍兴的手工艺品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是浙江乃至中国手工艺的典型代表。以绍兴地区为例,利用新兴技术为传统手工艺发展赋能,是对当地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传播方式进行的创新性探索,也能为破除全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困境提供可行范例。与时代相融合,抓住发展机遇,传统手工艺品才能在新的大环境下具备代代相传的发展活力。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的迭代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传统手工艺及其所依赖的历史环境都已经面临“老化”,传统手工艺如何实习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创新传播和活化传承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学者们对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人才建设、数字化呈现与传播、产业模式转型三个主题。

在传统手工艺的人才建设方面,学界从当下人才匮乏、传承断代的现状出发,提出从人才吸引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切入。华觉明认为,在人才吸引上,各地诸如给予补贴、提高艺人的社会地位、增加从业人员等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也具有局限性,为进一步激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活力,要注重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坚持非正规教育传统又通过正规教育为发展提供人员基数 [1] 。王晓薇通过对花丝镶嵌行业传承和发展现状的梳理,从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等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探讨,认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2] 。由此可见,传承人才建设是传统手工艺实现创新发展和永久赓续的重要保障。

在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呈现与传播方面,学界以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落脚点,强调以融合发展、多元化呈现的方式去扩大受众范围,增强传播效果。樊传果、孙梓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视角,提出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识别、仿真场景搭建、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传统手工艺,在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方面实现创新呈现,拓宽传播渠道 [3] 。李丹、余运正等人在归纳传统手工艺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后,强调在新媒体时代要借助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交互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增强用户的参与感,激发民众传播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4] 。

在传统手工艺的产业模式转型方面,学界主要从其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为出发点,大都以某种手工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转型为例,由个体到整体展开研究。孙九霞、李怡飞对乡村旅游业繁荣背景下手工艺人返乡创业的现象进行研究,认为青年手工艺人在旅游业复苏的市场背景下能够实现从城市向农村的回流与固着,帮助补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队伍 [5] 。侯博君则以新华村为案例进行研究,认为通过注册集体商标、打造电商品牌、设立传承基地的方法,形成了新型民族特色手工业,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其认为这一模式可供其他地方借鉴 [6] 。综上,传统手工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因地制宜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实现转型,是活化传承的可行路径。

2.2. 以数字藏品推动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研究

以“数字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非遗数字藏品”“数字化传统手工艺”为关键词在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排除重复和不相关数据后共得到论文21篇,并未发现以开发数字藏品为手段,推动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研究。在已采集到的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是舒鑫(2010)以湘西地区为例,提出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就是按其具体的流传区域、流传形式、工艺流程、加工材料、使用工具、艺术特性及其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传承体系、文化功能与文化源流等要素进行整理 [7] 。随后,王琳和钟蕾探讨了传统手工艺数字化的优越性以及数字化技术对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三维场景建模对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进行真实再现;二是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展示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8] 。这相当于是对数字藏品赋能手工艺传承的早期设想。杨艳君和苏皓男(2018)基于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背景,提出了四种对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策略与路径:数字化存档与出版、建立动态捕捉数据库、开发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拓展移动互联网产品 [9] 。

综上,目前学界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播研究较为丰富,但是以开发数字藏品作为出发点的相关研究较少,而数字藏品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商品形态,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数字原住民——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播困境,并设计“留艺”小程序作为手工艺数字藏品的展示和销售平台,能够为数字化时代下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

3. 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社会背景

3.1. 绍兴地区传统手工艺发展概况

从六朝会稽名士到富甲天下的越州城,绍兴地区作为河姆渡文化圈的中心,孕育了悠久的古越文明,不仅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遗产,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不胜枚举。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据调查统计,截至2023年4月,绍兴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九大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21人;拥有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多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绍兴市在全国地级市的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中稳居前茅,“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名副其实。

基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绍兴市政府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绍兴市的传统手工艺发展正在不断前进。其手工艺品品种丰富,有着木雕、铜雕、越瓷、泥塑、剪纸、竹编、饰品、戏曲服饰、珍珠工艺、紫砂等上百种工艺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窑青瓷、绍兴铜雕、绍兴扇面画、嵊州泥塑等,这些工艺品在传统历史的长河之中,记录着不同时期手工艺人们技艺的变化,城市文明的迭代。

经过传承人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绍兴市传统手工艺品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产业模式也呈现多元化、创新化的趋势。2020年,绍兴作为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城市,在腾讯大浙网云端呈现了“购·云端非遗集市”、“享·成果集锦show”、“赏·文博故事会”、“听·非遗好声音”四大板块模式,在线购买非遗产品、学习非遗技艺、欣赏文博故事、聆听非遗好戏。这些活动取得的良好响应,反映了广大社会民众对传统手工艺品数字化呈现和传播形式的高度认同感,为传统手工艺数字藏品平台“留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3.2. 微信小程序的发展趋势分析

据国家网信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领域商业模式的线上化进程加速,进一步推动微信小程序的发展。根据阿拉丁数据指数显示,截至2022年末,互联网小程序超过780万,DAU超过8亿,人均使用次数超过12次。从2016年微信官方正式宣布开发小程序到如今小程序的逐步完善、全面发展、多领域应用可见小程序的发展态势是逐步深化,未来发展应用空间巨大。

3.3. 受众调查分析

为研究小程序赋能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必要性,我们对身边18~25岁的学生群体累计发放共计100份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梳理。

统计结果显示:

图1所示,关于是否对传统手工艺品有了解这个问题,自认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群体之和占比不超过三成,回答“不太了解”的群体占比也不足三成。基于此,小程序将以为“不太了解”的群体提供一个了解传统手工艺品的渠道为目的,而对于了解较多的群体,我们将后续推出体验和收藏服务。回答“有一点了解”的群体占比最大,这一群体便作为小程序的主要目标用户。

图2所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有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手工艺品,这说明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技术和艺术已逐渐与当代社会生活脱节,也应证了传统手工艺虽有创新性尝试但其发展模式仍然存在局限,受众面不够宽泛。

Figure 1.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图1. 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手工艺品了解程度调查

Figure 2.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exposure to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图2. 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手工艺品接触程度调查

图3所示,超九成的受访者对手工艺品数字化转型项目持积极态度,显示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并非全然不感兴趣,只是缺少一个合理、便捷的渠道。

Figure 3.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图3. 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手工艺品数字化转型态度调查

4. 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现存问题

4.1. 创作工序复杂,技术人才流失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常常细致繁琐,而在商业环境下,其市场化程度又难以提高,这就导致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经济收入无法得到保障,于是为了生活转做他行。熟悉传统手工艺的技术人才老龄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年轻人通常不愿从事,造成了技术断层的局面。

4.2. 产品生产与现代生活的隔离

人们的审美需求与物质需求都已经随着时代发展有了很大转变,很大一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成为了它发展下去的支撑,但现下很多传统手工艺品的产品生产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没有与热点和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未能实现更新迭代,受众群体小,与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着流通壁障。

4.3. 保护和传播模式滞后于时代发展

发展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家政策的重视之下,进行了一些新形式的宣传,在传播道路上有所迈进。但技术发展飞速的互联网时代,其宣传传播模式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从绍兴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宣传现状来看,依然停留在短视频宣传、公众号图文宣传等比较传统的形式,受众范围有着很大局限。

5. 传统手工艺与小程序双向赋能的融合发展路径

5.1. 传统手工艺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5.1.1.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地域性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在与自然斗争和协调中发展出来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独创性,它们的经验和智慧、它们的信息库藏是其他的文化所无法代替的 [11] 。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品反映着文明衍生进步的趋向,其主要功能已经不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服务之上,而是向受众的精神服务倾斜。作为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传统手工艺要传承发展下去。

5.1.2. 小程序的传播优势

首先是小程序使用方式上的优势。微信小程序是一种全新的、场景化的连接用户的方式,且连接入口较浅 [12] ,所以它有着无需安装下载、即用即走、不占据用户手机存储空间的优势,从受众视角去看,小程序的这些优势将用户放在了主动地位,注重用户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其次是小程序传播特点上的优势。小程序将传统手工艺品与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制作技巧、存在意义进行融合再创作,以数字藏品的形式更加多维立体化地去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性;同时,在快节奏时代小程序呈现的方式使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对传统工艺进行了解传播,也能够对自己喜爱的工艺品进行收藏,增强文化认知和认同感。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手工艺宣传方式来说,具有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用户体验感增强、呈现方式立体化的优势。

5.2. 小程序赋能手工艺传承的具体路径

小程序的使用和传播优势让其成为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传播和活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把握好交互界面设计中“用户、目标、场景、行为、媒介”五大要素,充分了解绍兴地区手工艺品的风格调性,通过调查研究做好对受众群体的定位,分析现代人对于传统手工艺传播平台的功能要求和视觉倾向,对“留艺小程序”进行合理的风格定位和功能界面规划。围绕受众期望依托小程序实现的“体验 + 收藏”这一目标,可以将一级界面按钮大致分为三个功能模块,是小程序赋能传统手工艺活化的三个不同角度的路径探索。

5.2.1. 以故事性、社交性为支撑打造专属IP

在产品广告中,故事性是一个产品生命力的支撑。信息过载的新媒体时代,故事性原则在传统手工艺传播过程中同样适用。在“留艺”的设计上,强调故事情节的挖掘,设置“品·越艺术”界面,挖掘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性内容,制成图文、视频信息提供用户浏览,吸引更多受众,在吸引受众的基础上打造出专属的品牌IP,提高传统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社交性则是互联网背景下年轻群体建立连接的关键,通过打造便捷的手工艺藏品小程序年轻人群体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对传统手工艺品数字藏品进行交流、收藏、转赠,传统手工艺才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进而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归属和认同感。

5.2.2. 以沉浸式体验激发用户参与激情

“用户共创、算法生成、逆向铸造、完全随机”的新玩法是由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首创,以随机形式决定分配用户获得的藏品属性、将用户核心身份信息与藏品铸造相结合。对此进行借鉴,在“留艺”小程序中设置“藏·越珍品”这一界面,在此界面内用户可以查看我们小程序取得授权并且上架的手工艺藏品,同时增加个性化的收藏和定制方式,去增强用户能动性,使得稀缺性由用户决定,符合“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践化。

5.2.3. 以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立体化传播

虚实结合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先通过小程序这种线上的模式,让受众群体了解到传统手工艺之美,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趣。在“留艺”小程序中加入“感·越制造”界面,便于用户晒出自己收藏的藏品。同时,通过后台统计,对收藏数量最多的藏品开展线上征集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此通道报名,获得线下体验的资格,参与手工艺品体验制作过程,如有需要也可以买走自己制作的工艺品。这种形式能够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对传统手工艺后继乏人、无人问津的局面起到破冰效果,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6. 结语

传统手工艺承载了极高的民族文化价值,蕴含独特的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通过“留艺”小程序的开发设计,利用5G、AR、云储存等数字技术构建一个融“使用方式便捷化、收藏方式个性化、认知体验沉浸化”三优点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数字藏品平台,顺应了数字化时代的潮流,为解决传统手工艺后继乏人、生产模式单一、传播路径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基金项目

2022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名称:绍兴数藏文化与传统手艺体验的双向赋能——“留艺”小程序开发,项目编号202212792029。

文章引用

陈丹宁,石 巍,方雨露. 绍兴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探究——以“留艺”小程序设计为例
Exploring the Digi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Path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Shaoxing—Taking the Design of “Liuyi” Mini-Program as an Example[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02): 276-283.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2043

参考文献

  1. 1. 华觉明. 保护-传承-创新-经略-振兴: 中国传统工艺的承续和发展[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3): 308-315.

  2. 2. 王晓薇. 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 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 2018: 1181-1189.

  3. 3. 樊传果, 孙梓萍.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 传媒观察, 2021(8): 68-73.

  4. 4. 李丹, 余运正, 张丽军. 新媒体时代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播[J]. 出版广角, 2019(1): 88-90.

  5. 5. 孙九霞, 李怡飞. 流动的手工艺社会: 从“同乡同业”到“全域同业”的白族银器村[J]. 开放时代, 2020(4): 57-69+6.

  6. 6. 侯博君. 新华村传统工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J]. 美术学报, 2021(4): 124-128.

  7. 7. 舒鑫. 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0(5): 80+77.

  8. 8. 王琳, 钟蕾. 数字化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 2(9): 120-122.

  9. 9. 杨艳君, 苏皓男. 黄梅挑花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J]. 美术大观, 2018(3): 112-113.

  10. 10. 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互联网天地, 2023(3): 3.

  11. 11. 方李莉. 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 民族艺术, 2002(1): 159-167.

  12. 12. 王静. 基于用户体验的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小程序界面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镇江: 江苏大学, 20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