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5425 , 6 pages
10.12677/ASS.2023.125303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高校学生 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

——以重庆大学为例

胡佳1*,陈洁2,耿越3

1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

2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3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17日

摘要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是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工作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推广的重要契机,可以实现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从而助力大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

关键词

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Based on the “Outside-Classroom Learning Transcript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Jia Hu1*, Jie Chen2, Yue Geng3

1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2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3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Real Estat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14th, 2023; accepted: May 10th, 2023; published: May 17th, 2023

ABSTRACT

Student assoc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Outside-Classroom Lear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ance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Outside-Classroom Learning Transcripts in colleges, we could improve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leading to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The Outside-Classroom Learning Transcripts, Student Association, Educational Func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国家需要高校输送拥有宽口径知识储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全面培养的有效补充,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服务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于2014年遴选35所高校开展“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试点工作,并于2016年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着手推动更大范围的试点和推广。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指出自2018年秋季学期起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求,是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1] 。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202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阵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学生社团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社团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的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3] 。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保障体系不完善,校内统筹联动有困难;各类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参差不齐,学生往往对文体类、志愿服务类的活动感兴趣,对思政类、创新创业类的活动参与度不高;社团活动虽内容灵活,形式多样,但缺少整体设计和标准化意识,与第一课堂课程衔接不够,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团活动的关联度不大,缺少示范活动引领,影响了学生参与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质量;学生在社团表现的全面记录和客观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

3.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提升育人功能中发挥作用

首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真实客观记录学生在校参与思想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经历和成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融通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依托个性化自建“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平台或团中央指导开发的“到梦空间”平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进行认证,以学分式、积分式、记录式为主要认证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目前各高校结合实际工作,探索适合各高校发展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展路径。例如,天津大学以学分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计量单位,在学生毕业要求中规定8学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最低学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4] 。北京科技大学以积分衡量学生的第二课堂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5] 。武汉大学采用记录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力求多方面全方位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及贡献度 [6] 。

其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深化学生社团改革的有力抓手。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学生社团聚集着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其多样性的特征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平台。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类、科学技术类、志愿服务类、校园文化类、体育锻炼类等,类别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涵盖内容基本一一对应。共青团中央提出,要深化高校学生社团改革 [7] 。深化学生社团改革可以很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如何才能将学生社团改革落到实处,将社团工作变得数字化、可视化、精细化?依托“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重庆大学将学生社团活动分级分类纳入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产品——“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技术抓取各类社团课程供给数量与分布、课程开设单位分布、课程分时开展情况、课程参与积极性指标、五育整体参与度与活跃情况等形成可视化分析图表,依据分布情况不断调整课程供给情况。根据学生课程参与及所获师生评价情况,点亮第二课堂非认知能力培养目标“能力图谱”,让学生能力变化清晰可见。

再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与学生社团质量的提升相互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社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学生社团提供工作平台、操作规范和结果运用依据,可以扩大社团活动开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学生社团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载体。而学生社团也为“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和用户反馈。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分析社团课程的类别分布、参与情况、质量评价及改进方向,从而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重庆大学依托自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构建“校党委/校团委–社团指导单位–社团指导教师–社团负责人”社团管理运行组织框架,形成规范化社团课程“申请–审核–发布–记录–评价–认定”课前审核、过程记录、课后评价流程,并将认定结果计入第二课堂积分,有效提升课程质量和认定结果科学客观性。定期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分析社团课程开展情况、评估课程效果,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不断贴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4.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提升的主要途径

4.1. 科学统筹,建立质量能效提升的工作矩阵

要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学生社团工作水平,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各相关部门的统筹联动,打造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工作矩阵。重庆大学在学校层面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牵头,由学工、团委、教务、就业、财务、档案馆、后勤、保卫、信息办等部门共同协作,形成由学工部门具体负责,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二课中心和学生社团管理评议委员会,将学校的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发展需求。在学院层面,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负责教学的副院长牵头,建立二课和学生社团并行管理的部门,实现不同工作内容在部门的融合同向发展。

4.2. 分类指导,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一般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表现、经历和成果,学生社团的分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内容一一对应。要提升学生社团质量,需要将传统、单一的社团活动课程化、项目化、专业化。

针对思想政治类社团,重庆大学将社团课程建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思想成长”的部分,注重课外思政、实践思政、课程思政方面的设计。首先将传统的内部学习转变为邀请党校、团校、马克思学院、思政类等教师进行主题授课;第二,将校外红色文化调研、大国重器参观、乡村振兴学习等活动设计为思政主题的实践课程;第三,利用社团成员来源广泛的特性将调研活动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发动社员挖掘各自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以往主题散、分布广的调研活动,转变与社团成员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思政主题调研。

针对科学技术类社团,重庆大学将社团课程建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创新创业”部分,注重学术活动、学习项目、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一是在学术活动方面,开设前沿专家讲堂、知名校友讲堂和朋辈学子讲堂。将科技类社团传统的内部学习交流,转化为与时俱进、覆盖面广、可普及推广的课程。二是在学习项目方面,开设创新训练、创业实践、创业训练等方面课程。三是在创新创业活动方面,打造创新创业讲堂、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沙龙等方面课程。

针对体育锻炼类社团,重庆大学将社团课程建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体育活动”部分,注重竞技类项目、群众锻炼普及性项目、“互联网+”体育项目的课程设计。一是在竞技类课程方面,引入体育学院专业资源,依托体育锻炼类社团,开展竞技类项目在校内的普及,以校内外竞技类体育比赛为牵引,提升学生竞技类体育项目的水平。二是在群众锻炼普及性课程方面,拓展跑步、跳绳、自行车、游泳、攀岩等项目的参与面,并通过“互联网+”、医体结合、一对一体测帮扶等形式,营造校园全民健身氛围。

针对校园文化类社团,重庆大学将社团课程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文化艺术”部分,注重传统文化项目、美育素养提升项目、非专业美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设计。一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邀请博雅、新闻等学院的专业师资,将社团传统文化类活动打造为兼顾互动性、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文明经典课程。二是依托微电影、陶艺、插花、摄影、街舞、戏剧、话剧、动漫、吉他等社团,整合艺术、电影学院等校内外专业资源设计美育课程,同时重视社团内非专业美育特长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针对志愿服务类社团,重庆大学将社团课程建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部分,注重志愿服务培训课程设计、志愿服务如何与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一是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将志愿者培训规划为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引入校外专业公益机构和民政部门师资,通用培训建设志愿服务必需的知识技能,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等课程。专业培训建设志愿服务理念、礼仪、应急救援、志愿者自护、医疗常识、志愿服务心理培训、团队意识培训等课程。二是打造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类社团。比如依托校医院打造医疗健康社团,依托法学院打造普法社团,依托资源安全学院打造环境保护社团,依托建筑学院打造建筑类社团,依托自动化学院打造机器人社团等。将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第一、第二课堂相互促进。

4.3. 智慧设计,打造科学全面的信息平台

“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类型丰富、内容繁多、参与人员来源广泛的社团活动提供了可梳理、可实现、可分析的数字化阵地。重庆大学探索建设一体化数据平台。一是通过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数字化手段,向学生提供精准社团课程、活动推送,使社团工作的开展精确到个人,增强用户体验。二是通过信息平台开展参与社团活动的用户评价和建议,为社团活动的改进和升级提供参考数据。三是将社团的述职评议、社长满意度测评、换届等工作升级提上日程,推进社团工作“无纸化”进程。

4.4. 精准画像,构建可量化的社团考核体系

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平台的建设,重庆大学探索建立规范、统一的社团量化考核体系。一是通过社团开展活动的数量和用户评分,建立社团的活跃度和活动开展质量分析模型,计算出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差异和受欢迎程度。二是依托平台,实现多方评价机制,包括社团骨干评价、社团成员评价、参与者评价等,并赋予不同权重,根据各方评价结果评估出社团骨干的获得感、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者的认同感,并纳入考核。

4.5. 目标导向,探索育人成效综合评价机制

重庆大学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平台上社团工作开展情况,为学生社团深化改革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是通过信息平台可梳理社团活动的报名人员年级、专业、性别等分布情况,形成各类型社团开展活动情况的数据分析。根据各类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可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学校也可动态调整育人载体(社团课程)的设计数量和内容。二是学生通过信息平台可清晰查阅自身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根据个人各方面能力雷达图谱,可有目的性的调整学习、科研、实践计划,提升软实力,为就业、升学打下良好基础。三是“第二课程成绩单”社团部分的大数据分析可为地方政府提供人才培养的咨政建议。学生参与社团情况的能力雷达图谱也可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参考依据。

5. 结语

重庆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项目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科学分类整合构建“1 + 5 + N”课程体系,已激活学生用户2万余名,建设课程近2000门,课程参与人次超过21万。重庆大学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科学的工作矩阵,打造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社团课程体系,完善了学生社团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可量化的社团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客观跟踪记录、科学评价评估、引导学生成长、服务育人大局、强化组织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等功能,探索了多位一体育人成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为实现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开展了大量实践,为学生成长成才、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单位选人用人、政治人才举荐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致谢

感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大学对本研究的资助,感谢重庆大学团委对本研究的支持。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研究课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第二课堂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1JGS31);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四史’宣传教育背景下红色文化认同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NDYB20);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3037)。

文章引用

胡 佳,陈 洁,耿 越.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提升——以重庆大学为例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Based on the “Outside-Classroom Learning Transcripts”—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5): 2241-224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5303

参考文献

  1. 1. 周国桥.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0): 52-54.

  2. 2. 陈刚, 武国剑, 杨乾坤. “五育并举”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探索与实践[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5(6): 129-132.

  3. 3. 陈武强, 杨欣, 张瀚, 王晨, 王婉伊, 高宁. 高校学生社团评价体系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6(13): 9-12.

  4. 4. 吕静, 王鑫, 赵宇.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运行模式研究——以天津大学为例[J]. 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8(3): 50-56.

  5. 5. 苏栋, 于宝库, 李娟. 基于学院培养目标, 制订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培养方案[J]. 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8(3): 63-67.

  6. 6. 李娇楠.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践育人中的运用与启示——以武汉大学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3): 87-89.

  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12/t20201216_505842.html, 2020-12-16.

  8.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