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2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4530 , 8 pages
10.12677/jc.2024.122059

评价理论态度资源视域下外宣文本诗词话语 英译

李稳敏,蒋昉源

陕西科技大学文化与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4年3月9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9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6日

摘要

十八大以来,领导人讲话中善用诗词话语,赋予诗词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外宣翻译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外宣语境下的诗词英译区别于纯文学背景下的诗词英译。本文聚焦评价理论的子系统——态度系统,以领导人讲话为语料,探究外宣文本语境下的诗词话语英译,揭示外宣语境下诗词话语英译态度资源的类型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诗词英译,外宣文本,领导人讲话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Discourse in Overseas-Publicit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under Appraisal Theory

Wenmin Li, Fangyuan Jia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Received: Mar. 9th, 2024; accepted: Apr. 9th, 2024; published: Apr. 16th, 2024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leaders have made good use of poetry in their speeches, endowing poetry with new connotations of the times, and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way of external publicit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in the context of overseas-public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in the context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ttitude system, a subsystem of appraisal theory, and takes leaders’ speeches as the corpus to explor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xternal publicity texts, revealing the typ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ttitude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overseas-publicity texts.

Keywords:Appraisal Theory, Attitude Syste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verseas-Publicity Text, Leaders’ Speech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领导人在国内外会议上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引用古诗词,将古诗词与会议主题巧妙结合,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下赋予了这些诗词新的时代意义,不仅有利于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些诗词的引用深化了演讲内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因此外宣文本诗词话语英译(以下简称“领导人诗词话语”)有其不可忽视的独特性。

纯文学诗词翻译多为笔译,需要兼顾字词和押韵才能体现出古诗原作的美。这类诗词翻译的受众注重美感,对翻译的字句有很高的审美要求。外宣翻译的受众是各国的领导人和媒体,主要目的是传达中国的重大政策,帮助外国受众了解中国在国际事件中的态度。诗词翻译也是政治目的的首要服务对象。因此,外宣语境下的诗词翻译首先要体现其功能行和目的性,而不是文学和审美价值。

2. 相关研究简述

国内学者运用评价理论进行多角度研究,于丽通过对比汉、英互译中译文与原文在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内选择的异同,揭示评价理论视角下政府文献翻译中不同译者的主体建构方式 [1] ,冯正斌、苏攀以领导人抗击新冠疫情国际讲话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理论分析其话语态度传达的有效性 [2] ,张庆彬、王振华以“评价等效”为指导,研究外交表态词的对外翻译 [3] ,司显柱、庞玉厚聚焦态度系统,探究评价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4] ,蒋国东、陈许运用评价理论子系统,研究对外新闻语篇中各部分的介入策略 [5] ,陈梅,文军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角度,对白居易10首叙事诗及其英译的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使用频率进行了研究 [6] 。在外宣诗词英译层面,国内学者采用不同视角、不同理论进行研究,许峰、陈丹、殷甘霖研究了外宣翻译的传播模式与古诗词翻译策略 [7] ,纪可、岑烁丹以政府记者招待会中诗词英译为研究对象,认为译者应以“释意”原则,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8] 。

但以往研究鲜少以评价理论为视角探析外宣文本诗词话语英译,鉴于此,该研究选取近年来领导人讲话中所引用的部分诗词为语料,运用评价理论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对外宣语境下的诗词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外宣语境下诗词话语英译态度系统的类型及实现方式有哪些?二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特定外宣语境下诗词话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三是通过与纯文学语境下诗词英译版本对比研究,探索外宣语境下诗词话语英译的改进策略有哪些?

3. 基础理论:评价理论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是语言学家James R.Marti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系统功能学框架的理论,主要用于分析人际意义。评价体系是评价理论的核心。语言在该体系中是“手段”,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说话者对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9] 。

评价系统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即态度(Attitude)系统、介入(Engagement)系统、和极差系统(Graduation),态度是对情感、人品以及事物价值的评价,级差指上述评价程度的差异,而介入则是指态度的来源于何处 [9] 。由此可见,态度子系统是评价体系的核心。三大子系统又下设各自的次级子系统,本文聚焦评价理论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因此将态度系统的三个次级子系统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态度系统的子系统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

情感指人的情绪、感觉的表达,Martin选取了三组评价参数用于情感分析,见表1

Table 1.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affect system

表1. 情感系统评价参数

判断系统是根据伦理道德的标准来评价说话者的行为,评价参数包括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 [10] 。判断系统及其评价参数见表2

Table 2.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judgment system

表2. 判断系统评价参数

鉴赏系统属美学范畴,指对文本或过程及现象的评价 [10] ,评价参数包括反应、构成和价值,分别从不同视角客观评价某一事物或现象。鉴赏系统及其评价参数见表3

Table 3.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appreciation system

表3. 鉴赏系统评价参数

语篇翻译中,识别、分析和传达态度意义非常重要,译者能否识别出源语篇中表达态度意义的词汇,明确态度表达的具体语义类型,决定能否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4. 外宣文本诗词话语的时代内涵

古诗词历经千载仍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领导人曾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而不同语境、不同时代背景都会赋予古诗词新的时代内涵。领导人引用诗词所涉及的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科技等领域。

在各种外交场合,领导人多次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故乡”(王昌龄《送柴侍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王昌龄《寄驩州》)等经典诗词来比喻中国同外国的深厚友谊。

领导人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长江后浪推前浪”(刘斧《青琐高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肯定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领导人引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以提醒大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艰辛,呼吁我们要有坚持不懈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领导人引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5. 外宣文本诗词话语英译评析

案例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两句出自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一首七言绝句《竹石》。作者借物咏志,即借竹之坚韧不拔的品质比喻自己不论在何种环境中都不会随波逐流的志向。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样的诗句出现在领导人讲话中:“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该句官方译文为:We must be as tenacious as bamboo, as described by Zhengxie: “In the face of all blows, not bending low, it still stands fast. Whether from east, west, south or north the wind doth blast.”

下面用评价理论的态度资源对原诗《竹石》和英译本进行分析,见表4

Table 4. Analysis of Zhu Shi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表4. 《竹石》原诗及其英译本分析

表4中可以看出,原诗词中,情感资源出现了5次,情感系统与评价者自身的情感状况有关,体现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作者以“竹”比喻自己,描写竹子状态的词汇“咬定、立根”均为积极态度资源,以竹子的生长环境比喻自己所处的环境,描写环境的词汇“磨、击、风”均为消极态度资源,显示出诗人虽处恶劣环境却保持本心、不随波逐流的情感状态。判断资源出现了1次“不放松”。判断系统与评价者对他人及行为的看法有关,在本诗中,表现为竹子面对恶劣生长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及行为,为积极态度资源,显示出不放松的行为。鉴赏资源出现3次“破、还坚劲、任”。鉴赏系统与评价者对事物本身的评价相关,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看法,如“破”和“任”为消极态度资源,“还坚劲”为积极态度资源,显示出诗人对竹子生长环境的负面评价以及竹子面对恶劣生长环境所保留品质的正面评价。从极性的角度来看,原诗中描写竹子生长环境的词汇均为消极态度资源;在提及竹子本身的时候,诗人使用的词汇均为积极态度资源,因此,诗人对竹子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进行正面判定,借物言志,体现出全诗的情感基调。在英译本中,也做到了态度资源的一一对应,积极对积极,消极对消极。

领导人引用这句诗,是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对青年学生的号召与期盼,“竹”的品格就是我们作为青年应该追求的目标。其中,喻体就从郑板桥变为当代青年,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年人所给予的厚望。东南西北风从资源环境就转喻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有青年人所处的错综负责的人际关系。

这句诗词译文的整体水平值得肯定,若是在同传或者交传语境下,更能说明口译者的文学功底。汉语诗词中用了隐喻或者借喻的写作手法,英译过程中将隐喻进行了显化处理,“We must...”直接用“we”来代替了竹子,更符合英语目标语受众接受习惯。同时也因同传或交传形式,口译者没有太多时间思考诗词结构,但口译者灵活增补“as ...by Zheng Xie”,引出诗文文献来源,创造有效语境,降低受众认知难度,实现有效交际目的。但该句译文不足之处为文化蕴含缺位。同时,目标语受众对历史人物郑板桥未必熟悉,因此建议在语境增补时译为“as... by Zheng Xie of Qing Dynasty in his verse...”,指出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则能达到更好交际效果。

官方译文“In the face of all blows, not bending low, it still stands fast. Whether from east, west, south or north the wind doth blast.”在一定程度上有押韵的效果,也完整表达了中文原诗的含义。许渊冲曾将其诗后两句译为“It’s strong and firm though struck and beaten without rest, careless of the wind from north or south, east or west.”许渊冲的译文在形式上较官方译文更加整齐对仗,用“strong and firm”同“struck and beaten”形成对照,将竹子的坚韧和生长环境之恶劣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许渊冲的译文每句用“rest”、“west”等词作结尾,达到了音美、形美的效果。

对比官方译文和许渊冲的译文,二者皆传达出原文含义,使译语读者达到与原语读者同等的阅读效果,但从审美角度,许渊冲的译文更具音美、形美的特点,值得广大译者学习借鉴。

案例2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朝诗人王冕的《墨梅》,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领导人讲话中提到,“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关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在本次讲话中译为“Not angling for compliments, I would be content that my integrity fills the universe”。

下面用评价理论的态度资源对原诗《墨梅》及其英译本进行分析,见表5

表5中可以看出,情感资源出现了1次(不要),作者以“墨梅”比喻自己,描写墨梅状态的词汇均为积极态度资源,描写环境的词汇为消极态度资源,显示出诗人不愿巴结权贵、献媚讨好他人的情感状态。判断资源出现了3次(留、满、夸),表现为墨梅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及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为积极态度资源。鉴赏资源出现2次,“颜色好”和“清气”均为对墨梅本身的评价,为积极态度资源。在英译本中,基本做到了态度资源的一一对应,但对于“夸”的翻译,原文中为积极态度资源,英译本将其处理为消极态度资源angle,意为“转弯抹角地索要”,更能体现出作者高尚的品质。

Table 5. Analysis of Mo Mei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表5. 《墨梅》原诗及其英译本分析

领导人在本次讲话中引用这句诗,旨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接受客观的报道和有益的建议,但我们不会刻意索求别人的溢美之词。领导人引用这句诗,喻体就从王冕变为中国,在这里强调了中国品质如墨梅一般,不阿谀奉承、献媚讨好,不会向外媒索求赞赏之词,中国在纷繁的环境中洁身自好,走好自己的路。

许渊冲将该句译为“It’s needs no one to praise its color in high glee. For it will leave on earth but its uncommon grace.”相比许渊冲的译本,官方译文更加简介易懂,且angle一词构成短语not angling for也更能体现现代中国不卑不亢的骨气,因此更加适合用于外交场合。

案例3

领导人2013年在讲话中提到,“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亚太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体应该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引领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官方译本为:Only by so doing can the Asia-Pacific economies, as one Chinese poem describes, “find the way to the next village shaded in soft willows and bright flowers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 pos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领导人2022年另一讲话中再次引用该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凝聚更多开放共识,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2022年此句的官方英译为“After endless mountains and rivers that leave doubt whether there is a path out, suddenly one encounters the shade of a willow, bright flowers and a lovely village.”

这两句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在2013年演讲的语境下,中国将主办2016年的G20峰会。领导人讲话表示我们相信在G20峰会的准备过程中中国将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的金融市场稳定做出贡献。我们也相信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世界经济的复苏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必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在2022年的演讲语境下,领导人引用该诗表明了中国愿与各国共克时艰、携手迎接美好未来的决心。

该诗句的翻译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增译与省译相结合的策略。前半句的翻译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而后半句根据外宣语境,为了符合交际目的,使与会的亚太地区领导人与各层次听众理解古诗深层次的寓意,译者运用意译法将“山重水复疑无路”解释为“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下面用评价理论的态度资源对原诗《游山西村》及其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见表6

Table 6. Analysis of You Shan Xi Cun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表6. 《游山西村》原诗及其英译本分析

首先分析2013年的译文,原诗中情感资源出现了1次“疑无路”,但是译文中省译了该部分;判断资源出现1次(又一村),为积极态度资源,译文采用增译策略,也为积极态度资源,表现为对能够找到方法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鉴赏资源出现3次,分别表现为积极态度资源世界经济复苏和消极态度资源经济复苏面临的困难。译文基本实现态度资源一一对应,但在“柳暗花明”一词的处理上,用“soft”形容柳树,并非是“暗”而是柔和悦目之意,从原文的消极态度资源转变为积极态度资源,更能体现出世界经济复苏后的美好景象。

对比2013年的译文,2022年的译文再处理这些资源时一些极性发生了变化,如“疑无路”,2013年的译文为“find the way... shaded”,有已经找到出路之意,为积极资源,而在2022年的译文中,译者将其翻译为“leave doubt whether there is a path out”,对前方是否有出路仍存疑,相比之下2013年的译文更佳,译者将消极态度资源转化为积极态度资源,表明了中国对迎接经济复苏、创造光明未来的积极态度。同样,2013年“山重水复”的译文也优于2022年的译文,对于不了解此诗背景的译语读者来说,2013年的译文增加了“the difficulties posed by”,这样增译的处理方式更能让译语读者明白原语之意,达到更好的理解层次。

这两句诗的文学翻译译文为“For every cloud, there is a silver lining”,译者采用意译的方式,没有字对字进行翻译,却更加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交际效果上优于前两种译文。

6. 结语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政治宣传和大国外交的大背景下愈加凸显。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因此研究外宣语境下的诗词英译具有现实意义。

评价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发展,对作者在文中态度的揭示是必不可少的。该研究以评价理论的子系统——态度系统为理论视角,对近年来领导人讲话中所引用部分诗词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诗中态度资源的类型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有态度资源一一对应以及态度资源转换两种实现方式。态度资源一一对应,即积极态度资源对应积极态度资源和消极态度资源对应消极态度资源;态度资源转换,即积极态度资源向消极态度资源转换或消极态度资源向积极态度资源转换。其中,态度资源的转换方式为词汇极性的转换。同时,该研究还对部分诗词在讲话中的官方译本同纯文学背景下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外宣语境下诗词英译的改进策略,达到翻译最大化体现功能性、服务于外宣的效果。

领导人高度重视以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译者的职责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译者应准确传达领导人讲话主旨,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时代精神。

文章引用

李稳敏,蒋昉源. 评价理论态度资源视域下外宣文本诗词话语英译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Discourse in Overseas-Publicit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under Appraisal Theory[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02): 367-37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2059

参考文献

  1. 1. 于丽. 评价理论视角下政治文献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J]. 外语学刊, 2021(6): 67-72.

  2. 2. 冯正斌, 苏攀. “评价等效”视域下“习式”讲演辞的英译研究——以习近平抗疫国际讲话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4(4): 133-141 160.

  3. 3. 张庆彬, 王振华. “政治等效”与“评价等效”: 中国外交表态词的评价机制和翻译原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49(5): 157-166.

  4. 4. 司显柱, 庞玉厚.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与语篇翻译[J]. 中国外语, 2018, 15(1): 96-102.

  5. 5. 蒋国东, 陈许. 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 2017, 34(5): 6-9.

  6. 6. 陈梅, 文军.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阈下的白居易诗歌英译研究[J]. 外语教学, 2013, 34(4): 99-104.

  7. 7. 许峰, 陈丹, 殷甘霖. 外宣翻译的传播模式与古诗词翻译策略——以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为例[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5): 81-85.

  8. 8. 纪可, 岑烁丹. 论政府记者招待会中诗词英译的对立性及口译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7(6): 83-86.

  9. 9. 王振华. 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6): 13-20.

  10. 10. 王振华. “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 外语教学, 2004(5): 31-3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