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8534 , 15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4517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绿地景观空间整体设计研究

周星汉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30日

摘要

在我国全面迈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乡村设计与绿地空间建设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系列设计问题及制约因素未受关注,其主要表现为:重视度、资源限制与设计性问题。本文以浦南镇人民政府及各地方乡村实际发展情况和数据为例,通过分析我国乡村地区绿地空间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设计现状,提出乡村地区绿地空间规划提升路径与策略,并对乡村地区绿地带构建模式与其复合效益进行分析与模型建立,即分三步走:绿地景观空间建设–乡村地区绿地带构建–复合生态系统的复合性正向效益实现,探索推动相关工作纳入乡村地区人与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自然与生态环境三方的统筹发展、协同推进中。

关键词

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绿地带,复合效益

Study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Green Landscape Spa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Xinghan Zhou

College of Art &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Oct. 30th, 2023; accepted: Dec. 23rd, 2023; published: Dec. 30th, 2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design and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re is still a series of design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that have not been concerned,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attention, resource limitation and design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actual development and data of Pun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and different local villages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ural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constraints and design status, puts forward the rural green space planning promotion path and strategy, and the rural green construction mode and complex benefit analysis and model building, namely three steps: Green landscape space construction - rural green build - compound ecosystem compound positive benefit, and explores to promote related work into the rural areas and society,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a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ripartite, together.

Keywords:Rural Area, Green Landscape Space, Green Zone, Composite Benefi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乡村地区绿地空间的建设,旨在为乡村地区居民提供可供休憩、康养,运动的绿色公共空间,提升乡村地区公共设施完善度,以达到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人文服务功能目的,推动生态宜居。在这一基础上,其能够通过与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及道路防护林地等要素共同构成乡村地区绿地带,并实现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系统所产生的复合性正向效益。

本文所指的“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即在乡村地区,由各级政府进行规划建设的非营利性的、主要为当地村民提供的、形式不一的绿地空间,包括公园绿地、居民绿地、小游园、街头绿地等。本文对乡镇地方实际情况、数据实例等资料的采集与分析主要以连云港市浦南镇为主,其来源均为笔者在连云港市浦南镇人民政府工作中的实地调研与分析,同时笔者在论文撰写期间,对连云港市连云区、东海县、灌云县、南京市栖霞区、山西省太原市、临汾市汾西县等地均进行过实地调研,对各地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文件进行了收集分析,并与村民、政府工作人员、设计院、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论文结论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状况、发展定位、政策不一,论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仍可能存在单一性。

绿地空间、自然景观对于人们具有心理康复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心理疲劳,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休闲锻炼游憩场所、丰富景观空间与植被群落。2022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提出:“我国乡村绿化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绿化成果巩固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1] 韩旭、唐永琼等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观念意识三方面对我国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乡村地区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广大乡村地区的人民对“生态宜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绿地空间也有着更多需求。从宏观上看,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水平较高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乡村绿地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但仍有不足。同时在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乡村绿地景观空间建设仍处在初步阶段,对于绿地及景观规划工作仍缺少系统性重视。

2. 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乡村土地资源紧张——多类用地需求、城市功能外延、产业发展与流量

伴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文件印发,明确了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 [3] 。同时,农用地、采矿用地、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也使乡村可建设用地资源有限。在城镇化率稳步缓速上升的背景下,乡村地区正持续承接吸收城市的功能外延,工厂、物流园等工业企业为控制成本与交通优势,也倾向于建设在乡村地区。受二产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经济发展带动需要,使可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在一些乡镇,为提升地方流量,乡镇政府倾向于将资金资源集中于建设大型公园、特色公园、乡村农家乐等,其旨在以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业为核心推动农旅业发展,从而促进富民增收,提高经济发展。一些地方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有一些地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与设计工作上的不完备,出现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用地手续审批流程长、设施设备建设粗放等情况,这些问题也能够为绿地景观空间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思考。

以连云港市浦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例进行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及一般农用地占比约为全镇土地面积的70%,其余主要均为建设用地(见图1)。根据实地察看,建设用地主要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可用于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同时可以看到,全镇可建设用地基本全部集中于东片区,西片区各村受制于可建设用地面积与规模,只能建设一些小型的绿地景观空间。这一现状产生原因是由于浦南镇处于海州区中心西北方位,逐步承载吸收了中心城区的功能外延,并且在过去几年间围绕打造“滨河新城”的发展定位,对镇域东片区进行了大力开发。

Figure 1. Land use plan of Punan Town

图1. 浦南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2.2. 基层资金资源紧张——三年疫情冲击、保稳定保发展与人员专业性, 以及资金资源的投入占比小

受疫情防控中的财政支出、人力物力高度消耗、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及地方税收、财源单一、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基层财政普遍较为紧张。在社会面放开后,发展经济、发展项目、招商引资成为各地政府开展工作的首要目标,难有余力将太多资金资源投入到镇村绿化等相关工作中。在镇村规划建设方面,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道路桥梁翻修更新、农房改善项目、老房危房维护翻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从这一角度看,农村地区公共设施建设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在资金投入比例方面,乡镇政府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受上级政府规划与决策影响,相当一部分的财政资金需要投入到上级政府所规定的工作当中,以确保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在投入回报上,乡镇政府也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等能够获得回报收益的项目上,绿地空间建设作为公共设施建设支出,并没有直接的、显性的投入回报,一系列规划、建设及设计所产生的资金消耗也不菲。

笔者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数,选取全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省、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各1个乡镇为样本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由于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数据不全,且绿化工作及绿地空间建设相关预算收支中没有科目名称,属于城乡社区支出科目中的一部分,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因此统计数据主要以各乡镇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城乡社区支出占比(包含绿地空间建设等公共设施支出)进行分析(见表1)。

由于各地财政统计的科目类别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不同地区对城乡社区支出的统计工作囊括了不同的类别,如部分地区囊括了城市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部分地区囊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但部分地区没有,因此从图表中看,各地城乡社区支出占比有一定差距,但从普遍上看,基本分布于1%~15%区间。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expenditur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om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表1. 部分省(直辖市)所辖乡镇城乡社区支出占比统计表

从浦南镇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看,城乡社区方面(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其他城乡社区支出)财政支出仅占全镇全年一般预算支出的2% (见图2),绿化工作及绿地空间建设支出更为城乡社区支出中2%的一部分,但是在财政资金以外,若政府成功引进了某个规模性项目,在签署的协议框架下,可以要求企业对项目所在地区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这部分资金也由企业承担。

Figure 2. Cake chart of the general public budget expenditure of Pun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in 2022

图2. 浦南镇人民政府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饼状图

在设计人员与设计工作上,目前县乡政府主要是以委托承包的形式,即委托设计单位来进行项目的具体规划设计。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设计单位拥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但在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空间要素、资金资源情况、人员活动流量等方面并不十分了解,政府单位对于地区发展有着科学充分的长期规划,但在目标预期的沟通表达上,缺乏一定的设计学科专业性(相比县区一级,乡镇一级政府情况相对更为明显)。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可以探索构建良好的双方沟通机制,并加强政府单位中乡村设计人才的培育吸纳。

2.3. 未受重视——何为农村发展首要目标?

乡镇政府在发展方向与规划布局上,必须符合县区总体发展规划。在内部事务中,国土绿化工作无法作为核心工作来进行部署。综合乡镇政府对各项工作时间投入占比、人员、资金投入力度、上级部门考核力度等因素来分析,乡镇政府各项工作均存在不同重要度与优先度(见表2)。

Table 2. The importance and priority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work table

表2. 乡镇政府各项工作重要度与优先度表

在“生态宜居”方面,乡镇政府主要将着力点放在了“护”的工作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林防护、秸秆禁烧等,即生态环保。在“造”的工作上,从实际看,城乡规划、绿地景观空间建设与绿化工作一般处于基层政府工作的中部或尾部,但在上级政府出台国土绿化相关文件后及部分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乡村文旅)的地区,城乡规划、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等工作会在一定时期位于中部乃至前列,这一情况会使这些地区的绿化工作受到更多重视。

以连云港市浦南镇龙浦村为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随机访谈等方式对全村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该村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水产养殖、大棚种植、苗圃基地、水稻种植构成了龙浦村的支柱产业,泥鳅养殖在连云港市具有一定知名度,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但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方面较为薄弱,未受重视,主要受财政困难、疫情冲击、保稳定保发展等因素影响,公共土地主要为耕地、工厂企业、水产养殖。全村只有距村委会两百米处有一块带有健身器材的绿地,约60平方米,仅有一些地被及灌木,没有组合、形态可言,设施陈旧且存在垃圾,没有可休憩点,电线杆横穿而过,存在安全隐患,实际上基本已没有使用价值(见图3)。距离最近的设施齐备的公共绿地为星光湖体育公园,约6.7公里,经与村民交谈,由于距离过远,出行不便,他们很少到那里去。

Figure 3. The Longpu village committee is 200 meters away from the public green space

图3. 龙浦村委会二百米处的公共绿地

对于以上绿地景观空间建设方面一系列制约因素的改善措施提出,于下文绿地带构建及其复合效益模型建立后,统一进行要素与策略保障分析。除土地资源、资金资源、重视程度等外部因素制约以外,乡村地区在目前的绿地景观空间建设工作中,设计性方面也有着可以改善的空间。

3. 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建设中的设计性问题及设计提升

在绿地景观空间的设计性方面,乡村绿地景观空间的建设不能仅满足于“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工作需要综合各因素考虑,并符合村庄长期总体规划,这一过程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解支持与设计人员的尽心规划。除了制约乡村绿地景观空间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之外,其在自身的区位规划、空间布局、植被群落、铺装及设施小品、艺术底蕴等设计方面均有待完善,这些方面的设计与城市绿地设计有所区别。在单独的专业领域上,众多学者已有了一系列充分深入的研究。在绿地空间整体性效益发挥方面,杜钦等对城乡绿色空间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4] 。在植被群落设计方面,储亦婷等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景观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江南古典园林植物群落和浙江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植被群落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5] 。乡村绿地景观空间设计,应当在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量后进行设计,使绿地景观空间得到“人”的充分利用,并使其成为构建乡村绿地带的重要元素之一。

从区位规划、工程量计算、功能分区到植物设计、设施小品设计、人文关怀,绿地景观空间设计涉及要素广泛,以下主要从整体性、内部设计两方面,对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进行设计分析。

3.1. 整体性——绿地空间面积幅度、分布与辐射范围

在一些地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被作为主要指标来反映绿地景观空间的总体建设与使用情况,但由于大型公园的建设,小型绿地较少、绿地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这一指标无法代表地区绿地空间实际使用情况。俞孔坚等提出了景观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服务功能的一个指标 [6] 。部分学者对绿地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构建评价指标。在乡村地区,大型绿地公园的建设在部分程度上旨在通过农旅融合、旅游路线打造、承接大型活动来促进服务业发展,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此外是为乡村居民提供范围广阔、内容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并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宜居。但各乡镇所辖面积有大有小,大型公园通常集中于一点进行辐射扩散,其对于距离较远的村民有一定程度上的交通不便,因此在大型公园以外,绿地空间面积幅度(小、中型绿地建设)、分布与辐射范围是设计工作需要思考的因素。在下文提到的农村地区占比较大的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尤其需要便捷、舒适的小中型绿地空间与村组公园。以连云港市浦南镇星光湖体育公园(大中型公园)为例,距离最近的康宁社区为2.1公里,距离最远的新湾村为16公里,全镇20个行政村及社区,平均距离为8公里。

依据自然村的分散布局性质,绿地景观空间在分布方面,主要包括考虑交通通达度、人员流动量、可适应周边自然与构筑物等指标因素。在面积幅度上,主要包括可利用土地面积、可利用资金资源等指标因素。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构建绿地空间辐射范围的指标评价方法,来确定绿地景观空间建设的面积幅度与分布。

3.2. 整体性——功能规划

在这一方面,主要是依照不同定位需要进行绿地景观空间的功能划分,包括综合性功能的大型绿地公园、运动性绿地、观赏性绿地、静空间、动空间等,在一个地区,良好的绿地景观空间总体需要包含具有各种功能的、不同形式的绿地空间。

3.3. 内部设计——植物群落设计

包括植物地域性选择、观赏性、生态性、通过植被高低、疏密、组合所构建的不同形态的空间等设计要素。观赏性方面主要为感官上的舒适度,包括视觉、嗅觉、贴近自然等。在植物选择与搭配上,植物群落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设计,应当通过科学营造,充分发挥其固碳释氧、固土滞尘、降噪遮光等作用,通过构建林木、灌木、草体的复合型植物群落,形成良好的生态涵养及丰富的观赏功能。在地域性的苗木选择上,严玲璋等提出“建议园林及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作家‘深入生活’的做法,到已有的老园子中去调查,到江浙一带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去调查,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对已有资料加以分析提高,总结出最适合本地的和最能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三大效益的植物群落模式,通过提炼制订适宜操作的规程,以付诸实施,为创建高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奠定基础。”( [7] , p. 5)

3.4. 内部设计——便捷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考量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7月)来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约占63.89%,即还有36.11% (50979万人)人口长期生活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为18.7% [8] ,据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我国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农村 [9] 。同时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 [10] ,占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的15.8%。笔者以连云港市浦南镇龙浦村为例进行村情要素调研,截至2023年,龙浦村全村共776户3614人(户籍人口),全村人口平均年龄40.15岁。在村702户1995人(不包括在外人口),在村人口平均年龄48.58岁。可以看到在乡村绿地空间活动的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为老年人、弱势群体及残疾人,那么有关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对弱势群体的便捷度,对于园路、标识、台阶、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3.5. 内部设计——设计中的特色性:充分利用乡村原本属性,突破绿地空间设计中的 “现代主义”风格,形成绿地景观空间的特色性与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高原、山岭、平原、丘陵、盆地5种地形地貌均有分布,历史文明悠久,孕育出多样的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特征。设计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空间的自然属性、人工属性、文化属性,建设具有人文特色、地域特色、地理特色的绿地空间。依托乡村地区的自然属性,在符合国家自然保护规范下,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属性中的山体、水体、坡地等。依托文化属性,其包括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等,可以充分发挥设施、小品、构筑物的文化特质。依托人工属性,主要为人工构筑物的更新改造、重新利用,包括整体空间与场地构筑物。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例,该地块原址为沿江防护堤、采砂场、油库,是沿江工业的遗迹,其充分利用长江、秦淮新河、夹江湿地景观,打造滨江湿地公园(见表3) [11] 。

Table 3. Three attributes in the spatial design of rural green landscape space

表3. 乡村绿地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三种属性

4. 绿地带构建、复合性效益分析及其模型建立

以上内容对乡村地区绿地景观空间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设计性的改善,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乡村地区绿地带及实现其社会、经济、自然三方复合效益的实施方式。

4.1. 首要目标——构建乡村绿地带,提升人文和生态效益

以绿地景观空间为元素之一,构建乡村绿地带。乡村绿地带,即由绿地景观空间、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及道路防护林地等生态空间类型绿地所构成的带状空间。类似“绿地带”的这一概念已有诸多相关研究。在作用发挥方面,严玲璋等提出建设开放的绿色网络(绿廊)系统,以缓解城市及内部热岛环境压力( [7] , p. 3)。在布局模式方面,李健等提出乡村绿地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布局模式,并将乡村绿地分为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宅前屋后绿地、庭院绿地五种形式 [1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13] 本文中的乡村绿地带,其首要目标即是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保障国土空间格局安全。通过不同类型绿地构建,形成广泛的绿地场所与丰富的自然景观,构建绿色健康的人居生活环境,平衡人类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调节大气、气候和水文水利,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屏障,维护乡村与城市生态安全。同时绿地景观空间作为乡村绿地带的组成部分,能够与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及道路防护林地等要素形成复合型的景观空间,促进绿地带的构建(见图4图5)。

王浩等提出了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概念 [14] 。这一体系依然可以由城市边界向乡村地区拓展,乡村地区绿地带也能够以点–线–面交叉扩散、辐射重叠方式构建。

Figure 4. Green zone space on the outskirts of Yangzhou 1

图4. 扬州市郊区的绿地带空间1

Figure 5. Green zone space on the outskirts of Yangzhou 2

图5. 扬州市郊区的绿地带空间2

4.2. 在这一基础上,实现绿地景观空间及绿地带对地区产生的复合性正面效益

其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然效益,即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挥,这一系统最初由马世骏、王如松提出,它通过分析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动规律,衡量复合系统的指标要素并构建评价模型来对社会、经济、生态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规划与管理工作 [15] 。实际上,受本文在上半部分提到影响绿地景观空间建设及绿地带构建的一系列因素制约,相关方面的工作始终未受到太多重视,一些人员将重点放在了生态环保工作中,即“护”的方面,在“造”的工作上未有太多思考;一些人员认为,资金应当花费到更加重要的,如道路桥梁建设、弱势群体帮扶等,绿化工作方面的回报价值较低。但从长期回报上来看,当这一系统构建完成后,它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效益。笔者在本文对马世骏、王如松提出的分析方法进行运用,以乡村地区绿地带为研究对象来建立模型、系统评价及决策分析,构建复合生态系统,以期实现:1) 自然系统的合理性。2) 经济系统的利润。3) 社会系统的效益三者的良性发展(见图6)。

Figure 6. Green landscape space, green zone complex system and its’ complex positive benefits

图6. 绿地景观空间及绿地带复合系统与其复合性正面效益

5. 乡村地区绿地空间规划提升路径与策略

对于相关问题的一系列分析,可以得出乡村地区绿化工作的实施过程:即建设绿地景观空间–构建乡村地区绿地带–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复合性正向效益,在相关工作的规划与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要素与策略保障。

5.1. 政策导向——强化政府主导要素保障

在充分考虑财政资金、土地资源、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等可行条件下,由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文件出台与执行力度,推动制定系统性规划编制。可以探索将相关工作纳入年度为民实事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特色田园乡村打造、农房改善配套公共设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工作任务中,依托目标考核机制及激励措施推动相关展开。可以探索新增在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为民实事工程考核等专项考核中的指标内容,适当提高指标权重。由于政府五年换届要求及人员调动流动性,在政策实施的连贯性上也有待探索。在建设方面,需要加强项目从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做好长效管护。探索类似河长制模式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办法,对辖区绿地景观空间、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及道路防护林地等生态绿地实行统一管理,落实专人对各类绿地的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浇水抗旱、防火防害、卫生管理、功能维护等的日常管护工作,巩固绿地建设成果。

5.2.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将绿化工作规划纳入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019年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16] 。从安徽省寿县窑口镇真武村公布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可以看到(见图7),其包括规划总则、现状认知、目标策略、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与管制、重点区域建设指引、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用好用活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应当确保绿地景观空间规划建设及绿地带构建工作符合地区发展长期与总体规划。以下图第四方面国土空间总体布局与管制方面为例,其应当符合: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要求,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适当为产业布局空间让出一定的道路交通优势地带、合理设置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以第五方面重点区域建设指引为例,其应当符合:绿地景观空间符合村庄整体设计与村庄风貌、绿地带的环境管护可以纳入村庄环境整治统一管理等。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也可以探索建立绿地一体化的网络管理平台(见图8)。

5.3. 加强资金与人员要素保障

绿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包括多个主体、多种方式,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高校及研究院科研经费、企业资本等,但由于其公共性,主要资金仍需政府主导支持。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如火如荼,在乡村地区“生态宜居”方面,国家及省、市政府能够加大一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专项资金方面,能够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其他财政性资金中提取,制定出台乡村绿化工作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鼓励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Figure 7. Practical village planning catalogue of “multiple plans in one” in Zhenwu Village, Yaokou Town, Shou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图7. 安徽省寿县窑口镇真武村“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目录

Figure 8. Green zone construction model in rural areas

图8. 乡村地区绿地带构建模式

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由政府通过提供科研基地、与企业高校联合举办设计竞赛等方式,拉动科研经费、企业资助资金、竞赛资金、基金项目等资金投入。支持高校、社会资本、各类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绿化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支持。

在人员要素方面,加强政企校联络合作。在校企层面,积极培育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学学科交叉的专业型人才,强化专业素养。在政府层面,通过健全吸纳机制、激励机制,推动新时期设计人员的“上山下乡”。

6. 两个地区的设计分析探索

6.1. 选取山西省汾西县中心以北乡镇及村落进行分析

笔者于汾西县城北部山丘对县城中心以北乡镇及村落空间分布进行拍摄,面向县城以北的背安头村、阳安头、涧底村、磁窑村、于家岭等(见图9图10)。可以看到,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与地方财政影响,绿化工作的进展受到很大限制,这一现状的改变需要时间。在这一地区,村落人口一般为1000~2000人,村落之间距离约1~3公里,但由于黄土高原山路崎岖,村民出行时间较长,因此绿地景观空间方面主要以在村庄内部建设的小游园、小型绿地为主。同时在绿地带的构建上,山体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调控等方面工作需要进行专项规划与设计,在绿地景观空间的建设中也可以充分融入中原传统文化元素(见图11)。

Figure 9.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al landform of natural villages in Fenx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1

图9. 山西省汾西县域内自然村分布及地理地貌1

Figure 10.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al landform of natural villages in Fenx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2

图10. 山西省汾西县域内自然村分布及地理地貌2

Figure 11. Satellite map analysis of towns and villages north of Fenx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图11. 山西省汾西县中心以北乡镇及村落卫星图分析

6.2. 选取连云港市浦南镇进行分析

以浦南镇星光湖体育公园为例,其因公园良好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植物群落及水源生态受到企业关注,目前准备以《镜花缘》为主题IP,入驻建设连云港市唯一的沉浸式生态主题乐园,该地块已完成设计规划。可以看到,绿地景观空间的建设为地区产业(旅游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它也将为周边村民提供包括游乐设施在内的更加完善的景观绿地功能,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社会、经济、自然三方的复合性正面效益。月牙岛湿地公园、星光湖体育公园、社区广场绿地等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众多环境良好的休憩游乐锻炼场所。同时,西片区村落中日常性的小型绿地景观空间仍需完善(见图12)。

Figure 12. Satellite map analysis of Punan Town, Lianyungang City

图12. 连云港市浦南镇卫星图分析

7. 结语

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文件中,提出我国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格局:即高效规范的国土开发开放格局、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17] 。笔者希望通过对绿地景观空间的建设及绿地带构建的分析,使其纳入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全局工作中,纳入乡村地区人与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自然与生态环境三方的统筹发展、协同推进的壮阔浪潮中,在我国全面迈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贡献力量。

注释

图1来源:浦南镇规划办提供

图2来源:笔者自绘,数据由浦南镇财政所提供

图3来源:作者自摄

图4来源:作者自摄

图5来源:作者自摄

图6来源:作者自绘

图7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https://www.shouxian.gov.cn/grassroots/content/1259549508

图8来源:作者自绘

图9来源:作者自摄

图10来源:作者自摄

图11来源:作者自绘

图12来源:作者自绘

文章引用

周星汉.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绿地景观空间整体设计研究
Study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Green Landscape Spa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设计, 2023, 08(04): 4238-425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517

参考文献

  1.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1/06/content_5724998.htm, 2022-11-06.

  2. 2. 韩旭, 唐永琼, 陈烈.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 规划师, 2008(7): 96-101.

  3. 3. 国务院公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68428.htm, 2017-01-23.

  4. 4. 杜钦, 侯颖, 王开运, 等. 国外绿地规划建设实践对城乡绿色空间的启示[J]. 城市规划, 2008(8): 74-80.

  5. 5. 储亦婷, 杨学军, 唐东芹. 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2): 176-180.

  6. 6. 俞孔坚, 段铁武, 李迪华, 等. 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 城市规划, 1999(8): 7-10+42+63.

  7. 7. 严玲璋, 陶康华, 周国祺. 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 中国园林, 1999(1): 2-5.

  8. 8.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EB/OL]. http://www.stats.gov.cn/sj/pcsj/, 2023-04-18.

  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EB/OL]. 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06n/202207/t20220704_129860.html, 2006-12-12.

  10. 10.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EB/OL]. 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cjrgk/15e9ac67d7124f3fb4a23b7e2ac739aa.htm, 2021-02-20.

  11. 11. 张小茜, 张文豹. 南京鱼嘴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28): 9824-9826+9880. https://doi.org/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8.065

  12. 12. 李健, 樊金萍, 王丽波, 等.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绿地规划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6): 126-132.

  13. 13.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2022-02-22.

  14. 14. 王浩, 汪辉, 李崇富, 等. 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2): 69-73.

  15. 15. 马世骏, 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 生态学报, 1984(1): 1-9.

  16. 16.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14/content_5439419.htm, 2019-05-29.

  17. 17. 国务院. 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4/content_5165309.htm, 2017-02-2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