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4428
,
7
pages
10.12677/ML.2021.94139
基于翻译目的论的红色旅游景介英译策略分析
——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例
田昊宇*,文嘉妮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1年6月8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9日

摘要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红色旅游文本具有语言精练、文化内涵丰富、教育功能明显等特征,景介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媒介,对红色文化的输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翻译目的论,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陈展外宣文本的英译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旨在推进中国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
目的论,红色旅游,英译策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Red Tourism Text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Exemplified by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of the 1911 Revolution
Haoyu Tian*, Jiani 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8th, 2021; accepted: Aug. 2nd, 2021; published: Aug. 9th, 2021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s of China are getting more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Red tourism tex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ccinct languag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function. As the media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s’ introduc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exporting the Chinese Red Culture. Based on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xhibition texts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of the 1911 Revolution,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strateg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d tourism texts, and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Chinese Red Culture to “Go Global” better.
Keywords:Skopos Theory, Red Tourism,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of the 1911 Revolu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红色旅游是将传播中国红色文化融于实体景点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了国外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窗口。其中景介翻译的质量是影响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因素,面向大部分对中国历史了解甚少的外国游客,规范的景介翻译能给他们传递正确的历史政治信息,传播中国红色精神,有助于国际化外宣功能的实现。湖北省会武汉,拥有我国中部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于2017年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以其重要历史背景、丰富陈展内容及深厚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参观。2021年的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将对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走出去起到关键作用。
红色景介英译需兼顾译文的正确性与景区的人文历史性,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不被看作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强调译文需要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契合此次研究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例,运用翻译目的论对其景介英译进行分析,提出适合该馆红色文化外宣的翻译策略。
2. 研究现状
红色旅游景区有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外宣功能,而景介英译作为对外沟通交流的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化外宣功能的实现。国内较早的研究是用翻译目的论分析红色旅游景介的一些翻译错误并总结出现失误的原因 [1]。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时期对外传播的发展,国内翻译红色旅游景介英译的研究有所增加。研究多以各地一处或多处红色旅游景区的景介英译为例,对于其翻译质量进行分析。我国多处红色旅游景介翻译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翻译腔调太浓,语言结构不清晰,有大量漏译、错译的情况等。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有:译文缺乏统一标准、翻译学理论运用不当、缺少专业翻译人才等。除此之外,翻译质量也受到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影响,地方的重视程度与人才资金投入力度的不同造成了景介翻译质量的参差。研究多集中在少数红色景点,存在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且研究重点为整理归纳翻译错误类型,在对翻译错误修改上鲜有涉及,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国外关于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日益增多,国外学者更倾向于运用翻译理论对旅游文本进行概括性分析,对例句的多种译本进行对比,以唤起译者对翻译理论的重视,并合理运用翻译策略准确地传达信息,在给游客带来便利的同时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2]。但针对性对红色旅游景介英译的研究还有待完善与发展。
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前人研究较少且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具体分析对象,对景区英译进行收集分类,结合目的论对馆内的景介英译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填补该馆有关红色景介英译研究的空白,为周边地区及全国的红色旅游景点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为提升馆内翻译质量,推进全国景介翻译系统化、全面化,促进国际外宣功能实现提供有效借鉴。
3. 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策略分析
3.1. 馆内翻译现状
基于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实地调研,发现该场馆有较好的外宣意识。为了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共收集了472张中英双语陈展照片,其中有译文的陈展照片为427张,译介比例较高,达到90.47%。但是在场馆介绍性文本中,有的文本附加英译,有的文本却并未附加,同一展板中的内容也存在缺失的情况,例如张之洞“才夺江郎五色笔,身披李侯一品衣”的行书对联无英译内容。同时,调研发现英译文本存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的诸多问题。对于大部分对中国历史及政治背景了解不足的海外游客来说,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难度颇大,应用“信、达、雅”翻译原则来翻译红色旅游文本易于出现“以拼音代替翻译”、“遗漏”、“中式英语”等问题 [3]。因此,选择更重视文本交际功能的目的论作为指导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理论更为妥当。
3.2. 红色旅游文本翻译原则
翻译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认为翻译是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且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 [4]。意图让那些由于语言障碍无法交际的人实现交际活动,也意图向译语接受者提供原语作者表达的内容。因此,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既要考虑红色旅游文功能,也要考虑原文本作者、译语读者以及翻译委托人等多方诉求,更要考虑翻译目的和翻译文本受众的期许和理解力 [5]。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文本翻译共有三个原则:1) 目的原则(skopos rule):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2) 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译语须篇内一致,语内连贯,并且符合译语环境,能被译文受众所接受;3) 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译语须忠实于原文。
首先,要坚持目的原则。通常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理想状况下翻译过程的发起者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细节等翻译要求。以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为目的、以革命历史斗争为承载的红色旅游外宣翻译针对的大多是想要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斗争、学习和生活的外国游客,因此译文要侧重文本的“信息”功能,译者应坚持目的原则,根据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采取合理恰当的翻译策略。
其次,要坚持连贯原则。从语言文字的理解角度上看,连贯性就是连续性,在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表达上具有通俗易懂的可理解性,且上下文之间可相互照应 [6]。为烘托历史事件及红色文化的深远影响与文化底蕴,红色旅游中文文本可能遣词造句繁复,内容表述略显夸大,与英语力求表达通俗易懂的语言特色差异较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遵循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要保证译文语序、语言及语用的连贯,以便英语受众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7]。
第三,要坚持忠实原则。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与其他普通文本不同,其语言客观准确、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且饱含政治与文化信息,整体风格是严肃的。因此,译文应该尊重原文的表达意图,和原文尽量保持语际上的连贯性 [6]。也就是说,在语言信息加工转换的过程中,译者不能随意更改原文信息及风格,应在熟知和了解相关革命历史及政治事件后,坚持忠实原则,客观、准确地向外国游客传达原文内涵。
总而言之,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相辅相成,三项原则共同指导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让受众能充分理解也乐于接受红色中国故事,最终达到弘扬和推广红色文化的目的。
3.3. 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的宗旨是帮助译语受众准确、客观了解中国历史和红色文化,最终达到宣传中国历史和红色文化之目的 [8]。因此,译者在处理红色旅游文本的同时,既要熟悉展览内容、理解原文意图、评估译语读者对中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也要对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做出判断,然后结合目的论的三大翻译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一) 直译法
不同于其他外宣资料,红色旅游英译文本包含大量专有名词,如革命事件、历史人物、组织机构等,这些负载深厚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并未收录在词典及工具书中。因此选择直译法复制源语的思想内容和问题风格,并且在目的语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其文化信息,可以避免破坏其基本文化传统及语言规范 [9]。同时,专有名词的标准和统一不仅遵循目的、连贯、忠实原则,也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外宣和推广。
例(1)武昌起义:Wuchang Uprising
例(2)首义之区:The place of the first uprising
例(3)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
例(4)双旗青花小瓷盘:Double-fla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late
例(5)粉彩双旗瓷坛:Famille rose double-flag porcelain jar
例(6)首日封:The first-day envelope
例(7)鄂军都督府:The Military Government of Hubei
例(8)辛亥革命:The 1911 Revolution
通过对馆内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可知采取直译法的对象多为专有名词,以地名、物名、当时的政府相关部门称谓及重大历史事件名称为主。这些词汇或语句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意思相吻合,采用直译法可以准确传达纪念馆的相关信息,易于目标读者的理解 [10]。运用合理的翻译策略,既保留了源语中的红色文化内涵、不会造成歧义,也便于目标读者明白与展览相关的文化背景并接受红色文化,从而实现有效传播。
(二) 音译法
对于红色旅游景点中涉及人名及地名的文本,所有中国人的人名都应该采用音译法,将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以体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情感和建立在中国人习惯基础上的文化内涵。
例(9)汉阳扁担山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公墓
The cemetery of the martyrs who were killed in the uprising of the Hubei army at Biandan Mountain of Hanyang.
例(10)张继煦著记述张之洞治鄂事迹的《张文襄公治鄂记》。
The Records about the Governing of Hubei By Governor Zhangauthored by Zhang Jixu gave an account of the achievements of Zhang Zhidong in governing Hubei.
例(11)浙商宋炜臣1897年在汉创办汉口燮昌火柴厂……
Song Weicheng, a Zhejiang merchant, set up Xiechang match factory in Hankou in 1897…
例(12) 1910年日本铁道院发给湖北籍留学生熊继贞(晋槐)的修习证明书。
The certificate of attendance granted to XiongJizhen (Jinhuai) by Jaan Railway Academy in 1910.
例(13)梁鼎芬关于考选游学东洋学生的手札。
Personal letters of Liang Dingfen on the selection of students to go to Japan for further study.
上述例子中出现的人名“张继煦”、“张之洞”、“宋炜臣”、“熊继贞”、“梁鼎芬”,译者都采取了音译法进行翻译。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名采取音译的翻译方法,如“扁担山”和“汉阳”分别译为“Biandan Mountain”和“Hanyang”。如果用直译的方法将“扁担山”译为“The shoulder pole”,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不利于红色外宣文本的传播,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音译法是一种较为直接明了的处理方式。
(三) 增译法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接受者,文本只有被接受者理解并且要让他们理解才有意义 [11]。增译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句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对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和历史事件等进行背景资料的说明 [12]。在涉及深层文化背景的翻译案例中,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英译容易忽略其文化内涵。在处理此类情况时,该馆多使用增译法,站在目标读者角度,在满足译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性内容,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从而便于他们理解与学习。
例(14)……坚贞不屈,于次日凌晨就义。
…and died a heroic death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next day.
例(15) 1913年“宋案”后回湘任……
In 1913, after the “Song Incident” (the assassination of Song Jiaoren), he returned to Hunan to take charge of…
例(16)张之洞,……同治进士(探花)。
Zhang Zhidong…He was number three in the nation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Tongzhi Emperor.
如例(14),“英勇就义”中的“就义”增译为“died a heroic death”,不仅符合史实、不影响目标受众对客观历史的理解,也突出了辛亥革命中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这使游客增加对此段历史的认识与敬仰。一些有时代背景的中国历史事件或传统也采取增译法,如该馆对“宋案”、“进士”的进一步解释,是对原文信息的重要补充,以此让国外游客对所提及的事件有更清晰的定位与认知,有利于红色文本文化内涵的传递。
(四) 减译法
减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语受众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在不影响源语意思的基础上对源语文本中可有可无的信息进行适当省略、简化或删除,从而使译文所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句子结构也更符合译语习惯 [13]。另外,由于旅游翻译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删减是常见翻译策略之一。
例(15)湖北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签到簿
Attendance book for the conference of Hubei Province for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
例(16)藏宝聚珍:Treasure collection
例(15)对“隆重”进行了减译,因为该定语对于目标受众而言并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其对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的了解,所以没有必要翻译出来 [14]。例(16)中“藏宝”与“聚珍”表意相近,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加工时适当简略,在内容上更加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准确表达、精益求精不仅能够提升英译工作质量,而且可以提升来鄂游客的中国印象。
(五) 加注法
为了保障译文尽可能展现源语的意思和风格,并填补外国游客在历史背景知识方面的缺失,译者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对相关专有名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进行增补与注释。
例(17)这是1909年铸制“鄂”字大清铜币。
This is a copper coin of the Qing dynasty with the character “鄂” (Mandarin phonetic spelling “è”, standing for Hubei Province) cast in 1909.
例(18) 1913年“宋案”发生后……
After the “Song Incident” (the assassination of Song Jiaoren) in 1913…
如例(17)用一个简洁、精练的括号注释来提供理解“鄂”的必要信息,即“Hubei Province”。另外,中国红色旅游景点的文本通常由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人编写,编者一般很少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如例(18)中的“宋案”,大多数中国人可能对其有所了解,但是如果不进行必要解释,外国游客必然会感到困惑。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文要以游客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外国游客着想,使用游客能够接受的语言,最终让游客可以读懂、看懂、听懂、乐于接受 [15]。
(六) 分句法
汉语和英语除了在词汇和文化上存在差异,在句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有时为了表达丰富内涵,多由松散的短句组成并用逗号串联起来,而后者一般是相对紧凑的长句。这些小句有时还由于逻辑主语相同,而在形式上隐含主语 [16]。在翻译的过程中,若按汉语的句式来译,则忽视了汉英两种语言的风格差异,因此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处理馆内红色旅游外宣文本时,有时也用到分句法。
例(19)以武昌首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通知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为振兴中华探索了前进的道路。
The 1911 Revolution, with the Wuchang Upris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ended the autocratic monarchy which had ruled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spread the concepts of democracy and republicanism. With a great jolt of force and deep impact, it pushed forward the re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该句中文文本包含几个小句,为了表达的需要,将源语拆成两个以辛亥革命为主语的新的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国读者的阅读压力。而由于隐含相同的主语,第二个句子中用“it”进行指代,也不影响句子的连贯性。同时,拆分后的两个新句子分别介绍辛亥革命的结果及深远影响,使译文语义更具层次。
4. 结论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我国红色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红色旅游景点,在参观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红色旅游外宣文本是对外传播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相应的外宣资料翻译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本文将翻译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相结合,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陈展内容进行翻译原则和策略分析,以期为改善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由于译者、受者和中外文化的不同,翻译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要重视文本的交际效果,因此译者应该在遵循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的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提升整体的翻译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推进中国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文章引用
田昊宇,文嘉妮. 基于翻译目的论的红色旅游景介英译策略分析——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例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Red Tourism Texts Based on Skopos Theory—Exemplified by the Wuchang Uprising Memorial Hall of the 1911 Revolution[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4): 1031-103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4139
参考文献
- 1. 肖群. 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149-150.
- 2. 严玉婷, 王倩琪. 传播学视域下红色景区宣传资料英译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5): 97-98.
- 3. 徐睿, 袁邦株. 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研究综述[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40-45.
- 4. Nord, C.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 5. 陈思颖.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译实践报告[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 6. 赵艳, 苏贝姣. 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以三明市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为例[J]. 昌吉学院学报, 2018(2): 68-72.
- 7. 袁晓宁. 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 中国翻译, 2013(1): 95-99.
- 8. 涂熙玲. 从目的论探究我国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9): 352+354.
- 9. 周幼雅, 肖永贺. 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误译类型及翻译[J]. 知识经济, 2013(23): 105-106.
- 10. 张闯.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市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1): 97-99.
- 11. 龙婷, 龚云, 刘璇. 江西5A景区牌示英译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J]. 上海翻译, 2018(6): 21-25.
- 12. 刘慧梅, 杨寿康. 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 中国翻译, 1996(5): 12-16.
- 13. 夏琳. 从翻译目的论探析红色旅游英译景介的现状和改善——以湖北省红安革命老区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2011(9): 98-100.
- 14. 刘蔚. 翻译行为理论下广东省博物馆外宣资料译介研究[J]. 海外英语, 2018, 387(23): 147-148+151.
- 15. 肖永贺, 邹斯彧.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研究[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1(4): 116-118.
- 16. 田玲. 延安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8(4):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