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07  No. 05 ( 2019 ), Article ID: 32787 , 6 pages
10.12677/CES.2019.75117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lended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Rongjun Liu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Oct. 9th, 2019; accepted: Oct. 24th, 2019; published: Oct. 31st, 2019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how to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realiz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new challeng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blended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and discusses its advantages i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Sixteen-week teaching shows that the writing cours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writing competence and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lended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Writing Competence,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究

刘荣君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9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摘 要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现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当前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分析了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势,并通过16周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价值引领两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写作能力,价值引领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相对固定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体现为显性教育,而其他课程蕴含的隐形育人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那些建立在学科史和实践体验性活动中鲜活的教育资源更有可感性、亲切性、性和生动性 [1]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2] 。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课程协同发挥作用。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应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 [2] 。

作为高等教育的综合素养课程之一,大学英语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2. 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学英语基本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程,写作教学往往是授课任务的环节之一,导致很多教师采用方便、快捷的“讲解——命题作文——批改/点评”的教学模式,片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完全忽略写作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引领学生思想和塑造其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为改革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发教和学在时间、空间、内容、手段、方法和师生角色方面的变化,符合在信息环境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 [4] 。“互联网 + 教育”时代,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数字化学习或泛在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通过将教育信息技术这一“要素”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5] 。

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渐展现出了巨大的功能优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教社政[2005] 5号文件中正式提出了新的思政课设置方案,指示全国高校:“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6] 。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逐步融合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浩如烟海且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许多发掘知识和表达资深观点的有力工具和途径 [7] 。

“线上 + 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写作知识为载体,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线上 + 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微学习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综合多本纸质写作教材、实现立体化写作教材,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写作教学课程内容主题化,涵盖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的社会热点话题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主题。通过设置不同的写作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环球动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写作前,学生阅读和讨论写作素材,开展语言输入活动和思想交流,加深其对写作主题的理解。学生接触到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世界主流媒体,材料思想多元化,形式多样,并通过分析中外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了解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潜移默化中,教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后进行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组织思想和论据的过程。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把写作知识传授、写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每个环节的过程。

3.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大学英语写作”是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外语类公共选修课,该课程在配备计算机的自主学习中心开展课堂授课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每学期历时16周,每周2学时。秉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该课程采用文秋芳提倡的“学用一体”理念 [8] ,将写作活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写作前的阅读和讨论等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将“学”与“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和写作,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1.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利器,但若缺乏自律意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他们很容易深陷网络的各种诱惑之中,对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该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由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拥有对学习的自主支配权。特别是在课外,根据个人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定进度的学习,获取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增加学习乐趣。在课堂上,教师会针对自主学习内容开展测验、小组讨论等活动,考核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理解性“输入”活动与产出性“输出”活动的无缝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网络消息良莠不齐,一些信息真假难辨,若大学生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发布或者转发、评论的信息不加以辨识,很容易就成为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写作过程就是将思想转换为文字的过程,在写作前期的阅读和讨论阶段,针对具体的写作主题,教师为学生精挑细选了包括中英美主流媒体对特定社会热点话题的报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各种文本内容和观点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拓展其思维和开阔其视野。之后开展的头脑风暴让学生有机会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启发彼此的思维,并不断在思维的碰撞中开拓、调整、聚焦和深化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逻辑组织严密性,达到了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能力的目标。

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的多样化写作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的写作任务多样化,以社会热点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为主题,如共享经济、中美贸易战、夸夸群、大学生手机上瘾等,让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引发学生对不同热点或贴近生活话题的思考,丰富其知识结构层次,拓宽视野,有利于其新意识和新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通过中美贸易战的写作任务,大学生阅读中外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初步了解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美日贸易战的起因和经过、中美贸易战的起因、现状和趋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明辨是非,排除媒体中的一些非理性声音,理性看待世界霸主老牌帝国主义美国通过贸易战对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压制。教师引导学生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培养民族意识。在教师的指引下,该课程可以基于各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2. 教学效果

本文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价值引领两个方面讨论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分可以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前后,授课教师分别在课堂上完成前测和后测(各限时40分钟),由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承担评分工作。写长法论证了作文字数增加对英语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平均句长能够反映学生运用复合句的能力。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对前后测作文的写作评分、文章长度和平均句长进行分析,探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变化。

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完成一份问卷,随后随机挑选6名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进一步了解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其写作能力的影响以及该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

表1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写作训练后,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T = −9.319,P = 0.000 < 0.01)、文章长度(T = −7.688,P = 0.000 < 0.01)和平均句长(T = −2.656,P = 0.013 < 0.05)。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5%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更有信心了,8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支持了上文的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研究发现。

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文本的分析表明,学生比较认同该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96.1%的学生认为阅读社会热点话题的相关媒体报道或观看相关视频,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的同学在访谈中提到,在中美贸易战写作任务中,通过分析国内主流媒体的英

Table 1. Paired T-test statistic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表1. 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结果统计表

注:*P < 0.05;**P < 0.01。

文报道和美国CNN、华盛顿邮报、BBC等西方媒体的报道,增强了他对祖国的自豪感,为中国的强大而骄傲。另外一个同学提到,在学习撰写手机依赖性调查报告的过程中,他也反思了自己对手机的依赖性,意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促进他提高自律和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面的道德价值观,不迷失于多样的手机网络文化中。

3.3. 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育精神信仰、塑造完善人格、养成道德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涵盖并渗透在教育和实践的各个层面,迫切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1] 。首先,教师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具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能够挖掘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教学实践打造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 [2]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互动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避免传统灌输式教育。最后,学习内容要多元化、时代化,与时俱进,符合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有利于有效地展开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度学习和探索,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效果。

4. 结语

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 [9]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仅注重传授写作知识和培养英文写作能力,也能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改革任重道远,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科技大学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刘荣君.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究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lended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07(05): 695-70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9.75117

参考文献

  1. 1. 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5): 60-64.

  2. 2. 高燕.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 11-14.

  3. 3.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1-6.

  4. 4.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4): 22-26.

  5. 5. 邵华, 喻惠群. 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15, 36(3): 37-46.

  6. 6.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15/201005/88480.html, 2014-05-12.

  7. 7. 李梁.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大学, 2017.

  8. 8.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7(4): 387-398.

  9. 9.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 28-2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