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08
(
2022
), Article ID:
55019
,
9
pages
10.12677/AP.2022.128340
初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赵亚轩,孙文梅*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河南 新乡
收稿日期:2022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8月22日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初中生班级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新乡市某中学76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工具性求助(18.09 ± 4.40)和回避性求助(8.44 ± 3.48)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 = 4.15, p < 0.05);2) 除同伴关系、秩序和纪律外,班级环境各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行为之间相关性显著(r = −0.37~0.74, p < 0.05);3) 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竞争两个维度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求助,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在这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班级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积极有益的学业求助行为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班级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Help-Seek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Yaxuan Zhao, Wenmei S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Received: Jul. 16th, 2022; accepted: Aug. 12th, 2022; published: Aug. 22nd, 2022
ABSTRACT
This study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lass environment,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help-seeking.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767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in Xinxiang, He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strumental help-seeking (18.09 ± 4.40) and avoidance help-seeking (8.44 ± 3.48) in grade (F = 4.15, p < 0.05); 2) In addition to peer relationship, order and discipline, the dimensions of class environment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help-seeking (r = −0.37~0.74, p < 0.05); 3) The two dimension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lass environment can directly predic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help-seeking,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it.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lass environment on academic help-seeking behavior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mechanism, and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on promot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Keywords:Class Environment, Academic Self-Efficacy, Academic Help-Seeking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遇到问题向别人寻求帮助,请求别人答疑解惑一直以来是人们在治学、研究学问上常常使用的方法。关于学业求助的价值,早期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难题,在有难题时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并不是有益的行为,而是一种依赖性的表现。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提出,这种行为非但不是依赖性的行为,而是一种主动适应、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李晓东,张柄松,2001;卢路曼等,2016)。学生通过寻求帮助,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是否需要帮助、需要谁的帮助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帮助。所以求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常将求助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李晓东,1999)。第一类是工具性求助,指的是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主动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主要是寻求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经过个人思考的一种行为;第二类为执行性求助,指的是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过程直接抄袭他人的答案;第三类是回避性求助,指的是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回避求助,甚至不求助的行为。由此看来,学生对老师或者同学的工具性求助是有益的求助行为,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之,不愿意求助的回避性求助和没有经过思考的执行性求助这两种求助行为都是消极被动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助益(陈英敏等,2018)。
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学业求助作为一种学业行为表现,必然会受到学生的个人特质以及所处的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班级环境知觉、自我效能感、求助的态度、动机、需要等。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班级环境则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为熟悉的教育环境,也是同学间建立友谊、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与学生取得的学业成就息息相关,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屈智勇等人认为,班级环境是学生通过互动形成的对全班社会心理氛围的感知(屈智勇等,2004)。学生与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模式等都会影响班级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中,积极有益的求助行为更多,即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可以说,学生积极有效的求助行为与班级环境密切相关(鲍晓旋,2020)。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在教育领域,学业自我效能感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预测。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不仅直接决定了未来取得学业成就的大小,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情绪情感等(赵洁,王世嫘,2015)。目前,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假说:脆弱假说和一致性假说(伏干,2016)。根据脆弱假说的观点,对于求助者来说,寻求帮助并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会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个人能力,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从而感到紧张和不安(赵小云等,2010),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采取逃避的方式。比较而言,自我效能高的个体在面对问题时比一般人更努力,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会比一般人更有信心坚持下去。一致性假说认为,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一般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不愿意寻求帮助。因为他们会把求助看作与自我概念不相符的行为。赵海霞以大学生为对象,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在困难的学习状况中更易于获得更多的工具性求助,即线索信息。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遇到困难时更偏向于直观得到回答,而并非依靠尝试获得。由此可见,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求助行为。
班级环境与自我效能感也有密切的关系。范锦江等人发现,在温馨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学生能够得到的正能量比较多,因此他们对自己能有更好的认识,从而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异且相对稳定。但如果班级环境自由散漫,班风纪律较差,这样的环境中的学生就会慢慢产生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求知欲不强、积极性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自我效能感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范金刚,门金泽,2011)。同时,屈智勇等(2004)、丁湘梅等(2014)学者的研究结果都表示,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班级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以此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学业求助行为,以期改善初中生学习状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新乡市某中学,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9个班级(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随机选取3个班)。共问卷发放84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767份,有效率为91.00%。男生368人(47.98%),女生399人(52.02%),被试年龄为13 ± 0.41岁。初一学生237人(30.90%),初二学生225人(29.33%),初三学生305人(39.77%)。
2.2. 研究工具
2.2.1. 我的班级量表
该量表由江光荣(2004)编制,将班级环境分为五个维度: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竞争、学习负担、秩序纪律,各个维度的α信度系数在0.75~0.89之间。该量表共38个项目,其中,第3、5、7、8、13和22这几道题为反向计分题。采用5点计分,1为“从不这样”,5为“总是这样”。量表中所有题目得分之和等于量表总分。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由梁宇颂(2000)编制,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1~11题)、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12~22题),共22题。量表采用5点计分,1为“完全符合”,5为“完全不符合”。该量表信度良好,各个维度及总分的α系数在0.78~0.82之间。两个维度得分之和即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2.2.3. 学业求助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李晓东和张柄松(2000)编制,将学业求助分为4个维度: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工具性求助(老师)、工具性求助(同学),共18个题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各维度及其总分的各量表的α系数在0.87~0.90之间。
2.3. 数据分析
将搜集的数据录入SPSS 25.0中,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ANOVA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Amos 24.0进行中介分析以及Bootstrap检验。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为了排除研究中相同的项目语境、测量环境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此采用了Harman单因素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9个主成分,首个成分的方差解释率为19.30% (<40%),符合判断标准(汤丹丹,温忠麟,202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初中生学业求助的特点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中学生学业求助的总分为(M = 54.60, SD = 6.14)。执行性求助维度得分为(M = 8.24, SD = 2.81);回避性求助维度得分为(M = 8.44, SD = 3.48);工具性求助(老师)维度得分为(M = 18.09, SD = 4.40);工具性求助(学生)维度得分为(M = 19.84, SD = 4.00)。对四个子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对学业求助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并不显著。对学业求助的年级差异进行ANOVA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回避性求助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在工具性求助(老师)维度上,初三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二学生。在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同学)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help-seeking (M ± SD)
表1. 初中生学业求助的特点(M ± SD)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各变量相关分析
对本研究三个变量及其各维度间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同伴关系、秩序和纪律与学业求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竞争、学习负担、学业行为自我效能与执行性求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学习负担、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回避性求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余维度变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5),见表2。
3.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学业求助与班级环境、学业自我效能感大多维度两两相关。为了检验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竞争对学业求助的预测作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对图1、图2所示模型分别进行检验,并计算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
Figure 1. Model 1 of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图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模型1
Figure 2. Model 2 of 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图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模型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riables
表2. 各变量相关分析
对模型的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见下表3。模型1、2的拟合程度良好,分别检验了自变量为师生关系、竞争,因变量为学业求助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Table 3. Results of model fitting
表3. 模型拟合结果
如表4所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当师生关系、竞争作为自变量时,对学业求助的预测作用受到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
Table 4. Results of the mediation effects for each model
表4. 各模型中介效应结果
4. 讨论
4.1. 初中生学业求助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学业求助总分与各维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以往的研究表明,学业求助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刻板印象密切相关(尚小艳,2016)。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相符,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被试都来自于同一所中学,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对老师的工具性求助得分低,而回避性求助得分高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初三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业压力。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成绩不理想从而丧失信心,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积极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减少,消极的回避性求助行为增多。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会更多地考虑到求助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特别是自尊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求助时会加深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因此他们很可能会采取执行性求助或者回避求助甚至不求助,以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陈英敏等,2021)。
4.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了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首先,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包括学生对个人学业成就的信心,还包括对自己能否合理规划学习行为的预判。脆弱假说认为,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寻求帮助时会有自我价值的威胁感。因此,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容易将遇到的困难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对自己的胜任力表示怀疑,进而影响自尊和羞耻心(冯淑丹,江琦,2012)。相比之下,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对对自己学习能力非常有信心,他们对求助的看法也就越正面,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李晓东,张柄松,2001)。当学生认为他们能够在学校取得优异表现时,他们才更有可能采取有益的学业求助行为并且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发挥动机和调节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设定学习计划、采取相应学习行为,同时还能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补充学业自信,保证学生能在稳定的心态下专注学习。
研究结果表明,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越好,学生的工具性求助就越多,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学业求助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学业求助不仅仅是个人使用的学习策略,而且是求助者与被求助者双方的交互手段,是一种社会化的策略,因而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认同的接触假说认为,随着个体与环境当中的其他人接触机会的增多,就会对彼此了解的更多,进而在交流中相互接纳,产生较高的群体认同感。在青少年的发展环境中,班级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且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是学生学校经验的主要来源之一(伏干,2016)。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情感支持的感知、对教师与自己关系的感知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业概念以及他们对学业表现的内部动机、参与度、努力度和求助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洗涤人们的灵魂。因此师生关系不仅是交流认知信息的过程,更是交流情感的过程。当师生关系良好时,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满足感,因此学业效能感高,学习成绩稳定。因此,学生也愿意接近老师,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周向欣等,2019)。不担心老师的态度,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求帮助。
研究结果表明,班级环境中的竞争越激烈,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越多,回避性求助越少,学业自我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者认为,竞争与较高的学业成就相联系(李静,2005),在竞争很激烈的班集体当中的学生会具有更高的适应性,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在与同学的竞争当中查漏补缺。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不断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将逐步提高。所以,班级竞争越激烈,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竞争会让学生的求助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倾向。
基于上述分析,学业求助行为提高的内部因素是学生逐渐提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过程的完成,与外部良好的师生关系、竞争关系紧密相连。可以说良好的班级秩序会增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从而增加学生有益的求助行为。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研究对中学生学业求助的分析只考虑到了年级差异,对学业求助的人口学差异还不全面,未来可以进一步考察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称赞效应,今后的研究可采取教师报告、同伴提名等方法。最后,在班级环境和学业求助行为二者的关系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明。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初中生的学业求助受到年级的影响,初三学生表现出更多回避求助倾向,初二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倾向。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竞争两个维度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求助,还可以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业求助。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过程本位评价范式的师范生职业准备度监测指标研究。
文章引用
赵亚轩,孙文梅. 初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Help-Seek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08): 2848-285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8340
参考文献
- 1. 李晓东(1999). 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综述. 心理学动态, 7(1), 60-64.
- 2. 李晓东, 张柄松(2000). 初二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4), 31-37.
- 3. 李晓东, 张炳松(2001). 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科学, 24(1), 54-58.
- 4. 梁宇颂(2000).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市: 华中师范大学.
- 5. 卢路曼, 尹忠泽, 杨宇霞, 姚莹(2016). 班级环境对中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 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 (6), 58-64.
- 6. 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2004). 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 27(1), 207-211.
- 7. 尚小艳(2016). 初中生班级环境、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 8. 汤丹丹, 温忠麟(2020).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问题与建议. 心理科学, 43(1), 215-223.
- 9. 赵洁, 王世嫘(2015). 留守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4(1), 69-72.
- 10. 赵小云, 郭成, 谭顶良(2010). 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学探新, 30(5), 56-61.
- 11. 周向欣, 许欢欢, 姜涛(2019). 班级环境、学业情绪与农民工子女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 教育现代化, 6(88), 249-251.
- 12. 鲍晓旋(2020). 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立足不同班级环境的追踪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 21-25.
- 13. 陈英敏, 邓秋月, 高玉洁(2021). 羞怯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 心理科学, 44(5), 1126- 1133.
- 14. 陈英敏, 刘忠花, 李亮, 曲艺, 韩磊, 高峰强(2018). 高中生羞怯与学业适应的关系: 学业求助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3), 322-329.
- 15. 丁湘梅, 邹维兴, 谢玲平(2014).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班级环境与学习拖延间的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35(4), 588-590.
- 16. 范金刚, 门金泽(2011).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2), 206-208.
- 17. 冯淑丹, 江琦(2012). 青少年羞耻感与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关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1(9), 772-774.
- 18. 伏干(2016). 流动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研究——社会认同的两类假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17(3), 15-18.
- 19. 江光荣(2004). 中小学班级环境: 结构与测量. 心理科学, 27(4), 839-843.
- 20. 李静(2005). 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市: 河北师范大学.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