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3891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4271

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刘东佳1,段碧花2*,段观萍1,何慧洋1,叶婷1

1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怀化

2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怀化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14日

摘要

以某地方本科院校7133名在读大学生为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认知感、获得感与满意度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主观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61%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好,53%的大学生认为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的获得感强或很强,65%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满意或较满意。2) 72%的学生认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是必要或很必要的。基于调查结果,可以从完善教师素质,改进教学风格;严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搭建资源平台,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学,教学效果,资源库

Investig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ongjia Liu1, Bihua Duan2*, Guanping Duan1, Huiyang He1, Ting Ye1

1School of Marxism,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Received: Mar. 10th, 2023; accepted: Apr. 7th, 2023; published: Apr. 14th, 2023

ABSTRACT

A total of 713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were taken as su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acquis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subjective tend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61%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is good, 53%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sense of gain after tak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is strong or strong, 65%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or relatively satisfied. 2) 72%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 is necessary or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ban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we ca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by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and teaching style, strict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uilding resource platform and perfec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ource Pool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前提。现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水平较好,但仍然存在思政意识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度还需提高等现象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价值观塑造迫在眉睫。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专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步伐亟待加大。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直接受益人,其获得与发展状况能够直接反映学校教学的成效。对学生获得与发展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认知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 [2] 。然而调查发现,目前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相关文献为数不多 [3] ,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大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调查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大学生主观倾向的调查探讨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此次研究从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① 大学生的基础数据(共有8个题目);②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获得感与满意度的调查(共有9个题目);③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主观倾向调查(共有9个题目)。问卷共27个题项,选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其中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问卷总体进行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分析,数值在0.797,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而KMO系数为0.853,Bartlett's球体检验显著,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问卷具有良好效度。

2.2.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地方本科院校的在读大学生,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电与智能制造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17个院部。

2.3. 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拟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及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主观倾向,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有效教学和资源库的建设提出建议。

2.4.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按照“目的性抽样”的原则,采用不记名方式通过“问卷星”发布。去掉规律性填答、选择内容相悖填答和空白的问卷,剩余的有效问卷为7133份,共收集问卷7133份,剔除无效问卷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7133份,回收率为100%。

2.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以及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3. 研究分析

3.1. 基于大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

3.1.1.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认知感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如何?超过61%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好,有近25%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只有不到3.6%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为不太好或不好。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受益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是课程教学好坏最直接的反映。相关数据表明,当前该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获得了学生认可,效果良好。

3.1.2.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获得感

获得感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获得”以及获得后产生的正向心理感受,是获得内容与获得体验的有效结合 [4]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获得感如何?有53.02%的大学生认为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的获得感强或很强,只有4.17%的学生认为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的获得感弱或很弱。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获得感是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大学生只有感受到切实的获得,才会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果。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获得感来源于哪些学习主题?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自我认识”、“珍爱生命”、“学习心理”和“适应发展”等学习主题作为自己获得感的主要来源。其中,有64.4%的学生选择了“自我认识”这个学习主题,而选择“心理危机”学习主题的学生只有不到9%。此外,10个学习主题中只有4个是选择过半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其他6个学习主题的获得感较弱,日后这些主题的思政教学效果还需加强。

当前受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有哪些?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正确认识自我”、“塑造健康人格”、“有效管理情绪”、“学会适应发展”、“应对压力挫折”这五个主题为自己喜爱的课程内容,其中,选择“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数高达71.47%。而喜欢“敬畏神圣生命”、“预防精神障碍”、“邂逅美好爱情”主题的人数不到16%。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还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获得感的实现途径有哪些?在课堂参与、课堂表达、小组合作、课后分享四个选项中,选择课堂参与的排在第一位,为63.4%,其次是课堂表达、小组合作,最后是课后分享。可见,学生在课堂中切实的参与是获得感的重要实现途径,参与越多,获得感越强。

3.1.3.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如何?有65.3%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很满意或较满意,仅有3.45%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表示比不满意或较不满意。满意度作为一种主观态度,与学生的获得感密切相关。只有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感,才能表现为满意。满意的人数与前面的获得感数据,即53.02%的学生表示获得感强或很强,4.17%的学生认为获得感弱或很弱。

那么,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选择“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的人数均过半数,其中,选择“教学风格”的人数近70%。除了“教学内容”,其他三个因素都是教师个人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个人因素是影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评价的关键性因素。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喜爱程度如何?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喜爱度为很喜欢或喜欢的有57.81%,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喜爱程度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的仅占3.42%。可见,当前该地方本科院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大体是受学生欢迎的,但也还存在一定的提升和改进空间。

3.2.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分析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如何?共有71.5%的学生认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是必要或很必要的,仅有2.96%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要及时而有效加强其建设。

那么,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内容有何倾向?67.97%的大学生最青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3.21%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择“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均超过半数。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思政需求和价值倾向,对于建设符合学生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呈现形式如何?在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呈现的形式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视频方式,其次是图片和文字,选择人数占比分别为77.71%、57.2%和44.27%。数据说明,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对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视频资料是最喜欢的,而纯粹的音频资料是最不受人欢迎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资源呈现的形式选择同样要依据学生需要,更多通过视频、图片等受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呈现和分享,提高资源的观看和使用率。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平台的选择倾向如何?抖音、学习通和微信是排名前三位的平台,学生选择人数均过半;选择微博、小红书、学校网站、B站的人数也都超过或接近三成。可见,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平台选择是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呈现不能只依托某个单一平台,而应该充分发挥多个平台的集中优势增加资源辐射的受益人群。

4.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建议

4.1. 完善教师素质,改进教学风格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个人因素是影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评价的关键性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师素质、教师仪表和教学风格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其自身素质及其教学表现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感受与评价。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善良乐观、热情尊重、自信幽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塑造内在美的同时,还要注重打造外在表,如通过得体的穿着打扮、丰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教学语言与恰当的肢体行为等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德性,提升其综合素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还要形成受学生喜欢的自然典雅、情感饱满、幽默睿智等教学风格,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意愿,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提高教学效果。

4.2. 严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调查数据表明,“正确认识自我”、“塑造健康人格”、“有效管理情绪”、“学会适应发展”、“应对压力挫折”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而“敬畏神圣生命”、“预防精神障碍”与“邂逅美好爱情”主题喜爱的学生人数不到六分之一,同时,学生对诸如心理危机干预等问题解决导向的主题思政教学的获得感较弱。学生的喜爱与获得在某种程度反映出学生的需求。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弱化心理问题的解决,重点关注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品质的培养与幸福能力的获得,同时要加强思政资源的遴选和利用,巧妙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收获。此外,学生在课堂中切实的参与是其获得感的重要实现途径,参与越多,获得感越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适宜采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心理测验、案例研讨等,创设多种情境、增加课堂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趣味性,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认同与自我教育,引发学生共鸣,提高教学实效。

4.3. 搭建资源平台,健全评价机制

调查分析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都是受学生喜爱的资源类型,视频、图片和文字是学生最为喜爱的资源呈现形式,抖音、学习通和微信是学生最常使用的资源学习平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转型要求,巧妙对接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结合时事、热点,在抖音、学习通和微信等学生常用的学习平台及时链接、推送、转发或原创契合学生思政需求和价值倾向的喜闻乐见、亮眼入心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源。充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学生课堂的学习参与和体验与课后的自主学习和提升将结合,并建立、健全课程学习评价机制,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学习通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资源阅读和讨论互动等完成情况,以及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组统计学生提交与发表及其所转发或创造的资源数量,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测算;通过心理健康情景剧或心理健康自我评估报告对期末成绩进行计算,期间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互结合,使得课程学习评价更为客观真实、全面科学,从而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落实。

基金项目

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教学课例建设》(HNJG-2021-0913)、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548009)和202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4079)的阶段成果。

文章引用

刘东佳,段碧花,段观萍,何慧洋,叶 婷. 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J]. 教育进展, 2023, 13(04): 1699-170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271

参考文献

  1. 1. 赵磊, 唐静, 陆珊珊, 徐漫玲, 冯艳. 探讨“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 才智, 2022(35): 33-36.

  2. 2. 王飞, 唐杰, 庄敏. “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教学效果评价[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39): 35-37.

  3. 3. 陆竞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辩证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1): 168-170.

  4. 4. 陈铁华, 刘蒿, 李红霞.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获得感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开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11): 115-122. https://doi.org/10.19903/j.cnki.cn23-1074/g.2022.11.023

  5.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