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6455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5170

马克思恩格斯论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启示

杨佳珏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5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摘要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使人类从“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跃升到“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18世纪的英国凭借工业革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强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就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等方面予以肯定,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等负面影响严厉批判。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革命的思想,有助于深化如何走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有利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现代化

Marx and Engels’ Analysis on the UK’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Revelation

Jiajue Ya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y 1st, 2023; accepted: May 21st, 2023; published: May 31st, 2023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the most epoch-making great revolution in human history, making humans jump from “the era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dominated by natural economy” to “the era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dominated by market economy”. In the 18th century, Britain became the first modern power in history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dominated the world for two centuries. In the era of the boom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rx and Engels affirme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lass contradictions brought about by capitalism, the expans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he outbreak of cyclical economic crisis. Learning Marx and Engels’ thoughts 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n help deepen how to follow the road of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e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Keywords:Marx and Engels, Industrial Revolution, Moderniz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分析

1.1. 本国资源丰厚加之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之所以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着很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强调英国在煤储藏量方面的优势。当木材的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煤炭就成为解救这一困境的灵丹妙药。英国煤储存量丰富,1700年的英格兰每年大约生产250万~300万吨煤。到了1800年,英国总产煤量是1500万吨,而全欧洲的总产量都不超过300万吨。“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丰富煤藏第一次成为了重要的东西”。

英国在18世纪前就已通过殖民主义获得了足够的资本积累,为工业革命以及现代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对东方市场的把控、美洲殖民化和对殖民地贸易程度的增加,令当时的商业和航海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积累是残暴的,它绝不是某种田园诗式的方式,而是“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的过程 [1] 。英国通过在国外设立银行,每年可获得大量的股息。英国还拥有大量的国外的国债,从中也有利息可获。单是印度就要向英国每年支付500万英镑的贡赋。“而所有这些项目的汇款,几乎完全是以超过英国输出额的产品的形式得到的”。“要生产大量的羊毛,必然把耕地变成农村:要集中地产就必须消灭世袭租佃者的小农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而在18世纪的英国,凡是流浪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被卖为奴隶。这些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大批流入城市,使城市以及其惊人的速度扩大起来”。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英国的工业化节约了成本,也为英国的现代化创造了有利的前提。以煤炭作为新能源推动的蒸汽机推动着纺织工业、金属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兴起,迅速使英国进入了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中。据统计,英国的棉纺织品产量由1785年的四千万码增长到1850年的二十亿码;铁产量由1800年的二十五万吨增长到1850年的二百二十五万吨 [2] 。英国的资产阶级凭借在殖民地的原始积累以及对本国土地的掠夺,建起了初代的工厂。从简单的工场手工业到复杂的机器大工业;从产业资本到垄断资本;从生产力的低下到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竞争也就从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资本家的野心使得他们不满足于仅从国内市场获得剩余价值,他们将贪婪的手伸向国际市场。卡特尔成为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

1.2. 社会分工深化以及工业部门的兴起

分工与工业化在历史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分工越来越细,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而更精细的分工,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飞跃。马克思认为,分工引起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生产工具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目的,而每一种劳动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适用于不同职能劳动工具是否有新的变化。新的生产工具发明会提高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变化也会导致与之对应的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对于18世纪的英国而言,蒸汽机和机械织布机这类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划时代的。“工业革命是由蒸汽机、各种纺纱机、机械织布机和一系列其他机械装备的发明而引起的”、“一切都被卷入了运动的这个大旋涡中”。这个运动的大漩涡首先是指棉纺织业,很快的传到其他部门。协作是社会化分工深化的另一个因素。马克思对协作给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协作可以使得劳动者摆脱个人局限,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同时恩格斯也指出,协作需要权威。在18世纪的英国工厂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进门请放弃自治!工人们的协作是必要的,而什么时间点开始生产,生产什么以及如何去生产则需要服从权威。权威使得社会化大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由于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力量”,这种新力量引起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这种力量汇集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同时却使工人陷入贫困直至变为机器。机器的采用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使人进一步被分割,工人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工业化也扩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资本主义工业化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大生产直接促进了工业部门的兴起。这种突破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其次是金属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从珍妮纺织机到翼锭纺织机再到机械织机,加之化学产业的进步,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惊人的提高。“自从使用蒸汽机和金属滚筒印花以来,一个工人做着200人的工作”。1833年不列颠帝国生产了1,026,400万绞纱,印染了35,000万码棉织品。直接或间接靠这一部门生活的有150万人。比30年前棉织品输出量多了7倍不止。金属加工业中的工业化成果同样可观。18世纪初,需要花费3个星期的时间从铁矿中炼出生铁。在高温炼铁术发明出来后,时间缩短为2天,到柏赛麦炼铁术发明后这一时间缩短为20分钟。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各地区的区位条件,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覆盖范围。而在农业方面,谷物法的废除大大提高了英格兰的农业水平。无论是从从业人口还是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工业化最直观的改变则是农业首次成为人类生活中社会生产的非主要部分。种种转变都说明工业革命正使人类社会从“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跃升到“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

1.3. 工业化加速现代民族国家涌现

民族是一个近代概念,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大部分时期里没有民族的概念,自然不存在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被认为是是现代化的载体。没有民族国家,现代化就不能发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革命使民族国家加速涌现。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实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并且凡是完成这个过程的地方,资产阶级都取得了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通过这种政治权利,推翻了与生产力发展不匹配的上层建筑的统治,即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贸易制度的改进。以18世纪的英格兰为例。在经历了漫长激烈的斗争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在保护性贸易制度上取得了胜利。“他们在当时实际上就已经是全民族的领导阶级,这个阶级的利益当时成为主要的民族利益”。自由贸易风行一时。谷物税和其他原料税被废除,土地贵族让步。1848年到1866年期间英国的贸易业空前发展,英国已经做好了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而世界上其他一切地区都将成为它的依附。

2.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批判

2.1. 阶级矛盾激化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异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工业革命创造出工业资本家的同时,无产阶级这个群体在历史的舞台上第一次出现。“这个产业革命最重要的产物就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但这增长的财富并没有分配到广大的工人阶级中去。相反资本家越是拥有财富越是对财富的渴望越强烈,他们千方百计的压榨剥削工人。所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反而更差了。工人不但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还失去了在生产活动中的独立性,从而完全受制于资本家 [3] 。再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穷人都以自杀来摆脱贫困,因为他们找不到别的出路”。“当无产者穷到完全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求,穷到要饭和饿肚子的时候,蔑视一切社会秩序的倾向也就愈来愈增长了”。根据英国内务部的统计结果,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英国工人犯罪率也在逐年增加。因刑事犯罪的入狱次数由1805年的4650起上升到1842年的31,309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恩格斯认为,这是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第一阶段,即个别的人用犯法的行为来表示直接反抗的阶段。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国家就产生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深,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更加暴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

2.2.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发

资本主义工业化无法避免要素价格的剧烈波动,因而,由机器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续增加的手段越多,积累越快,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也就越严重。原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以及随后产生的反作用也越显著 [4] 。因此,由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要素的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的激变也就越频繁。这种要素价格的上涨,在一方面来讲引起了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则引起了当地生产的扩大。最后使得人们从遥远的生产地区去获得低价的生产原料。上述的原因都会使得高价降低。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自由竞争也发展到十分激烈的程度。由于生产的无政府性以及资产阶级的贪婪性,过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这样的后果就是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工厂关门,厂主破产,工人失业,经济危机就开始了。“它毫无出路的处在早已为傅立叶所发现的恶性循环中”。

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失业率的上升。“现代的阶级对抗和工人阶级的处境恶化,起因于工人阶级被剥夺一切生产资料,其中当然包括土地”。因此,工人阶级日趋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必然表现形式。自1825年第一次大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业和商业领域,所有文明国家以及从属土地,在不同程度的野蛮程度的生产和交换就会没十年脱轨一次。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停滞、产品滞销、资金紧张、信贷停止、工厂关闭。经过几年的停滞,被积压的产品以低价出售,生产和交换才能重新运作。

工业化导致经济周期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天然具有周期性。大铁路的修筑,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昌盛,这一切都引起了工业的突然活跃。新企业的增加,对销售市场的疯狂追逐,对情况不明的新市场这种世界性的疯狂追逐,引起巨大破产 [5] 。

3.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革命思想对走好中国道路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弊端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主义所有制。所以,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社会组织是必要的。列宁曾说,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业化主张,处理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走好中国特色道路提供保障。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无产阶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以及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没有同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利益。要让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的实践中获得幸福感,同时,也要工业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惠及全体人民。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和实践的结合成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要推动制定科技强国行动,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深入推进科技体系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氛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要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考察不止停留在表面,他们还超前的深入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提供可行的保障” [6] 。一方面,要建立起长效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制,建立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另一方面,要使制度供给和制度执行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涌现在人工智能、新材料、大数据、生物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它彻底的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规模、速度以及广度深度而言,都具有更加深刻的历史性意义。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到要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只有使人民群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收益者,提高创新程度和产业结构升级,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关系,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好,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境界。

文章引用

杨佳珏. 马克思恩格斯论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启示
Marx and Engels’ Analysis on the UK’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Revelation[J]. 哲学进展, 2023, 12(05): 991-99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5170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2. 许永璋. 世界近代工业革命[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74.

  3. 3. 陈飞. 资本主义分裂的多重面相——基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视角[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49-56.

  4. 4. 袁玥.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D]: [博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21.

  5. 5. 列宁. 列宁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74.

  6. 6. 习近平.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 求是, 2020(21): 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