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437 , 7 pages
10.12677/CES.2023.117276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罗苏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收稿日期:2023年5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6日

摘要

学业不良是指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明显低于预期标准,其潜力未发挥出来的一种现象。学业不良的成因的内部机制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成分缺失、元认知能力不足、感知觉不灵敏等;外部成因主要有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观念、社会刻板印象。帮助学业不良者的主要策略:(1) 父母应加强对学业不良子女的有效陪伴;(2) 学校与社会应加大对学业不良者的持续关注;(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和良好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

中学生,学业不良,工作记忆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Failure

Su Lu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May 29th, 2023; accepted: Jul. 17th, 2023; published: Jul. 26th, 2023

ABSTRACT

Academic failure refers to a phenomenon that the level achieved in the actual learning proces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standard, and its potential is not fully realized. The internal causes of academic failure are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working memory, lack of metacognitive ability, and insensitive perception. The external causes mainly include school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parenting methods and ideas, and social stereotypes. The main strategies to help the students: (1) par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ompanionship of the children; (2) schools and societ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3) help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attribution and good learning behavior.

Keywords: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oor Academics, Working Memor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教育政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会发现学生存在一种现象:即学生智力正常,身心健康,有想要学习的欲望,并且也在努力学习,但实际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降低,消极情绪增多,而在一线教学的老师针对此类学生可能也未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教育,严重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学生经历线上学习再回到学校进行线下学习,会出现更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更弱,大部分学生在疫情前后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度的升降,因此,研究此类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参考价值。

2. 学业不良的内涵与特点

2.1. 学业不良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特兰德等人首次提出学业不良这一词,但并未给出概念的定义。到1963年,柯克等人倡导使用这一词。在1982年发表的《巴班斯基谈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和克服途径》一文中,高文介绍和总结了前苏联对顿河–罗斯托夫州中小学学业不良的研究 [1] 。从上述文献的梳理中发现,国外学者提出学业不良是指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教学大纲最低标准 [2] 。国内学者胡兴宏认为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明显低于预期标准 [3] 。近年来,学者对学业不良的理解更倾向于相对学业不良,董云英提出学业不良是指学生的实际成绩与智力水平所能达到的成绩之间存在差距,这也是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

学业不良有不同的称谓,如差生、学习障碍、后进生、学习失能、学习困难等。学习困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下,未达到教学标准,广义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 [4] ;学业不良是以学习成绩作为鉴别标准,此时学业不良就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方面表现出障碍,在心理学界常用学习障碍和学习失能来描述 [5] 。苏联的布隆斯基所认为的差生等于学业不良,是指客观成绩与潜在可能成绩达不到统一。

2.2. 学业不良特点

张雅明指出,学习不良表现为两个方面特点,一是学习差,学业成绩排名后15%;二是学习不良常伴有社会或心理行为问题 [6] 。余国良指出学业不良学生的积极情绪低于普通学生,消极情绪高于普通学生 [7] 。沈烈敏指出学业不良的学生在学业求助时,很少考虑求助的益处,更多考虑求助带来的威胁,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此外,他们还有成绩–回避目标、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感等特征 [8] 。

唐宏从心理认知角度指出学业不良者对信息进行反应时更关注刺激本身的特征,注意范围呈弥散性分布,不能抓住关键信息有效集中,自下而上的自动化加工方式占主导地位 [9] 。温义媛指出学业不良学生对于协调速度和准确性的能力更差;注意控制能力不好,对目标刺激的识别能力更弱;分心物抑制能力更低,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 [10] 。由此可知,注意集中程度低下、感知信息的意识加工能力偏弱也是学业不良者的重要特征。

2.3. 疫情前后学业不良的研究

在知网检索2019年12月至今有关学业不良的文献共82条,发现有无疫情关于学业不良的研究在成因与对策分析上存在一些异同。相同点:(1) 成因分析都聚焦在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社会等,建议措施也围绕着三方面展开。(2) 研究对象都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科单独展开研究。不同点:(1) 将团体辅导 [11] 和心理剧辅导 [12] 作为干预方式应用于学业不良的研究。(2) 更加深入探讨学业不良成因的心理机制。(3) 研究对象扩展到的海外留学生 [13] 。(4) 通过干预与学业不良的相关变量,使学业不良程度降低,如:干预自我接纳使其水平提高进而降低学业不良的程度,或干预日常性学业弹性使其水平提高进而降低学业不良的程度 [14] ,不再局限在教师、学校进行直接干预学业不良。

虽然知网上检索的文献并未对疫情前后学业不良群体进行对比分析,但中国日报网报道:全美教育机构今年1~3月对4~8年级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周一公布的结果令人担忧。与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历次测试结果对比,全美50个州的学生学业表现全部下降:其中平均阅读水平退后到1992年的均值,数学平均分数创下自1969年来最大降幅,有40%的八年级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一塌糊涂,有的甚至不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数据表明经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使学生的学业水平降低,进而导致更多的学业不良学生的涌现。

3. 学业不良的鉴定

3.1. 学业不良的鉴定标准

沈烈敏在研究中选取学业不良被试的三个指标:(1) 智商测量;(2) 学生个人主观上对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3)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与观察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15] 。胡兴宏更看重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对学业不良者进行观察鉴定,因为成绩评价标准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学生考试成绩具有偶然性。赖长春提出,学业不良应该根据学生成绩的测试来测定,低于70分视为学业不良,低于60分视为显著学业不良。

采用智力分数的评判标准可以筛选智商过高或过低的学生,结果较为明确,但测量工作专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日常教学中应用。教师以日常行为表现对学业不良学生做出判断,这一方法难以排除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的影响。考试成绩确实能反映学生学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学业不良学生的鉴定标准需要继续优化,更加客观和专业。

3.2. 学业不良的测量工具

从已有的文献检索中并未发现学业不良的专业量表,研究者大部分都采用智力量表作为常用工具,同时结合其他的评估工具对学业不良进行测量与鉴定。贺文洁、李琼、李小红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学习力问卷》也有评价学业不良的功能,中学生若在此量表上得分偏低即可判断为存在学业不良倾向或问题。该问卷总共32个题目,共5个维度,分别为学习的建构性、交流性、批判性、坚韧性和策略性。五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815~0.879之间,整个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8 [16] 。

Wigfield在1991年编制了《学业成绩评定量表》,潘斌等人在2016年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学业成绩评定量表》为自评量表,共7个项目,其中1、3、5、7题测量学生对自己总体成绩以及各科成绩班级排名的自我评价,2、4、6题测量小学生对各科成绩的进行自我评价。量表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业不良的程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 [17] ,其测评结果较为可靠。

4. 不同学科学业不良的心理机制研究

已有的学业不良研究通常以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为切入点展开,结果发现造成学业不良生学业异常或者障碍是由于认知成分方面的缺失或者某部分机制的损失,主要聚焦于工作记忆、感知觉和元认知。

4.1. 语文学业不良

陈蓓发现学业不良生与学业优良生在认知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语素意识、词汇知识差异性极其显著,在语音意识和拼音知识测试上的差异则较为显著。这表明二者在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上皆存在差异,尤其是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因此,语文学业不良生不仅语言知识明显差于正常学生,其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也明显低于正常学生,以至于在语文学业成就方面出现问题 [18] 。

刘丝提出语文学业不良生在词意识以及词切分能力比普通学生低;由于词切分能力较低影响词义的理解,进而影响语文成绩;其次,语文学业不良生与普通生相比,阅读文本信息时眼动特征不一致,学业不良生阅读技能存在不足,不能有效阅读,比普通学生注视到兴趣区所花费时间更久,首次注视开始时间更长,需要更长的潜伏期才能搜索到文章首句;语文学业不良生在注视次数上也比普通学生注视次数更多;语文学业不良生的注视时间都要比普通生更长 [19] 。

4.2. 数学学业不良

蔡丹研究发现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几何与代数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的成分缺陷所导致,他们无法忽视与解题无关的信息而继续保持相关信息的操作。初中生在代数方面的学业不良主要是工作记忆中的三个成分视觉空间模板、中央执行系统和语音环路共同起作用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语音环路。而初中生在几何方面的学业不良主要是工作记忆中的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所影响,语音环路影响不明显;初中生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起到很大作用,语音环路影响并不显著,足以证明,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成分缺陷所导致 [20] 。

4.3. 英语学业不良

向天成研究发现学业不良生的句法意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学业优良生,具体体现在句子成分划分和句型转换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学业不良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发展落后;学业不良生在英语句法意识及词汇知识发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学业不良生在英语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问题 [21] 。姜慧指出英语学业不良生在工作记忆方面存在明显障碍或缺陷,分别在英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任务以及单词倒背任务中有明显缺陷,导致英语学业不良的原因从认知机制方面考虑可以归结于工作记忆中存在缺陷 [22] 。

4.4. 物理学业不良

禹玲玲研究发现物理学业不良生元认知能力较弱、发展水平较低;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占比较重,程序性知识占比较少,策略性知识占比最少;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处于表层加工。另外,物理学业不良生还缺乏元认知监控,不能获取或分析反馈信息,对物理知识掌握不系统、不牢固、表征不完善 [23] ,这些元认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无法克服的话,学业不良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5. 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

首先,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描述了影响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发展中的个体与当前环境之间存在有规律的、主动的双向交互作用。即学业不良个人发展的形成也是一种“个人–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学生自身的个人特征、其所处的微观、中观、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构成的整个环境、以及经历的时间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4] 。第一,微观系统出现问题,例如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调节能力失控等。第二,中观系统存在问题,例如家庭条件、家庭和谐度、家庭沟通机制等,都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朋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同样深远;学校缺乏灵活的个性化教育方式,这与造成学生学业不良有一定关联。第三,宏观系统出现问题,例如社会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使其看不清成长的正确道路;大众传媒的发展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25] 。

其次,根据海德归因理论分析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从内外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5.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学业不良的影响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傅晓提出影响学业不良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沟通和监督,以及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沈佳怡提到家庭参与程度是学业不良在家庭方面的一个影响因素,尤其是父母学习陪伴以及亲子学业沟通。

家庭作为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家庭的收入水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学业的支持和评价方式,若此方面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学业不良。

5.2. 学校因素

造成学业不良的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育环境、设施设备等因素。学校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影响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教师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傅晓提出造成农村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师德修养以及教学能力 [26] 。魏倩指出农村中学生学业不良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原因有:学校领导对学业不良生未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制定转化的计划与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业不良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个别教师对学业不良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期望太低,消极评价过高 [27] 。与傅晓的研究相比,魏倩的研究中增加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师的个人评价对学业不良的影响,两者都是由农村学生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冯建华指出影响因素有:复杂繁琐的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严肃无趣的教授方式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降低 [28] 。

5.3. 社会因素

社会作为环境因素影响学业不良,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王琦指出社会消极刻板印象会给学业不良生贴上差生、后进生的标签,降低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一种消极认识和评价会对学业不良生带来消极或者负面影响 [29] 。傅晓指出农村偏远地区由于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有:城乡差距太大,教育资源不平等;农村思想落后,得不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技术;农村对学业不良学生缺乏包容性,认为他们自身不认真等。

5.4. 自身因素

学业不良学生个体因素的探讨最多,也是关键性因素。从学业不良学生个体出发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聚焦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策略,以及自我效能感低下和自身的气质特征所导致的。还有对其认知成分进行分析认为是个人的认知负荷和编码方式所导致的,还有从情感维度进行分析,认为是对学习情感的缺乏所导致。沈烈敏指出:(1) 个体的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可以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三个主要的个体心理因素 [30] 。(2) 学业不良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投机心理和学业怠倦 [31] 。(3) 学业不良与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关联,胆汁质和抑郁质易产生学业不良 [32] 。傅晓提出影响学业不良的自身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赖长春指出学业不良主要是由于学习情感不佳所导致,自我效能感差、学习坚毅程度较低、学习策略较差。徐金金认为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具有习得性无助,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没有办法进行自我调控 [33] 。

6. 学业不良的对策与建议

6.1. 父母应加强对学业不良子女的有效陪伴

增加亲子沟通,父母的有效陪伴、沟通和支持,是改善学业不良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条件。父母既要在言语上进行鼓励也要在行为上进行支持,为孩子提供心灵上的支持,以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建立和维护。父母还应积极纠正不良的教养方式,打造良好家庭氛围,少一些指责和强制,多一点理解和耐心。家长要主动去发现孩子其他长处和优点,引导孩子重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帮助孩子客观评价和分析学业不良的事实和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成为孩子应对学业不良问题的同盟者、指导者和援助者,是父母有效陪伴的根本要求。

6.2. 学校与社会应加大对学业不良者的持续关注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专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不应过于关注学业表现。教师应全方位的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多鼓励学业不良生的进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增强与学业不良生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校开展多元化教学,培养个性化人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社会应努力消除对学业不良生的刻板印象,限制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对学业不良者的夸大宣传和负面传播,从而减轻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地方政府应联合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指导,由社区等基层组织成立公益性质的、以帮扶学业不良学生群体为主的机构和协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来自他人、来自社会的关心与温暖。

6.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和良好的学习行为

学业不良生应提升自我认知,发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而非能力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尽可能使自己的学习动机源自学习本身的价值。课堂上认真努力,勤于思考,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坚持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求榜样示范,增强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自我价值,形成坚毅、顽强的学习意志。

7. 不足与展望

由于社会对学业不良的关注不够,因此有关学业不良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仅限于理论或经验的分析,实证研究较少,未来可着重研究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内部机制或认知机制。在学业不良的测量方面,专业工具极为缺乏,亟待教育心理测量学家投入更多精力,编制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科的学业不良评测量表和工具,从而更加准确地筛选学业不良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辅导。

文章引用

罗 苏.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Failure[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7): 1862-186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7276

参考文献

  1. 1. 李丹丹. 我国学业不良研究综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24): 100-101.

  2. 2. 谢斌. 国外“学业不良”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J]. 教学与管理, 1998(Z1): 91-92.

  3. 3. 胡兴宏. 学业不良原因的教学论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1992(5): 1-4.

  4. 4. 戴斌荣.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6): 47-50.

  5. 5. 赵微. 由“学习困难门诊”登上热搜谈特定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2022(19): 34-37.

  6. 6. 严英姿. 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习不良小学生沙盘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吉: 延边大学, 2020.

  7. 7. 俞国良, 董妍. 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4) :811-814+818.

  8. 8. 沈烈敏. 关于初中学业不良者学业求助特征及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 2007(1): 199-201.

  9. 9. 唐宏. 不同学业成就小学生注意加工水平的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 2008(5): 1143-1146+1138.

  10. 10. 温义媛, 龚茜, 常春英. 学业不良大学生视觉选择性注意特点分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5(5): 61-64.

  11. 11. 龚金晶.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英语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干预研究[J]. 校园英语, 2022(49): 25-27.

  12. 12. 王琪, 李恒超, 丁凡, 饶静红, 席居哲. 心理剧团体对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促进[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5): 750-757.

  13. 13. 李欣雨. 来华预科留学生学业不良者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威海: 山东大学, 2022.

  14. 14. 谢琳峰. 大学生自我接纳、日常性学业弹性与学业不良之间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15. 15. 沈烈敏. 学业不良的相对性涵义及测定的实证研究[J]. 心理科学, 2004(1): 88-91.

  16. 16. 贺文洁, 李琼, 李小红. 中学生学习力: 结构、类型与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报, 2017, 13(4): 79-88.

  17. 17. 沈怡佳, 张国华, 何健康, 罗丽兰, 韩锦涛, 江波. 父母学习陪伴与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关系: 亲子学业沟通的中介作用和学习负担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26-833.

  18. 18. 陈蓓.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业不良儿童的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的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19. 19. 刘丝. 语文学业不良儿童词切分特点及其对阅读理解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0. 20.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 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J]. 心理学报, 2013, 45(2): 193-205.

  21. 21. 向天成. 句法意识对初中学业不良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2. 22. 姜慧. 英语句子广度的工作记忆训练对提高3-5年级英语学业不良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作用[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3. 23. 禹玲玲. 初中物理学业不良学生的认知因素及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4. 24. 翟珊珊. 初中生学业不良的亚类型及成因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21.

  25. 25. 王君.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中学生学业不良透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52-54.

  26. 26. 傅晓.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18.

  27. 27. 魏倩. 农村初中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28. 28. 冯建华, 贺丽华, 赵海香. 提高化学学业不良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3): 106-109+112.

  29. 29. 王琦, 俞国良. 刻板印象威胁对学习困难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4): 425-432.

  30. 30. 沈烈敏, 郭继东.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 1999(6): 559-560.

  31. 31. 沈烈敏. 学习中投机与懈怠心理对学业不良的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 2002(6): 746-747.

  32. 32. 沈烈敏. 关于气质类型与相对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 2004(5): 1091-1094.

  33. 33. 徐金金. 中职学生建筑制图学业不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职业, 2022(12): 76-7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