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首页
期刊
数学与物理
地球与环境
信息通讯
经济与管理
生命科学
工程技术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化学与材料
会议
合作
新闻
我们
招聘
千人智库
我要投搞
办刊
期刊菜单
●领域
●编委
●投稿须知
●最新文章
●检索
●投稿
文章导航
●Abstract
●Full-Text PDF
●Full-Text HTML
●Full-Text ePUB
●Linked References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 2012, 2, 167-171
http://dx.doi.org/10.12677/ag.2012.2302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g.htm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st-Free Season Changes from
1961 to 2009 in Northwest China
*
Shaoyong Chen
1,2
, W angping Lou
3
, Junhong Zhang
2
, Jinsong Wang
1
1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CMA,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ing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Institute of Arid Mete
orology, CMA, Lanzhou
2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Baiyin, Baiyin
3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ixi, Cixi
Email: csy505@tom.com
Received: Aug.
9
th
, 2012; revised: Aug. 28
th
, 2012; accepted: Sep. 7
th
, 2012
Abstract:
Using the daily surfac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data of 135 observationa
l stations from 1961 to 2009 in
Northwest of China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data, with the methods linear trend analysis, Mann-Kendall, Moving
T-examination, wavelet analysis, power spectrum and so on, analyzed climatic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st-free
season of Northwest China in recent 49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rost-free season is the longest place in
South Gansu, South Shanxi which has 220 days, and next is South Xinjiang Basin which has 210 days. The frost-free
season is the shortest place in the Qinghai Plateau which is shorter than for three months. Other place, It has about 120
d - 140 d in northern Xinjiang-Gansu Corridor and 150 d - 160 d in Gansu East of the river, North Shaanxi; 2) The av-
erage frost-free season postpone at a rate
of 3.8 d/10 a, whole area postpone 18 days
. There is an abrupt change in 1987.
The frost-free season have the remarkable 3 year periods in recent 49 year; 3) There are 90% stations that the frost-free
season postpone, and majority area postpone by speed of 2 - 5 d/10 a. Looked through the interdecadal climatic trends,
since 1980 ages have 50% above station to be increase,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10 years, have the close 92% station to
be increase; 4) Is changed the climate warm influence , the cold date number reduces, the last frost ahead of time, the
first frost postpone, the frost-free season lengthens. But to the frost-free season contribution, the last frost is higher than
the first frost.
Keywords:
The Frost-Free Season; Clima
tic Change; Northwest China
中国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
陈少勇
1,2
,楼望萍
3
,张俊红
2
,王劲松
1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2
白银市气象局,白银
3
慈溪市气象局,慈溪
Email: csy505@tom.com
收稿日期:
2012
年
8
月
9
日;修回日期:
2012
年
8
月
28
日;录用日期:
2012
年
9
月
7
日
摘
要: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
135
个测站,
1961~2009
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
分析、
Mann-Kendall
、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
49 a
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
特征。结果表明:
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
220 d
以上,其次塔里木盆地和吐鲁
番地区平均
200 d
以上。无霜期最短的地方主要在青海高原,一般不足
3
个月。北疆–河西走廊
120 d~140 d
,
甘肃河东–陕北
150 d~160 d
。
2)
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以
3.8 d/10 a
的速率增加,
1987
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
49
年来无霜期有显著的
3
年周期;
3)
西北地区有
90%
的站点以
2~5 d/10 a
的速率延长。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
看,
1960~1970
年代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
1980
年代开始增加,
1990
年代有
58%
的站偏长,近
10
年,有
*
资助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975054)
和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
(GK2011-2-087A)
资助。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67
中国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68
92%
的站无霜期偏长;
4)
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对无霜
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霜冻。
关键词:
无霜期;气候变化;西北地区
1.
引言
无霜期,是一年中终霜日和初霜日之间的持续日
数,无霜期可表示喜温作物在一地区可以生长的时
间,因而表示了地区热量资源的丰富程度
[1]
,把它称
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由于气候的年际变化,出
现初霜和终霜的日期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
一致。通常所说的无霜期,是指从当地的平均终霜日
到平均初霜日之间的天数。中国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
地区,敏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
变化具有相应的反馈作用
[2]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
[3-5]
,许多地区经常
受到冷空气的侵袭。霜冻是一种低温冷害的重要农业
自然现象,它与最低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6]
。马柱国
[7]
利用
1951~2000
年的资料,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的
霜冻,认为,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次数有明显减少的趋
势,变率大小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华北、西北东
部和东北西南部是变率较大的地区。也有一些关于西
北地区无霜期的研究
[8-12]
,但都是其中小区域的分析,
对整个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的研究并不多见。那么西
北区的无霜期具有什么样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以
及区域无霜期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如何,有必要进一步
分析和研究,对于全面认识西北区气候变化和防灾减
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13,14]
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中国西北地区资料完整的
135
个气象
站
1961~2009
年逐年实测地面逐日最低气温、平均气
温资料,资料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
已经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无霜期的定义:以日最低气温
≤
2
℃作为霜冻的
气候指标
[15-18]
,每年春季
/
秋季
,末次
/
首次出现的
霜
冻称为终霜冻
/
初霜冻,终
霜日和初霜日之间的持续日
数就是无霜期。
统计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逐年逐站无霜期时间
序列,运用线性趋势分析,
Mann-Kendall
突变分析
[19]
、
MHAT
小波
[20]
、谱分析
[21]
和滑动
T
检验等方法分析西
北地区无霜期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
计算各站逐年无霜期与初、终霜日、年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频数的相关系数,分析各要素与无霜期之间
的关系。
3.
西北地区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无霜期的地理分布
图
1
给出了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日数的地理分布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
陇南–陕南,全年在
220 d
以上,将近
8
个月,其中
武都、安康
256 d
、汉中
248 d
、石泉
243 d
;其次无
霜期较长的地方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地区
有
7
个月左右,如和田
220 d
,吐鲁番
220 d
;无霜期
最短的地方在青海高原、甘南高原以及天山等高寒地
区,普遍不足三个月,高原南部的五道梁、玛多、清
水河、河南州、久治和天山地区的巴音布鲁克,帕米
尔高原的吐尔尕特等地方不足
15
天,几乎没有无霜
期。其次,北疆–河西走廊,无霜期开始在
120 d~140
d
;甘肃河东–陕北在
150 d~160 d
。这种分布状况与
西北地区常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大体一致
[22]
,表
明,极端寒冷的地方,寒冷期持续时间长,无霜期短,
较温暖的地方,寒冷期持续时间短,无霜期长。
75 E80 E85 E90 E95 E100 E105 E110 E
35 N
40 N
45 N
1月 2月3月4月 5月6月 7月 8月
2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8
天
Figure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rost-free season in
Northwest China
图
1.
西北地区平均无霜期日数
中国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
3.2.
无霜期的时间变化特征
3.2.1.
气候趋势
用
135
个站的空间平均,建立西北地区年平均无
霜期日数序列,把这一序列分别与青海、北疆、南疆、
陕南、陕北、宁夏、甘肃河西、甘肃河东区域的平均
无霜期序列求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80
、
0.69
、
0.75
、
0.54
、
0.36
、
0.78
、
0.79
、
0.64
,可见整个西北
区域的平均序列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分析其年际变化
特征
(
图
2(a))
,从图中可见,在
49 a
尺度上,西北地
区无霜期气候趋势极显著
(r = 0.81
,通过
α
= 0.001
显
著性水平
)
,以
3.8 d/10 a
的速率波动上升,全区平均
增加了
18
天。平均无霜期,
1960
年代
~1970
年代在
145 d
左右,
1970
年代后期
~1980
年代后期在
150 d
左
右,从
1990
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目前无霜
期在
165 d
左右。图
3
给出了西北区各站年无霜期开
始日期的气候倾向率,有
90%
的站点无霜期延长,
64%
的站无霜期显著延长
(
达到
90%
信度
)
,
从图
3
中可见,
大多数区域无霜期以
2~5 d/10 a
的速率显著延长,其
中延长最大区在青海高原北部–新疆东部地区达到
5~12 d/10 a
。
无霜期减少的地方少而零零散散,主要在新疆局
地的奇台、库车、陕西的长武、商州等地方。
3.2.2.
气候突变
从
M-K
曲线图
(
图
2(b))
也能看出,西北区无霜期
表现
出明显的延长趋势,
1960
年代先上升后降低,
1970
年代以来,一直在较稳定的上升趋势中,结合滑
动
T
检验和图
2(a)
确定
1987
年有显著的突变现象,
其后无霜期开始达到一个显著延长的时期。
3.2.3.
年代际变化
在平均无霜期序列的小波分析图上
(
图
2(c))
,
30
年以上的振荡变化层次上,经历了“-+-+”的演
变阶段,目前正处在延长期,
20
年以下
5
年以上的变
化中,无明显的稳定周期。结合功率谱分析,
3
年周
期比较显著
(
a
= 0.10)
。
进一步分析各地无霜期的年代际变化情况,相对
于
1961~2009
年的平均状况,
1960~1970
年代西北地
区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
1980
年代有
42%
的站偏
长,
1990
年代有
58%
的站偏长,近
10
年,有
92%
的
站无霜期偏长。
y = 0.3804x + 143.25
R
2
= 0.6582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961 196619711976 1981 1986 1991 19962001 2006
无霜期(d)
年
(a)
-3.0
-2.0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统计值
UF UB
A B
年
(b)
1961 1966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2001 2006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周期
(
a
)
年
(c)
Figure 2. The inter-annual va riation (a), the M-K curve (b) and
MHAT wavelet analysis (c) of the frost-fr ee season in China
Northwest
图
2.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年际变化
(a)
和
M-K
检验曲线图
(b)
以及
小波分析
(c)
75 E80 E85 E90 E95 E100 E105 E110 E
35 N
40 N
45 N
-0.43 0.24 0.28 0.36 0.46 0.60 0.86
Figure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near trend of long-term
variation of the frost-free season in Northwest China. (unit: d/10 a,
shaded areas from light to dark
have passed confident levels of
90%, 95%, 99%, 99.9%, respectively)
图
3.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日数线性趋势空间分布图。
(
单位:
d/10
a
,阴影区从浅到深分别为达到
90%
、
95%
、
99%
、
99.9%
信度
)
Cop
yright © 2012 Hanspub
169
中国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西北地区气候变暖显著,且变暖的一致性较高
[23]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
北地区无霜期日数愈来愈多,这与其他人对于其中小
区域的研究结果一致
[10,24]
。
4.
影响无霜期的因素
4.1.
初
/
终霜冻对无霜期的影响
计算西北地区平均无霜期序列与初、终霜冻的相关
系数分别为
–0.81
、
0.79
,各站都相关极其显著。其中,
各站无霜期与初霜冻的最高相关系数青海高原的清水
河站
–0.94
,最低相关系数新疆 的吐尔尕特
–0.49
。各站
无霜期与终霜冻的最高相关系数在青海高原的茫崖站
0.91
,最低相关系数在甘肃的岷县
0.39
。这是容易理解
的,当终霜冻结束早
(
迟
)
、初霜冻开始迟
(
早
)
时,无霜期
就长
(
短
)
。为了鉴别初霜冻和终霜冻各自对无霜期的影
响,建立无霜期与终霜冻和初霜冻的回归方程:
12
6.816 1.0080.983
YX
X
Y
是无霜期,
X
1
是终霜冻,
X
2
是初霜冻,复相关
系数
1.00
。
从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判断,对无霜期的影响,
终霜冻的贡献要略大于初霜冻。这一点,从初
/
终霜冻
的变化率上也可以得证。西北地区平均终霜冻以
1.91
d/10 a
速率显著提前,而终霜冻以
1.82 d/10 a
的速率
显著推迟。终霜冻的速率大于初霜冻,因而对无霜期
的贡献要大。
4.2.
其它要素对无霜期的影响
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与无霜期相关显著,相关系
数
0.48
,通过
α
= 0.01
显著性水平。两者都有显著的
上升趋势,年代际变化也一致。图
4(a)
给出了各站气
温与无霜期的相关系数,从图中可见,西北地区绝大
部分为正相关,相关显著
(
通过
α
= 0.1
显著性水平
)
的
区域主要在南疆、青海高原–河西走廊–新疆东北一
带。说明西北地区无霜期正响应气候变暖,但这种响
应关系存在区域差异。
西北地区极端低温频数与无霜期相关极显著,相
关系数
–0.55
,通过
α
= 0.001
显著性水平。两者都有
显著的线性气候趋势,且反向变化,无霜期增加,极
端低温频数减少。年代际变化也反向明显
(
图略
)
。图
4(b)
给出了各站极端低温频数与无霜期的相关系数,
75 E80 E85 E90 E95 E100 E105 E110 E
35 N
40 N
45 N
(a)
75 E80 E85 E90 E95 E100 E105 E110 E
35 N
40 N
45 N
(b)
Figure 4.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e temperature(a)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annual extreme lowhest temperature and
the data of the frost-free season in Northwest China (Shaded areas
have passed confident levels of 90%)
图
4.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日数与年平均气温
(a)
和极端低温频数
(b)
的相关系数
(
阴影区为达到
90%
信度
)
–新疆东北一带。说明西北地区无霜期负响应极端低
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多
(
少
)
,则无霜期短
(
长
)
,但这
种响应关系也存在区域差异。
5.
结论
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
南,全年在
220 d
以上,其次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
吐鲁番地区有
7
个月左右。无霜期最短的地方在青海
高原、甘南高原以及天山等高寒地区,普遍不足三个
月,高原南部、天山地区,帕米尔高原等地方不足
15
天。北疆–河西走廊在
120 d~140 d
,甘肃河东–陕北
在
150 d
~
160 d
。
2)
西北地区无霜期以
3.8 d/10 a
的速率显著增
加,近
49
年来全区平均增加了
18
天。
1987
年有明显
的突变现象,其后无霜期达到一个更长的时期。无霜
期有
3
年的显著周期。
3)
有
90%
的站点无霜期延长,
64%
的站无霜期显
著延长,其中延长最大区在青海高原北部–新疆东部
地区。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无霜
期愈来愈长。
4)
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
1960~1970
年代大
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
1980
年代有
42%
的站偏长,从
Cop
yright © 2012 Hanspub
170
中国西北地区
1961~2009
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71
图中可见,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为负相关,相关显著
(
通
过
α
= 0.1
显著性水平
)
的区域主要在青海高原北部
1990
年代有
58%
的站偏长,近
10
年,有
92%
的站无
霜期偏长。
5)
初霜冻、终霜冻日期、平均气温、极端低温频
数等影响无霜期的变化,从相关系数、回归系数以及
气候趋势综合判断,对无霜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
霜冻;无霜期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与极端低温频数
负相关。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
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这种影响存在
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
.
大气科学辞典
[M].
北京气象出版社
,
1994: 576-576.
[2]
王劲松
,
陈发虎
,
张强等
.
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近
100
年来
的气温变化研究
[J].
高原气象
, 2008, 27(5): 1035-1045.
[3]
X.-J. Gao, Z.-C. Zhao and F. Giorgi.
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r
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 Advances in At-
m
ospheric Sciences, 2002, 19(5): 927-942
[4]
胡宜昌
,
董文杰
,
何勇
.
21
世纪初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
展
[J].
地球科学进展
, 2007, 22(10): 1066-1075.
[5]
王冀
,
江志红
,
丁裕国
等
. 21
世纪
中国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情况
预估资源科学
[J].
资源科学
, 2008, 30(7): 1084-1092.
[6]
冯玉祥
,
何维勋
.
霜冻的研究
[M].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1999:
1-6.
[7]
马柱国
.
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日的变
化与区域增暖相互关系
[J].
地理学报
, 2003, 58(
增刊
): 31-37.
[8]
唐晶
,
张文煜
,
赵光平等
.
宁夏近
44 a
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干旱气象
, 2007, 25(3): 39-43.
[9]
李万希
,
陈雷
,
王润元
等
.
石羊
河流域
1970~2009
年气候变化
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J].
农学学报
, 2012, 2(3): 25-30.
[10]
白松竹
,
李焕
,
田忠锋
. 1961~2008
年阿勒泰
地区异常初终霜
日变化特征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 2010, 26(5): 25-29.
[11]
蒲云锦
,
韩春光
.
石河子
地区霜冻变化及其对 农业 的影响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10, 4(6): 50-53.
[12]
陈少勇
,
孙秉强
.
白银市霜冻的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
[J].
甘肃科学学报
, 2006, 18(4): 46-49.
[13]
汤绪
,
杨续超
,
田展
等
.
气候
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J].
资源科学
, 2011, 33(10): 1962-1968.
[14]
郭建平
,
高素华
,
刘玲
.
我国
西部地区农业开发与农业气候资
源高效利用
[J].
资源科学
, 2002, 24(2): 22-25.
[15]
叶殿秀
,
张勇
.
1961~2007
年我国霜冻变化
特征
[J].
应用气象
学报
, 2008, 19(6): 661-665.
[16]
张旭晖
,
谢小萍
,
霍金兰
.
江苏初霜冻发生时空变化特征
[A].
第
28
届中国气象
学会年会
——S11
气象与现代农业
[C], 2011.
[17]
张霞
,
钱锦霞
.
气候变暖背景下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
业的影响
[J].
中
国农业气象
, 2010, 31(1): 111-114, 120.
[18]
刘静
.
宁夏棉花霜冻及全生育期
热量指标研究
[J].
宁夏农林
科技
, 1995, 4: 7-9.
[19]
符淙斌
,
王强
.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J].
大气科学
,
1992, 16(4): 482-493.
[20]
林振山
,
邓自旺
.
子波气候诊断技术的研究
[M].
北京
:
气象
出版社
, 1999: 21-26.
[21]
黄嘉佑
.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
[M].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2000: 126-145.
[22]
陈少勇
,
王劲松
,
任燕等
.
近
49 a
中国西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
演变特征
[J].
高原气象
, 2011, 30(5): 1266-1273.
[23]
S. Y. Chen, Y. Y. Shi, Y. Z. Guo,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over a recent 46 year period.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0, 2(2): 87-97.
[24]
曹倩
,
姚凤梅
,
林而达
等
.
近
50
年冬小麦主
产区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分析
[J].
中国农业气象
, 2011, 32(2): 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