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2, 2, 33-38
http://dx.doi.org/10.12677/etw.2012.2301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etw.html)
The Monetary Institution to Uphold Consumer
Paramountcy in the Cheap-Money Era
Zhenggang Hu1, Hengjin Cai2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2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Email: hzgjsr@yahoo.cn, hjcai@yahoo.com
Received: Jul. 27th, 2012; revised: Aug. 16th, 2012; accepted: Aug. 24th, 2012
Abstract: Consumer paramountcy theory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market to convey consumers’ de-
mands and preferences. Free market advocates view the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s. However, consumers’ paramountcy has been seriously ignored in the era of cheap money policy.
Based on consumer paramountcy theory, we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to set up a people-oriented mon etary
institution at present in China. Let consumers hold the increased currency, which is directly injected by the
central bank into their social security personal accounts. Consumers purchase what they need in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ir desire and preferences. China has developed the most ex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producers can arrange their productions in response to consumer’s demand provided by the
market. In this case, enterprises are like bidders, who keep improving thei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al effi-
ciency, so as to obtain the consumers’ “vote”—their money. Abundant “votes” can meet the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of the enterprises, thus promoting their development.
Keywords: Consumer Paramountcy; Cheap-Money Policy;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
的货币制度
胡正刚 1,蔡恒进 2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2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
Email: hzgjsr@yahoo.cn, hjcai@yahoo.com
收稿日期:2012 年7月27 日;修回日期:2012 年8月16 日;录用日期:2012 年8月24 日
摘 要:消费者主权理论强调市场向生产者传递消费者意愿和偏好的功能,市场的拥护者将其视作高
效生产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廉价货币政策的时代,消费者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本文从消费者主权
理论出发论证现阶段在中国构建以人为本货币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并由中
央银行直接注资,使增发的货币由消费者持有,直接扩大有效需求。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在
市场上选购所需的商品,将意愿和偏好通过市场传达给生产者。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全的制造业,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传递的消费者需求信息安排生产。此时企业如同竞标者,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与运营
效率,以期获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而充盈的“选票”,又可以满足企业的自我肯定需求,促进其
发展。
关键词:消费者主权;廉价货币政策;自我肯定需求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3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的货币制度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4
1. 引言
廉价货币政策是指获得了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
行在某些利益集团或在政府的压力下大量发行信用
货币,人为地降低货币利率,从而扰乱价格体系的货
币政策。世界经济处于廉价货币时代。长期以来世界
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与赤字政策刺激了短期的增长,却
为经济的崩溃埋下了隐患。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
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带来更大的通胀。这使我们陷入
廉价货币的恶性循环之中。
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政府面临一系列经济问
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原有的一些问
题逐渐暴露出来。一、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居于全
球生产链末端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订
单减少、现金短缺、融资困难的挑战。二、经济危机
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创汇。经济危机爆发
后外需骤减,而长期以来内需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扩
大内需成为经济危机初期政府的当务之急。为了扩大
内需,政府出台了 4万亿投资的一揽子计划,却直接
导致高房价等一系列问题。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无显著
提高。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使得外需不足,处于世界
生产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取得巨
大成功的小型制造企业纷纷倒闭。这些小型企业缺乏
技术、效率低下。唯一竞争优势便是廉价劳动力。随
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低
端制造业已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泰国等国
家转移。
此时当地政府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尊重市场、优
胜劣汰,还是政策扶持、维持就业。前者相当于放任
企业倒闭,势必冲击当地就业率;后者则用纳税人的
钱进行赌博,而赌博的对象通常是市场上已居于劣势
地位的企业。这样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甚至财政
资金“打水漂”。
国内生产者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压力。产业的升级
与优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在这种
形势下,究竟哪些行业、部门应当发展、扶持,哪些
行业、部门应该被淘汰;同一行业里哪些企业应当发
展,哪些企业需要淘汰,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棘手难
题。
我们认为,在廉价货币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构建
以人为本的货币制度,能够捍卫消费者主权,从而解
决后危机时代政府的困境。具体的措施就是建立社会
保障个人账户。
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并由中央银行直接注资,
是直接扩大有效需求,且符合消费者主权理论的措
施,也是在廉价货币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充分降低赤
字政策对市场的扭曲的措施。
2. 纸币的发行机制
在管理纸币本位制下,纸币的发行可以根据计划
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贵金属数量的限制。哈
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正是在于政府拥有货币发
行权。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经济中的个体只能被
动接受。
廉价货币政策尽管有自身缺陷 ,仍然是各国政府
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廉价货币
不仅具有刺激经济的功能,还满足了人们的自我肯定
需求。人对自身 的期望 总有着 超出自 身实际 能力的 倾
向。这种倾向往往来自于比较 ,其程 度、内 容在不 同
的环境下各不相同。人对自身 的这种 期望, 蔡恒进 、
吴怡萍在《自我肯定需求是产生金融危机的终极原
因》一文中定义为“自我肯定需求”,即人们总是“相
信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或者拥有更高的能力,因此
相信自己能够并应该获得比别 人更多 的财富 、获取更
大的成功”[1]。这是一种正常需求之外的,建立在主
观、对比上的需求。在政府的 自我肯 定需求 ,与满 足
当期人们的自我肯定需求缺口 的驱使 下,缺乏有力制
衡的政府通常倾向于当期利益 最大化 。增发货币减轻
政府还债的压力;短期刺激生产、降低失业率满足社
会底层群体的基本需求;促进本国出口创汇,吸引外
国投资;由 于信 息滞后 性无形 中降低 劳工报 酬,符合
资本家、厂 商利 益。增发货币在短时间内保持出色的
数据与表面的繁荣,不同阶层均有利可图,而对整个
社会面临的共同后果——可能的经济危机视而不见。
造成政策上的短视,美国巨额国债便是最典型的例
子。
政府的自我肯定需求的一个显著表现在于上下
届政府的博弈。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上下届政府
往往由不同党派的成员组建,彼此之间的施政方针缺
乏继承与延续的关系。任何一个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的货币制度
的政府都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提高的压力;
任何一个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政府都可以借此弥
补施政过程中的问题,或是将当前要面对的经济问题
拖延至未来。上下届政府的博弈过程中,任何一方都
有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激励。
同样,在国际政治的博弈过程中,经受危机的每
一方都有施行廉价货币政策的激励。面对危机时拒绝
施行廉价货币政策的国家将承担出口下降、失业率上
升的后果。这是任何政府都不愿面对的。当其他国家
采取廉价货币政策之时,本国政府也倾向于采取廉价
货币政策。
综上,尽管廉价货币政策具有诸多的弊端,但仍
是世界范围内的主流,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我们
的研究主题不在于反对廉价货币政策,而在于最大限
度地发挥它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并降低它对市场的扭
曲作用。
3. 消费者主权的意义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到市场上选购所
需的商品,这样就把自身的意愿和偏好通过市场传达
给生产者,于是生产者根据市场传递的消费者需求的
信息安排生产,提供消费者所需的商品。这就是消费
者主权理论的内容。这个概念最早见于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后由哈耶克发展完善。奥地利学派、剑
桥学派、洛桑学派等都把消费者主权视为市场关系中
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消费者主权理论突出市场向生产者传递消费者
意愿和偏好的功能。市场的拥护者将其视作高效生产
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廉价货币的时代,消费者主权受
到了严重的冲击。
廉价货币政策的拥护者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迎
合了政府扩大职权的意愿,并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
就业有明显促进作用。然而长期的赤字政策会对经济
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
耶克用投资过度周期理论和消费者主权理论对凯恩
斯主义作出批驳。然而哈耶克对经济自由极端拥护,
提出“货币非国家化”主张。这在当今世界,完全没
有实现的可能性。
凯恩斯主张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
足,从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然而通过赤字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人为刺激需求的做法,的确会扰动市
场运行的结果。2008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一定程度上
印证了投资过度周期理论——信贷扩张增发的货币大
部分流入了生产者手中,生产者的生产与投资逐渐超
出消费者的需求。哈耶克坚持认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
干预会违背消费者主权。由于国家不可能严格按照市
场经济原则来安排资源配置,大规模干预只会将国家
意志强加给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违背消费者
主权原则。其结果将是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效率低下。
当这种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使信贷扩张无力为继的时
候,经济仍将面临失衡的危险。
当前各国政府掌握货币发行权而缺乏强有力的
制约。政府将赤字政策作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后手
段。这种手段将本应现在面对的危机转嫁给邻国和未
来。在国内经济压力与国际间博弈面前,任何政府都
不得不握紧增发货币的权力。在自我肯定需求的作用
下,泡沫总在经历产生、膨胀、破裂的循环。
压制人的自我肯定需求与限制政府货币发行权
的行为都是收效甚微而没有实用性的。解决问题的关
键不在于此,而是如何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利用人
的自我肯定需求,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我们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事实:第一,世界范围
内,赤字政策与廉价货币仍是主流。掌握货币发行权
的政府仍将不断增发货币,世界仍处于长期的通货膨
胀中;第二,大批企业同时面临困境时,为了保证就
业,政府倾向于干预而非放任市场选择。
哈耶克在《经济学与知识》中阐述了“知识”的
概念。知识即市场过程中每个参与者所掌握的特定信
息,市场运作的过程就是发现知识,利用知识的过程。
知识具有私人性、经验性、默会性、主观性的特点。
由于默会知识是非传递性的,社会保证把这种默会知
识尽可能地使用于最佳用途上的唯一方法是:让具有
这些知识的人按照他们认为适当的方式来利用这些
知识。这种知识是通过竞争过程来分布和获得的。而
价格机制就是这种交流、传播、获得知识的手段[2]。
因此,只有市场竞争才能够提供最有效率的结
果。市场竞争的结果远比任何复杂的模型与数学推导
出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只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核
算和分配,才能够使我们发现的资源得到集约化的运
用,引导生产服务于各种生产者无法想到的目的,使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5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的货币制度
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参与生产交换[3]。”经济危机下产业
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其中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给出的结
果是最合理、最有效率的。
世界各国政府仍在奉行赤字财政政策。增发的货
币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生产者的手中。过度投资导致
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但如果增发的货币流入消费者
的手中,并采取措施使其用于消费上。相当于直接提
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
到市场上选购所需的商品,这样就把消费者意愿和偏
好通过市场传达给生产者,于是所有生产者听从消费
者的意见安排生产,提供消费者所需的商品。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企
业、市场和消费者这三者间的关系是:消费者借助于
消费品市场上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行使主权,向生产
者“发布命令”。生产者以此为根据,组织生产适销
对路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而最终达到利
润最大化的目的。
让消费者在市场中自由选择,便可得到最优的结
果。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
不在于无休止修建浩大的工程。增加的消费投放在市
场上具有优势地位的生产者,并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优
势。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 他山之石:中性货币思想
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干预会违背消费者主权。由于
国家不可能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安排资源配置,
“大规模干预只会将国家意志强加给市场的生产者
和消费者[4]”,从而违背消费者主权原则。其结果将是
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效率低下。哈耶克认为,“如果
货币扩张使得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对资本的需求
将超过社会的自愿储蓄。扩张货币导致物价上升,强
迫社会提高储蓄以满足扩张资本需求。这种以强迫储
蓄来满足超额资本需求的做法,短期内有利于扩大生
产、增加就业,却为未来的衰退埋下隐患[2]。”这观点
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迂回生产理论,即原始生产资料
主要不是用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而是用来生产更
长远的未来消费品的生产方法的理论。该理论由庞巴
维克提出,是哈耶克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
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长度称为迂回程度。生产阶
段越多,生产过程越长,其迂回程度和资本化程度就
越高。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源于生产者物品需求总量
与消费者物品需求总量的相对变化。以货币表示的生
产者物品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者需求总量增加,生产
方式的资本化程度便由低向高过度,称为生产结构的
延长;反之称为生产结构的缩短。
当货币扩张,生产结构进行先延长后收缩的循
环。这一循环过程中,首先资本化程度提高,后因消
费品需求相对上升,高资本化生产方式被低资本化生
产方式代替。但原有的按照高资本化生产方式投在新
设备上的新资本必然因剩下的生产品不足以完成较
大生产过程而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泡沫经济催生大量烂尾楼便是其典型例子。生产
过程长、迂回程度高的高资本化生产方式被低资本化
生产方式取代后,已经投入的资本难以转化,从而造
成严重的困境。
哈耶克认为,从高资本化生产方式回复到低资本
化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经济的扩张只能靠自
愿储蓄的增加而不能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此膨胀
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生产扩张是短暂的,长远角度上
它将给经济带来危机。
当货币数量发生变动时,总会使相对价格发生变
动。这种变动扭曲市场,造成效率底下。相对价格的
变动决定生产的数量和方向。当货币数量引起生产结
构的变化或生产的资本化程度的变化,经济体系便会
持久失衡并引发经济危机。
然而前文中已经说明,当前压制人的自我肯定需
求与限制政府货币发行权的行为都是收效甚微而没
有实用性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是如何在通货
膨胀的环境下,利用人的自我肯定需求,实现有效率
的资源配置。
当扩张的货币无法影响经济中的相对价格,其对
市场的扭曲程度便趋近于零。长期以来扩张的货币不
会由所有人均摊,而只有均摊,货币扩张的结果才是
各种物价同比例上升,从而一般物价水平也同比例上
升。靠银行信贷的扩张所增加的货币供给主要是流入
了生产者手中,各种物价就不会同比例上升。当增加
的货币均摊至居民手中,提高全体居民消费的能力,
使得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其需求的物品,行使消费者
主权时,增发货币带来的市场扭曲与经济波动才被降
到最低。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6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的货币制度
5. 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构想
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出台了4万亿
投资计划。然而初衷并未实现,反而带来一系列关乎
民生的严峻问题。相当一部分包含在刺激计划内的大
型国企持有过多现金,为保值盈利,众多大型国企进
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在此之前,政府已经进行房地产
调控,而这一投资计划完全抵消了 2008 年房地产调
控的成果。2009 年楼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投机气
氛充盈整个市场。4万亿投资计划包含高铁在内的众
多大型工程,对地方政府带来深远的影响。一些地方
政府也跟风开展大型项目与政绩工程,政府负债规模
迅速增加。4万亿投资计划中 95%以上的资金流入了
国有企业,加剧了众多行业国企的垄断程度。政府的
投资极大改变了市场力量的对比。大型国有企业在政
府资金支持下扩张,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挤
压,他们的自我肯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凯恩斯主张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
足,从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然而,2008 年金融
危机后的一系列事实表明,政府做出的支出计划是未
经市场检验的,并对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扭曲。
直接提高消费者有效需求,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低收入者持有的货币最易进入消费中。将增发的货币
直接发放到全民手中所带来的内需增长将远远超过
相同金额投资带来的内需增长。因为前者直接进入消
费者手中,而后者大部分流入生产者的手中。生产的
增加并不能带来内需的增长,相反,它带来的可能是
产能过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不仅可以有效地推
动消费,更能够缓解日益严峻的贫富差异。“虽然随
着经济的运行,财富向少数人流动是无法阻挡的,但
财富流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参与了生产–分配的
过程,社会总财富得到增加。因此一个财富配置比较
平均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会更大 [5]。”
蔡恒进在《构建新的货币制度是发展模式转变的
根本之道》一文中提出:“只有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
与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才能把货币与人
类的总体财富建立起牢固的联系[5]。”建立社会保障个
人账户并由中央银行直接注资,是直接扩大有效需
求,而同时符合消费者主权理论的措施。这是在廉价
货币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充分降低赤字政策对市场的
扭曲的措施。
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可以为中央银行和消费者之
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资金发放过
程中的腐败现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社会保障个人
账户的作用更加突出。2011 年蔓延中国的慈善信任危
机一度使社会捐款锐减。而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
捐款可以由银行操作,直接发放到人,提高资金的利
用效率。向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充值能更快地将资金传
导到消费者,直接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社会
保障个人账户可以委托商业银行来操作,例如给每一
个公民建立一个账户并发卡(类似于银行借记卡),再
由中央银行择机充值 [6]。”
之所以设立社会保障的个人账户,是为了和银行
账户区别开来。通过人为设置壁垒,抑制个人账户中
的资金流入金融领域,来抑制热钱的发生。通常情况
下,增发的货币由全民均摊后,个人得到的资金往往
不足以进行成规模的投资活动,个人将其取出再存入
银行的意愿减弱。
货币进入消费领域后,通过设置社会保障个人账
户造成的壁垒将自动消除。这部分货币有成为热钱的
危险。政府可以通过在部分行业提高税率的方式将其
收回。从而调节高收入、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
群体。“新增资金直接到基层,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
越性,也是对市场的干预,撷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精华;
而让市场决定如何流转及增值,符合自由主义的理想
[6]。”
国家将增发的货币发放到全民手中后,消费者购
买能力增强。市场中消费需求增大,为企业的生存提
供更大的空间。低收入者购买能力提高后,对基本消
费品的需求有直接的增长。而中国有发达的制造业,
可以保证消化掉这笔资金,从而达到理想的刺激作
用。此时企业如同竞标者,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与运营
效率,以期获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而充盈的“选
票”,又可以满足民企的自我肯定需求,促进其发展。
这正是廉价货币时代的消费者主权理论——最大化货
币增长的刺激作用、最小化对市场的扭曲程度,从而
使经济发展进入更为健康的模式。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H. J. Cai, Y. P. Wu.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s are the ultimate
cause of financial crises.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2011: 445-449.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7
廉价货币时代捍卫消费者主权的货币制度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8
[2] 靳玉英. 自由主义的旗手: 弗·冯·哈耶克[M]. 保定: 河北大
学出版社, 2001.
[3] 哈耶克. 冯克利, 胡晋华, 译. 致命的自负[M]. 北京: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4] 哈耶克. 王明毅等, 译. 通往奴役之路[M]. 北京: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97.
[5] 蔡恒进. 构建新的货币制度是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之道
[URL], 2009.
http://wenku.baidu.com/view/dcfa322fbd64783e09122b5b.html
[6] 蔡恒进, 曹晓丽, 黄政. 为全民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构
想——人民币升值红利的再分配[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24(1): 91-95.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