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2, 2, 116-122 http://dx.doi.org/10.12677/bp.2012.2301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bp.html)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Water Retting and Enzymatic Retting Liquid* Libo Hou1, Xiaolan Liu2# 1Graduate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Yokohama, Japan 2Heilongjiang Key Lab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Email: hou-libo-fj@ynu.jp, #liuxiaolan001@126.com Received: Jul. 5th, 2012; revised: Jul. 19th, 2012; accepted: Jul. 27th, 2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of warm water retting liquid and enzymatic retting liquid, both of the retting liquid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Dur- ing using DGGE method to analyze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DGGE bands were separated obviously by the gel concentra- tion of 8%, range of 25% - 65% denaturant gradient, temperature of 60˚C and voltage of 150 V for electrophoresis time of about 7 h. Through analysis, the selected bands of DGGE profile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obtained se- quence results by Blast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hylogenetic tree. We found Pseudomonas of Gammapro- teo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both in warm water retting and enzymatic retting liquid samples. Bacillus of Firmicutes occurred along wit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wo retting samples. However, in addition to share the domi- nant bacteria, the two samples also represented the differences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Keywords: Warm Water Retting; Enzymatic Retting;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侯立波 1,刘晓兰 2# 1横浜国立大学环境情报学府,横浜,日本 2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 Email: hou-libo-fj@ynu.jp, #liuxiaolan001@126.com 收稿日期:2012 年7月5日;修回日期:2012年7月19 日;录用日期:2012 年7月27日 摘 要:为了研究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中细菌群落结构,采用 DGGE 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 phoresis)对沤麻液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 DGGE 分析细菌多样性时,当凝胶浓度为 8%,变性剂梯度 范围为 25%~65%,恒温 60℃、150 V 电压下电泳 7 h 左右时,DGGE 分离的效果较好。PCR-DGGE 指纹图谱显 示,亚麻温水脱胶及酶法脱胶过程中条带数量不同。通过对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样品不同时期沤麻液中 16S rDNA V3 片段 PCR 产物的 DGGE 条带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和 Blast分析及建立系统发育树。从序列结果中 我们发现,γ-变形菌亚门中的假单胞菌为温水沤麻 与酶法 沤麻过 程中的 共同优 势菌属 。芽孢 杆菌属 的出现 伴随 着整个温水沤麻和酶法沤麻过程。此外,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样品群落结构多样性也表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温水沤麻;酶法沤麻;细菌群落结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 引言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纤维之一,距今已有 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亚麻纤维是一种稀有天然纤维, 仅占天然纤维总量的 1.5%。亚麻纤维是世界上最古老 *资助信息:教育部重点项目:亚麻酶法脱胶中关键酶对纤维化学 组成和结构的作用机制(208038)。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16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的纺织纤维,有“纤维皇后”的美誉[1,2]。为了解决亚 麻传统脱胶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缩短脱胶周期、提 高纤维质量和产量、降低环境污染,在其基础上可采 用加菌沤麻,加酶沤麻或加化学助剂沤麻等新工艺 [3-6]。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的不同之处在于,酶法沤麻 在沤麻所用液体中添加了果胶酶,这使得沤麻时间由 原来的 5~7 天左右缩短至 2~3 天;而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厌氧细菌的减少酶法沤麻液也变得更加环保,减 少了原本沤麻臭味的空气污染及液体排放中纤维素 等造成的污水污染问题;麻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因 此,探索酶法沤麻中的高效沤麻菌群,必将为酶法沤 麻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以亚麻 温水脱胶及酶法脱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 PCR-DGGE 技术[7,8]对温水脱胶和酶法脱胶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 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期阐明温水脱胶及酶法脱胶 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性及主要优势菌, 为开展亚麻脱胶中加酶与加菌脱胶新工艺研究奠定 基础。 2. 材料与仪器 研究区域与样地概况 1) 原料采集。亚麻原茎:黑龙江省克山县亚麻原 料厂提供;实验室沤麻用水:取自嫩江;黑曲霉 HYA4: 齐齐哈尔大学保存菌种;果胶、果胶酶及半乳糖醛酸: 美国 Sigma 公司生产。其它试剂均为分析试剂或生化 试剂。 2) 仪器及设备。台式冷冻离心机(德国 Hermle Labortechnik Germany);纯水仪(Millip ore);紫外凝胶 成像分析系统(Alpha Innotech公司);PCR 仪(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水平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 DGGE-2401(美国 C.B.S公司)。 进行排版。 3. 实验方法 3.1. 沤麻方法 1) 温水沤麻。将亚麻原茎剪成 10 cm长,用线绳 扎成小捆,装入广口瓶中,浴比l:10,温度 36℃条件 下开始沤麻。在沤麻进行第16 h,28 h,40 h,52 h, 60 h 时分别取沤麻液样品 5 mL,–20℃保存备用。 2) 酶法沤麻。a) 酶液的制备:黑曲霉发酵产果 胶酶粗酶液的制作方法[9]。b) 沤麻终点的判断采用感 官法[10]。c) 酶法沤麻方法:沤麻方法同温水沤麻,在 沤麻进行第 16 h,28 h,40 h,52 h时分别取沤麻液 样品 5 mL,–20℃保存备用。 3.2. 细菌总 DNA 的提取 采用改良 CTAB 法提取沤麻水中的总 DNA。分 别取不同沤麻方法中的沤麻水5 mL放入 Ep 管中, 12,000 r/min离心 5 min,弃上清,收集沉淀加入1000 uL 1%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冰浴 10 min。12,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沉淀加入 800 uL 2%CTAB 混匀后,65℃水浴 1 h。12,000 r/min离心5 min,吸 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 V/V)混合液, 12,000 r/min离心 10 min,取上清加入 0.6 倍体积预冷 异丙醇,–20℃放置 30 min。12,000 r/min 离心 10 min, 沉淀用 70%乙醇洗涤,最后加入50 uL的TE 缓冲液 (pH 8.0)溶解粗提 DNA,溶解后的粗提DNA用1%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3. 16S rDNA V3 区扩增 1) 引物。采用对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的 16S rDNA 基因 V3 区具有特异性的引物对F338GC 和R518,它 们的序列分别为:F338GC :5’-CGCCC GCCGC GCGCG GCGGG CGGGG CGGGG GCACG GGGGG ACTCC TACGG GAGGC AGCAG-3’(横线部分为GC 发卡结构)。R518:5’-ATTAC CGCGG CTGCT GG-3’ 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扩增产 物片段长约 230 bp。 2) PCR反应体系 PCR扩增中所用反应体系为 25 μL组成如下:1 μL DNA 模板,10 × PCR 反应缓冲液 2.5 μL,2.5 mmol/L dNTP 混合溶液 2.0 μL,0.1 µmol/µL 上下游引物各2.5 μL,Taq 酶(5 U/μL)0.1 µL, 灭菌去离子水补足至总体积25 μL。 3) PCR 反应条件 PCR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为 95 ℃预变性5 min,95℃变性30 sec,55℃退火 1 min, 72℃延伸 40 sec,35 个循环,最后再72℃延伸 7 min[11]。 PCR 产物用 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检测。DNA Marker 选用 pUC19(上海生工),紫外成像保存结果。 4.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过程的细菌 DGGE分析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17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产物采用 DGGE-2401 突 变检测系统对样品进行DGGE 分析。所用的聚丙烯酰 胺凝胶浓度为 8%,变性梯度为25%~65%(100%的变 性剂为 7 mol/L 尿素,40%甲酰胺),150 V,60℃恒温, 1 × TAE中电泳 7 h左右,银染 30 min,UVI 成像系 统拍照。用 Quantity One 分析软件确定样品电泳条带 的多少和条带的亮度峰值。 4.2. 条带的基因克隆和测序 将DGGE 图谱中优势性条带标记后割胶回收、捣 碎,加入灭菌去离子水、离心、50℃水浴 30 min 后离 心取上清作为 PCR 的模板进行 PCR扩增,反应程序 与1.4.3 相同。将经过TAKARA PCR 产物纯化试剂盒 纯化的 PCR 产物,连接在 pMD-19T载体上,而后热 激转化到 E. coli DH5α菌株细胞中。以氨苄青霉素(100 μg/mL)抗性和蓝白斑筛选选择阳性转化子,将其摇成 菌液后,取 1 μL进行菌液 PCR,快速检测阳性克隆, 所用引物为载体引物 M13,PCR 扩增体系和程序与 16S rDNA V3 区扩增相同。菌液送至测序公司进行测 序。登陆 NCBI(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将 所得的序列提交到 GenBank登记,在 GenBank 数据 库中用 BLAST进行检索和同源性比较。 5. 结果与讨论 5.1. DGGE 分析 将从温水沤麻和酶法沤麻样品的不同脱胶时期 提取的 DNA 样品进行16S rDNA V3 区扩增,扩增产 物进行 DGGE 分析,如图 1所示。 从银染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脱胶时间样品的电泳 图谱从条带的位置、多少、亮度上有一些差异,说明 不同方法与脱胶时间的沤麻液中存在着不同的菌群 结构。其中在温水沤麻样品1、3、4、5、6、7条带 在不同时期的样品中均有存在,应属亚麻脱胶过程中 的主要优势菌群,对亚麻脱胶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样品的各泳道的条带有一 定的差异性。其中在W2与W1 时期相比条带明显增 多,W3~W5 各个时期的较亮条带可能是不同时期起 主要作用的菌属。在酶法沤麻样品中,15、16 及18 Figure 1. DGGE profiles of bacterial V3 16S rDNA gene fragments amplified from retting samples (Lanes W1-W5: Water retting samples. Lanes R1-R4: Enzymatic retting samples) 图1. 16S rDNA V3 片段 PCR 产物的 DGGE图谱(泳道 W1~W5: 温水沤麻样品;泳道 R1~R4:酶法沤麻样品) 号条带亮度较亮并出现在沤麻的各个时期,应属酶法 沤麻中的优势菌。从条带多样性可以看出,酶法沤麻 的前两个时期与后两个时期群落变化较小,酶法沤麻 过程中群落变化较慢。 5.2. DGGE 图谱聚类分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微生物群落样品的 DGGE 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研究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 DGGE图谱分析中,较早应用的是聚类分析(Clus ter ing) 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凝聚分层聚类分析中的非 加权算术平均(UPGMA)[12,13]。 为研究温水沤麻样品及酶法沤麻样品细菌的相 似性,使用 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中的UPGMA(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 age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生成 DGGE条带图谱相似性 的系统树图(图2)所示的不同沤麻样品中细菌之间的 遗传簇关系,通过各泳道所代表遗传簇的异同,表示 各样品之间的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由分析结果可知,树图分成两簇,即酶法沤麻泳 道R4、R3、R2、R1 为一簇和温水沤麻样品 W5、W3、 W1、W4、W2 为一簇。第一簇中 R4 和R3与R2 和 R1 的群落结构相似程度较高,群落演替进程较慢。 R2 和R3 的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降低,群落演替进程较 慢。由此可见酶法沤麻的前两个取样时期与后两个取 样时期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在温水沤麻的样品中,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18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Figure 2. Cluster analysis of profiles obtained from DGGE banding patterns. W1-W5: Water retting samples (Lanes R1-R4: Enzymatic retting samples. Dendrogram was generated by an UPGMA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DGGE bands) 图2. DGGE 条带图谱聚类分析分析(W1~W5:温水沤麻样品; R1~R4:酶法沤麻样品。采用 UPGMA 方法对 DGGE 条带进行分 析,并构建图谱) W1 与W2、W2 与W3、W3 与W4 及W4 与W5的群 落结构相似度均有所降低,这说明在温水沤麻的过程 的各个时期中,群落演替进程较快。 5.3. DGGE 条带回收 PCR 扩增结果 将DGGE 图谱中的凝胶条带经切割后进行胶回 收,回收后的条带直接用于PCR 扩增,经 1%琼脂糖 凝胶电泳检测,PCR 扩增产物长度约为 230 bp,条带 均较亮均得到特异性扩增如图3所示。所得的扩增产 物用于后续基因的克隆测序。 5.4. DGGE 条带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 将测序结果提交到 GenBank,使用 GenBank 中的 BLAST 程序,将测序结果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 比对,获得各条序列的同源性信息。 测序结果(表1)显示,序列片段长度大多在195 bp 左右,且测得的结果与数据库中已知菌种具有较高的 相似性,均在 96%以上。如图 1所示,1~12 号DGGE 条带为温水沤麻样品,13~24号DGGE 条带为酶法沤 麻样品。比对结果显示,1号条带相似菌为 Aquitalea magnusonii GU195189,属于β-变形菌亚门,相似性 为98%;2、4、5、12 号条带相似菌为Uncultured bacterium,相似性分别为 98%、98%、100%、100%; 3、7、8号条带均为 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属于 γ-变形菌亚门,相似性分别为 98%、98%、99%;6号 条带为相似菌为Bacillus cereus GQ254741,属于厚壁 菌门,相似性为 99%。10、11 号条带相似菌为 Figure 3. Results of different DGGE bands in retting samples by PCR (M: DL2000Marker; 1 - 24: DGGE bands) 图3. 沤麻样品 DGGE 条带 PCR扩增结果(M:DL2000Marker; 泳 道1~24:DGGE 条带) Table 1. Sequencing results of selected DGGE bands from the bac- terial DGGE fingerprint 表1. DGGE 条带序列的 BLAST 结果 DGGE band Accession number Closest relatives and accession number Similarity (%) Alignment 1 HQ717358Aquitalea magnusonii GU195189 98 195/197 2 HQ717359Uncultured bacterium DQ221335 98 188/191 3 HQ717360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 FN868373 98 195/197 4 HQ717361Uncultured bacterium DQ221335 98 194/197 5 HQ717362Uncultured bacterium HM240936 100 192/192 6 HQ717363Bacillus cereus GQ254741 99 191/192 7 HQ717364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 HQ264095 98 196/198 8 HQ717365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 AY881656 99 192/192 10 HQ717366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 99 197/198 11 HQ717367Pseudomonas putida HQ324912 98 196/198 12 HQ717368Uncultured bacterium GU980230 100 167/167 13 HQ717369Uncultured bacterium GQ011730 97 173/178 14 HQ717370Pseudomonas putida FM886858 99 196/197 15-1 HQ717371Acinetobacter sp. HQ246231 99 196/198 15-2 HQ717372Uncultured bacterium GU172183 97 193/198 16-1 HQ717373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 99 196/197 16-2 HQ717374Bacillus sp. GQ144410 99 192/193 17 HQ717375Massilia sp. HQ219299 100 197/197 18 HQ717376Flavobacterium sp. FJ984614 99 191/192 19 HQ717377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 98 194/197 20 HQ717378Uncultured bacterium HM340323 98 190/192 21 HQ717379Lactococcus lactissub sp. HM638430 100 198/198 22 HQ717380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 99 196/197 23 HQ717381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 99 196/197 24 HQ717382Pseudomonas sp. FM992404 96 191/198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19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Pseudomonas putida,属于 γ-变形菌亚门,相似性为 99%。 在酶法沤麻样品中,13、15-2、20 号条带相似菌 为Uncultured bacterium,相似性分别为 97%、97%、 98% ;14 号条带的相似菌为 Pseudomonas putida FM886858,属 于γ-变形菌亚门,相似性为 99%;15-1 号条带相似菌为Acinetobacter sp. HQ246231,属于属 于γ-变形菌亚门,相似性为99 %;16-1 号条带为 Pseudomonas putida HQ259593,属于 γ-变形菌亚门, 相似性为99%;16-2 号条带为 Bacillus sp. GQ144410, 属于厚壁菌门,相似性为 99%;17 号条带相似菌为 Massilia sp. HQ219299,属于β-变形菌亚门,相似性 高达 100%;18 号条带为 Flavobacterium sp. FJ984614, 属于拟杆菌门,相似性为 99%;19、22、23号条带相 似菌均为 Pseudomonas putida,属于 γ-变形菌亚门, 相似性分别为 98% 、99% 、99% ;21号条带为 Lactococcus lactissub sp. HM638430,属于厚壁菌门, 相似性高达 100%。24号条带相似菌为 Pseudomonas sp. FM992404,属于 γ-变形菌亚门,相似性 96%。 一般认为,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小于98%,可 视为属于不同的种,同源性小于93%~95%,可以认 为属于不同的属[14]。本课题测序的所有条带序列与 NCBI 数据库中的已知菌的同源性都超过了 95%,因 此这些菌的菌属是可以确定的。所测定的细菌除条带 13、15 -2、24号条带外,其余条带序列与最相似菌的 同源性均大于98%,因此这些条带可以认为与相似菌 是属于同一种。 在测序结果中出现了多个条带为同一菌属的现 象,如 10、14、16-1、19、22、23 号条带为 Pseudomonas putida,其中 10、14、16-1、22、23 号条带相似性为 99%,19 号条带相似性为 98%。同时也出现相同条带 属不同菌属的现象,如条带 15-1,15-2 号条带和 16-1, 16-2 号条带。 5.5. 系统发育分析 图4所示为DGGE序列与其他近缘种的系统发 育树。将目的序列与每条序列亲缘关系最近的已鉴 定出来的微生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后,使用MEGA 软 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显示目的条带与已知菌种直 接的亲缘关系及其系统地位。从系统发育树中我们 可以看出,此文库代表的细菌类群在β-和γ-变形菌 亚门、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中皆有分布,具有丰富 的多样性。 在温水沤麻序列结果中,γ-变形菌亚门与不可培 养菌分别占所测序列的45 .5%和36.4%,γ-变形菌亚门 中的假单胞菌与不可培养菌为温水沤麻的主要优势 菌。而在酶法沤麻序列中,γ-变形菌亚门占所测序列 的50%,酶法沤麻的主要优势菌为 γ-变形菌亚门中的 假单胞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这与魏薇[11]在黑龙江沤麻 体系的研究所得出的假单胞菌属为沤麻中的优势菌 属结论相同。 芽孢杆菌属的出现伴随着整个温水沤麻和酶法 沤麻的过程中。在温水沤麻序列中也出现了厚壁菌门 与β-变形菌亚门细菌,但所占百分比很小。在酶法沤 麻序列中,除 γ-变形菌亚门外也出现了 β-变形菌亚门、 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的细菌,分别在所测序列中占有 一定比例,这说明酶法沤麻中菌群的多样性较丰富。 芽孢杆菌属是一种经常被用于产果胶酶的菌属, 近年来在筛选及鉴定脱胶菌的文献中,我们发现芽孢 杆菌属为主要的脱胶菌属。本文在温水沤麻及酶法沤 麻样品中分别发现了 Bacillus cereus和Bacillus sp., 并且是伴随在整个沤麻过程中的,可见芽孢杆菌属在 沤麻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另外在酶法沤麻样品 种发现的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sub sp.),属 兼性厌氧菌,具有将不同的糖转化为 L-(+)-乳酸的发 酵能力,经常被用于工业发酵;不动杆菌属(Acineto- bacter sp.)在酶法沤麻样品中也有发现,有些不动杆菌 也被用于果胶酶的生产;黄杆菌可诱导产生几丁质酶 [15],另外彭霞薇[16]等将果胶酶粗提液喷雾诱导黄瓜, 经激发子处理后,黄瓜叶片中几丁质酶活性诱导升 高。 在温水沤麻中没有发现乳酸乳球菌属、不动杆菌 属及黄杆菌属,可见酶法沤麻的群落多样性较温水沤 麻丰富,酶法沤麻样品中出现的菌属或与果胶酶的加 入起了一定的诱导作用有关,或果胶酶的加入促进了 一些菌属的相互作用而丰富了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 性。另外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地域有着一定的关 系,因此不同地区的群落结构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我 们发现沤麻优势菌属均相同。同时,不同的沤麻方法 群落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20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21 Figure 4. 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the V3 region of 16S rDNA, included the strain of the phylogenetically related bacteria (Bootstrap values ≥ 70% are shown. Scale bars indicate 0.05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per site) 图4. DGGE 序列与其他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的建立采用邻近法,图中显示了≥70%的模块,图中坐标长度为 0.05) 6. 结论 列中也出现了厚壁菌门与γ-变形菌亚门细菌,但所占 百分比很小。在酶法沤麻序列中,除γ-变形菌亚门外 也出现了 β-变形菌亚门、厚壁菌门及拟杆菌 门的细 菌,分别在所测序列中占有一定比例。芽孢杆菌属的 出现伴随着整个温水沤麻和酶法沤麻过程。另外,温 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样品群落结构多样性也表现了一 定的差异性。如在酶法沤麻过程中出现了乳球菌属、 黄杆菌属等在温水沤麻样品均未发现的菌属。这些均 属或将成为生物技术沤麻方法及其进一步发展的高 效沤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分析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样品中群落结构及其 多样性。采用DGGE 法分析细菌多样性时,凝胶浓度 为8%,变性剂梯度范围为25%~65%,恒温 60℃,150 V电泳约 7小时左右,DGGE 条带分离效果较好。在 亚麻沤麻过程中,采用酶法沤麻可以减少沤麻时间, 通过测序结果发现在温水沤麻序列结果中,β-变形菌 亚门与不可培养菌分别占所测序列的 45.5%和36.4%, β-变形菌亚门中的假单胞菌与不可培养菌为温水沤麻 的主要优势菌。而在酶法沤麻序列中,γ-变形菌亚门 占所测序列的50%,酶法沤麻的主要优势菌为 γ-变形 菌亚门中的假单胞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在温水沤麻序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高莲欣. 谈亚麻纤维[J]. 中国纤检, 2003, 8: 34-35. 温水沤麻与酶法沤麻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2] 王启祥. 亚麻纤维开发利用初探[J]. 北京纺织, 2003, 24(4): 28-29. [3] 江浩, 刘晓兰, 郑喜群 . 化学助 剂在亚麻脱胶工艺中的 应用 [J].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1997, 13(3): 1-4. [4] H. S. S. Sharma.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residual non-cellu- lose polysaccharides present on dew retted flax fiber.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7, 26(4): 358. [5] 彭源德, 杨喜爱, 严理译. 加速亚麻酶脱胶的加工技术[J]. 中国麻业, 2005, 5(27): 269-274. [6] 田英华, 刘晓兰, 邓永平. 果胶酶高产菌 Aspergillus niger HYA4 的选育[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 21(1): 12-14. [7] G. Muyzer, E. C. Waal and A. G. Uitterlinden. Profiling of com- plex m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 phoresis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ed genes encoding for 16S rRNA.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 ology, 1993, 59: 695-700. [8] 宫曼丽, 任南琪, 邢德峰. DGGE/T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分 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报, 2004, 44(6): 845-848. [9] 田英华, 刘晓兰, 郑喜群. 果胶复 合酶的生产及其在亚麻脱 胶中的应用[J]. 纺织导报, 2009, 8: 91-93. [10] 于翠英, 夏敬义主编. 亚麻纺纱工艺学[M]. 哈尔滨: 黑龙江 科技出版社, 1997: 1-69. [11] 魏薇. 利用 DGGE技术研究黑龙江省各地沤麻系统中细菌多 样性[D].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07. [12] 邢德峰, 任南琪. 应用DGGE 研究微生物群落时的常见问题 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06, 46(2): 331-335. [13] Y. Yang, R. S. Dungan, A. M. Ibekwe,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mulche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e year after application.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8: 273-281. [14] 张海艳. 东太平洋金属结核区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 厦门: 厦门大学, 2006. [15] 陈三凤, 李季伦.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几丁质酶的纯化 和性质[J]. 微生物学报, 1994, 34(1): 14-19. [16] 彭霞薇, 赵哀梅, 白志辉, 张洪勋. 果胶酶激发子对黄瓜叶片 病程相关蛋白及细胞壁物质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12(3): 325-328.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