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Management
Vol.
12
No.
10
(
2022
), Article ID:
56559
,
6
pages
10.12677/MM.2022.1210173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文献综述
屈科成,张晓燕*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 大理
收稿日期:2022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2年9月16日;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摘要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从2016年教育部获批到如今100多所院校开设仅有6年时间,发展之快,侧面反应出中国需要健康管理。国内很多学者对如何办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以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本文以CNKI (中国知网)作为文献信息统计来源,对2013~2022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发现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研究视角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仍显滞后。未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的突破重点应在于:建构研究理论体系、立足现代,拓宽研究视角、更新研究方法等方面。
关键词
本科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内涵
Literature Review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Kecheng Qu, Xiaoyan Zhang*
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ali Yunnan
Received: Sep. 6th, 2022; accepted: Sep. 16th, 2022; published: Oct. 10th, 2022
ABSTRACT
The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ajor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6 and opened in more than 10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only been six years since then, a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reflects the need for health management in China. Man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many valuable suggestions on how to run the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a healthy China. In this paper, taking CNKI as a source of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statistics, health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research literature from 2013 to 2022 was summar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and the scop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narrow,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In the futu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should be: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theory system, to be based on the modern,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update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Keywords:Undergraduate Colleges,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2030年健康中国纲要》的出台,2016年教育部批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截至2021年9月,国内共有123所院校获批设立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可谓势头迅猛;此外,2021年3月17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提到要加强布局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相关专业,以上都间接说明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被需要程度。
强化本科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已是大势所向。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究,本文对2013年到2022年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形成关于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文献综述。
2. 何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及其开设目的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毕业学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专业的开设是为了适应我国健康服务与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管理人才需求。学生通过学习管理学及医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成为“知医学、懂健康、会管理”能胜任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健康管理、医疗康复、高等院校以及商业保险等机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
随着中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全民健康已经成了目前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需要一批人才,从事健康管理,以“治未病”为中心思想,在人们身体健康时,通过健康管理,依靠身体的自愈力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通过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适应“健康中国”发展,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服务精神的应用符合型人才。
3. 现状
本文以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统计来源,以同一句含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句子检索,参阅了从2013~2022年所有研究文献,去除重复及无关文献,共检索到443篇文章,论文发布年限见图1。
2016年以前对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究几乎是空白。2016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关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相关文章开始增多,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9月,国内共有123所院校获批设立了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
Figure 1.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on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图1.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论文数量
从发表的内容来看,我国近几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毕业生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等几大方面。
4. 本科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究范畴
4.1.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
4.1.1. 课程设置
马晶、杨晓萍等人通过对学生核心课程的需求调查发现,医学类、管理学类课程比较重要,在健康类课程中尤其是健康营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比较重要 [1]。王晓玉,杨尚武等人提出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 [2]。刘彩,袁红霞等人明确指出要加强医学和健康风险评估相关课程比重,提升管理学课程重视程度 [3]。张冀东,王丹等人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应遵循中西医协同、医教协同、医药协同、医文协同 [4]。王晓玉,杨尚武等人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新文科应注重构建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2]。孙玲玲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提出了改革建议 [5]。
4.1.2. 实践教学
卜佳认为可以通过对分课堂、辩论赛等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 [6]。沙莎,刘佼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具有独立开展工作、语言表达、沟通的能力 [7]。孟根托娅,李香枝等人认为可以通过慕课联合翻转课堂促进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8]。
4.2. 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4.2.1. 学生专业认同
吴佩林,汤质如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不明确 [9]。陈艳秋,耿彧,赵晓晓通过对大二、大一学生专业认知调查,发现在报考前,两个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情况有差异,大一的学生相较于大二的学生在报考前对专业更了解 [10]。王月雯,秦洋,刘彩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总体上专业认同水平中等偏上 [11]。
4.2.2. 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判断
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学生、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王军永,刘贝等人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从业者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毕业生更适合在健康服务企业工作,而其他机构从业者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毕业生更适合在医疗机构工作 [12]。施毓凤,杜小磊,万广圣通过对比发现大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在社区养老、健康体验、保健用品等机构与企业从业 [13],何凝,任建萍等人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的不足三分之一 [14]。
4.3.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很多学者关注。马晶,王迎洪等人提出以区域的人才需求构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5]。张媛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技能、完善继续教育、开拓实习基地 [16]。施毓凤,万广圣等人认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7]。司建平提出要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18]。王先菊指出健全健康管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19]。康胜利建议将医学气功融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20]。谭萍芬,万晓文等人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方案比较研究认为中医药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中医课程特色,发挥中医健康服务优势、科学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管理技能 [21]。而秦祖智,宗莉,甘洁月认为从当下的培养模式未能适应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且专业定位模糊 [22]。刘永贵,冯毅翀构建了“课程学习–项目训练–社会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3]。
5. 研究局限及前景展望
5.1. 研究局限
5.1.1. 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健全
尽管大部分学者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体系作了诸多研究,但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在当下,如果想构建一个完整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交叉性的新文科,课程的涉及面较广,以及研究者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内涵研究较少。
5.1.2. 研究视角范围较为狭窄
当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处于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为了能够持续稳步的发展,必须有创新的理论指导该学科的实践。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研究多为“就事论事”,大部分学者只针对某一课程或者某一院校的建设研究,缺乏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模式的特色改革。没有出现一个被广大院校接受的特色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此外,对于就业的研究多,但对与如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将健康服务与管理融入社会的方法研究较少。
5.1.3. 研究方法仍显滞后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传统的观察法、调查法已经不能满足专业的研究需要。健康服务与管理作为“2030健康中国”实现的重要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尽管学者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利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但多数研究为定性分析,没有出现可以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方法。
5.2. 前景展望
5.2.1. 建构研究理论体系
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晚、发展快,但当下专业基础理论的建设,课程体系的框架仍不够完善,应根据本专业的特征、社会需要和各院校的特色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可以“知医学、懂健康、会管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深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通过各方合作,内涵式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才能不断强化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的人才引育创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健康中国注入新的力量。
5.2.2. 立足现代,拓宽研究视角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配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需要,培养“知医学、懂健康、会管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应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内涵、能力需求来审视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建设。应以“应用 + 复合”为中心思想,研究学生的培养方案。还应突破地区限制,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不限于校企合作,根据专业需要进行校乡合作、校校培养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关系着健康中国的实现,政府、社会组织、高校都可以参与该专业的研究,通过协同合作,拓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研究视角。
5.2.3. 适时调整研究重心,更新研究方法
如何高质量、高效地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当下研究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跟踪调查等方式,对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生大学四年的理论、实践学习和就业去向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促进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并不断通过对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找到适合各高校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屈科成,张晓燕.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J]. 现代管理, 2022, 12(10): 1331-1336. https://doi.org/10.12677/MM.2022.1210173
参考文献
- 1. 马晶, 杨晓萍, 杨丹, 汪惠才. 基于学生需求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 大众科技, 2021, 23(6): 109-111.
- 2. 王晓玉, 杨尚武, 韩亮, 李卫东, 李国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 30(1): 1-4. https://doi.org/10.13555/j.cnki.c.m.e.2022.01.001
- 3. 刘彩, 袁红霞, 杜思曈, 刘盛鑫, 王伟.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 39(3): 204-207.
- 4. 张冀东, 王丹, 田小英, 刘岚, 孙贵香, 何清湖. 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考[J]. 中医教育, 2022, 41(2): 27-30.
- 5. 孙玲玲. 浅谈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4): 98-99.
- 6. 卜佳. 聚焦实践教学模式在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社会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6): 129-130. https://doi.org/10.16871/j.cnki.kjwha.2021.06.045
- 7. 沙莎, 刘佼.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 168-169. https://doi.org/10.16534/j.cnki.cn13-9000/g.2019.0784
- 8. 孟根托娅, 李香枝, 迟戈夫, 刘苗, 崔梦瑶. 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3(S2): 10-12. https://doi.org/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21.s2.001
- 9. 吴佩林, 汤质如.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自信理论框架及学生自信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 35(10): 99-101. https://doi.org/10.16833/j.cnki.jbmc.2019.10.042
- 10. 陈艳秋, 耿彧, 赵晓晓.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4): 118-119.
- 11.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21): 33-36.
- 12. 王军永, 刘贝, 柯楠, 刘霞. 从业者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预期与评判分析——以江西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0): 178-179.
- 13. 施毓凤, 杜小磊, 万广圣. 海峡两岸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5): 92-94.
- 14. 何凝, 任建萍, 任理仙, 贺梦妍, 郭梦娜. 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11): 7-8+17.
- 15. 马晶, 王迎洪, 王淑霞, 张洋弋, 孔都孜·谢尔扎提, 杨晓萍.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1): 55-57.
- 16. 张媛. 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50): 6-7.
- 17. 施毓凤, 万广圣, 郑国华, 濮桂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8): 262-263.
- 18. 司建平.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7): 130-134.
- 19. 王先菊, 司建平.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J]. 医学与哲学, 2021, 42(21): 67-70.
- 20. 康胜利. 医学气功融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16-18.
- 21. 谭萍芬, 万晓文, 姚东明, 蔡少华. 中医药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全国11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7(9): 696-699.
- 22. 秦祖智, 宗莉, 甘洁月. 医药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路径[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4(2): 114-11.
- 23. 刘永贵, 冯毅翀. “互联网+”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6): 7-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