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0
No.
02
(
2020
), Article ID:
34126
,
8
pages
10.12677/AP.2020.102013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Xiao Wa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15th, 2020; accepted: Jan. 30th, 2020; published: Feb. 6th, 202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created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nevitably brought a great pressure on their life, study and work. The decline of students’ ability to resist setback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self-efficacy, and even produce the problem of mental health. In this study, the overall statu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was studied. We collected data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analyzed these data by employ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mal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lf-efficacy, but not with mental health; the self-efficacy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Self-Efficacy, Mental Health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与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王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15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30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6日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其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很大压力。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下降,会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现状以及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测量,收集数据,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挫折承受力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女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挫折承受力的大小。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承受力”这一概念是美国的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Rosenzweig)提出来的。根据“承受力”的概念,他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也就是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摆脱和排解困境,从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对挫折的反应较小,承受挫折的时间短,挫折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对个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环境保护等领域成果斐然,为顺利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近些年取得的这些成果在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在面临学业、就业等各种问题时,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抗挫折能力下降,从而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需要多加重视。目前,在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方面的研究,多数学者对挫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多(曾荣侠,2004;李姝,2014;马永亮,2012;杨瑞荣,2012)。国内大部分学者分别对挫折承受力,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健康两两之间的研究较多,范围较广。
王小宁针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现状与原因进行调查,他发现导致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下降的因素有许多,不仅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包括自身条件之外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对大学生自身造成的影响,并且造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类似于自卑的心理(王小宁,2015)。张丽霞对挫折承受力问卷的编制中发现,男生的总体挫折承受力水平高于女生,其中在生理因素、积极挫折认知和消极挫折认知三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在他人支持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水平和六个维度的年级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张丽霞,2008)。总体挫折承受力水平没有表现出显著城乡差异,但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略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在个性特征和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只是在生理因素维度上略高于城市学生。刘海燕等探讨了师范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采用“找茬”实验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65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刘海燕,李俊朝,&李星杭,2013)。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和挫折承受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正相关,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包兴敏在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中提出,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来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与挫折,往往有信心、有勇气面对突如其来或者已经面临的困难与逆境。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对挫折的反应相比于那些抗挫折能力弱的学生相对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能冷静分析情景,做出正确的决定(包兴敏,2013)。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研究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方面,并且也不乏对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但是,对挫折承受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探究。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采用测量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探讨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为探究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在探讨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被试
本次研究的被试是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99名,女生110名,出生地位于城市的被试有62名,位于农村的有147名,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利用209份,回收利用率为95%。
2.3.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张丽霞编制的挫折承受力问卷(张丽霞,2008)。研究者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影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因素包括6个方面:生理因素、积极挫折认知、消极挫折认知、个性特征、情绪调控和他人支持,共26个题目。其中,各维度所表现出来的高低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他人支持、生理因素、个性特征、积极挫折认知、情绪调控、消极挫折认知。挫折承受力问卷采用五级计分方法,从1到5依次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该问卷的分半信度是0.649,问卷中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在0.553~0.740之间,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在其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提出的核心概念。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最早是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于1981年编制完成,这个版本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的自我效能感量表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中使用。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级评分,依次是“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共10个题目。一般来说,本量表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中文版的GSES也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0.83,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60和0.77之间。因素分析抽取的第一个因素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Derogatis L. R.在1975年编制的。本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各种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如何。SCL-90量表包括如下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目。SCL-90的每一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制(五个等级),分别是“没有”、“很轻”、“中度”、“偏重”和“严重”。该量表在临床上常用,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中以了解求询者的心理卫生问题,可作为诊断参考。
2.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团体施测,集中下发收回问卷。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状况
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得分均值做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整个被试组的挫折承受力得分均值与中间值2.5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t = 0.69, p = 0.49)。具体见表1。
Table 1. The general level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表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状况
3.2.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差异检验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挫折承受力各维度得分均值和总体得分均值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挫折承受力的总体得分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t = 2.27, p = 0.02),男生的得分均值(M = 2.60)显著高于女生的(M = 2.46)。在生理因素、积极挫折认知和消极挫折认知等三个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他人支持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具体见表2。
Table 2. Gender differences in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表2.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性别差异
注:*p < 0.05,**p < 0.01,***p < 0.001。
对不同出生地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各维度得分均值和总体得分均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出生地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 = −0.44, p = 0.66),出生于城市的大学生其挫折承受力(M = 2.50)略低于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M = 2.53)。在生理因素维度上,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出生于城市的大学生得分。具体见表3。
Table 3. Birthplace differences in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表3.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出生地差异
注:*p < 0.05。
3.3.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
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如表4所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总体得分均值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75,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表4.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注:**p < 0.01。
进一步对挫折承受力的各个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所有维度的得分均值都与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如表5所示。其中,积极挫折认知维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程度最高。
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表5.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注:*p < 0.05,**p < 0.01,***p < 0.001。
进一步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其挫折承受力为因变量。如表6所示,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挫折承受力7.6%的变异,调整后的R2为7.1%,对R2作F检验,F(1,207) = 16.99,p = 0.000,结果显示该解释力在0.001水平上具有统计上的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Multiple R与Beta系数皆为0.275,这几个系数的检验值均相同,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挫折承受力得分越高。所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大小可以显著预测挫折承受力的大小。
Table 6.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表6.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模型
注: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
鉴于挫折承受力对心理健康总体得分均值没有显著相关,我们按照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划分标准,将题目分为10个大因子,分别表现个体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等因子上的得分,探究挫折承受力与每个因子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到与挫折承受力有关的症状特征。结果显示,挫折承受力与SCL-90的所有因子之间的关系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具体见表7。
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表7.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4.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状况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整个被试组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得分均值为2.52,总体呈现一种正向趋势,但并未显著高于中间值2.5,表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以往研究表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在各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平衡状况,比如他人支持、生理因素、个性特征、积极行为取向、情绪调控和消极行为取向等,这说明大学生大多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所拥有的支持性资源来面对和解决挫折事件,但是大学生对挫折事件的认知以及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孟庆琳,2019)。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家长对他们要求高、期望大,并且个人成材的欲望也很强烈,但在这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这些人生课题通常与平时的学习、社交、友谊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活充满矛盾和冲突(Mahon, Yarcheski, Yarcheski, & Hanks, 2006)。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有些大学生可能会片面、消极地看待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挫折。
4.2.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差异检验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得分均值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素质上,男生的身体素质比女生强,更能够去抵御来自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挫折,所以男生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体力与耐力去克服困难,越过挫折。另外,男生的积极挫折认知和消极挫折认知能力也比女生高。我们还发现,女生在他人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有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得到情感上的社会支持,而男生比女生更易得到问题上的社会支持(刘科&曹静,2012)。此外,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在对出生地的分析上,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得分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城市的被试只有62名,而来自农村的被试有147名,被试人数上的差异会影响数据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卢洪明,傅纳,李旸,&郑日昌,2008)。
此外,除了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出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现状与特点之外,挫折承受力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Yu, Mao, & Wu, 2018),比如挫折承受力与精神健康、生理和心理状态、认知特点和经受挫折的频率等有关系。
挫折承受力与人的认知特点有很大关系。心理学上的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从而产生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刘幸娟,张颖,&赵义泉,2012)。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感受性高,承受力低。挫折承受力与人经历挫折的频率有关系。如果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必大大降低,这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形成自卑、怯懦的个性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征服他,才会泰然处之,挫折才会知难而退。
挫折承受力除了与自身素质有密切关系之外,与外界环境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关系。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类。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在人的能力之外,人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以及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等非人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遭受的人为因素而引起的挫折,例如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一般来说,由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而由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Morina et al., 2018)。
4.3.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挫折承受力的各个维度都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进一步的简单回归分析说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挫折承受力具有有效预测作用,表现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挫折承受力越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也较强,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些挫折,可以做到正确认识与冷静分析情境,做出合理的决定,从而成功的越过挫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及其子因子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梁宇颂,2004)结论一致,所以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SCL-90所测的心理健康指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2005)。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较大的信心去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同时,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对精神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熊吕茂,2006;杨帆,2014)。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部主任萨托拉斯提出三条精神健康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能够经受生活的挫折及时地调适自己的情绪,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有效地改造环境”。虽然本研究并未得出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相关,但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依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虽然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的支持是大学生克服挫折时的坚强后盾,但个人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像大作家雨果所说,“应该相信自己,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要真正战胜挫折,更主要是依靠自己,只有真正面临过挫折才能增强毅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挫折承受力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女生的挫折承受力得分均值。
2) 挫折承受力总体及其子维度都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3) 挫折承受力与心理健康及其子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文章引用
王 潇.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J]. 心理学进展, 2020, 10(02): 101-108.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2013
参考文献
- 1. 包兴敏(2013). 承受挫折能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1), 101-103.
- 2. 曾荣侠(2004).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硕士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 3. 李姝(2014). 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硕士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 4. 梁宇颂(2004).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临床康复, 8(24), 4962-4963.
- 5. 刘海燕, 李俊朝, 李星杭(2013). 师范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挫折耐受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8), 87-91.
- 6. 刘科, 曹静(2012). 大学生挫折感特点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法分析. 管理学家, (16), 205.
- 7. 刘幸娟, 张颖, 赵义泉(2012). 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 高教研究, (9), 230-231.
- 8. 卢洪明, 傅纳, 李旸, 郑日昌(2008). 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校心理卫生, 22(7), 27-28.
- 9. 马永亮(2012). 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马鞍山: 安徽工业大学.
- 10. 孟庆琳(2019). 浅谈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 中外企业家, (30), 170.
- 11. 王小宁(2015).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与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 (28), 69-70.
- 12. 熊吕茂(2006). 论挫折心理的调适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5), 137-139.
- 13. 杨帆(2014). 挫折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农业, (2), 41-42.
- 14. 杨瑞荣(2012). 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 15. 张丽霞(2008).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硕士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 16. 郑日昌, 邓丽芳, 张忠华, 郭召良(2005).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3(2), 102-108.
- 17. Mahon, N. E., Yarcheski, A., Yarcheski, T. J., & Hanks, M. M. (2006). Correlates of 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Young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99, 230. https://doi.org/10.2466/pr0.99.1.230-230
- 18. Morina, N., Bryant, R. A., Doolan, E. L., Martin-Solch, C., Plichta, M. M., Pfaltz, M. C., Nickerson, A. et al. (2018). The Impact of Enhancing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orture Survivors. Depress Anxiety, 35, 58-64. https://doi.org/10.1002/da.22684
- 19. Yu, S., Mao, S., & Wu, A. M. S. (2018). The Interplay among Stress, Frustra-tion Tolerance, Mindfuln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Symptoms among Chinese Working Adults. Asia-Pacific Psychiatry, 10, e12319. https://doi.org/10.1111/appy.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