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6 No.03(2016), Article ID:17501,6 pages
10.12677/AE.2016.63015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the Whole Education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Zhongjian Tian, Jian Chen, Keying Jiang

School of Ar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Apr. 17th, 2016; accepted: May. 1st, 2016; published: May. 6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in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development and in educating and managi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fter they join the party.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when they develop college party members and educate and train them subsequently. Colleges need to construct and carry out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a sound way which is the key point to assure the standard of joining the party and the quality of follow-up training and educating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to improve the specification and scientific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Whole Process, The Assurance System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田中建,陈健,江克营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1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6日

摘 要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给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要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入口”质量和入党后培养教育质量,需要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规范、科学水平,并科学构建、实施大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全过程,保障体系

1. 引言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改善党员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优秀的一部分,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和骨干分子,是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2. 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近十多年来,大学生党员数量增长迅猛。从2002年到2007年6月,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增加了139.8万人,增长254.6%,在各类人员中增幅最高;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增加了64万人,增长381%;大学生党员所占大学生的比例由7.7%提高了3.1个百分点,达到10.8% [1] 。高校基本上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 [1] 。而到了2013年底,全国在校学生党员达到260.4万名 [2]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大学生党员无论从总量来看,还是从占整个党员队伍和在校大学生的相对比例而言,都是比较高的。他们的质量如何,直接关乎整个我党党员队伍的质量,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党的前途和命运。

大学生党员是我党队伍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当今社会中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群体,将来必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干部后备队。根据国家选拔配备干部的规定,县处级以上干部都必须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因此,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高级专门人才与党和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21世纪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对我国的前途命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和榜样。他们的质量如何,思想上是否先进,是否能做到“平常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难关口能够豁出来”,不但关系到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直接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把好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抓好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保证他们的整体质量和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1) 入党动机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对高校育人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渗透进了纯净的校园,沾染了部分大学生纯洁的心灵。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变得多元化了,有的学生认为入党“光彩”,可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虚荣心;有的学生把入党当成是捞取实惠,攫取政治资本的手段;有的学生入党是“随大流”,从众心理严重;也有学生入党是为了不辜负长辈们的嘱托,从而使自己沦为完成家长政治夙愿的执行者;还有些学生把入党当成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垫脚石。

2) 理想信念多变化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文化大交融以及价值观念碰撞冲击的挑战下,虽然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主流依然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了不稳定、多变化的趋势与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缺乏共产主义信仰,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明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个体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在共产主义主导信仰的基础上信仰多元化日趋明显。

3) 对党认识模糊化

有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程度不深刻、全面,大学生中对党的认识模糊和完全不了解的超过了三成。大学生对党的认识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政治理论课)、党校党课、影视网络、报纸杂志和亲朋等,且对党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六成以上在校大学生对党方针、政策、理论的了解和学习的仅是偶尔和“被迫”。有的入党积极分子甚至是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有时还不如团员或普通群众。

4) 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化

当今大学生的个人品行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整体水平总体是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有着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端正的品行。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是推动我国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断向上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不可否认,在这些“正能量”之下,也隐藏着令人忧虑的“负能量”。这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认同感强,但行知不统一,往往“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且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3.2. 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入党前入党中教育突击化、表面化、形式化,考核形式单一,入党后教育管理缺乏。目前部分高校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突击化、表面化的情况,重集中一两次的党课,搞党前教育突击培养,重形式,轻内容,教育流于表面,而忽视入党积极分子日常的入党教育,对他们的日常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监督及考核。同时,集中的党课教育也不够系统,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进行,形式单一。大学生党员预备期内的教育极少或根本没有,基本或完全被忽略,更谈不上监督与考核了;学生党员转正后的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较少且缺乏计划与规范。

2) “推优”过程人情化。由于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部分团支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即“推优”的过程中,出现了候选人通过请客、送礼品等不正当手段拉票等现象。投票人投票过程中用“利益”和“人情”替代了“公平”与“良心”。如果“推优”过程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被推出来的人是不是优秀,是不是符合党员发展对象的标准,就会遭到别人的质疑,失去公信力。如果将这样推出来的“发展对象”发展成党员,势必会使党员的形象大打折扣,进而会降低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3) 培养过程评价标准缺乏规范,随意性大。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对入党积极分子考查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考核单一,往往只注重某个一方面的考察。有的过分看中学习成绩,有的则只看工作能力,而作为党员发展首要条件的政治思想素养由于比较笼统不便考核,则基本被忽略。由此,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或只热心表面工作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干部则堂而皇之地加入到了党组织,这些“党员”很难以让人信服,群众也会对党组织产生不好的印象。这与我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创新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也和我们党在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的初衷不相符。

4) 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成长缺乏重视,教育管理不够。

目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往往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作为工作的重点,却忽视了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成长和继续教育管理。“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大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党员入党前的培养考察期也相对较短,所以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成长与再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党员入党后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入党前积极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5) 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滞后化。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经济的市场化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而当前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学校每年下达一次年度学生党员发展指标计划,且计划制定非常详细,名额分配直接到年级甚至到班,分配的名额下级党组织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配。为了完成计划,下级党组织则会面临符合条件的优秀者因名额限制不能发展,不够条件的则因为名额充裕而被发展的两难境地。发展过程重程序、轻内容,形式主义严重,很显然这些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学生党员的需要。党支部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支部工作脱离学生,脱离实际,支部生活形式单调枯燥,方法简单呆板,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部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和责任追究机制,这些也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滞后的突出表现。

4.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与成长质量

4.1. 建立长效的、形式多样的入党前教育体系

入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申请者自提出入党申请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要经历从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直到正式党员的蜕变。这一蜕变过程跟党组织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入党前培养教育又尤为重要。入党前教育是不断加深申请者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途径。入党前教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党员的质量又关系着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绝不可能敷衍了事。新形势下开展入党前教育要与时俱进,建立长效的、形式多样的入党前教育体系,要形成课上课外、网上网下、学习实践相辅相成的“四维”教育形式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和主题实践“四位一体”的学习形式。除了开展党课初、高级班的集中培训外,还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机短息、微信、QQ等新媒体,使其成为入党前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会让人感到枯燥,所学的理论也显得苍白无力,它们只有得到了实践的印证才会显示出其正确性和伟大的指导意义,才会被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真心接受。因此除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外,开展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践教育活动可以结合广大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和他们所学的专业,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让积极分子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自身能力为社会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2. 建立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察体系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考察与培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主要涉及入党申请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群众威信等诸多因素,这些方面又涵盖若干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因人因时而变化,因此该过程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目前,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对此过程大多采取了“化繁为简”的办法,即以某一个因素或子因素为“硬指标”(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群众基础或党课成绩等中的一项),作为确定某同学是否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的标准。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培养联系人在对其的培养与考察过程中又缺乏科学规范、易于实际操作的规程与依据,往往以个人主观来评判被考察人的优劣,因此考察结论不够客观、公正。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生党员发展动态管理系统和综合考评系统则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名志愿加入党组织的学生。

1) 建立申请入党学生动态数据库,作为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每一名申请入党者建立动态档案数据库,考评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联系群众等方面的情况。并形成培养人考评申请入党者(入党积极分子),支部监督考核培养人,总支(党委)监督考核支部,层层考核把关机制,保证考评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综合培养考察体系,作为评判其成为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吸收为预备党员的主要依据

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确定后,入党积极分子进入综合培养考察体系进行培养考察。该体系仍然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工作(日常)表现等几个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但将这几个方面细化成了若干个可量化的指标,便于考察者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例如,将政治思想细化为政治信仰、政治言论、政治立场、党校培训学习情况等;将道德品质分解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大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等;将学习能力分解成各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和科学研究水平等。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后,体系将对其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达标评级,党支部再结合团支部推优、政审及党内外群众意见,确定其党员发展对象身份与否。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再次进入综合培养考察体系进行更为严格的培养考察,考核后择优者吸收入党。

4.3. 构建学生党员成长跟踪体系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一个人要从组织上入党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只要执着地追求,不懈地努力,就能够达到入党的条件和标准,但是从思想上入党却是长期的事情,是永远地要求。这句话也体现了学生党员入党后自我管理和教育、党组织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青年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富有朝气、热情和活力,冲劲十足,但往往韧劲不足,自控力较差,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大学生党员身上。入党前,入党的热情往往使他们干劲十足,入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韧劲不足,自控力较差的弱点则暴露无遗,热情与干劲迅速消退。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构建学生党员成长跟踪体系,跟踪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可以有效地解决“松一半”现象,从而促进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对预备党员,成长跟踪体系重点追踪其党性修养提升情况、权利义务的履行情况、党风党纪的遵守情况、学习情况等。通过跟踪、教育、帮扶,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将不断地得到增强,同时能激励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正式党员重点关注其定期向党支部报告自己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履行党员义务、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党风党纪遵守情况等。学生党员成长跟踪体系与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察体系“无缝衔接”,自某同学被接纳为中共预备党员之时起,其将从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察体系转入学生党员成长跟踪体系,进行跟踪教育、管理,直至其毕业离校。

4.4. 建立学生党员发展与成长工作责任追究制

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察体系能够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学生党员成长跟踪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体系与制度的执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具体的人身上,所以需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相关人员监督,并建立学生党员发展与成长工作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党员发展及成长跟踪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及违纪违规行为,追究相关党组织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学生党员发展和成长工作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少年研究专项(山东省青少年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文章引用

田中建,陈 健,江克营.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in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the Whole Education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J]. 教育进展, 2016, 06(03): 96-101.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6.63015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蒲芝权. 有青年就有未来 有人才就有希望[N]. 贵州日报, 2011-10-20(11).

  2. 2. 刘玉蕾.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668.6万名[EB/OL]. 中国青年网. http://news.youth.cn/gn/201407/t20140701_5441829.htm, 2014-06-3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