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1458 , 9 pages
10.12677/AE.2023.139967

立足地方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以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为例

冯慧珊,张晓琳,冯静娴,张学智,潘雨桐,成智慧*

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30日

摘要

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三大分支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紧密相容,如何有指向性地融合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立足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思政元素与教材协调统一有机结合,探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内核的课程建设思路,以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为例,详细地围绕教学设计始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四方面将思政要义落实到教学课程思政设计中,探究经济地理学该课程实施思政改革的具体思路、实施措施和评价机制,旨在为经济地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补充详备的建设,为地理专业该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方特色,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经济全球化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Economic Geography” Bas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Chapter 10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s an Example

Huishan Feng, Xiaolin Zhang, Jingxian Feng, Xuezhi Zhang, Yutong Pan, Zhihui Cheng*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Received: Jul. 23rd, 2023; accepted: Aug. 23rd, 2023; published: Aug. 30th, 2023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the new era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Economic geography,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branches of geography, has a distinct contemporaneity and is closely compatible with the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ntegrate economic geograph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a targeted manner is an urgent prac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the Geography Science major course at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achiev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textbooks,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dea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Chapter 10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s an example, it comprehensively revolves around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of teaching courses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process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design, exploring the specific idea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the aim of supplementing the detail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 in the course of Geography.

Keywords:Loc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1] 。要落实好课程思政的任务,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沁入课程教学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要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加强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探索地理科学专业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探索学科课程的价值内核并融入思想教育 [3] 。然而,目前关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主要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入手,例如《中国地理》、《文化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具有强烈政治认同、家国意识的课程,进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4] [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开始部分专业课程根据其知识重点进行了思政元素的融合,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学设计框架。然而,仍存在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未实际落实,未能全面涵盖地理专业课程等方面的不足。例如,以经济地理学为主体的课程思政方向内容的探究较少。目前仅有少部分学者围绕学校发展特色、教学评价创新及统筹性概述建设思路等方向,开展对经济地理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研究 [6] [7] [8] 。但缺乏对经济地理学整体内容架构与思政教育进行全面性、综合性、针对性以及细致的探究。

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地域经济活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区域性和地方特色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等具体案例深入了解经济活动与地方因素的密切关系。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进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此外,注重地方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师范性是指以教师为主体,融合教学科研和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在经济地理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师范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熟悉掌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熟练应用和运用,不断储备和积累经验,提高学生们的教学思想和水平。

本研究从经济地理学本身课程特点入手,结合课程实践经验。注重应用地方性和师范性的理念,试图探讨如何更全面、生动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阐述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融入思政元素,并选择贴合时代发展背景的第十章教学内容。目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热点议题,以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形势为核心点展开,契合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关心的研究议题逐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中国经济地理学走向国际化的学科前沿 [9] 。在教学中增加对中国特殊现象解释的相关理论外,还有一些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如何取长补短、走向世界并逐步走向前列的思考 [10] 。故以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为具体切入点,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考量。进行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框架建设,以期为地理专业课程进行思政课程教育建设提供参考。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助力于打造创新型、应用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 《经济地理学》课程概况

2.1. 课程简介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 [11] [12] [13] [14] [15] 。该课程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地域表现,运用综合区域的观点,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市场需求和变化等方面,研究经济活动与生产布局的规律 [15] [16] 。

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思政功能重要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存在与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思政毕业要求关联度高、专业课程凸显中学地理课程思政重点的特点,为其开展思政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 [13] 。教师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职业,课程思政为未来教师培养上提供新理念、新方法。为实现课程教育与师德教育并肩同行,实现师范生教师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及能力上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17] 。师范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内容与社会价值的内在联系,在专业课教学中为未来教师灌输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开展教学时,通过深入挖掘经济地理学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和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贯穿经济地理学教学的课堂中,上出具有“思政味道”的地理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课堂教学,落实好教书育人的实质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突出育人成效,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8] ,更加彰显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19] 。

2.2. 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对经济地理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首先要梳理其课程体系,从而探究如何更好实现原理与思政点相结合。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要点建设要求将认知人类经济活动或现象的规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要求渗透到专业课程当中,实现讲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推进。让学生在分析人类经济活动或现象、探究科学规律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关心国家社会民生发展。增强其对家国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思想态度价值观方面实际理解,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 [19] 。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舍得收放”。抓住最为核心要点进行教授,开展教学时对应相应的知识要点匹配恰当的思政案例。本文以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第二版)教材为例对各章节知识要点与思政点结合进行了设计(见表1)。

Table 1.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conomic Geography

表1. 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结合点

3. 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对于融入课程思政要点总体相关性较高的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要点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要立足于课程特色、围绕好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综合上述要求,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一) 瞄准靶向,围绕国家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20] 。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重点优化其课程思政要点的供给。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上,引用鲜明的课程思政素材,结合学科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开展各项专题研讨,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做出的创新性经济决策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坚信“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善于运用综合思维、培养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8] 。

(二) 立足当前,紧跟时事热点,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建设

经济地理学作为理学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 。

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选择的课程思政要点落实要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也要紧扣课本内容,贴合时代背景,抓住乡土地理的内涵。专题研究的选题可以遵循经济地理学前沿内容与热点问题和理论问题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21] ,围绕好经济地理学现行问题开展思考与讨论。通过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紧扣知识要点,并融合本土的地理要素,体现地方性,给予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除了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敏锐的时政洞察力,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22] 。

(三) 敢破敢立,优化教学方式,极大提振学生积极性

经济地理学蕴藏着农业、工业、政治等独特的思政元素。且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点与经济因素紧密关联,易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国家方针政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融合。

在设计经济地理学教学中,要根据经济地理学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合理地以经济地理学的专业知识为承载,择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合教学内容,进而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转变传统的LPL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运用CBL、PBL、对分课堂等新型、多元的教学方式。如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给学生发布课前思考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等。同时加强案例教学,积极利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后布置探讨问题完成。通过多种方式融合教学,更好实现课程目标 [23] 。

课程思政建设要促进经济地理学课程学习,摈弃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采取多教学方法的融合,让课堂更加丰富。同时要避免思政元素过时、千篇一律的问题,尽量围绕知识要点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塑造价值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找准方向,以学生为主体,更加凸显学生自主能动性

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等目标 [24] 。经济地理学的教育教学也需紧扣其内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保障课程实现政治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25] 。

所以在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谨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关注学生,详尽了解学情,掌握关于学生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做好准备。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充分把握教学内容选取思政要素。构建稳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向同行的关系,助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及道德素养的升华。

4. 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具体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内容选取自《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十章经济全球化,本章内容有全球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企业分布及区域影响四个小节。本次课堂设计运用结合本土化的政治实时热点作为案例,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事件中深切感受全球化的影响。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层面: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及影响;了解经济全球化发生、发展的动因及其变化过程;阐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2) 能力层面:能够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探究类似全球性议题的成因及措施;能够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利及不利一面。

(3) 情感层面:让学生能够以思辨思维面对现实问题,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案例。让中国青年放眼世界、自信坚定,在共鸣国家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积极主动地接触全球经济格局等问题;同时让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做有全球素养的世界公民。

(二)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讨论主题为:结合经济全球化知识点,分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影响下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变化及原因(见表2)。

Table 2. Course desig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表2. 经济全球化课程设计

(三) 教学方法设计

(1) 通过本土化的时事案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教材框架与知识点梳理,从身边时事到国家大事中选取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政素材,做到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相互支撑。本堂课通过引入化工巨头企业巴斯夫在湛江本土投资建厂这时事,引发学生之间的思考、讨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命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从中学会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待问题。

(2) 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本堂课课前给学生发布课前思考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自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讲授环节中,以教师讲解、启发和引导为主,配合恰当的知识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贯穿于以上教学与考核各个环节。学生不止听教师讲,还要利用所学、共同参与讨论课程案例中含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堂上加强基于乡土的案例教学,积极利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同时利用辩论赛等创新形式融合教学,更好实现课程目标。课后作业环节,鼓励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社会现象中选择案例进行阐述。

(四) 教学评价设计(见表3)

Table 3. The design of student teaching evaluation for this course

表3. 本堂课学生教学评价设计

5. 结论

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经之路。经济地理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要求、高校建设、学生个人发展的大势所趋。本研究基于具有湛江特点的经济地理学基础,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建设路径。从理论出发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以经济全球化这一具体章节为切入点,精准配对时政要素。为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目标、思路、方法和评价。弥补前人在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探究中遇到的一些局限,以期提高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总体而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健全、不断优化。在具体建设思路的支撑下,将其实际运用至未来今后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中。致力于积极拓展思政融入路径、机制及模式,不断完善丰富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力求将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改革落在细上,落在小上,落在实上。

项目基金

(1) 岭南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0302203266)——校一流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

(2)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项目编号:000302103046)——雷琼火山新生代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

文章引用

冯慧珊,张晓琳,冯静娴,张学智,潘雨桐,成智慧. 立足地方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为例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Economic Geography” Bas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Taking Chapter 10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6215-622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67

参考文献

  1. 1. 崔伟. 推进课程育人体系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新华日报, 2022-06-17(18).

  2. 2. 吴安春, 王晓燕.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百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 教育史研究, 2021, 3(3): 4-11. https://doi.org/10.19876/j.cnki.jysyj.2021.03.001

  3. 3. 王海静.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 地理教学, 2021(13): 23-25.

  4. 4. 黄晓军. 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设计[J]. 地理教学, 2022(1): 12-16.

  5. 5. 苏筠, 陈思颖, 王静爱. 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 地理教育, 2021(10): 57-59.

  6. 6. 刘丙章, 万荣辉. 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以经济地理学为例[J]. 林区教学, 2020(11): 12-14.

  7. 7. 冯建英, 穆维松, 田东. 涉农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21(4): 88-92.

  8. 8. 曹玉华, 毛广雄.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21(3): 262-265. https://doi.org/10.16119/j.cnki.issn1671-6876.2022.03.010

  9. 9. 刘卫东, 郑智.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国际化[J]. 经济地理, 2021, 41(10): 24-32.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21.10.003

  10. 10. 李小建. 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建设回顾及发展思考[J]. 经济地理, 2022, 42(3): 1-9+132. https://doi.org/10.15957/j.cnki.jjdl.2022.03.001

  11. 11. 郜智方.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9): 79-81.

  12. 12. 韦素琼, 游小珺. 体现时代背景与区域特色的高校《经济地理学》教学探索[J]. 地理教学, 2020(12): 58-60+8.

  13. 13. 彭俊芳, 李春莹, 袁书琪. 地理课程思政任务要求与存在问题分析——兼论对高师地理专业思政建设的要求[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2, 23(1): 69-74.

  14. 14. 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5. 15. 缑倩倩, 王国华. 大数据时代经济地理“教与学”改革初探[J]. 高教学刊, 2020(3): 138-139+142. https://doi.org/10.19980/j.cn23-1593/g4.2020.03.044

  16. 16. 周健. 精品课程建设中经济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 26(35): 190.

  17. 17. 赵晓晓, 刘时勇. 课程思政: 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逻辑范式与优化路径[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4): 83-89.

  18. 18. 李权国, 张弢, 文力, 常华进, 祝云龙.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与德育价值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 2020, 29(1): 54-56. https://doi.org/10.16244/j.cnki.1006-9372.20200117.002

  19. 19. 顾佳丽, 张盈盈, 李聪敏. 基于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的普通高校化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J]. 化工时刊, 2022, 36(11): 45-47. https://doi.org/10.16597/j.cnki.issn.1002-154x.2022.11.013

  20. 20.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 教高3号. 2020-05-28.

  21. 21. 李小建, 罗庆, 陈德广, 乔家君, 樊新生.“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2): 17-20.

  22. 22. 陈展图, 肖伟丽, 李诗涵. “目标-思路-方法-评价”四位一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以人文地理学为例[J]. 地理教育, 2022(2): 73-78.

  23. 23. 李家清.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 64-67.

  24. 24. 赵长禄.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2-04-11(09).

  25. 25. 阿勒泰∙赛肯. 正确认识思政课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N]. 光明日报, 2019-08-02(05).

  26.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