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0388 , 7 pages
10.12677/AE.2024.142173

对外汉语中多义词“辣”的习得分析与 教学建议

季薇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29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26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日

摘要

“辣”是一种常见的味觉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交际中经常用到。“辣”除了基本义外,还有很多隐喻义,《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共收录5个与“辣”有关的词汇,汉语二语学习者(CSL学习者)在学习“辣”的基本义和隐喻义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选取BCC语料库对“辣”进行隐喻分析,归纳总结了“辣”的义项;选取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具体分析了汉语二语学习者(CSL学习者)使用“辣”的情况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关键词

多义词“辣”,隐喻,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Analysi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Polysemous Word “Spic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Wei Ji

College of Literature,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Dec. 29th, 2023; accepted: Jan. 26th, 2024; published: Feb. 2nd, 2024

ABSTRACT

“Spicy” is a common taste word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nd is often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meaning of “spicy”, it also has many metaphorical meanings.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Chinese Proficiency Standards” includes a total of 5 words related to “spicy”.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SL learners) have many problems when learning the basic and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spicy”.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BCC corpus to conduct a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spicy” and summarizes the meaning of “spicy”; selects the global Chinese interlanguage corpus to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icy” used by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SL learner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The Polysemous Word “Spicy”, Metaphor, Error Analysi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多义现象的产生既是人类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为了适应语言经济性的需要,这导致词汇的意义不断扩展和延伸,出现所谓的一词多义现象 [1]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揭示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Lakoff (1990)探讨了语言中的隐喻和意象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引入了一些以往被忽视的类别,探讨了其中的隐喻和转喻,从而说明了人类如何通过隐喻来理解抽象概念 [2] 。当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味觉词的隐喻进行了研究,但多集中于味觉词“酸甜苦”,如:王馨雨(2022)从功能主义角度探究“酸”的新义演变机制以及归纳其产生的动因,认为“酸”的新义产生是转喻与隐喻机制、类推机制与经济原则共同协作的结果 [3] 。陈绮琪(2021)通过阐述“甜”的义项划分,分析母语语料库与中介语语料库的比对,为汉语二语学习者关于“甜”的学习提供帮助 [4] 。有些学者对味觉词“辣”的隐喻进行了分析,但很少将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进行探讨,如:赵可(2018)从通感式隐喻角度将“辣”的词义转喻归纳为基本味觉域、视觉域、情感域、指称域、嗅觉域、触觉域 [5] ;王春平和李天贤(2010)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探讨了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 [6] ;李栩垚(2023)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抽取MLC语料库文本对“辣”进行分析,将“辣”的隐喻范围大致划分为具象范畴和抽象范畴 [7] 。因此,本文选取BCC语料库,对“辣”进行隐喻分析,归纳总结“辣”的义项,并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具体分析CSL学习者学习“辣”的情况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2. “辣”的词义分析

“辣”除了有基本义,还有很多隐喻义,下面对其基本义和隐喻义作具体分析。

2.1. “辣”的基本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辣”的释义为:第一,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第二,辣味刺激;第三,狠毒 [8] 。《国语词典》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多了一个义项“高温、热烈”,具体表述为:第一,一种带有刺激性、辛甚的味道;第二,辛辣;第三,高温、热烈;第四,狠毒 [9] 。《汉语大词典》对“辣”的解释最为详细,共归纳为七个义项:第一,辣味,如姜、蒜等所带的刺激性的味道;第二,指姜、蒜等含辣味的菜蔬;第三,辣味刺激(人的感官);第四,刺痛和灼热的感觉;第五,厉害,狠毒;第六,刚劲犀利;第六,损害;第七,将谷物粗粗磨碎 [10] 。

上述词典都对“辣”的基本义做出了阐释:一种像姜、蒜、辣椒等带有的刺激性的味道。

2.2. “辣”的隐喻分析

“辣”的基本义是“一种像姜、蒜、辣椒等带有的刺激性的味道”,从味觉源域可以投射到其他目标域,下面结合BCC语料库归纳总结“辣”的义项,见表1。部分词汇出现多个义项,用角标(如123)加以区分。

Table 1. Meanings of “spicy”

表1. “辣”的义项

表1显示,“辣”共有8个义项,分别指向不同的概念域。Lakoff (1980)认为多义词内部义项间存在放射状关系和连锁状关系。放射状关系涉及到从一个核心义(最初的本义)向外辐射形成新的词义,而连锁状关系则是在同一认知范畴内,从核心义开始呈链条状延伸形成新的词义 [11] 。“辣”的词义之间的隐喻关系呈交叉型关系 [5] ,即“放射关系”和“连锁关系”交叉存在,除情感域外,“辣”的其他义项都由基本义引申而来,从味觉域投射到视觉域、体觉域、话语域、性格域、行为域和人生体验域这几个目标域。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用语“辣眼睛”,不再指体觉域中“辣味刺激带来的痛感”,检索BCC语料库发现,网络用语“辣眼睛”表示“不忍直视”的意思,这是从体觉域对情感域的投射,带有讽刺、搞笑的意味。因为“辣”本身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所以“辣”的引申义基本都含有“猛烈”的意味,多数为消极意义。另外,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如“辛辣”,既可指向味觉域,意为“一种像姜、蒜、辣椒等带有的刺激性的味道”,也可指向话语域,意为“刚劲犀利的话语风格”。

3. CSL学习者习得多义词“辣”的情况

检索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辣”,共得到680条有效语料,下面对这些语料进行分析,研究CSL学习者使用“辣”的情况,如表2

表2中,CSL学习者使用了“辣”的7条义项,除了义项“刚劲犀利的话语风格”,其他义项均有涉及。占比最高的前三项语义为:“一种像姜、蒜、辣椒等带有的刺激性的味道”、“形容女性颜值高、身材好”、“辣味刺激带来的痛感”,分别占比“97.7”“0.7%”“0.44%”。其中,“辣”作为单纯词时出现的次数最多,共出现610次,其次是“麻辣”“辣椒”,各出现21次、8次。《国际中文教育中

Table 2. CSL learners’ use of “spicy”

表2. CSL学习者对“辣”的使用情况

文水平等级标准》(后称《标准》)中共收录“辣”相关词汇包括:四级词汇“辣”、五级词汇“酸甜苦辣”、七—九级词汇“火辣辣”“辣椒”和“麻辣”,可见,CSL学习者对“辣”相关词汇的使用比《标准》中收录的词汇要多,对《标准》中收录的“辣”相关的词汇使用频次比未收录的高。此外,网络用语“辣眼睛”出现了一次,说明CSL学习者能够在课堂学习之余额外学习并使用网络用语,与时俱进。在对这680条有效语料进行分析时,发现共出现73例偏误,其中书写错误有44例,包括错字、别字和用拼音代替这三种情况,可见CSL学习者在“辣”字的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同时,词汇难度等级越低,使用频次就越多,出现偏误的次数就越多,如四级词汇“辣”等级最低,出现频次最多,出现的偏误也最多。下面列举其他部分偏误,用【】标出:

(1) 我们的菜特别好吃,有咸有辣有甜【】。(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2) 拿两个地方的冷面比较来说,平安道的平阳冷面是非常清淡【】,但是咸镜道的咸兴冷面是特别辣【】。(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3) 因为我原来觉得中国菜都是辣【】,所以我住在日本的时候不喜欢中国菜。(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例(1) (2) (3)都缺少助词“的”,单独的形容词“辣”无法直接作宾语,必须加助词“的”构成名词性的“的字短语”才能作宾语,因此例(1)应在“有咸有辣有甜”后加上“的”,例(2)应在“清淡”“辣”后加上“的”,例(3)应在“辣”后加上“的”。

(4) 她们品尝了四川当地的风味小吃,川菜太辣【的】吃不了。(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5) 这碗汤的味道十分辣【的】,好像辣椒汤似的。(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6) 中国和莫桑比克是两个非常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做饭有很多的差异,中国菜既辣【的】,又油腻。(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例(4) (5) (6)和例(1) (2) (3)相反,属于词语误加偏误,都误加了“的”,形容词“辣”可以单独作谓语,加“的”以后就变成名词性短语作宾语了,因此这三个例句都要把“辣”后面的“的”删去。

(7) 四川菜既很——既很——既——既【辣】又便宜。(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8) 胡椒味道和辣【味道】恰当地和谐。(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9) 四川的菜很【麻辣】。(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例(7)属于词语误用的偏误类型,例(7)中“辣”和“便宜”在语义上无法形成并列结构,不能出现在“既……又……”的结构中,可以改为“既好吃又便宜”;例(8)中“辣”不能和“味道”搭配组成“辣味道”与“胡椒味道”并列使用,应将“味道”改成“味”;例(9)“麻辣”是一个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此处可以将“麻辣”改为“辣”。

(10) 她——也喜欢吃泰国菜,她说泰国菜非常好吃,又辣又酸,她真的跟我一样,我也喜欢吃辣的菜,也喜欢吃酸的菜,比如在中国我喜欢吃辣汤,麻辣【】。(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11) 在泰国热季热得【很】【】辣辣的。(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例(10) (11)都属于构词成分不全的偏误类型,例(10)本来想表达“麻辣烫”这个名词概念,但只说出了“麻辣”这个形容词,应在“麻辣”后加上“烫”构成“麻辣烫”;例(11)原本要形容天气很热,应该使用“火辣辣”这个词,但却表达成了“辣辣”,应在“辣辣”前加“火”构成“火辣辣”,同时,“火辣辣”是一个状态形容词,所以还要删去其前面的“很”。

可见,除了书写错误,CSL学习者还在这几个方面存在偏误:缺少助词、词语误加、词语误用、构词成分不全。CSL学习者对“辣”及其相关词汇的构成、概念和用法都没有很好掌握,使用时频频出错,针对这些现象,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改进教学、提高CSL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 “辣”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CSL学习者使用“辣”的情况与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4.1. 拓展词汇,增加“辣”的词汇量,提高复现率

《标准》中共收录“辣”相关词汇5个,包括:四级词汇“辣”、五级词汇“酸甜苦辣”、七—九级词汇“火辣辣”“辣椒”和“麻辣”,只涉及味觉域、人生体验域、触觉域,而表2表明CSL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辣”相关词汇却远不止这5个,其他概念域几乎都有涉及,为了更好地满足CSL学习者日常交际活动的需要,要在教材和课堂中拓展“辣”的相关词汇,增加词汇量。同时,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义项如“一种像姜、蒜、辣椒等带有的刺激性的味道”、“形容女性颜值高、身材好”、“辣味刺激带来的痛感”,要提高其复现率,相应的词汇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在课堂练习中也要多使用,加深学生对“辣”相关高频词汇的印象,提高其掌握程度,减少使用偏误,特别是对“构词成分不全”这一偏误的减少有很大帮助。

4.2. 加强“辣”字的书写教学,减少书写错误

表2显示,在CSL学习者出现的73例偏误中,书写错误有44例,占比超过50%,可见,CSL学习者对“辣”字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经常写错字、别字,或者用拼音代替。“辣”字共有14画,对CSL学习者来说,掌握“辣”字的写法是一个难点。辣:形声字,辛为形,剌为声,五味之一。教师可以分析“辣”字的结构,左侧形旁“辛”表示“辣味”,右侧声旁由“剌”省声而成,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来帮助CSL学习者更好地认识“辣”字 [12] 。课上详细演示“辣”字的笔顺,让学生跟写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课后布置书写任务,巩固学生对“辣”字的书写,减少学生的书写错误。

4.3. 分难度层级,循序渐进,补充相关练习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辣”的教学也是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初级要求掌握“辣”的基本义,中级要求掌握“辣”在视觉域、体觉域的含义,高级要求掌握“辣”在性格域、行为域、人生体验域等方面的含义,将“辣”的不同义项分等级教学 [13] 。对“辣”的不同义项的教学,可以采用“放射式”教学法,通过一个知识原点,放射引申出诸多目标知识点,使得教学更加有层次、有目的 [14] 。以“辣”的基本义为基准点,每拓展到一种新的引申义时,都要与“辣”的本义进行类比,引导学习者探寻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更好理解“辣”的引申义。值得注意的是,《标准》中将“辣椒”划为高级词汇,“酸甜苦辣”划为中级词汇,而表2表明“辣椒”较“酸甜苦辣”使用更多,在日常生活中更常用,因此,应该将“辣椒”的词汇等级降低,在一开始就要教学,可以用图片法展示辣椒的图片,让学生对“辣”有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辣”的基本义。讲解是基础,练习也必不可少。要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设置相应的练习,从初级到高级,练习难度也要相应增加。如在初级阶段,可以采用实物法,展示“辣椒”这个实物,也可以采用图片法,展示辣椒的图片(辣)、蜂蜜的图片(甜)、醋的图片(酸),让学生选择表示“辣”的那张图片,加深学生对“辣”的基本义的印象,检测学生对“辣”的基本义的掌握;到了中高级阶段,展示太阳很大天气很热的图片、刚劲犀利的新闻评论,让学生用“辣”相关的词汇分别造句,巩固练习“辣”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学生输出完整的句子,可以有效减少缺词、多词、词语误用等方面的偏误,强化学习效果。

4.4. 创设情境,由具象到抽象,引导学生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种生动逼真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交往中掌握知识 [15] 。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问题:探究“辣”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辣”的?可以结合你们母语中相关的概念谈一谈你对“辣”的理解。学生在课前需要查阅资料做好功课,对“辣”有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根据自己母语文化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教师先用“辣椒”进行导入,可以是实物法,也可以是图片法,让学生对“辣”的基本义有充分了解;2) 让学生用手接触辣椒汁,并描述手的感受;展示太阳很大天气很热的图片,并让学生想象夏天中午出门的感觉;3) 展示女性性感身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4) 播放一段言辞犀利的新闻评论视频,让学生阐释这些话语的风格如何;5) 介绍一个犯罪案例,让学生评价罪犯的行为如何。通过这些步骤,引出“辣”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从源域和各目标域切入,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并理解“辣”的相关词汇。教师讲解完后,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做的相关功课,讨论对“辣”的理解,并结合自己母语文化中“辣”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情境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 结语

CSL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词多义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通过对词汇不同义项的分析与总结对CSL学习者更好掌握汉语词汇显得尤为重要。“辣”是一个多义词,除了基本义,还有很多隐喻义,CSL学习者在学习“辣”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选取BCC语料库对“辣”进行隐喻分析,归纳总结了“辣”的8个义项;选取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CSL学习者使用“辣”的各义项的频率进行统计,对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从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使得“辣”的隐喻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文章引用

季 薇. 对外汉语中多义词“辣”的习得分析与教学建议
Analysi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Polysemous Word “Spic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 教育进展, 2024, 14(02): 1136-11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173

参考文献

  1. 1. 余艳琼. 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下的一词多义及其例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6): 165-166.

  2. 2. Lakoff, G. (1990)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3. 3. 王馨雨. 味觉词新义的多维考察——以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酸”的新义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6): 80-86.

  4. 4. 陈绮琪. 汉语二语学习者对于多义词“甜”的义项习得研究与教学建议[J]. 时代报告(奔流), 2021(11): 100-101.

  5. 5. 赵可. 味觉词“酸、甜、辣”通感隐喻式的词义引申研究[J]. 汉字文化, 2018(增刊1): 25-28.

  6. 6. 王春平, 李天贤. 英汉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对比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6): 106-109.

  7. 7. 李栩垚. 基于媒体语言语料库的“辣”隐喻研究[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 26(1): 43-47.

  8.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9. 9.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国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1.

  10. 10.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2.

  11. 11.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12. 12. 黄倩倩. 浅谈国际中文教育中以形声字为基础的汉字教学[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2): 16-17+23.

  13. 13. 张丹丹.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味觉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21.

  14. 14. 熊书蕴. 显性酸觉类词隐喻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2.

  15. 15. 李晓慧. 论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培训, 2015(6): 118.

期刊菜单